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帝國現在怎麼樣了
擴展閱讀
手帳工具在哪個軟體買 2025-07-30 08:03:21
大的月餅成本是多少錢 2025-07-30 08:03:12

石油帝國現在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 2022-06-11 23:54:41

『壹』 美國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況如何

美國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現狀如下:

2014年6月13日,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曾孫理查德·洛克菲勒駕駛的一架小型飛機13日早在紐約市附近墜毀,理查德身亡。洛克菲勒家族的「悲劇性死亡」並不只有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人。

1951年,約翰·洛克菲勒的侄女溫佛瑞·洛克菲勒·艾米尼自殺;1961年,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兒子邁克爾·洛克菲勒前往荷屬新幾內亞尋訪土著人藝術,他乘坐的小船在水中傾覆,至今下落成謎,屍體也沒有找到;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三世在1978年死於一場三車連環相撞的車禍。

2017年3月20日晚(當地時間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現存最年長的成員戴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美國紐約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歲。

戴維·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19世紀下半葉創辦美孚石油公司,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戴維·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長者,自2004年7月以來擔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長。

(1)石油帝國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據福布斯2008年2月公布的數據,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凈值為6634億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價值計),依然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除擁有許多大公司和大銀行的股份外,還擁有著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業和住宅物業。

他先前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說:「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不過,如果你沒有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的東西也不重要了。」

『貳』 石油帝國:一部石油爭奪戰的史詩講什麼

冷戰的結束引起了「輿論界」和西方知識階層對「和平紅利」的短暫討論。盡管採用了許多措施來創造和維護和平,包括設立國際維護和平部隊、安全觀察員、非政府組織運動、風險鑒定和沖突預警系統等,但整個20 世紀仍始終充滿了暴力與血腥。

石油帝國隨之進行了很多戰爭的實證分析:收集數據並對沖突進行校準(比方通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列舉死亡和傷害數據、計算成本;測算屠殺數據、調查種族滅絕事件、評估起因;模擬沖突的出現,把多種行為聯系起來,評估了危險期的動態變化,確定了政府的失敗……最終提出了協定——所有上述工作,似乎都成效甚微。
在20 世紀最後10 年裡,發生了50 多次大規模戰爭,其中20 多場戰爭可以在任何時候發生。當然在最近一段歷史中,也有和平解決的範例,如印度尼西亞亞齊省、安哥拉、波斯尼亞、剛果、東帝汶、賴比瑞亞、獅子山和蘇丹。但新的戰爭和武裝沖突不斷出現,並且還有未完全和解的地區退回到新的沖突之中。這些戰爭很少與石油扯上關系。
然而想當然地將石油與沖突聯系起來的觀點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根據時事評論員的說法,有四場大規模的戰爭與石油有關:1956 年的蘇伊士沖突、1973 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沖突、1991 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 年入侵伊拉克的戰爭。當然石油是引發某些大規模沖突的重要因素,也許近年所有戰爭中最野蠻的戰爭是20 世紀80 年代的伊拉克—伊朗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石油僅僅是交戰雙方為自己的好鬥而找的借口,石油與戰爭沒有實質關系。
鑒於這樣一段歷史,很多時事評論員認為石油與戰爭、沖突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這些沖突總是伴隨著屠殺、人為操縱引發的飢荒、游擊斗爭、集體迫害和種族大屠殺等事件。即使沒有戰爭,還是會有一些關於石油的激烈爭辯,內容包括關於石油的法律規范、行政管理、贊助等等。一直有人持這樣的觀點:盡管石油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但由於它與某些沖突相聯系,石油就被視為一種詛咒。
我們首先通過審視近代和當代歷史,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歷史,來考察石油與戰爭的關系,然後再來思考有關各大洲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發現,石油和戰爭之間沒有任何純粹的因果關系,即使是在石油生產國中,大多數斗爭也是由很多因素所造成,而不應簡單地歸咎於石油。

『叄』 如何評價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

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那是一個龐然大物。也是家族魄力,聰明才智的積累也延伸。值得稱贊。

『肆』 請講講標准石油和摩根財團是如何被拆分的。洛克菲勒和摩根的後人們現在怎麼樣

標准石油公司後來成為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目標,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標准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標准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標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後,原俄亥俄標准石油成為了現在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印第安納標准石油改名為阿莫科石油(Amoco),後來成為現在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紐約標准石油改名為美孚石油(Mobil),現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新澤西標准石油改名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現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改名為雪佛龍石油(Chevron),現在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原肯塔基標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並購,現在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
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獨「富」天下。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約翰"D"洛克菲勒的後代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關於洛克菲勒後人的現狀可以參看網頁http://ke..com/view/1366465.htm

『伍』 《石油帝國》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石油帝國》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fOGT-KpbPXiDEYqZ5LwyQ

?pwd=cavo 提取碼:cavo
簡介:
1977年,江北油田大會戰。小鎮青年趙躍民應聘成為了一名普通鑽井工人。身為石油專家的後代,他依靠著出色的頭腦和過硬的技術,帶領石油工人圓滿完成會戰任務,並踏著改革開放之浪,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文將帶您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陸』 富可敵國的石油巨人——國際大石油公司

所謂「國際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資本創建和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提起國際大石油公司,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們龐大的經營規模、橫跨全球的業務范圍、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巨大影響力。在2006年度《財富》全球500強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據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強榜首,361億美元的高額利潤使其成為全球500強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公司(每天為它帶來近1億美元的進項),3399.3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使這個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氣日產量幾乎是科威特的兩倍,公司在全球六個大洲均擁有能源儲備,油氣儲量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質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幾家大石油公司還包括雪佛龍德士古、康菲、殼牌和BP,這些石油巨頭同樣也贏得了舉世關注的目光。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發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參與。在不同歷史階段,它們的角色都是舉足輕重的。

(1)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產生與發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締造者,也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創建者。當年他一手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原油產量由1889年的佔全美總產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國加工和銷售的市場份額高達75%~80%。此外,它還帶動了石油工業國際化業務的發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設立了分公司,逐漸取得了在美國和世界石油市場上的霸主地位。它還開創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的業務模式,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風險。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開發業務中虧損,則可以在下游煉油和銷售業務中找到平衡。但這個石油帝國的壽命不長,因為被指控「壟斷和暴利」,1911年美國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標准石油集團解體,將其所屬的92家公司改組成在法律上獨立的20個公司集團,「大廈」坍塌後,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等石油公司得以倖存下來,這也是今天幾大石油巨頭的前身。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飛速發展以及戰事的需要極大地刺激了對石油的需求,推動了石油生產。壟斷美國石油市場的五家上下游一體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灣和雪佛龍也正是在這一階段發展起來的。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的相當長時間里,它們與英國的BP和英荷殼牌構成了世界石油歷史上聲名顯赫的「七姊妹」,憑借在中東獲得租借地石油開發特許權而發了大財,壟斷了世界石油市場。

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造成了依賴石油資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創,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國際大石油公司開始對自身發展模式和如何增強競爭能力進行思考,並開始新的實踐。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石油領域不斷發生大規模的兼並與聯合。1997年之前,這些較大規模的兼並與聯合多數發生在下游業務(煉制和銷售)和天然氣業務(包括天然氣發電)領域,並且很多隻是公司部分業務之間的聯合。1998年後,面對低油價的沖擊,更多的石油公司捲入了兼並聯合的浪潮,希望通過從外部進行的資產重組,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禦和降低風險,石油公司的兼並與聯合演變成為以大型石油公司橫向整體合並為主要特點的兼並與聯合狂潮,並直接導致超級國際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紀之交以國際大石油公司為主導的新一輪兼並浪潮,是面對石油業激烈競爭環境所進行的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塵埃落定之後,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殼牌集團、BP、道達爾、雪佛龍德士古共同組成了石油業內的超級巨無霸方陣。這次兼並與聯合狂潮強化了國際石油公司的實力和地位,同時也重新調整了當今石油工業的主體布局。

(2)新世紀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發展趨勢。

起於1998年的大規模石油公司並購和結構調整,國際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擴大資產規模和強化競爭實力為目標的任務。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國際油價走高的有利形勢下,它們在繼續優化調整資產組合的同時,普遍將營造長期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首要的戰略重點,進入了一個為長期增長而投資的新階段。國際大石油公司在經營戰略和競爭策略方面所做的戰略調整,體現出一些全新的特點。這些戰略調整,將對國際大石油公司的中遠期業績表現乃至世界石油工業的競爭和發展態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些新動向包括:一是實施戰略轉移,立足於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營造下一代核心資產;二是進行資產組合的優化,一方面通過補缺性的收購,彌補在關鍵發展領域的資產組合缺陷,另一方面擇機處置邊際資產,優化老油區投資,緩解近期內的成本上升和投資回報下降的問題;三是積極介入天然氣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規石油領域,重新重視勘探,立足更長遠的發展,構建在新的關鍵領域的競爭優勢。

舉措之一:為長期增長投資,營造下一代核心資產。

在主要產區的資源戰略接替上,國際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新的油氣發現項目為重點,表現出四個主要的戰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灣深水區、俄羅斯、實行開放政策的OPEC國家和LNG業務領域作為今後重要的新產量增長源。

如BP公司,已將其戰略重點轉向新的五大利潤中心,即墨西哥灣(深水區)、特立尼達(天然氣)、亞塞拜然(環裏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區)和俄羅斯(TNK-BP)。公司現有利潤中心目前的產量為1.15億噸,預計將以年均3%的速度遞減;而新利潤中心目前的產量是5000萬噸,預計將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產量將達到1億噸。由於新利潤中心的勘探開發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別為每桶油當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於現有生產區(發現開發成本為6~7.5美元/桶油當量,操作成本約為5美元/桶油當量),因而新利潤中心產量的增長和資本支出的下降,將有助於提高BP的整體投資回報水平。

憑借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以及多年來在資源國的影響力,國際大石油公司在上述關鍵領域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這將能夠支撐其全球油氣儲量的可持續接替。根據高盛公司對20世紀90年代以前發現、目前正在開發中的儲量在5億桶油當量以上的50個大油氣開發項目的統計分析,國際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它們在50個大項目中占據了45%的儲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皇家荷蘭殼牌、雪佛龍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據了50個大項目預計凈現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灣、中東(卡達LNG)和裏海,預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區新增產量將達5.5億桶,占公司總產量的比重將從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國家中的產量比重將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蘭殼牌西非(奈及利亞)、俄羅斯(薩哈林天然氣)、加拿大油砂業務,預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產量4.6億桶道達爾西非、中東、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預期2006年西非深水區可新增產量37萬桶油當量/日,占總產量的13%,中東產量占公司總產量的比重將從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龍德士古墨西哥灣、西非(奈及利亞)和裏海(哈薩克),預期西非深水區2006年可新增產量30萬桶油當量/日,占公司總產量的比重將從2001年的13%上升到18%

世界非常規石油生產前景

近年來,受天然氣價格上升、LNG供應成本下降以及資源國推動天然氣資源商業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全球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貿易日趨活躍,正在成為世界油氣工業的一個新的熱點。預計全球25%~35%的天然氣儲量最終需通過LNG來實現商業化。預計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氣儲量開發和LNG設施方面的投資將達到1500億美元。因此,國際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來LNG的發展,並紛紛搶佔LNG領域的制高點。近兩年來,國際大石油公司參與的LNG現有項目擴建、在建和擬建新項目就超過了30個,預計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億噸。LNG 項目開發不僅成為國際大石油公司商業化其天然氣儲量資源的關鍵,而且也將成為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因成本下降和項目壽命期長,目前LNG項目的投資回報水平明顯高於其他項目,甚至高於上游勘探開發項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將上游的生產加上液化、船運和再氣化資產組成獨立的LNG業務的話,預計到2010年,這一業務在國際大石油公司運用資本中的比例可達到5%~10%,成為勘探生產、煉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業務,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過化工產品業務。

GTL 是一項將天然氣轉化為極清潔的煉制產品的技術,盡管這一技術的出現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但受項目經濟性的限制,一直以來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資很少。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突破,GTL項目的經濟性顯著提高,加上資源國為開發「困氣資源」(因缺乏當地消費市場而難以經濟開發的天然氣儲量,只有通過LNG或GTL方式開發)提供優惠的財稅條款,GTL項目開始真正被資源國和國際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氣資源」量至少在2500萬億立方英尺,約占天然氣總探明儲量的25%。隨著全球對於煉制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將從目前的2500萬桶/日增長到2010年的2800萬桶/日),特別是環境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GTL將因其可用作煉廠提高柴油質量的原料等特點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殼牌已與卡達石油公司簽訂了意向書,計劃到2009年建成投產14萬桶/日的GTL生產廠,埃克森美孚也與卡達石油公司簽訂了於2011年建成產能為15.4萬桶/日的GTL項目的意向書。預計今後10年,這些公司將在GTL項目上投資330億美元,實現產量75萬桶/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經積極開發GTL技術,其專有技術AGC-21的開發耗資6億美元,持有約3500項相關的國際和美國專利。

近年來在旨在減少瀝青礦開采和加工過程中燃氣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術進步,使得油砂開發項目的經濟性得到顯著提高,項目開發進展明顯加快。據加拿大權威機構分析,預計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產量將增長到148萬桶/日。盡管目前仍存在著加拿大環境法規限制的不確定因素,但隨著原油價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項目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石油公司的關注。

委內瑞拉的超重油項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國際大石油公司的興趣。盡管委內瑞拉的財稅合同條款比較苛刻(政府所得為51%),雪佛龍德士古和皇家荷蘭殼牌公司仍十分關注60億~70億美元的新項目機會,道達爾公司也正在談判擴大其Sincor項目的產能。

舉措之四:重新重視勘探。

受1998—1999年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國際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這一趨勢持續到2003年。據行業咨詢機構伍德麥肯錫的研究,2003年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國家(簡稱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龍德士古更是分別下降了25%和15%。由於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計劃共獲得72億桶儲量,與1996—1998年89億桶的儲量發現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機儲量接替率為75%。

除了受低油價影響外,國際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資下降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它們將投資重點集中在低風險的探明儲量的開發上,進而開發資本支出排擠了勘探資金。同時,技術進步也為深水區油氣資源的開發創造了條件,國際大石油公司的開發項目機會增多,需要大量投資基礎設施以實現這些儲量的商業化。

在勘探投資相對不足的狀況出現多年之後,國際大石油公司目前已開始重視新前景區的勘探。2003年雪佛龍、雷普索爾、殼牌和道達爾均增加了勘探區塊面積,涉足的國家也增加了。

舉措之五:開拓新的並購熱點,俄羅斯上游權益成為主要關注點。

以公司並購、資產重組和戰略聯盟為主要內容的資本運營活動,歷來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經營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是其實現規模擴展、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價值最大化等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1998年以來的巨型並購活動,國際大石油公司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圍內強化關鍵資產規模、實現協同效應和降低成本的任務。巨型並購後,國際大石油公司進行公司和資產並購交易的動機開始向彌補公司資產組合缺陷和實現資產最優配置轉變,並購的主要目標也開始轉向那些規模較大、資產的戰略匹配性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盡管俄羅斯的油氣行業投資環境仍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但其豐富的未開發儲量一直吸引著西方大石油公司。由於俄羅斯的產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審批過程冗長,加上俄羅斯目前的生產重點仍以現有開發項目為主,對外國石油資本的依賴程度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國際大石油公司通過PSAs合同進入俄羅斯的難度很大。BP公司採取了放棄產量分成協議途徑的投資戰略,收購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過股權參與的方式,迅速在俄羅斯石油項目中獲得了規模優勢。

另外,因多數國際大石油公司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處於資本投資密集期,為降低成本、改善投資回報,也不排除出現大型公司間合並的可能性。在本輪高油價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現金流充裕,而股價大都沒有隨國際油價同步同幅上升。因而從公司收購者的角度來看,目前目標公司現金充裕但股價便宜,未必不是進行交易的有利時機。

當今世界石油工業正在全面經歷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競爭更激烈,風險更大,更需要跨國石油公司對外界變化做出積極反應的時代。著眼於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投資項目,優化公司資產組合,加強對石油資源包括非常規石油資源的控制和開發無疑是這些國際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戰略選擇。

『柒』 好急呀!誰能幫幫我

一、生平簡介 牛頓(1643—1727)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是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歷1642年12月25日)牛頓誕生於英格蘭林肯郡的小鎮烏爾斯索普的一個自耕農家庭。12歲進入離家不遠的格蘭瑟姆中學。 牛頓於1661年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

1665~1666年倫敦大疫。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回故鄉烏爾斯索普。

1667年牛頓返劍橋大學,10月1日被選為三一學院的仲院侶,次年3月16日被選為正院侶。當時巴羅對牛頓的才能有充分認識。1669年10月27日巴羅便讓年僅26歲的牛頓接替他擔任盧卡斯講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納為皇家學會會員,1703年被選為皇家學會主席

牛頓於1696年謀得造幣廠監督職位,1699年升任廠長,1701年辭去劍橋大學工作。1705年受封為爵士。

牛頓晚年患有膀胱結石、風濕等多種疾病,於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倫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終年84歲。人們為了紀念牛頓,特地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力的單位,簡稱「牛」。

二、科學成就

牛頓一生對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遍及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等領域。

1.牛頓在物理學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創立了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從而光成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

2£? 對於光學,牛頓致力於光的顏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3£? 牛頓在數學方面,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

4£? 在天文學方面,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創制了反射望遠鏡,並且用它初步觀察到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牛頓在17世紀70年代設計的望遠鏡。它一般被稱為反射望遠鏡,效果遠優於伽利略所設計的著名的折射望遠鏡。

三、趣聞軼事

1£? 關於蘋果落地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發一位科學家思想的閃光。

這是1666年夏末一個溫曖的傍晚,在英格蘭林肯郡烏爾斯索普,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里,坐在一棵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隻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伊薩克牛頓的頭上

恰巧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麼這只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的答案——萬有引力理論。

由於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用的是歐幾里德幾何學的表述方式,它是一個嚴密的、完美的體系,書中沒有敘述蘋果落地的故事,致使許多人對蘋果落地一說持保留意見。

實際上,牛頓的親戚和朋友多次證實蘋果落地的故事。法國文學家、科學家伏爾泰曾追憶過,他在牛頓去世前一年,即1726年去英國時,聽牛頓的繼姊妹說過,一天,牛頓躺在蘋果樹下,忽然看到一個蘋果落地,引起了他的思考。牛頓靈機一動,腦中突然形成一種觀點:蘋果落地和行星繞日會不會由同一宇宙規律所支配的?悟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也明確提到,在1726年4月的一天,和牛頓共進午餐後,一起來到牛頓家後園,並在蘋果樹下飲茶。在談話中「他(指牛頓)告訴我正是在過去同樣情況下,注意引力的思想出現在他的腦海里,那是在一棵蘋果樹下偶然發生的,當時他處於沉思冥想之中。」

還有牛頓晚年的另一位密友潘伯頓在有關追憶牛頓的著作中,也談及因蘋果落地而引起驗證引力平方反比關系的故事。

牛頓在晚年再次講述當時蘋果的故事,那是離蘋果落地時已經是60年過去了,為什麼一個老人對此事記憶那麼深刻,我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是一項舉世矚目的輝煌的成果,當事人對觸發靈感的事件當然是深深的激動和懷念的;其次是與胡克的爭執也留下深深的記憶,牛頓就從一個側面澄清事實真相,應該認為蘋果落地一說的事實是成立的。

2.科學研究的痴情

牛頓對於科學研究專心到痴情的地步。據說有一次牛頓煮雞蛋,他一邊看書一邊幹活,糊里糊塗地把一塊懷表扔進了鍋里,等水煮開後,揭蓋一看,才知道錯把懷表當雞蛋煮了。還有一次,一位來訪的客人請他估價一具棱鏡。牛頓一下就被這具可以用作科學研究的棱鏡吸引住了,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它是一件無價之寶!」客人看到牛頓對棱鏡垂涎三尺,表示願意賣給他,還故意要了一個高價。牛頓立即欣喜地把它買了下來,管家老太太知道了這件事,生氣地說:「咳,你這個笨蛋,你只要照玻璃的重量折一個價就行了!」

3.喜歡養貓

傳說牛頓在蓋房子時,堅持要留大小兩個貓洞,好讓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不足為據。不過牛頓喜歡養貓倒是真的。由於牛頓終身未婚,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但貓也給他惹了不小的麻煩,1692年牛頓母親去世使他極其痛苦。一天早晨,他為了平靜一下,到橋大學禮拜堂做禮拜時,忘了熄滅蠟燭,可能是貓闖的禍,蠟燭翻倒後,把擺在桌上的光學、化學手稿和其他論文化為灰燼。

4.終身未婚之迷

牛頓少年時代在一首詩里表白自己的遠大抱負: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視它如同腳下的塵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場空虛;

可是現在我愉快地歡迎頂荊棘冠冕,

盡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見光榮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現,

它充滿幸福,永恆無邊。

可以說,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富的激情、富有理想的詩人,但牛頓是一個追求用科學中的光線譜來解釋他的理想的特殊類型的詩人。他讓他的思想展翅飛翔,以整個宇宙作為藩籬。在他的整個心田裡,填滿了自然、宇宙。也許這是他終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過,牛頓並沒有完全與愛情絕緣。他一生中甚至有過兩次戀愛。牛頓23歲正在劍橋大學求學時,由於劍橋發生了瘟疫,學校放假。牛頓回到鄉下,住在舅父家裡。在那裡,他一次愛上了美麗、聰明、好學、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歡這個學識淵博、卓見非凡的大學生。他們常常一起散步。牛頓喜歡即興發表長篇講話,他的講話內容又多是他正在學習和研究的問題。表妹雖聽不懂,但她還是耐心地聽,似乎覺得很有趣。牛頓在心裡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子,對於我所講的覺得這樣有味,我一定很不錯。當然,她的腦筋一定也很好,是個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幫助,解決我的許多困難問題,與我共同工作,那該多好啊!」

但是牛頓生性靦腆,並未及時向表妹表白心中的愛情。等他回到劍橋大學後,又聚集會神地沉浸到科學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記了遠方的鄉村還有一位美麗的少女在等著他。他對個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視,而她的表妹卻誤以為牛頓對她冷淡,便擇夫另嫁了。牛頓因醉心於科學研究而耽誤了一次愛情的大好時機。

牛頓實在太忙了,他連做夢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領帶不結,鞋帶不系好,馬褲也不扣好,就走進大學餐廳。盡管如此,牛頓畢竟是個年輕人,還有一顆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輕姑娘求婚。他輕輕地握著她的手,含情脈脈地看著這位美人。正在這緊要關頭,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他的頭腦中只剩下無窮量的二項式定理。他象做夢似的,下意識地抓住情人的一個手指,把它當成是通煙斗的通條,硬往煙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聲,他才清醒過來。面對吃驚的姑娘,他連忙象只綿羊似的柔聲道歉:「啊,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來,我是該打一輩子光棍!」

姑娘饒恕了牛頓,卻無法理解他,愛情又成了泡影。科學上許多新的問題不斷撲向牛頓的腦海,他整個熱情都集中到了科學事業上。此後那種「青春的熱情」再也沒有涌現《多彩的旋律》

5、名言

(1)「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我,但我自己以為我不過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發現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塊卵石或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至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2)「如果說我所看的比笛卡爾更遠一點,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

6、牛頓學說在中國傳播及其影響

牛頓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牛頓生活的年代相當於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發表的時間相當於康熙25年。從牛頓《原理》發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餘年間,牛頓物理學和天文學知識幾乎沒有介紹到中國。《原理》一書的基本內容直到鴉片戰爭之後才在中國傳播。

牛頓學說對中國的影響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的橢圓軌道、牛頓的萬有引力三者相繼傳入中國,它們和中土奉為圭臬的「天動地靜」、「天圓地方」、「陰陽相感」的傳統有天壤之別。這就不能不引起中國人的巨大反響。

牛頓學說在中國的傳播決不只是影響了學術界,喚醒了人們對於科學真理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也為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1898年)提供了一種輿論准備。這個運動的主將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都無例外地從牛頓學說中尋找維新變法的根據,尤其是牛頓在科學上革故圖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變革社會的有志之士。

『捌』 洛克菲勒石油帝國是如何興衰的

美國人約翰·D·洛克菲勒是被世人公認的對現代石油工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他所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開創了石油工業的新時代。
在19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大規模開發石油後,洛克菲勒建立了龐大的標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大部分的美國和世界石油市場。雖然在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打擊下,標准石油公司被迫解散,但該公司建立的模式,奠定了以後國際大石油公司的運營方式,並為後來著名的「石油七姊妹」留下了三大成員。
洛克菲勒步入石油業正是美國石油工業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候。自從1859年發現石油以後,美國全國出現了尋找開發石油的熱潮。到1862年,賓夕法尼亞西部的石油產量由1860年的45萬桶上升到300萬桶。由於產量的大幅度上升,美國石油價格不斷下跌,1861年油價為每桶10美元,同年6月跌至每桶0.5美元,年底更跌至每桶10美分。雖然1862年油價又開始回升,1863年9月漲至每桶7.25美元。但是,19世紀60年代末美國油價又大幅度下跌,19世紀70年代初油價曾下降到0.48美元一桶,比當時石油區的食用水還便宜3分錢。
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前夕,洛克菲勒從克里夫蘭到泰特斯維爾,親自考察那裡的石油能否給他帶來財富。1863年,他和克拉克合資興建了一座小型煉油廠。後來,洛克菲勒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光明前景,決心獨自佔有這個企業,於是和克拉克進行了一場拍賣,結果是洛克菲勒實現了獨占的願望。在19世紀的60—70年代,美國石油工業處於大蕭條時期,為了應付危機,1870年8月10日,洛克菲勒在原公司的基礎上,與亨利·佛萊格勒等5人成立了標准石油公司,意在使消費者可以相信該公司的油品是「標准油品」。標准石油公司當時控制著美國煉油業的1/10,在這家公司中洛克菲勒擁有1/4的股份。洛克菲勒曾放言:「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和制桶業務都要歸標准石油公司。」
標准石油公司成立之後,洛克菲勒利用當時鐵路運輸業的不景氣,迫使鐵路公司不但給予折扣,而且還要給標准石油公司每桶一定數量的「退款」,從而使自己在與其他公司的競爭中有更大的優勢。此外,還通過削價等手段,壓垮了許多對手,兼並了大批煉油廠。洛克菲勒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吞並了26個競爭對手中的22個,之後大肆收購費城和匹茲堡的煉油廠。1875年巴爾的摩收購戰完成後,洛克菲勒如願以償地成為全美煉油業惟一的主人,壟斷了全球煤油市場。到1879年,它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90%,並控制了產油區的輸油管網、購銷系統,支配了石油運輸。1882年,洛克菲勒等人簽訂了「標准石油托拉斯協議」,標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14家公司和部分控制了21家公司。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標准石油公司三處煉油廠生產了超過世界煤油供應總量1/4的煤油,並控制了美國國內80%的石油產品市場。
從1885年開始,標准石油公司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開始涉足石油開采活動。1885年,美國利馬—印第安納油田投入開發,洛克菲勒抓住這一時機,大量購買石油生產權,到1891年,其生產的原油已佔美國原油總產量的1/3。從此以後,洛克菲勒創建了一個從原油生產、煉制到銷售的一體化的國際大石油公司。到1911年,標准石油公司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盤根錯節的石油帝國。當時標准石油公司所承擔的運輸量在賓西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納州石油產量的4/5以上;美國原油的3/4是它提煉的;它擁有全美國油罐車的一半;銷售的煤油占國內市場的4/5以上,占出口量的4/5以上;美國鐵路所使用的潤滑油有9/10是它提供的,還有一系列的石油副產品——包括3億支700種不同類別的蠟燭。它甚至還有自己的「海軍」——78艘蒸汽輪船和19艘帆船。
就在標准石油公司步入巔峰時,國際和國內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而嚴重沖擊了它在石油業的壟斷地位。首先是國際上出現了幾家大的石油生產和貿易公司,其中以羅斯柴爾德公司、諾貝爾兄弟公司、殼牌和皇家荷蘭公司等最為著名。它們紛紛搶占標准石油公司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份額。到19世紀90年代末,標准石油公司壟斷國際石油市場的時代過去了。而國內方面,1901年之後,在石油開發新高潮帶動下,美國出現了大批石油公司。標准石油公司在美國的地位受到巨大沖擊,其煉油量從1880年佔美國的90%下降到1911年的60%~65%。隨著壟斷資本的形成和發展,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內部矛盾也隨之上升,洛克菲勒集團一再受到其他集團的打擊。洛克菲勒在建立石油帝國的過程中認錢不認人,手段兇狠,樹敵過多,觸犯了眾怒,美國社會上也不斷發出揭露和譴責這個石油帝國的聲音。
為了對付繼續不斷的壓力和使公司擁有穩固的法律基礎,洛克菲勒在新澤西州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該州修改了法律,允許成立控股公司。這樣一來,標准石油利益集團的所有人就在1899年創立了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作為經營全部業務的控股公司。為了收集必需的材料對付當時的法律戰,標准石油公司還支付高價聘請優秀律師為其辯護。它還設法影響政治程序,用巧妙的手法對政治活動及時地提供捐款。
1906年,羅斯福政府在聖路易斯巡迴法院對標准石油公司提出起訴,指控這家公司以陰謀罪違反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聯邦法院於1909年以有利於政府的方式判決標准石油公司解散。盡管標准石油公司不斷提出上訴,但最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仍於1911年3月宣讀了對標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宣判書,判決標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立即解散。
隨之,標准石油公司被分解為幾個獨立的實體,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原先的控股公司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幾乎擁有凈產值的一半,後來成了埃克森石油公司。其餘的公司包括後來的美孚公司、雪佛龍公司、阿莫科公司、大陸石油公司、阿科公司等。由洛克菲勒一手締造起來的石油帝國大廈從此崩塌。

『玖』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自從被政府拆散後,到現在還有幾個比較牛的,分別都是那幾個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美孚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然而盡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盡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拾』 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曾經是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如今怎麼樣了呢

現在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世界頂級的財團,不過他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各地的文化、慈善交流。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著名的財團家族之一。家族興起於19世紀60年代,當時家族的創始人,以煉油廠為基礎,迅速的擴張公司規模。在幾年之後就組建了現在的美孚石油集團,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在壟斷了石油產業之後,洛克菲勒家族並沒有停止對財富探尋的渴望。他們把利潤投入到金融業和製造業,因為資金雄厚,所以發展非常的迅速。

洛克菲勒家族發展至今他們的產業遍布美國各處,但是家族成員依然延續了他們對財富勤奮節約的態度。同時他們會經常參與公益活動,而且洛克菲勒的後代,沒有整天琢磨怎樣守住自己的財富。他們積極的參加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慈善事業,並將大量的財富用於基礎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