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含稅單價的稅額怎麼計算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含稅單價=不含稅單價*(1+17%),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含稅單價=不含稅單價*(1+3%)。
2. 有含稅價格怎麼算稅額
有含稅價格算稅額的公式為增值稅額=不含稅銷售額乘以增值稅稅率。
含稅價格中的「稅」一般指增值稅,含稅價是包括增值稅在內的價格。增值稅屬於價外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項目,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項目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後,發生銷售貨物退回或者折讓、開票有誤等情形,應按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未按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增值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扣減。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條 增值稅稅率:
(一)納稅人銷售貨物、勞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或者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另有規定外,稅率為17%。
(二)納稅人銷售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築、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1%:
1.糧食等農產品、食用植物油、食用鹽;
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二甲醚、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3.圖書、報紙、雜志、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
4.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三)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除本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五項另有規定外,稅率為6%。
(四)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境內單位和個人跨境銷售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服務、無形資產,稅率為零。
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六條 銷售額為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銷售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3. 一個含稅價格怎麼算出不含稅是多少錢,要公式
含稅價格換算成不含稅價的公式如下,
不含稅價=含稅價÷(1+稅率)
4. 知道含稅價格和稅率怎麼計算稅額
一般納稅人企業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如下:增值稅銷項稅額=含稅金額/(1+稅率)*稅率,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企業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如下:增值稅含稅金額/(1+徵收率)*徵收率=增值稅應納稅額。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一條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四條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和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5. 含稅價計算公式是什麼
含稅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單價是不是含稅,要看雙方簽訂的合同,如果雙方訂立的合同是不含稅價,那麼含稅價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如果雙方訂立的是含稅價,那麼不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5)怎麼計算含稅價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含稅價格中的稅一般指增值稅,含稅價是包括增值稅在內的價格。增值稅屬於價外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計算公式為:增值稅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其中銷項稅額=銷售額×對應稅率,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對應稅率)。
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計算公式為:增值稅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其中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6. 含稅價格怎麼計算,
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或徵收率)
假如是一般納稅人,如果適用17%稅率,含稅價=950*(1+17%)=1111.5(元);如果適用13%稅率,含稅價=950*(1+13%)=1073.5(元)
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含稅價=950*(1+3%)=978.5(元)
7. 含稅的單價怎麼算不含稅的單價怎麼算
含稅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單價是不是含稅,要看雙方簽訂的合同,如果雙方訂立的合同是不含稅價,那麼含稅價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如果雙方訂立的是含稅價,那麼不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7)怎麼計算含稅價格擴展閱讀:
含稅價是包括稅金在內的價。含稅價包含的是增值稅即零售價,部分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除了增值稅也包含了消費稅,但不包括價外費用,如包裝,裝卸費等,銷售商開具的普通發票上的金額即為含稅價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為不含稅價。
因為增值稅額單獨列出一般情況下,零售、銷售給小規模、個體納稅人、一並收入的價外款、貨物包裝押金都是含稅價格。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沒有開具發票,但是視同銷售應該計算增值稅的時候就應該是不開發票但是同樣計算到含稅銷售額中。
含的稅一般是增值稅和國稅.增值稅可以抵扣,國稅可以做固定資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要不要開發票.要開發票的,就是含稅價可通過公式將含稅價折算成不含稅價,即含稅價=不含稅價*(1+稅率),一般的稅率有16%,10%,4%,6%,25%,最常見的是16%的增值稅。
比如,含16%增值稅價為100,不含稅價即是100/1.16=86.21,稅金是86.21*0.16=13.7936,企業就可以抵扣13.80的稅。
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報價一般多為含稅價,因為這就好像是默認的潛規則一樣。至於把含稅價再分離為不含稅價和稅金,多半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企業會計在對收入入賬時應該處理的事情。過程也比較簡單。三者的關系如下所示:
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銷項稅額=不含稅價*適用稅率
含稅價=不含稅價+銷項稅額
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報價時會出現含稅價與不含稅價。比如:報含稅價11700元,支付金額也是11700元,其實價格是10000元[11700/(1+17%)],稅款是1700元。報不含稅價11700元,那在支付款項時,還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稅1989元,合計支付金額為13689元。
8. 含稅價的利潤怎麼算
按照含稅價計算出來的差價不叫利潤!
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9. 含稅價格如何計算
企業在賬務處理的時候,不會採用您所說的,將各種稅費合計到商品的買價當中首先貨物6000元(如果是消費稅應稅品,這個價款中是含消費稅的),您所說的含稅後的6100,這個含稅100,應該指的是購買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稅費,這部分不會記入到價款當中 如果A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商品的入賬金額為6000,6000×0.17作為企業進項稅額在未來進行抵扣,如果A企業沒有將貨物用於繼續生產或者出售,而是用於了自行消費,那麼,這部分進項稅額就要進行轉出,不能抵扣,那麼6000×0.17就要記入商品的成本,然後隨商品的價款結轉到應計入的項目。 如果A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那麼會以6000×1.17作為貨物的成本,因為小規模納稅人是直接扣稅,不存在進項稅額的問題。 而在購貨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稅款,例如,印花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房產稅,都會記入到企業當期的管理費用。而購貨當中發生買價(6000)+運雜費+合理損耗+入庫前挑選費用(+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還包括增值稅額6000×0.17)一並記入到存貨的成本。
10. 含稅價格159997.973稅3怎麼算
題主,請問稅3的意思是3%的稅率嗎?
如果是的話,根據價稅分離公式「不含稅金額=含稅金額/(1+稅率)」可以先求出不含稅金額,再乘以稅率即可求出增值稅稅額。
本題代入公式為:
不含稅金額=159997.973/(1+3%)=155337.84(元)
稅額=155337.84×3%=4660.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