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並解釋為什麼價格問題成為其研究的中心問題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
1、需求、供給與市場價格理論
2、消費者行為理論
3、生產理論
4、成本理論
5、市場理論
6、要素理論
7、福利經濟學理論
8、信息經濟學理論
價格成為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因為: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配置問題。由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獲取資源需要有其他的付出, 而這些最終要通過價格來體現。所以微觀經濟學最終都要通過價格理論來表現。
2. 道氏理論認為在所有價格中什麼最重要
反應太遲我的理解是,道指里的成分股設計不合理沒有高科技股都是傳統行業,所以在2002年科技股大爆發時道指竟然沒怎麼漲,對此媒體也多有報道。
3. 價格的理論
價格理論主要有勞動價值論學派、邊際效用價值論學派、供求均衡學派和斯拉法價格論學派等四大學派。
勞動價值論學派的學者有馬格努斯、配第、穆勒、馬克思也可以劃入這一學派。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的代價(如生產成本、勞動、社會必要勞動等)。
邊際效用學派的主要學者有門格爾、傑文斯、瓦爾拉斯、維塞爾等。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決定於商品的效用(邊際效用)。
供求均衡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歇爾等學者。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是由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雙方的均衡點決定的。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已經成為當前主流的價格決定理論。
斯拉法價格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斯拉法。斯拉法認為,商品價格是由生產投入—產出關系和勞資分配關系決定的。
4. 道氏理論認為哈,在所有價格中,最重要是什麼
趨勢
5. 現貨中道氏理論的原理為什麼
1、市場價格指數可以解釋和反映市場的大部分行為。這是道氏理論對證券市場的重大貢獻。
2、市場波動趨勢。道氏認為盡管價格波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是,我們最終可以將它們分為三種趨勢,即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三種趨勢劃分為日後出現的波浪理論打下了基礎。
3、交易量在確定趨勢中的作用。趨勢的反轉點是確定投資的關鍵。交易量提供的信息有助於我們解決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場行為;
4、收盤價是最重要的價格。道氏理論中認為所有價格中,收盤價最重要。
6. 為什麼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
7. 形態理論中,價格確定的有哪幾種形態
形態理論中,
股價曲線的形態分成兩個大的類型:a.持續整理形態;b.反轉突破形態。前者保持平衡,後者打破平衡。
全部:形態理論
一、形態理論的含義 形態分析是技術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對市場橫向運動時形成的各種價格形態進行分析,並且配合成交量的變化,推斷出市場現存的趨勢將會延續或反轉。價格形態可分為反轉形態和持續形態,反轉形態表示市場經過一段時期的醞釀後,決定改變原有趨勢,而採取相反的發展方向,持續形態則表示市場將順著原有趨勢的方向發展。 形態理論是通過研究股價所走過的軌跡,分析和挖掘出曲線的一些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結果,進行行動。 二、股價移動的規律和兩種形態類型 1、股價的移動規律 股價的移動是由多空雙方力量大小決定的。股價移動的規律是完全按照多空雙方力量對比大小和所佔優勢的大小而行動的。 股價的移動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第一,股價應在多空雙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來回波動。第二,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後,股價將尋找新的平衡位置。即持續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尋找新的平衡→…… 2、股價移動的兩種形態類型 股價曲線的形態分成兩個大的類型:a.持續整理形態;b.反轉突破形態。前者保持平衡,後者打破平衡。 三、反轉形態與整理形態 1、反轉形態的市場含義 反轉形態是指股票價格改變原有的運行趨勢所形成的運動軌跡。反轉形態存在的前提是市場原先確有趨勢出現,而經過橫向運動後改變了原有的方向。反轉形態的規模,包括空間和時間跨度,決定了隨之而來的市場動作的規模,也就是說,形態的規模越大,新趨勢的市場動作也越大。在底部區域,市場形成反轉形態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在頂部區域,則經歷的時間較短,但其波動性遠大於底部形態。交易量是確認反轉形態的重要指標,而在向上突破時,交易量更具參考價值。 反轉突破形態包括 (1)、雙重頂和雙重底 (2)、頭肩頂和頭肩底 (3)、三重頂(底)形態 (4)、圓弧形態 (5)、喇叭形 (6)、菱形 (7)、V形反轉 2、持續形態的市場含義 所謂持續形態是指股票價格維持原有的運動軌跡。市場事先確有趨勢存在,是持續形態成立的前提。市場經過一段趨勢運動後,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籌碼,隨著獲利盤紛紛套現,價格出現回落,但同時對後市繼續看好的交易者大量入場,對市場價格構成支撐,因而價格在高價區小幅震盪,市場採用橫向運動的方式消化獲利籌碼,重新積聚了能量,然後又恢復原先的趨勢。持續形態即為市場的橫向運動,它是市場原有趨勢的暫時休止。 與反轉形態相比,持續形態形成的時間較短,這可能是市場慣性的作用,保持原有趨勢比扭轉趨勢更容易。持續形態形成的過程中,價格震盪幅度應當逐步收斂,同時,成交量也應逐步萎縮。最後在價格順著原趨勢方向突破時。應當伴隨大的成交量。 持續整理形態包括 (1)、三角形態 (2)、矩形形態 (3)、旗形 (4)、楔形 3、反轉形態所共有的基本要領: 1)、在市場上事先確有趨勢存在,是所有反轉形態存在的前提。 2)、現行趨勢即將反轉的第一個信號,經常是重要的趨勢線被突破。 3)、形態的規模越大,則隨之而來的市場動作也越大。 4)、頂部形態所經歷的時間通常短於底部形態,但其波動性較強。 5)、底部形態的價格範圍通常較小,但其醞釀時間較長。 6)、交易量在驗證向上突破信號的可靠性方面,更具參考價值。 4、持續形態與反轉形態的差異 1)、這類形態通常表示,圖表上的橫向價格伸展僅僅是當前趨勢的暫時休止,下一步的市場運動將與事前趨勢的原方向一致。 2)、另一個差別是它們的持續時間不同。反轉形態的發展過程通常花費更長的時間,並且它也構成了主要的趨勢變化。相反,持續形態通常為時較短暫,在更多的情況下,明顯屬於短暫形態或中等形態的類別。 5、 頸線之要義 除此之外,還有必要提一下頸線,可以說在具體的實戰中,准確判斷頸線位是操盤成功的關鍵所在。 何謂頸線?就人類而言,每個正常人都有頸(俗稱脖子),它是頭部與身體的分水嶺。一般而言,頸屬於頭的一部分,而頭部與身體真正的分界線即是由左肩貫穿左頸部、右頸部而與右肩相連之直線,這條線被稱為頸線。 股價波動進入盤局時,會出現各種不同形態,費時較久的則有頭肩形態,諸如頭肩頂、頭肩底、復合頭肩頂、復合頭肩底。將形態用簡單圖形表示,便可看出頸線何在?它是確定後市價格形態進一步發展以及測算最小價格目標的要點。這里只作提示,在分類介紹各類形態時,再分別指出其所在。 四、應用形態理論應該注意的問題 1、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形態可能產生不同的解釋。 2、進行實際操作時,形態理論要求形態完全明朗後才行動,得到的利益不充分,從某種意義上講,有損失機會之嫌。
8. 在k線理論的4個價格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在四個價格當中最重要的是收盤價,收盤價是一天激烈的交易後的最後價格,也是下一交易日開盤價格的依據。三個、收盤價包含多種有價值的信息。
收盤價的分析與判斷:
1.收盤價為當天最高價
這樣的走勢大多情況下是當天股票一路上漲,最終收於最高價。這表明該股處於盤中推動上漲的形勢,下一交易日很可能繼續向上攀爬,進而出現更高的價格,對於短線操盤者來說,在第二天早盤出現高價時,可以獲利出局。
2.收盤價為當天最低價
這表明該股在尾市受到的打壓很大,下一交易日可能會進一步下探,。這時對於已經有一定獲利積累的短線操盤者應該盡快出局。
3.收盤價幾乎等於開盤價
開收盤價相等的十字星狀態說明多空雙方勢均力敵,股票很可能進入一個新的行情,如果大市風格鮮明,處於上漲趨勢,那麼對於該個股,股價處於較低位置則是止跌信號,反之則是見頂信號。如果配合上影線和下影線進行判斷則風具有意義。
4.收盤時一字漲停或跌停
這樣的走勢表明市場對該股處於一邊倒的態度。投資者需要根據市場熱點和其他因素順勢而為。
這些可在平時的操作中慢慢去領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經驗和技術,新手在不熟悉操作的情況不防用個牛股寶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靠譜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9. 為什麼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價格理論」 麻煩大家幫忙解釋下 謝謝
微觀經濟學研究個體的經濟行為, 例如市場上買家和賣家的行為, 或者生產者,賣家和買家的關系.
不論是哪一個, 大部分都涉及價格, 即使在社會經濟的地方也可以用全部價格來代替, 所以微觀經濟學可以被稱為"價格"的經濟學, 價格理論是另外一回事
10. 價格決定理論的主要內容
1均衡價格理論和邊際效用理論
2長期自然價格理論
3如何解釋生產成本與價格的偏離問題
我們可以把企業的利潤寫為:利潤=(價格-平均總成本)×產量,這一公式表明,當且僅當商品的價格等於生產那種商品的平均總成本,一個正在經營的企業才有零利潤。
如果價格高於平均總成本,利潤是正的,就會鼓勵新企業的進入,如果價格小於平均總成本,利潤是負的,這就會鼓勵原有的企業退出,只有當價格與平均總成本相等時,進入與退出的過程才結束,這就是長期自然價格理論又叫做生產成本理論。
拓展資料:
純粹的競爭性市場經濟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的支持價格、限制價格、稅收和補貼等,我們可以運用均衡價格理論評價它們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經濟學中,用以分析考察經濟中若干變數之間的關系 ,以解釋經濟現象及其變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
在供求論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給兩種相反力量處於一致或平衡的狀態,使買賣雙方都滿意並願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狀態,一種不再變動或沒有必要再變動的狀態。
S 是某種商品的供給曲線,D是需求曲線。豎軸表示價格( P ),橫軸表示數量(Q)。當價格為 P2 時 ,生產者願意提供較多商品,而消費者僅願意購買較少商品,供給超過需求,這時,價格必然下降 , 生產者也不得不縮減生產。
當價格為 P3 時,生均衡產者願意提供較少商品,而消費者願購買較多商品 ,求過於供;這時,價格必然上升,生產者擴大生產。
當價格為P1時,供給和需求相等,表現為兩曲線上相交的點E。E即為均衡點,表示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能接受並願保持此水平上的價格(P1)與數量(Q1)。
均衡可以分為穩定 均衡和不穩定均衡 。
如果均衡體系受到外力干擾離開均衡點,經過一段變動又回到原來的均衡位置,這種均衡稱為穩定均衡;否則,稱為不穩定均衡。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和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是均衡概念的較早引入者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創立者。馬歇爾運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研究價格,建立了均衡價格論。
他主要考察了單個市場上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以及由供求所決定的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或單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