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如何運用感覺閾限調整價格
擴展閱讀
養一斤南美蝦要多少成本 2025-07-28 22:43:47
vflash是什麼工具 2025-07-28 22:34:58
原神在哪裡刷資源 2025-07-28 22:32:40

如何運用感覺閾限調整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7-12 06:25:36

A. 感覺的絕對閾限名詞解釋

絕對感覺閾限是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一般來說,感覺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於某種感官引起的。但刺激物只有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覺。例如,我們平時看不見空氣中的灰塵,當灰塵落在我們的皮膚表面時,我們也不能覺察到它的存在。但是,當細小的灰塵聚集成較大的塵埃顆粒時,我們不但能看見它,而且能感覺到它對皮膚的壓力,這種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就是絕對感覺閾限。
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一定時間的刺激量,即人的感覺器官感到某個刺激存在或刺激發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

B. 感受性和感覺閾限之間是什麼關系

感覺性是感受性的基礎,感受是感覺的深入。

1、感覺閾限,用於測量感覺系統感受性大小的指標,用剛能引起感覺的刺激量來表示。可分為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兩類。絕對感覺閾限測量感覺系統的絕對感受性。

2、例如,把一個非常輕的物體慢慢地放在被試的手掌上,被試不會有感覺,但如果一次次地稍稍增加其重量,並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引起被試的感覺反應。這個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稱為刺激閾限或感覺的下絕對閾限。

3、當引起感覺的刺激量繼續增加,並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使該感覺受到破壞,引起痛覺。能夠引起感覺的最大刺激量為上絕對閾限。從下絕對閾到上絕對閾之間的距離是有關感覺性的整個范圍。

4、在已有感覺的基礎上,為引起一個差別感覺,刺激必須增加或減少到一定的數量。不同感覺通道或不同人之間,對差別的感覺能力是不同的。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或辨別閾限。

C. 康師傅的變相升價,用韋伯定律設計一個不讓消費者注意到刺激前後變化。增加不能超出一個差別的感覺閾限

降低包裝質量....

D. 差別閾限的差別閾限在廣告中的運用

差別閾限對影響消費者的感受性與消費行為的效果,制定產品價格、包裝及命名策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參照價值。
在產品包裝設計中合理運用色彩、材質、形態樣式等以降低受眾的最小可覺差,增強他們對產品的敏銳感知,可以有效在行業市場中脫穎而出。2003年健力寶集團推出一款針對年輕人的時尚飲料「爆果汽」,純黑的瓶體,創新的產品(果汁+汽水),一甫上市,即刻走紅,其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一反眾飲料清澈透明的包裝,以黑色瓶子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鮮明的對比效果在終端異常醒目,加之電視與戶外廣告的有效配合,充分引起目標受眾感知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與嘗試的慾望。
在有關價格升降幅度與消費者感知的研究中發現,零售商需要削價15%才可能獲取成功,較低的價格調整是難以引起顧客察覺的。價格的差別閾限還與商品總價有關,價格越高差別感覺閾限也越高,此時提價的幅度應控制在低於差別閾限的范圍內,而降價幅度卻應達到或超過差別閾限,以使得消費者可以感覺到前後的變化。比如當國內25寸彩電價格一降再降終於跌破1000元大關時,曾引發新一輪購買熱潮,而今糧油、煤氣漲價幅度還未超過一元就引起市民的強烈感知。由此企業制定產品價格或在廣告中需強調價格優勢、削價促銷時,應首先測出消費者的差別閾限,方可能實現對價格信息的有效傳播。
市場上幾大方便麵企業競爭激烈,在銷售終端琳琅滿目的貨架上,不同品牌幾乎都有紅燒牛肉麵、醬香排骨麵、海貝鮮蝦面等主要種類,而且包裝相似價格相仿,由於產品間差異不明顯,就增加了消費者選購的困難。通過終端觀察發現,不少人猶豫不決時,總是先確定口味,然後比較不同品牌的價格區別,從中確定購買目標,而容易忽視價格相同的不同產品往往存在5-10克的重量差異。這一方面反映出重量差別閾限高於價格差別感知而不會被輕易察覺,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提供一種新的營銷思路:當同質化產品難以拉開差距時,除了傾注全力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以達到「認牌購買」的效果外,還可以運用在差別閾限感知范圍內改進產品包裝的策略,通過變化包裝強調價格優勢,從而實現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另外,隨著企業的壯大,市場范圍也開始迅速拓展,不少早期設計的商標或廣告語可能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於是就面臨更換的難題,此時應注意到客戶差別閾限的存在,盡可能在不引起他們感知的情況下進行逐漸的變更,以免破壞他們心中早已成熟的名牌形象。 心理學中認為知覺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描述為對象從背景中分出的過程,兩者對比越鮮明,區分識別的可能性越大。需要宣傳的企業與產品是「對象」,整個市場環境與競爭產品可以視為「背景」,分析現實中的諸多廣告,不難發現兩者區分並不明顯。以洗發水市場為例,雖然細分為去屑止癢、鋦油亮發、柔順爽滑、防脫生發等幾大類別,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行業競爭的激烈,每一個細分市場中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就微乎其微了。究竟是飄柔順滑還是順爽、舒蕾、清逸、拉芳、夏士蓮更好呢?消費者在廣告中除了能感覺到每個產品的名稱與形象代言人不同外,在共同的近乎完美的長發秀中,就很難再找到產品之間的差異。加之廣告明星都是俊男靚女,對於不少非追星族的受眾而言,只是覺得眼花繚亂,難以體會出不同產品的差別。「圖和背景」渾為一體,於是產品的競爭就不自覺的演變為終端促銷與價格的比拼,而不再是產品形象與功能的差異了。因此,在確定一則廣告拍攝、設計之前,將創意進行一定范圍內受眾差別感知測試,就可能避免投放後難以達到廣告預期目標的缺憾。
廣告大師伯恩巴克提出創意三原則理論:「原創性」、「震撼性」、「相關性」,被視為業界的經典法則。實踐中卻有不少產品廣告,往往過分強調一條原則而忽略其他影響因素,從而導致消費者感知麻木,分辨不清相互的差別,進而影響到購買行為。例如作為勢均力敵的兩家日化企業主打牙膏產品,「高露潔」和「佳潔士」都研發出堅固牙齒的新品,當兩者的品牌形象與產品功能區分都不明顯時,廣告就成為製造差異的重要方式,可兩企業一前一後都採用了驗證廣告形式,一個是將貝殼作為實驗載體,一個是將雞蛋前後效果做比較,從而突顯「使牙齒更堅固」的產品特性。雖然後者的創意也很好地表現出與產品的相關性,卻因「原創性」不足,導致不少消費者錯認為是前者做的廣告,相仿的創意使得差別閾限加大,受眾感知不再敏銳。
這就提醒我們廣告應在突出產品特性的基礎上,將創意構思與同類競品的廣告明顯區分開來,既達到震撼性的效果,也要憑獨特的原創風格拉大相互間的差距,從而賦予產品鮮明的個性,更好地為受眾感知、注意,引發他們的購買興趣。 早年美國一項研究就發現,消費者每天接觸的廣告信息多達1500條,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與媒體的增多,如今廣告更是遠遠超過受眾的接收能力,以致出現信息嚴重超載。如何令產品宣傳更好的達到目的,制定合理的媒體策略也是關鍵。
藉助央視「黃金時段」的傳播力,或採用「地毯式轟炸」策略在各省級衛視密集投放相同的廣告,雖然都可以達到明顯的效果,卻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對於成長階段的企業,利用消費者的差別閾限,採用創新媒體宣傳,也不失為有效的策略。如報紙的「異型版面」、獨特的禮品廣告、游戲式平面廣告、動態廣告、樓宇廣告等方式,都是通過媒體創新刺激消費者的感知,從而達到宣傳目的的。麥當勞在香港採用候車廳做互動廣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迅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此戶外廣告一改以往在欄中放置招貼畫的方式,而是安裝了唱片,允許路人參與進來當DJ,當旋轉左邊的唱片時會發出「我就喜歡」的樂隊版,這時唱片會提醒參與者再旋轉右邊,於是即刻可聽到伴隨音樂而起的食用麥當勞的咔喳聲效。新穎的媒體形式在挑戰千篇一律的「信息洪流」時,也加大了廣告的宣傳力度。 品牌因其較強的號召力與心理附加價值,可以令相同的產品產生不同的感知效果,因此通過培養、塑造不同的品牌形象也可實現減小差別閾限的目的。百事可樂以世界巨星演繹出「年輕一代的選擇」,將喝可樂變為享受青春生活;而「非常可樂」則以「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為訴求,通過不同的形象演繹將同樣的飲料賦予了另一種個性特徵。麥當勞憑借快餐業老大地位,令消費者就餐時總能因優越感而發現其薯條與雞肉的特別美味;肯德雞以產品創新為重點,不同的品牌形象也令相似的食品產生迥異的口感體驗。由此,以獨特的品牌個性形成差異化的產品區隔,進而增強消費者的感知,可更好的促進銷售、鞏固市場地位。

E. 商家如何利用消費者的感覺閾限來營銷商品,如何實例證明

舉兩個例子:

第一,人們會把同樣的錢分門別類地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上。

一盒價值299的包裝精美的巧克力如果和普通的零食一起放在貨架上,你一般情況下不會想要買給自己吃,

但是同樣的一盒巧克力如果是放在高級禮品店銷售,即使是售價520你也可能會一咬牙買給自己心愛的女友。

這是因為這同樣的一盒巧克力被你劃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賬戶,

你不願意為生活必要開支賬戶付費,但你卻有可能願意為了情感維系賬戶付費。

所以消費者不僅僅是在消費商品,而是在為不同的心理賬戶付費。


第二,消費者並非為商品成本付費,而是為商品的價值感付費。

如果酒店提供兩種上網費的方案,80元一小時和105元一整天,

那麼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第二種方案,並且竊喜自己佔到了便宜。

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套路:

這80元一小時的付費方案存在的最大作用,也幾乎是唯一的作用,

就是讓消費者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准,使105元一天的付費方案顯得很劃算。

這個衡量的標准也被稱為價格錨點,它的邏輯就在於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可以對比的價格感知。

消費者在對產品價格不確定的時候,會受到價格錨點的影響,採取避免極端與權衡對比的方式判斷價格是否合適。




F. 絕對感覺閾值是什麼

絕對閾值或者絕對閾限是一個外來詞,是absolute threshold的中譯,據我的了解,西方學者將absolute threshold最先應用於心理學和生理學領域,所表達的意思是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the lowest level of stimulation that a person can detect)。同一個感官,每個人的絕對閾值是不一樣的,因為絕對閾值與每個人的絕對感受性負相關,絕對感受性指剛剛能覺察出最小刺激強度的能力。絕對閾限的值越小,則絕對感受性越大;絕對閾限的值越大,則絕對感受性越小。

絕對閾值在體檢中的應用:

我們體檢的時候會有這樣的經驗:在聽覺測試的時候醫生會在我們腦後撥弄一根Y型金屬棒,這個金屬棒會發出很低沉的嗡嗡的聲音,然後醫生讓我們判斷這個聲音離哪一個耳朵近。這個金屬棒所發出的聲音就是聽覺的絕對閾限。這個絕對域值是根據大量的抽樣調查的結果下制定出來的。聽不到這個聲音的人聽覺有問題——耳背。

我們在測視力的時候,醫生會讓我們看E字,我們能夠看到的最小的E字就是我們的絕對閾限,正常人的視力的絕對感受性是1.5, 勢力絕對感受性達到2.0以上的人,可以看到更小的E。

由於每個人的聽覺是不一樣的,所以產生了每個人的先天能力不一樣,很顯然那些品酒家的味覺一定具有超常的絕對感受性,他能感覺很小的絕對閾值。

器官的絕對閾值是可以鍛煉提高的,譬如那些盲人,聽力一定很好,因為他們犧牲了視力,卻鍛煉了超常的聽力。在電視劇《暗算》中王寶強飾演的阿炳就是一個聽力超常的人,特請人員通過他破譯密電。民間有「善易者不卜,慕見淵魚者不祥」的說法,由於這樣的人過多的感受「天意」所以,阿炳早忘。所以人體的器官官守能力超強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前輩李小龍先生就是不斷的在挑戰自己身體的絕對感受力,甚至不惜用電擊來麻痹鍛煉自己的神經,已達到超越自我,事實證明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超感覺也是違反了「天意」,可能和他的英年早逝有某些必然的關系。

生活中那些超常感覺的先知先覺、算命的先生很多是瞎子、聾子,或許是一種感官替代功能的增強。

絕對閾值在廣告營銷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在西方消費者行為學教科書裡面專門有一節介紹absolute threshold(絕對閾值)的理論以及應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譬如說「眼睛」,由於每個人的視力(絕對感受性不一樣),所以在那些對於視力有要求的行業,會對人的視力有要求,根據不同的工種,例如火車、輪船、飛機司機,對於視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同一個起點,有的人裸眼可以看到500米以外的廣告牌,有的人只能看到300米,所以對於高速公路廣告公司就要考慮根據普通人群正太分布的絕對閾值設置合理的廣告牌的距離。

由於每個人對價格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制定價格策略的時候要學一點心理學,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感受力也有絕對感受性,每個人的心理感覺的絕對閾值是不一樣的。譬如說某一樣商品價格10元,元旦期間降價0.5元促銷,可能只有1%的人去買,說明0.5元的絕對閾值太小,還沒有達到一般人的絕對感受性。降價2元的時候,可能有10%的人去買,說明2元的絕對閾值已經引起了足夠的感覺刺激。當降價5元(通常商家不願意降價50%,而是採用「買一贈一」)或者「買一贈一」的時候,50%以上的人可能會去買,甚至100%去搶購。這就說明這個絕對域值已經夠大。絕對域值與價格、商品性質以及消費者本人階層都有關。也就是說不同階層(收入、教育層度、職業)不一樣的人對同一種商品的絕對域值是不一樣的。

絕對閾值與社會道德:

絕對閾值在社會科學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法律和合同的制定者一定是基於一種社會普遍認可的社會道德價值觀來制定法律條款。所以很多法律和合同條款中總是有「不得違背善良風俗」,雲雲。有些國家認為同性戀結婚是許可的,有的國家承認同性戀,但是不可以結婚,有的國家不認可同性戀。這就說明每個國家的道德准繩以及道德底線是不一樣的,這個道德底線其實就是一種道德的絕對閾值。

絕對閾值與食品葯品

澳洲的煙草分得很細,同一個品牌的煙草,焦油含量差別很大,最小的單位是1毫克,其次是2毫克,4毫克,8毫克,10毫克,12毫克,16毫克,而我們國家的煙草基本上是8—16毫克,以12毫克這個品種居多。這就說明每個國家的人民對於煙草和食品的味覺絕對閾值是不一樣的。我曾經在一個雜貨店工作,有一個老太太買了包煙,我沒聽清楚她說的克數(她本來要1毫克的煙,我卻給了10毫克的煙),她驚叫道:」 Jesus, are you killing me?」 這個例子就說明這個老太太的絕對域值很小,絕對感覺能力很強。所以我們往往看到同品牌的酒,有不同度數,也是這個道理。

在新葯試驗中,為了避免對人體的傷害,往往通過大量的葯理代謝實驗、動物實驗、志願者試驗來確認葯效,成功的化學葯物往往是在治病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少人體副作用,劑量怎樣使用也涉及到絕對閾值。

絕對閾值與個人價值實現

有的人很優秀,也有很多人很平庸,很多優秀的人往往是早立志,慎於言,敏於行,看問題看得很長遠,平庸的人往往只看眼前,是也很短錢。所以每個人的思想的絕對閾值是不一樣的,導致了人生軌跡不一樣。

絕對閾值的原因

關於絕對閾值的本質原因是感官和價值觀的差異,絕對閾值也可以和經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學說得到很完美的解釋,限於篇幅不再一一贅述。

補充一下絕對感覺閾值的理解

感覺的規律

一、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依從性

1.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存在許多刺激,但並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們的感覺。例如落在我們皮膚表面的灰塵、頻率高於20 000赫茲的聲音、0級靜風(風速小於0.3米/秒)、專注聽課時旁邊同學輕微的翻書聲、菜市場里兩個陌生人的低語等,我們覺察不到。能引起感覺的刺激,其強度必須是適宜的。感覺強度依賴於刺激度,心理學用感受性、感覺閾限來說明二者的關系。

感受性指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覺閾限來度量。感覺閾限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一定時間的刺激量或刺激強度。感受性越強,感覺閾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覺閾限越大。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呈反比例關系。每一種感覺都有兩種感受性和感覺閾限:絕對感受性和絕對閾限,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

2.絕對感受性和絕對閾限

絕對感受性指剛剛能覺察出最小刺激強度的能力。絕對域限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絕對感受性可以用絕對閾限來衡量。絕對閾限的值越小,則絕對感受性越大;絕對閾限的值越大,則絕對感受性越小。用公式表示為:

E=1/R

其中,E為絕對感受性,R為絕對感覺閾限。

不同感覺的絕對閾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覺的絕對閾限也會因刺激物的性質和有機體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3.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

剛能覺察出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最小差異量的能力叫做差別感受性。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叫做差別閾限。差別感受性可以用差別閾限來衡量。差別閾限的值越小,則差別感受性越大;差別閾限的值越大,則差別感受性越小。

1830年,德國生理學家韋伯(E.H.Weber)研究差別閾限時發現,差別閾限值與原有刺激量之間的比值在很大范圍內是穩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強度的范圍內,對兩個刺激物之間的差別感覺,不是由兩個刺激物之間相差的絕對數量來決定的,而是由兩個刺激物之間相差的絕對數量與原刺激量之間的比值來決定。這就是韋伯定律。例如,對於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別閾限是l克,那麼該重物必須增加到51克我們才剛能覺察出稍重一些;對於100克的重物,則必須增加到102克我們才剛能覺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為:

K=ΔI/I

其中,K為韋伯分數,是一個常數,I為原刺激量,ΔI為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增量。

不同感覺的韋伯分數是不一樣的,在中等刺激強度的范圍內,視覺的韋伯分數是1/100,聽覺的韋伯分數是1/10,重量感覺的韋伯分數是1/30。

二、感覺適應的規律

感覺適應是指由於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適應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視覺適應包括明適應和暗適應兩種。當我們從暗處來到光亮處,剛開始會覺得目眩,看不清周圍的東西,幾秒鍾以後才逐漸看清周圍的物體,這叫明適應。明適應使視覺器官在強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當我們從光亮處來到暗處,開始什麼也看不清,若干時間後才逐漸看清周圍事物的輪廓,這叫暗適應。暗適應使視覺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生活中也常常能觀察到聽覺適應的現象。例如,去參加一個舞會,剛到舞會現場時會覺得音樂聲很強,呆一會兒後,會覺得音樂聲沒有剛開始聽起來那麼大。一般認為,聽覺適應會使聽覺感受性暫時降低,而且聽覺適應具有選擇性。也就是說,在一定頻率的聲音作用下,人耳對該頻率聲音及鄰近頻率聲音的感受性會降低,而對其他頻率聲音的感受性不會有影響。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話說的是嗅覺適應。不同的刺激,嗅覺適應的時間不同,有的只需一兩分鍾,有的需要十幾分鍾甚至更長。嗅覺的適應也具有選擇性,即對某種氣味適應後,不影響對其他氣味的感受性。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味覺適應的經驗。如果我們把一種物質放進嘴裡,很快,物體的味道實際上消失了。而且,對一種味道的適應能顯著地影響到隨後吃進的東西的味道。例如,當我們吃了甜的食物,再吃酸的食物時會覺得更酸。

觸壓覺的適應較快、較明顯。例如,戴手錶的人平時不覺得手腕上有重物。溫度覺的適應也較快,大約三四分鍾後便能感受到。痛覺是很難適應的。

感覺適應對於有機體來說具有積極的意義(即使是難以適應的痛覺,對於有機體來說,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有機體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不斷感知外界事物,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生活、工作。

三、感覺的相互作用的規律

1.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響著對某種刺激的感受性的現象。同一感覺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覺對比。

感覺對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產生的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感覺對比包括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不同刺激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時,便產生同時對比。例如,一個灰色方塊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來亮些。「月明星稀」也是感覺對比的現象。不同刺激先後作用於感受器時,便產生繼時對比。例如,吃了糖果後再吃蘋果,會覺得蘋果是酸的。

2.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是說,對某種刺激的感受性會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發生變化。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現為:對一個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對一個感受器的強烈刺激會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例如,微弱的聲音刺激可以提高視覺對顏色的感受性,強噪音會降低視覺的差別感受性。生活中,我們能體驗到味覺和嗅覺的相互作用。如果閉上眼睛,捏住鼻子,我們將分不清嘴裡吃的是蘋果,還是土豆;感冒的人常常味覺不敏感。

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還有一種特殊表現──聯覺,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例如,切割玻璃的聲音會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看見黃色產生甜的感覺,看見綠色產生酸的感覺;紅、橙、黃色使人產生暖的感覺,綠、青、藍使人產生冷的感覺。

四、感受性的發展

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實踐的豐富,人的感受性會隨之逐漸發展,不同人之間的感受性呈現出極大的差異。例如,盲人由於不能用眼睛來了解這個世界,因而他們多依賴於聽覺、觸覺等來獲得信息,於是,盲人的聽覺、觸覺比一般人要敏銳,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盲人可以依靠觸覺識別人民幣、盲文,可以憑著手杖敲擊地面的聲音來判斷路況。這種某一感覺系統的技能喪失後而由其他感覺系統的技能來彌補的現象,叫做感覺的代償作用。

人的各種感受性都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某些特殊職業要求從業者長期使用某種感覺器官,因而這些從業者相應的感覺比一般人敏銳。例如,有經驗的磨工能看出0.000 5毫米的空隙,而常人只能看出0.1毫米的空隙;有經驗的飛行員能聽出發動機每分鍾1 300轉與每分鍾l 340轉的差別,而常人只能聽出每分鍾1 300轉與每分鍾l 400轉的差別;音樂家的聽覺比常人敏銳;調味師的味覺、嗅覺比常人敏銳。

人的感覺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而得到發展,因而教師要盡可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各種感官的訓練,使他們的感覺能力得以充分發展。

G. 營銷學中怎樣利用消費者的感覺系統

感覺系統是指消費者藉助於人體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放映。其中包括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我們在評價一個產品時,往往需要要依賴它的顏色、氣味、聲音,甚至是「感覺」,進而才能夠做出合適的選擇。由於人們的感覺閾限各不相同,刺激就必須要以某種強度水平出現,這樣才能被感覺器官捕捉到,消費者才會引起注意。此外在許多營銷環境下,如改變包裝設計、改變產品大小、降低產品價格等也能夠吸引消費者。
如果你是要的具體的營銷方案:以下再稍作說明
視覺上:利用廣告宣傳、包裝設計、店面設計以及顏色的選擇進行營銷
嗅覺上:通過改變產品氣味或者營銷環境的氣味來吸引消費者。
聽覺上:通過播放聲音來影響消費者的心理,從而調動他們的情緒,進而達到營銷手段。
觸覺上:更多體現在高科技產品上,讓消費者感覺觸摸時很好玩,甚至很舒服。例如手機的觸屏性能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H. 如何利用差別感覺閾限的相關知識有效地調控價格

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滿足顧客的需求促進交易,最終實現企業的目標。市場營銷的核心思想是交換,如製造商與中間商的交換、中問商與顧客的交換等,但最終是各方與終端顧客的交換。商品只有與終端顧客發生了交換關系,才會產生利潤,才會實現企業的目標。如何促成顧客交易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許多營銷大師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理論。消費心理學從顧客心理角度分析顧客購買商品的過程,認為「顧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感覺」,如何讓顧客找到感覺成了促成顧客交易的因素之一。前面提到感覺很重要一個性質是感受性,所以感覺閾限理論在市場營銷中有很廣泛的應用現從產品、價格、分銷、促銷四方面分類論述。
1.產品是一個整體概念.包括核心產品、形式產品與附加產品。產品具有產品生命周期,為了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及競爭的需要,企業必須不斷進行新產品的開發。企業無論改變產品的哪一部分都應考慮感覺閾限。如:Bohemi啤酒公司將每瓶啤酒容量從12盎司減少到11盎司時,節約下來的錢用於增加廣告,銷量增基~倍。寶潔公司從1898年到1998年對「象牙牌」(Lvory)肥皂的包裝做了19次改變,每次改變的差異很微小,變動幅度保持在消費者的差別閾限范圍內,從未對市場銷售造成不良影響。但當人們把1898年和1998年的肥皂包裝作比較時,發現其規格差異驚人。
萬方數據
上述成功實例可以說明減少商品規格、重量,應盡量在差別閾限范圍內。因為消費者總希望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的商品,而不是減少的商品。同理.如果商品規格、重量增加了。就要想辦法超過顧客的感覺閾限,或用醒目的方式告知顧客.比如在包裝上註明「加量不加價」等字樣。
2.商品價格是顧客很敏感的話題。顧客都有一個心理:用更少的錢買到同樣的商品。因此由於成本上漲,企業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時,每次提價的幅度應盡量不超過價格差異的差別閾限,以免對市場銷量帶來負面影響。如某品牌熱水器單價由1580元提升到1630元時,顧客對這種在差別閾限范圍內的提價不會太敏捷。但是由於成本下降等原因。降低商品價格。則降價幅度應盡可能超過差別閾限。令顧客感到便宜了許多,從而提高銷售量。
3.分銷渠道英文是place,即地點或場所。零售商在對場地的布置和裝潢、軟硬體建設時,都要立足於對消費者構成刺激,使消費者能感覺到,超過顧客的感覺閾限。如感覺不到,則無異於「穿新衣,走夜路」,
「黑暗中送媚眼」。勞而無功。感覺還有一個特
性是適應性,因此商場即使設施完好無損,時間久了.顧客適應了就會找不到感覺。所以商場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活動主題等經常進行重新布置裝潢,令顧客重拾美好的感覺。
4.促銷方式包括人員促銷和非人員促銷.非人員促銷又包括廣告、營業推廣和公共關系。廣告是最常見的促銷方式,如何達到預期廣告效果,從感受性角度看,有兩點特別注意。一是廣告中各種刺激物的強度必須在絕對感覺閾限之內。由於太弱或太強的刺激均超出了感受性的范圍,所以廣告中的各種刺激物的強度必須在絕對感覺閾限之內。二是巧妙運用差別感覺閾限。在廣告策劃過程中強調尋找產品的USP(獨特銷售主張)。樹立差異化的品牌形象和對產品進行准確的市場定位。其實都是希望在目標消費者差別閾限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信息訴求與銷售刺激引起他們的感知,並藉助視聽引導形成持續的信息關注.進而完成注意一興趣一慾望一記憶一行動幾個階段的過渡。以有效達成產品銷售。所以,作為AIDMA法則與其他廣告策略的基礎,利用差別閾限引起消費者的感知,就成為廣告策劃人員首要考慮的問題。
綜上所述,企業在市場調研、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市場營銷策略時,都應該恰當地運用相關理論,認真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全方位滿足顧客的需求。唯有如此。企業才會長盛不衰、持續發展。

I.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感覺覺察能力就會下降,商家如何用感覺閾限來吸引老年人

年齡的增長確實是我們的觀察力越來越下降。商家要吸引老年人,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廣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