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同是芥花油為什麼價格差很多
擴展閱讀
石油庫租房多少錢一個 2025-05-15 06:37:41

同是芥花油為什麼價格差很多

發布時間: 2022-06-29 04:11:05

⑴ 菜籽油價格為什麼不一樣呢


市場上的菜籽油價格不等
首先關於價位方面,市場的菜籽油其實也真的不比超市的貴,通常來說超市的菜籽油價位偏高,而市場的普通菜籽油價位相對便宜。而貴的這一部分同市場作坊壓榨的菜籽油相比其實更多的還是多在了品牌溢價方面。而無論是作坊壓榨的菜籽油還是超市的菜籽油其實都不假。
目前的菜籽油也就是對油菜籽進行壓榨或者浸出獲得其中的油脂,當然兩者分別屬於不同的工藝。不過對於正規的食用油生產廠家來說,無論採取什麼壓榨工藝,最終還是都要能夠提出出符合我國食用油品質的食用油才能夠上市,談不上真假的問題。
菜籽油煉油工藝
1、壓榨煉油工藝
這也是我國非常傳統的一種榨油工藝,在我國怎麼說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吧。也可以說是我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一般來說,在榨油之前需要將原材料炒熟,而後打碎成粉末便於壓榨。接下來將粉碎的菜籽末或者花生末放於壓榨機器進行壓榨,將其中的油脂壓榨出來。
2、浸出煉油工藝
浸出工藝相對而言歷史就斷了許多了,這也是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煉油工藝,通過有機溶劑將菜籽中的油脂溶解出來。
以上兩種煉油工藝也可以說各有優缺點,榨油來說一般食用起來會覺得很香,但是其中雜質較多,而浸出工藝雖然提取食用起來沒那麼香,但是也可以在使用前加熱沸騰來提高食用品質,並且該方式的提取率高。
對於作坊普通壓榨的食用油來說,由於缺乏相關的提純完善工藝,安全性其實更低,而正規廠家的食用油來說相關工藝完善,比如說食用油中最為常見的黃麴黴毒素,在小作坊中是很難得到剔除的,而這也是國家將自榨花生油列入一級致癌物的一大原因。而正規廠家的食用油可以很好的處理黃麴黴問題。
菜籽油價格有差異的原因
對於普通作坊與超市食用油價位的差別,個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大廠家可以很好的取得規模化效益,比如說採用進口的菜籽降低材料成本,出油率更高,獲得了更多的食用油。這都降低了大廠家對於食用油的成本控制。
2、品牌溢價,對於超市的不同品牌之間的食用油價位也會有不小的差異,這點主要是體現在了品牌溢價方面,即便是各品牌的品質相同,也一樣會有較大的差別。

⑵ 芥花油是什麼油跟其他油有啥差別,比我們平時吃的好么

芥花油也是植物油的一種,是從芥菜種子中壓榨出來的。含有較高的營養,煙點高,煎炒烹炸都可以,價格相對也算合適。 像我們日常用的大豆油、花生油,不適合高溫煎炸食物,容易引發一些慢性病發病。有關芥花油的一些資料里說,它的綜合營養成分比橄欖油還要好。橄欖油炒菜不僅有味道,而且煙點太低,炒菜的話容易營養流失。芥花油就非常適合中式烹飪,炒菜清香也不油膩,不僅利於身體健康,而且能保持身材。對了,澳洲的芥花油才是百分之百非轉基因的,買的時候注意哈~ 希望我的回答親能滿意,採納採納~

⑶ 菜籽油什麼價格為什麼同樣5升的菜籽油價格怎麼差距這么大

我一般都是買歐利亞提這種歐洲原瓶原裝進口的低芥酸菜籽油,簡單一點,概念太多都是忽悠人的。

⑷ 多力芥花油貴嗎

多力芥花油價格不貴的,我在天貓上買的一桶5L的價格不到90塊,差不多能用半年

⑸ 菜籽油價格相差為什麼那麼大

因為菜籽的品質有差異,所以直接導致菜油的質量。

⑹ 市場上的菜籽油價格和超市價格相差大,會有假貨的存在嗎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百姓最重要的開門七件事,油是家家戶戶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

因為中國的地域遼闊,各地的物產和風俗習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待食用油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南方的很多地方都喜歡吃菜籽油,北方人大多數喜歡吃大豆油或花生油。

三,菜籽油的選購

盡量買大品牌信得過的產品:食用油的安全很重要,大品牌和知名廠家的生產工藝先進而且接受各方面的監管也多,因此品質是值得信賴的。

不買轉基因和芥酸含量高的:轉基因的菜籽油即使價錢再便宜,因為它的原料存疑所以盡量不要購買。芥酸含量是檢驗菜籽油品質的重要指標,芥酸含量越低的菜籽油說明質量越好,這個看標簽選購即可。

5塊多錢超市售賣的菜籽油,雖然是真的菜籽油,但是原料的來源和品質上都會有瑕疵,為了食用油的安全放心,我覺得買超市裡9元左右的品牌菜籽油會比較放心。市場上賣的菜籽油因為安全衛生檢測都存疑,所以最好還是不要購買,有些東西並不是土法加工的就好。

⑺ 朋友們,你們買的蒼茫謠芥花油都是怎麼個價格

我在京東旗艦店買的,家裡人多,一次性買了4L的,是108.8,我聽朋友說她買的時候趕上了做活動,比這個還要便宜一些。蒼茫謠芥花油在食用油里不算是太便宜的,但性價比絕對很高,用一次真的就會愛上,所以不要再糾結它的價格啦,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啊。

⑻ 蒼茫謠芥花油的性價比怎麼樣是否適合家庭炒菜烹飪

我的蒼茫謠芥花油一直是從京東賣的,4L的價格是108.8,我覺得這個價格完全可以接受啊,你想要買好一點的非轉基因油,差不多都是這個價格了。家庭炒菜也非常適合的,尤其這個芥花油它油煙少!是不是很神奇,油煙少炒菜做飯都是一種享受呢,所以無論是做飯的體驗,還是它的口感和營養,這個價格完全OK。

⑼ 蒼茫謠芥花油的價格是不是比別的油高一些

我查了一下某東的食用油價格,4L的玉米油大概40多塊錢,葵花籽油不到60,非轉基因大豆油70多,5S物理壓榨的花生油是109.9,而蒼茫謠芥花油是108.8,所以這樣比較下來,芥花油的價格是高一些。但是蒼茫謠芥花油的營養價值比花生油都高,所以這個價格一點也不虛,為了長遠的健康著想,這樣的油是應該吃的。

⑽ 關於芥花油

芥花油
我們每天吃進的肉類食物當中是以動物性脂肪為主,也就是以飽和脂肪酸為主,所以在烹調的用油上應該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以芥花油最適合國人使用,原因有三:
芥花油的口味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之前紅極一時的橄欖油也是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由於橄欖油有著特殊的味道,如果用在炒菜烹調時,會影響食物本身的味道,但用於涼拌時就可增加食物的風味。

六大營養素 ---------醣類 ---------脂肪 ------蛋白質 ------維生素 ------礦物質 ------------水
油脂分類
如何選擇烹飪油脂
油脂膽固醇與健康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安定,不易產生自由基;自由基由於有極活潑的化學性質,很容易和體內的細胞組織產生化學反應,細胞組織破壞。再來自由基也會使得DNA發生突變,使得遺傳訊息發生錯誤,導致突變的發生;而近來更發現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與自由基更是關系密切,自由基會氧化體內的LDL-C,堆積在我們的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的發生。
經實驗證實,攝取飽和脂肪酸會增加體內LDL-C的濃度,長久下來會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會降低體內LDL-C的濃度,但也會把體內HDL-C的濃度降低,而降低了HDL-C的濃度,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

芥花油里頭不只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更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這兩種脂肪酸都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需要由食物中攝取而來的。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飲食建議,每日脂肪的攝取量以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酸≤10%,多元不飽和脂肪酸<10%,這樣的飲食才是健康又合宜的。

脂肪的分類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組成,其中脂肪酸因結構的不同,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除了動物性油脂還包括植物性的棕櫚油和椰子油,飽和脂肪酸的特性是耐熱、較安定,比較不會有油煙,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起來不易產生自由基,適合使用在油炸上,但是飽和脂肪酸會增加LDL-C的濃度,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紅花仔油、葵花油、玉米油、黃豆油…等,這種油脂的特性是不安定、不耐熱,易產生油煙,過熱就會產生過氧化脂質,長久下來可能會引起慢性疾病,所以在使用這種油脂時以煎炒的方式較佳。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橄欖油、芥花油、花生油…等,他們的特性是耐熱、安定、油煙少,適合一般的煎、煮、炒、炸,但還是不宜高溫烹調。

芥花油-----------------Olive Oil

芥花油取自於芥菜種籽,含60%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卓越,油質安定性高,價格便宜也容易取得。用芥花油製作出來的香皂泡沫細致溫和,保濕和滋潤度都很不錯,也適合拿用來做液體皂的原料之ㄧ。

橄欖油 芥花油 葵花油

高單元不飽和油」是目前營養專家認為較營養、安全的用油選擇,但究竟那些油品屬於高單元不飽和油?

根據加拿大POS實驗植物公司的檢測,市面常見的食用油中,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最高,達75%,只是其飽和脂肪酸含量也不低,有15%,而且售價高於一般食用油,對必須量入為出的家庭而言,未必是最適合的選擇。

中原大學教授蔡敬民表示,食用油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次高(達61%)的芥花油,是以傳統菜子油選種、改良而成,飽和脂肪酸比例低,僅7%左右,且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亞麻油酸(佔21%)、次亞麻油酸(11%)都比橄欖油高,而其產量大、價格較低,是相當好的食用油選擇。

他說,由於既營養又安全,價格相對合理,日本雖不產芥花油,但其市場佔有率卻超過四成,而歐洲四分之一的食用油也是芥花油;相較下,台灣對芥花油較陌生,市佔率不到5%。

蔡敬民推薦的另一種油則是葵花油,但傳統葵花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比例達71%,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僅約16%,但經選種、改良的「高油酸葵花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已佔六成之多,也是營養與安全兼具的良好食用油。

至於常見的大豆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五成以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有23%,只要避免高溫油炸,普通煎炒還無妨;花生油、芝麻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很高,雖較不安定,但特殊的風味則是其他油品難取代的。

不過,飽和脂肪酸高的椰子油、棕櫚油、奶油、牛油、豬油等,雖不符營養健康的原則,但安定性高、耐高溫,尤其商業使用的油脂,多須長時間處於高溫下,這類油不僅較安全,烹調出的食物也較酥脆,賣相、口感較佳。

蔡敬民說,由於沒有一種油品絕對完美,所以食品業者競相研發「調和油」,以不同油品配方出既營養、又安全的食用油,提供民眾更多用油的選擇。

食用油 怎麼挑?

現代人重視健康,對於食用油的選擇斤斤計較,但市面上油品五花八門,從早年的大豆油與精製豬油之爭,到近年走紅的橄欖油、葵花油等,消費者常不知如何選起;專家提醒,事實上沒有「最好」的食用油,因為每種油各有優缺點,「營養」與「安全」常無法得兼,應視用途來選油才恰當。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指出,油脂的主要成分有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目前民眾多半已熟知,不飽和脂肪酸較益健康,以為油脂愈不飽和就愈好,卻忽略了愈不飽和、油品也愈不穩定的特性。

他分析,不飽和脂肪酸有許多不穩定的碳離子,只需80大卡能量,就足以激發其游離狀態,成為「自由基」,導致老化、癌症、心血管疾病發生;所以,不飽和油若經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接觸氧氣或曝曬紫外線,都易產生自由基,變得不安全。

相較下,飽和脂肪酸的碳離子都牢牢結合在一起,不輕易產生自由基,以國人高溫烹調的習慣來說,安全性較不飽和油高;但飽和油的缺點即在,它會轉化成膽固醇,導致血脂過高、引發心血管病變,所以飽和油雖穩定,卻不符營養原則。

既然飽和、不飽和都有缺點,那我們究竟能吃什麼油?蔡敬民說,近十年來,科學界發現,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或許是較折衷的選擇,它的穩定性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又不像飽和脂肪酸易累積膽固醇,甚至可產生較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有助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質。

蔡敬民建議,最好的用油方式,應視用途選擇油品,例如,涼拌以不飽和油為佳,且宜添加抗氧化物質,以防不穩定、產生自由基;而煎炸等烹調,溫度高達攝氏175~200度,就應選較安全的飽和油,避免油品裂解,出現自由基;若想用一種油應付所有用途,則可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兼顧營養與安全。
http://www.helzone.com/vbb/showthread.php?t=3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