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什麼物能對比能成為石油
擴展閱讀
手帳工具在哪個軟體買 2025-07-30 08:03:21
大的月餅成本是多少錢 2025-07-30 08:03:12

什麼物能對比能成為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6-15 08:43:13

㈠ 水和碳可以變成石油嗎

不可以變成石油,但理論上可以制汽油等
方法
1、先用水和碳製成合成氣(CO+H2),然後就可以合成一些化工原料,當然也可以合成到汽油的成分
2、先用水和碳製成甲醇(中間可通過合成氣過程),然後利用MTG(methanol
to
gasoline)技術合成汽油
但在化工生產中,效益必然是首先要考慮的,理論上可行的,但在技術、能源、設備等方面仍需考慮。

㈡ 能產石油的植物是哪種

有一天,卡達文發現了一種小灌木。他用刀子劃破樹皮後,一種像橡膠的白色乳汁便流了出來。然後,他對這種乳汁進行化驗,發現它的成分和石油很相似,就把這種小灌木叫做「石油樹」。

接著,卡達文便忙碌起來,既選種,又育種,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試種了約6畝地的「石油樹」。結果,一年中竟收獲了50噸石油,引起了人們對「種石油」的興趣。

此後,美國便成立了一個石油植物研究所,專門從事「種石油」的研究試驗。這個研究所人員發現,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種黃鼠草中就含有石油成分,他們從一公頃這種野生雜草中提煉出約一噸的石油來。後來,研究人員對這種草進行人工培育雜交,提高了草中的石油含量,每公頃可提煉出6噸石油。

在巴西,有一種高達30多米、直徑約1米的喬木,只要在這種樹身上打個洞,一小時就能流出7千克的石油來。

菲律賓有一種能產石油的胡桃,每年可收獲兩季。有一位種石油樹的能手,種了6棵這樣的胡桃樹,一年就收獲石油300升。

人們不僅在陸地上「種」石油,而且還擴大到海洋上去「種」石油,因為大海里的收獲量更大。

美國能源部和太陽能研究所利用生長在美國西海岸的巨型海藻,已成功地提煉出優質的「柴油」。據統計,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採收50克海藻,海藻中類脂物含量達6%,每年可提煉出燃料油150升以上。

加拿大科學家對海上「種」石油也產生了興趣,並進行了成功的試驗。他們在一些生長很快的海藻上放入特殊的細菌,經過化學方法處理後,便生長出了「石油」。這和細菌在漫長的歲月中分解生物體中的有機物質而形成石油的過程基本相似,但科學家只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就代替了幾百萬年的漫長時光。

英國科學家更為獨特,他們不是種海藻提煉石油,而是利用海藻直接發電,而且已研製成一套功率為25千瓦的海藻發電系統。研究海藻發電的科學家們將乾燥後的海藻碾磨成直徑約50微米的細小顆粒,再將小顆粒加壓到300千帕,變成類似普通燃料的霧狀劑,最後送到特別的發電機組中,就可發出電來。

目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正在海洋上建造「海藻園」新能源基地,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人工種植栽培,形成大面積的海藻養殖,以滿足海藻發電的需要。

利用海藻代替石油發電,具有兩個優點:1.海藻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通過光合作用再循環用於海藻的生長,因而不會向空中釋放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利於保護環境。2.海藻發電的成本比核能發電便宜得多,基本上與用煤炭、石油發電的成本相當。據計算,如果用一塊56平方千米的「海藻園」種植海藻,其產生的電力即可滿足英國全國的供電需要。這是因為海藻儲備的有機物約等於陸地植物的4~5倍。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海藻發電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當前,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地進行海藻培植,並將海藻精煉成類似汽油、柴油等液體燃料用於發電,從而開辟了向植物要能源的新途徑。

㈢ 最有可能替代石油的能源是什麼呢

可燃冰。

目前發現的可燃冰儲量大約是化石燃料綜合的2倍,在全球被科學家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與石油、天然氣相比,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優點,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未來,可燃冰成功商用後,我們目前日常家裡灶台、熱水器都將可用可燃冰替代天然氣。甚至可燃冰還可替代目前的汽油、柴油、天然氣為汽車提供動力能源。但加滿同樣體積的油箱後,可燃冰汽車可跑得更遠,燃燒後排放的污染也小得多,可減少對大氣污染。

據央視報道,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能跑5萬公里。

(3)什麼物能對比能成為石油擴展閱讀

目前可燃冰常規開采方法主要有:熱激發化學試劑法、二氧化碳置換法、降壓法等。我國試采使用深水半潛式平台通過降壓進行開采。此次中國成功試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台,由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

我國是可燃冰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凍土帶,通過先後15年的調查和評級,南海海域預計有740多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青藏地區又發現了35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未來探明的可燃冰可能還很多。

㈣ 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石油

暫時來說,能夠大批量用於民用的還沒有。
誰現在敢說自己能解決能源問題,福布斯上比爾蓋茨也要給他往後讓一位。

㈤ 石油是由許多的什麼及動植物的有機體所變成的

所有的動植物埋藏在地下到底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和埋藏條件有關。
如果埋藏深度比較淺,微生物多,很快會被分解為簡單的有機物,最終基本上被完全分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如果沉積速度快並且沉積環境比較乾旱(陸相沉積),壓力很快增加,溫度升高,有機物數量減少,則最有可能的是生物有機體內的有機物被二氧化硅膠體置換,成為化石。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植物體形成煤炭,動物和低等生物在淺水沉積環境中成為石油。

㈥ 能煉石油的植物有哪些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耗越來越多,對能源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由於加速開采地下石油資源,從而使石油的儲存量日益減少。為了石油,甚至還引發了戰爭。

面對現實,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各國科學家都在想方設法尋找新的石油資源。有趣的是,科學家們不約而同地把目標瞄準了植物世界。他們不辭辛苦,翻山越嶺,採集標本,進行各種各樣的分析、試驗,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蒼天不負有心人,科學家們終於發現,在不少植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乳汁,而這些乳汁液中含有石油的主要成分——碳氫化合物。

澳大利亞生物能源專家,從桉葉藤和牛角瓜的莖葉中,提煉出能製取石油的白色乳汁液。經過調查,這兩種野草大量生長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生長速度很快,每周可長高約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每年能收割幾次。據估計,每公頃野草每年能生產65桶石油。如果這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話,就可以滿足澳大利亞石油需要量的一半。

美國亞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學家皮帕爾斯,也從一種叫「黃鼠草」的雜草中提煉出了石油,每公頃的野生黃鼠草可提煉出1000升石油。人工培植的雜交黃鼠草,每公頃可提煉出石油6000升。為此,亞利桑那大學還設計了提煉植物石油的工廠雛形。從事這方面研究且比較有成就的,要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梅爾溫·卡爾文教授,他不但成功地從大戟科植物乳狀汁液中提煉出了汽油,還從巴西熱帶叢林中找到了一種香膠樹,只要在樹幹上打一個5厘米深的洞,半年之內每棵香膠樹可分泌23~30升的膠汁,膠汁的化學成分同石油極其相似,不必經過任何提煉,就可直接當做柴油使用。據估計,1畝土地上種上6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15桶。

我國科學家在向植物要油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們在海南島找到了一種能產柴油的樹種叫油楠樹,只要把樹干砍傷或鑽洞後,油就會源源而來。通常每株油楠樹可收「柴油」34千克左右。當地居民習慣用這種油代替煤油點燈照明。

從植物中提取石油,是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石油植物的發展,為人類解決能源危機提供了新的希望。正因為如此,今天,「石油農業」已悄悄地在全球興起,一些石油植物的深開發研究已達到實用階段,如美國種植石油植物已有百萬畝,英國也開發了100多萬畝。菲律賓種了10多萬畝銀合歡樹,6年後可收獲石油1000萬桶。瑞士打算種植150萬畝石油植物,以解決全國一年50%的石油需求量。這一切極大地鼓舞了人類,能源專家們預言,21世紀將是石油農業新星耀眼的時代。

㈦ 哪些東西可以成為石油的替代品

許多年之前,就已經有人指出:有朝一日,地球上的石油將被用盡。他們建議盡早開始尋找和研究各種替代能源來代替石油。這些建議的目的在於減少人類對石油的依賴,以避免因能源的耗盡而導致嚴重問題的產生。

有些專家開玩笑說,由於油價太高,30年後,餐館將成為大多數有車一族最愛去的地方之一了,因為在那裡做菜用的植物油也可以給汽車加油,這種做法聽起來似乎是玩笑,不過,到時這可能真是惟一的解決方法了呢。

從植物中獲取各種能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式,它伴隨人類走過了幾十萬年。然而,現在人們用石化燃料代替了植物後,不少國家的農民就會把收割糧食後剩下的秸稈燒掉。但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這不但會浪費能源,還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污染環境。現在,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點,重新開始把利用植物能源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

幾十年以後,當玉米油、大豆油代替石油,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後,那時農民們將成為富有的「油類大亨」。也許他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以後這將成為現實。

目前生物燃料的研究焦點還集中在乙醇上,乙醇是我們日常所喝的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叫酒精。但這並不是惟一的出路,也不是最好的出路。乙醇是通過植物發酵獲得的,雖然它可以作為一種很不錯的燃料,但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它不像汽油那樣具有爆炸性,而且它會吸收水分,容易引起氧化、生銹和腐蝕。假如經常用它來代替汽油使用,可能有天汽車會突然起火、油箱里長滿鐵銹,或者等著車被慢慢地腐蝕掉。

與酒精相比,植物油更是隨處都可以見到和找到,是汽油的一種更為適合的替代品,因為它和汽油的化學組成結構一樣,其分子都是由烴鏈構成的。一般汽油分子由7至10個烴鏈組成,烴鏈越短,爆炸性越強,其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就越強。而植物油分子則一般由14至18個烴鏈組成。烴鏈太長是植物油取代汽油的一個不足之處,但通過一定的方式縮短植物油的烴鏈是有可能的。而且由於柴油分子是由15個烴鏈組成的,與植物油分子相似,所以,植物油的應用可以先從生物柴油入手。

植物在地球上的儲存量高達2億億噸,而且每年以1640億噸的再生速度更新。就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而言,年平均農業秸稈類物質就超過7億噸。如果能通過生物技術,有效地將其轉化為生物產品或生物能源,將大大促進中國農產品深加工業及農業產業化進程,使千千萬萬農民受益。

除了上面說的用植物油替代石油外,美國一個名叫卡爾文的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橡膠樹,只要在這棵樹的樹幹上鑽個小洞,就可收獲到大量的「柴油」,因而又稱之為「柴油樹」;澳大利亞有一種「古巴樹」,從每棵樹上每年可獲得約25升燃料油,並且這種油可以直接用在柴油機上而不需特別加工;美洲香槐草是產於美國的一種雜草,它生長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從它體內,每公頃土地可以收獲約1600升燃料油。

還有一些藻類現在也是產油熱點。這些「油藻」生長繁殖迅速,生存環境范圍大,燃料油產量也很高。例如:在淡水中生存的一種叢粒藻,它們簡直就是一台產油機,能夠直接排出液態燃油。另外一些目前尚未發現有明顯經濟價值的藻類,我們也可以用它們來做沼氣原料,而那些含糖量大的藻類則可以用來生產醇類作為燃料。

總之,通過生物途徑生產燃油,不但是擴大生物資源利用的一條最經濟的途徑,對需要大量進口石油的國家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潔凈的新能源——生物汽油,對越來越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21世紀來說,實在是一劑「良葯」!

㈧ 未來真正能代替石油的是什麼呢

目前生產的大量化工物質,都無法代替,煤和其它礦石能代替一小部分
如果說只是能源的話,石油代替還是有較大的希望的,清潔能源,核能,水,風,電

㈨ 什麼植物能提煉石油

未來能源的寶庫--石油植物

隨著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的常規化能源棗煤、石油、天然氣等,日趨緊缺,然而,正當人們對能源的前景感到暗淡和憂慮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新的再生能源棗「石油植物」。

所謂「石油植物」,系指那些可以直接生產工業用「燃料油」,或經發酵加工可生產「燃料油」的植物的總稱。例如,現已發現的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量氫化合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據專家研究,有些樹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碳氫化合物儲存在體內,形成類似石油的烷烴類物質。如巴西的苦配巴樹,樹液只要稍作加工,便可當作柴油使用。

如前所述,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質能源(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長量相當於600-800億噸石油,為目前世界開采量的20-27倍,可見潛力之大。目前,英、美等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用木材加工出石油已達到實用階段。英國一家公司採用液化技術,用100公斤木材生產了24公斤石油,同時還生產出16公斤瀝青和15公斤蒸汽。美國俄勒岡州一家以木片為原料的工廠,100公斤木片可製取30公斤石油。

人們還發現,地球上存在著不少的「石油植物」,它們所分泌出的液體,不需加工或稍經加工就可作燃料使用。如澳大利亞有一種名叫輻射校的樹,含油率高達4.2%,也就是說,一噸桉樹可獲取優質燃料5桶之多。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一種被譽為「石油樹」的銀合歡樹,這種樹分泌的乳液中含「石油」量很高。巴西有一種香膠樹,割開樹皮就可流出膠汁般的樹計,它的化學成分與石油相似。據實驗,這種樹汁不需任何加工,就可當柴油使用,經簡單加工可煉制汽油。這種樹每棵每年可產膠汁40-60公斤。

經專家測試,某些芳草也含有「石油」。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產一種粗生分布廣泛的雜草,由於黃鼠等嚙齒動物很害怕它的氣味,故取名黃鼠草。黃鼠草可以提煉「石油」,大約每公頃這樣的野草可提取「石油」l000公斤;若經人工雜交種植,每公頃可提煉「石油」6000公斤。目前,美國學者已發現了 30多種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此外,科學家還發現300多種灌木、400多種花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石油」。

近年來,科學家又發現利用玉米、高粱、甘蔗的秸稈可以生產汽油酒精,並能直接用做汽車的動力燃料。目前,美國銷售的「汽油」中,70%以上實際是酒精汽油(1:9的混合燃料)。巴西用甘蔗發酵生產酒精做汽車動力燃料。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石油植物」及其栽種的研究,並通過引種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棗「石油植物園」、「能源農場」,專家預計,在21世紀初「石油植物」將成為人類能源的寶庫。

關於建立「能源農場」的設想,卻是在一種特殊情況下提出來的,它對於人類在21世紀啟用植物「石油」能源有著深遠的意義。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臨時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因此,美國教授卡爾文想出了建立「能源農場」這個主意,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這個設想已在不少國家開始試驗。

當時,這位科學家知道,某些植物如橡膠樹,能把碳化物變成碳氫化合物棗膠汁。他想,既然橡膠樹能產生膠汁,那麼其他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也能合成類似石油的物質。要得出這樣的結論,他首先放棄了一些原有的習摜想法。卡爾文教授是一位化學家,1961年,他因為一本關於光合作用的著作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現在他是「能源農場」的最熱心的支持者之一,他跑遍全球去尋找那種具有合成燃燒能力的植物。

在巴西,卡爾文教授看到一種名叫香膠樹的植物,並參觀了割膠作業。據他觀察,這種植物6個月內能分泌出20-30升膠汁,這種膠汁實質上就是石油,化學特性同柴油相似,所以不經過提煉,直接可以當柴油使用。今天,香膠樹大概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一種能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植物。

卡爾文在加利福尼亞洲找到了另一種雖不像香膠樹那樣令人吃驚,但分布非常普遍的植物,農場主們把它叫作「黃鼠樹」。卡爾文教授的實驗證明,人工製造石油並不需要幾百萬年的時問,而是21世紀就可成功的事情,那麼,剩下的一個問題是:「能源農場」的設想在工藝上是否行得通?在經濟上是否劃算?

對於這個問題,由亞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學家皮帕爾斯主持的進一步研究作出了回答。數年來,他們在「黃鼠樹」實驗農場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試驗。得出的結論是:直徑為19.3英里的圓形土地種上黃鼠樹以後,平均每晝夜可煉出500萬升石油。

亞利桑那大學還開始設計某種提煉植物石油的企業的雛型,這種企業一周內能生產450升黃鼠樹粉末。同時又在設計既能提煉石油,又能提煉乙醇的小型工廠。他們斷言,再過10年以後,工業提煉設備可以在一晝夜之間從1000噸黃鼠樹粉末中提煉出 18萬升石油和13萬升乙醇。剩下來的渣滓可以作25000億千瓦的熱電站的燃料。要達到這么大的生產規模,需要開辟面積為14萬公頃的黃鼠樹種植場,相當於美國匹茲堡市那麼大。

能夠供燃料的植物不一定都要在泥土裡才能生長。奧蘭多市凈化池裡的風信子長勢良好,污水是這種植物的最好營養物。因此,種植風信子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不僅可以凈化水源,而且可以得到可燃氣體,加拿大科學家在地下鹽水層中發現了兩種生產石油的細菌,一種是紅的,一種是無色透明的。它們繁殖很快,兩天可收獲一次。一平方海里的水域里一年就可生產14億升「生物石油」。

石油植物作為未來的一種新能源,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許多優點:

l.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綠色潔凈能源,在當今全世界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應用它對保護環境十分有利。

2.石油植物分布面積廣,若能因地制宜地進行種植,便能就地取木成油,而不需勘探、鑽井、采礦,也減少了長途運輸,成本低廉,易於普及推廣。

3.石油植物可以迅速生長,能通過規模化種植,保證產量,而且是一種可再生的種植能源,而非一次能源。

4.植物能源使用起來要比核電等能源安全得多,不會發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

5.開發石油植物,還將逐步加強世界各國在能源方面的獨立性,減少對石油市場的依賴,可以在保障能源供應、穩定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由此看來,石油植物的開發,是解決未來能源的有效新途徑之一。難怪能源專家們指出,21世紀將是石油植物大展宏圖的時代。

㈩ 哪些能源最可能會代替石油,使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化石燃料的世界中

我認為可燃冰最可能會代替石油,使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化石燃料的世界中。


數百年前,人類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而科技的快速發展其實也是能源的不斷消耗過程。只能充足能源的供應才能夠支持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能源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沒有了能源,不僅科技的發展會停止,而且人類的生活也會受到重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認為可燃冰最有潛力替代石油,使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化石燃料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