Ⅰ 豬肉價格一上漲,為何其它物資隨後也會跟著上漲
豬肉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了其他肉類的價格也上漲,目前的牛羊肉價格的上漲和豬肉價格的上漲是有直接關系的,尤其是進入今年8月份以來,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越來越大,豬肉價格上漲其他肉類自然也會跟著上漲,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豬肉價格上漲之後,豬肉購買的少了,增加了其它肉類的銷量。
目前和豬肉相關的食品,價格漲的就更高了,我們經常吃的的肉夾饃和以豬肉為主的菜品都有了非常高的漲價,普普通通一個肉夾饃的價格就上升了兩元錢,這讓我們消費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在豬肉的價格實在讓人無法承受了,希望豬肉的價格早日穩定下來,
Ⅱ 現在豬肉都8元了,喂豬的都賠錢了,為什麼別的東西不落價,反到漲錢
現在養豬市場本身就有周期的,所以就不如用些東西,但物價那麼穩定,下面就這個問題,來淺談以下主要原因,以供你參考。
豬肉市場價格非常不穩定,時高時低,時跌時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從豬肉的源頭說起。
事實上市場豬肉主要有三大來源:進口豬肉;各地儲備庫冷凍豬肉;屠宰企業手上的豬肉。這三種豬肉來源,進口豬肉因全球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基本上目前國內是不存在的;各地儲備冷凍豬肉又因長時間為了消除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影響,而基本上枯竭了。因此,目前市場上的豬肉主要來源是在屠宰企業方面。現在官方為了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生豬屠宰都是屬於正規的屠宰企業屠宰,所有的生豬都是由屠宰企業統一收取或商販收豬通過屠宰企業屠宰加工,統一檢疫,再流入市場的。
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豬肉,都是通過屠宰企業手裡放出來的豬肉,才流向市場,豬肉的市場價格,其實都是屠企自己來操控的,豬肉零售價格並不是由豬肉零售商來自己決定的,而是由屠宰企業批發出庫給市場豬肉零售商的。因此,屠宰企業批發豬肉給零售商時,豬肉的批發價格忽高忽低,時跌時漲,上下波動。所以,市場上的豬肉零售商的豬肉價格,是隨著屠宰企業批發豬肉時價格波動而上下浮動。因此,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呈現的波動性,並不在市場豬肉零售商,而是在於屠宰企業的批發價格上。因為,市場上的豬肉零售商所銷售的豬肉價格結構是豬肉批發價,加銷售成本和利潤。而零售商的銷售成本和利潤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定值,不是一個變數。
所以,市場上豬肉價格的高低,也是由屠宰企業豬肉批發價格控制的。
目前,市場上豬價是處於低靡狀態,主要原因是一大部分新入行的養豬戶,看到生豬價格已經跌過養豬成本臨界線的時候,心裡發慌,便出現的養豬戶大批量拋售生豬,造成各地生豬價格越來越低,使他們出現虧本,逐漸退出養豬行業。文章圖片2當這些新手養豬戶退出養豬行業的時候,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將會有一次上漲的過程。因此,這樣就會誘導各地屠宰企業既要在養豬戶身上收割一茬韭菜,還要在消費者身上再收割一些韭菜,導致屠宰企業批發豬肉價格時跌時漲,上下波動,有利於再次向廣大消費者收割韭菜,撈起更多的利潤。這樣一來,消費者在市場上看到豬肉價格時漲時跌,上下波動,其實不完全是市場供求關系帶來的,還有是屠宰企業人為的一些困素。
Ⅲ 超市豬肉為何比菜市場便宜員工說出實情:5個原因
超市豬肉比菜市場便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 新鮮程度不同:菜市場的豬肉是「熱鮮肉」,當天凌晨宰殺後運來,非常新鮮;而超市的是「冷鮮肉」,經過預冷排酸和全程冷鏈運輸,並非當天宰殺。
- 采購規模差異:超市以大宗采購為主,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能享受大幅折扣,直接從生產商處進貨。如沃爾瑪與養豬大戶合作,采購價格每公斤比菜市場攤販低5 - 8元。菜市場小肉販多通過中間商采購,信息不對稱,且豬肉從屠宰到販賣環節多,每個環節提成推高了零售價。
- 銷售方式有別:一片區域內超市數量少但客流量大,可「薄利多銷」,還常搞促銷。例如在豬肉臨近保質期時降價處理,特價期間日均銷量可提升1.5倍以上。菜市場肉攤多、競爭大、客流量少,成本高,傍晚促銷力度也不如超市,只能靠當天零售回收成本。
- 配送方式不同:超市收購豬肉後會分割、防腐處理,存於冷庫,銷售時有冷藏櫃和冷藏車保證冷鏈不斷,肉品損耗率約1%。菜市場肉販直接運輸新鮮宰殺的肉,高溫下易腐敗變質,損耗率可達5%左右,導致價格更高。
- 市場競爭策略:為吸引顧客,超市有時會採取價格優惠策略,將豬肉價格定得相對較低。而菜市場豬肉保質期短、易變質,需頻繁補貨,增加了銷售成本,且價格受地域性因素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