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煤和石油大多在北方
擴展閱讀
活力28哪個產品最好 2025-05-15 05:17:06

為什麼煤和石油大多在北方

發布時間: 2022-06-10 09:08:53

㈠ 為什麼我國南方比北方金屬礦多

我國地下埋藏的礦產資源豐富多彩,地球上已發現的礦物在我國幾乎都已找到。然而,這眾多礦物的分布卻很不均衡,如我國的有色金屬礦在南方的居多,北方較少,北方的一些重工業企業也需從南方運來大量的有色金屬作為原料。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呢?

金屬礦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礦等多種。從成因上來說金屬礦的形成一般都與地下岩漿活動有關。岩漿在上涌過程中由於壓力不斷降低,溫度不斷下降,岩漿中的各種礦物因熔點、比重等物理性質的不同而分別在不同的地層深度結晶、富集而形成礦床。當然由於地殼抬升和風化侵蝕等外力作用的影響,也可使部分內生礦被搬運轉移到附近地區形成外生礦床。

我國最大的東西向構造帶有三條。多次的造山運動導致多期的岩漿活動,產生多次的成礦過程。因此,我國金屬礦的分布范圍是很大的。但是東西向的陰山—天山構造帶和秦嶺—昆侖構造帶與南嶺構造帶相比,造山運動的猛烈和頻繁程度就較為遜色了。南嶺構造帶形成於加里東造山運動,以後歷經華力西、印支、燕山與喜馬拉雅等多次造山運動影響,尤以華力西和燕山運動最為猛烈。從構造上看,南嶺緯向構造體系與我國東部的東北—西南向的華夏構造體系、南北向的經向構造體系、滇西—西藏弧形構造體系互相穿插,因此岩漿活動格外強烈,尤其是中、酸性岩漿活動特多。

所以從成礦期、構造、岩性三方面綜合分析,中生代燕山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有色金屬成礦期;構造越復雜,岩漿活動越強烈;中、酸性岩漿中有色金屬和稀有分散元素含量很高。以上這三條,南嶺構造帶全部具備,因此,我國南方多有色金屬礦是理所當然的了。我國南方按岩漿活動強烈程度大致以四川盆地、貴州高原為中心呈向東向西對稱分布態勢。從中心的低溫熱液成礦帶向兩側的高溫熱液成礦帶過渡,即從中心的汞、銻帶分別向兩側的銅、鉛鋅帶和鎢鉬帶過渡。看看中國的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圖就可證實這個結論。

為什麼北方比南方多能源礦

能源礦是一種沉積礦,大多數分布於地殼活動不太強烈的地區或一個構造體系中相對穩定的部位。我國長期存在北煤南運的狀況,石油、煤等能源礦則大多數分布於北方。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的山西、內蒙古、新疆,而東南沿海很少。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東部三個沉降帶(山東、河北、遼寧、湖北等地區)和西部3個內陸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我國北方陰山—天山構造帶以北的北部區,中生代開始形成比較穩定的相對凹陷地帶,容易形成中、新生代的煤和石油。陰山—天山與秦嶺—昆侖山構造帶間的片陷地區成陸歷史最早,地殼活動比較和緩,目前震旦紀到中、新生代都有沉積礦藏生成,所以我國北方多各種沉積礦,特別是煤和石油。

但是能否說南方就沒有成煤成油的可能呢?不是的。這是因為南方的物質構造復雜,受燕山運動影響大,褶皺斷裂、岩漿活動強烈,常出現地層倒轉逆掩現象,煤層往往被中、新生代盆地沉積和火山岩覆蓋,因此勘探和開采格外困難。以石油而言,根據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的陸相沉積成油理論,我國東部華夏向三個沉降帶都有成油的條件,因此就不存在南方少油的問題,只是由於同樣的原因,北方容易開采,因此開發較早罷了。

㈡ 為什麼南極煤炭豐富,北極石油豐富南北

一般而言,煤形成於溫帶地區,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極地區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 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兩億年前,全世界所有的大陸都連在一起,稱為聯合古陸。隨後聯合古陸分裂為兩塊,北方一塊叫勞亞古陸,它後來進一步分裂為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南方一塊叫岡瓦納古陸,它後來進一步分裂為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馬達加斯加島共七塊,而非洲大陸現在還在繼續分裂,東非大裂谷就是分裂邊界,東非大裂谷有一條分岔,因此未來東非大陸會一分為三。 大陸的形狀、邊界和位置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運動著。在遠古時代,南極大陸這塊陸地並不在南極的位置上,當時它在比現在靠北的溫帶甚至熱帶,只是後來由於板塊的分裂和漂移才到了目前的南極圈內。南極的煤炭,是當它處於較溫暖地區時形成的。 目前南極大陸還在繼續漂移,具體的方向是向南美靠攏。也許幾千萬年後,那時就沒有一個可以稱為南極的大陸了,因為現在大南極大陸已經到了南極圈之外,南極圈內可能是一片海洋,也許可以稱為南冰洋。

㈢ 為什麼中國的北方的煤 石油比南方的多 而南方卻多有色金屬

礦產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於地表的、或岩石風化的、或岩石沉積的可供人類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岩石資源。

礦產的范疇一般有以下三類:

①可以從中提取金屬元素的金屬礦產,如鐵礦、銅礦、鉛礦、鋅礦等;

②可以從中提取非金屬原料或直接利用的非金屬礦產,如硫鐵礦、磷塊岩、金剛石、石灰岩等;

③可以作為燃料的可燃性有機礦產,如煤、油頁岩、石油、天然氣等。目前,含礦熱水、惰性氣體、二氧化碳氣體以及天然氣水合物等,也包括在礦產的范疇內。

2~3億年前,地球上氣候溫暖潮濕,植物生長茂盛。在湖泊和海邊有大量的植物堆積,並被沉積的泥沙覆蓋起來;時間久了,泥沙越積越厚,植物越埋越深。這些植物在地下與空氣隔絕,同時受到高溫和高壓的作用,經過億萬年,變成了煤等礦產。經過多次低殼變動,有的礦物被埋得深,有的礦產卻露出地表。
大概和這個有關吧.

㈣ 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

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遼寧和四川。

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豐富,向有「地大物博」之說。例如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

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天然氣探明儲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

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4)為什麼煤和石油大多在北方擴展閱讀:

中國人均資源佔有量低
從中國各項自然資源的絕對數量看均甚可觀,但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面積列世界第4位,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

草場資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面積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地表徑流總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按礦產總值比計,中國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㈤ 為什麼我國石油、煤炭資源多在北方

我們現在所謂的南北只是以現在的地理氣候等的劃分,而石油和煤炭等的形成和這些沒有直接關系,在南方地史上肯定有存在,只是大部分南方地區所在的板塊的地史時期沒有好的保存條件。其實在四川等地還是有古油藏的存在。

PS:四樓的不對,不是沒有形成條件,是沒有保存的條件,多期的構造運動對生儲蓋組合的破壞。

㈥ 我國煤炭資源為何主要集中在北方

在千百萬年前的地質歷史期間,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地面上生長著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濱和內陸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那時的雨量又是相當的充沛,當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嘯等自然災害降臨時,就會淹沒了草原、淹沒了大片森林,那裡的大小植物就會被連根撥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須上的泥土也會隨之被沖刷得乾乾凈凈,這些帶著須根和枝杈的大小樹木及草類植物也會相互攀纏在一起,順流漂浮而下,一旦被沖到淺灘、灣叉就會擱淺,它們就會在那裡安家落戶,並且象篩子一樣把所有的漂浮物篩選在那裡,很快這里就會形成一道屏障,並且這個地方還會是下次洪水堆積植物殘骸(也會有許多動物的殘骸)的地方。當洪水消退後,這里就會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積植物殘骸的丘嶺,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這座植物殘骸的丘嶺就會逐漸地埋入地下,最後演變成今天的煤礦。

㈦ 北極地區為什麼有大量的煤,鐵,天然氣,石油

2億年前,世界是一塊大陸,南極在熱帶左右,又因為當時盛長蕨類植物,後來根據大陸漂移說,北極才到了高緯度,又因為海路的變遷和地震,那些動植物遺體被埋在身土裡,最後才漸漸變成現在的各種資源

㈧ 為什麼中國的重工業都在東北

因為東北具有大量的礦產資源。東北地區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系,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東北地區一度佔有中國98%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主要有沈大工業帶、長吉工業帶、哈大齊工業帶三個工業帶。 形成了遼中南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兩大城市群 。主要工業城市有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本溪市、撫順市、吉林市、長春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

沈陽經濟區: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秦皇島都市圈:以河北秦皇島為核心,輻射葫蘆島、錦州、朝陽、承德、赤峰等地的經濟圈。

五點一線:「五點」即:遼寧沿海岸線上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個重點區域、丹東臨港產業園區、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一線」即:遼寧將建設1443公里的濱海路。通過打造沿海公路網,連接沿黃海和渤海的「五點」。

(8)為什麼煤和石油大多在北方擴展閱讀:

作為新中國重工業的搖籃,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經書寫過光榮與夢想。「共和國長子」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迷。習近平曾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此次在東北地區考察,從北大荒的萬頃良田,到企業繁忙的生產線,習近平看得細、問得實、想得深,為東北發展打氣鼓勁,為東北振興凝心聚力。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給出了關於東北振興整體性的方法論。那就是「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擼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環境、重振雄風」。

在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就指出,東北振興要「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要「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可見,對於東北振興的思考,也是「一以貫之」的。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五市盟,區域總面積約佔全國的15%,人口約佔全國的9%,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9%。這里有著廣袤的黑土地、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資源,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這是東北振興的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從2003年中央第一次提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到2016年出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既定戰略,中央也一直對東北振興非常重視,就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作出系統部署、制定專門政策。這是東北振興的強大底氣。

有支撐、有底氣,就有自信,就能保持定力。有了定力、有了目標,才能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最終重塑環境、重振雄風。

東北如何振興?習近平曾為東北振興找到過三張牌:市場牌、改革牌、創新牌。無論是區域、產業還是企業,要想創造優勢、化危為機,這都是必須打的三張牌。

他還提出過東北振興的「加減乘除法」:加法——投資、需求、創新,減法——淘汰落後產能,乘法——創新驅動,除法——市場化程度。可謂系統性的思考。

在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對東北振興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

三是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四是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

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

六是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

這六個方面的要求,是總書記為東北「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提出的具體葯方。包括了改革開放,也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可以說,這六個方面的要求,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行動先導。這與市場、改革、創新的要求,也是一脈相承的。

改革關頭勇者勝,氣可鼓不可泄。越是形勢困難,越要鼓足精氣神;越是在滾石上山關鍵期,越要咬住一口氣。方法論定下了,下一步,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各項改革部署落到實處,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奮力走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路子。

㈨ 為什麼我國的煤和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方

南方是海平面下降才出現的陸地,所以從前沒有那麼多茂盛的森林,而內蒙和山西一代以前可能和東北一樣有大型森林,後來蒙古高原板塊不斷沙漠化沒有了。

㈩ 我國煤和石油的分布與地形有什麼聯系

煤和石油多形成與沉積環境,一般是背斜儲油。北方的石油多在背斜盆地,煤層多是上升的山地、高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