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還有什麼生物能提煉石油
擴展閱讀
怎麼下載一點石油公眾號 2025-05-16 11:05:20
石油和黃金油有什麼區別 2025-05-16 10:55:27

還有什麼生物能提煉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6-05 23:58:01

⑴ 聽說現在有什麼。用植物提煉出來的油,可以代替汽油

汽油主要成分為C4~C12脂肪烴和環烴類,由石油裂解得來的。用植物提煉出來的油完全代替到目前為止那是不能的,不然就解決了發展過程中能源這一瓶頸了,但可以添加其他物質到汽油中來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如燃料乙醇,巴西這一塊做得挺好,不過人家甘蔗,木薯多啊。美國在新一代生物燃料研發上取得新突破,研究人員已成功利用生物技術直接從植物纖維素中提取出異丁醇,無論從燃燒效率還是生產和使用成本來看,這種生物燃料都比乙醇更適合作為汽油的替代品。生物燃料行業的發展還處於上升階段,還沒到大面積推廣使用。

生物柴油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黃連木,
油楠,麻風樹(很有潛力)
等油料林木果實以及動物油脂、廢餐飲油(地溝油正確處理途徑啊)等為原料製成的液體燃料,是優質的石油柴油代用品。

⑵ 請問誰知道那些能源植物

為了太陽能利用新途徑,1973年美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卡爾文博士,提出種植能源作物設想。他將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碳氫化合物的植物統稱為能源植物。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能源植物有數千種,它們可以作為石油一樣的能源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他在美國加州試種了美國香槐(一年生植物),其分泌的汁液與柴油相似,可以提煉成優質燃料。古巴香膠樹,高達30餘米,在樹上鑽一個直徑約12mm的小孔直至樹心,插一根管子即會流出黃色油狀液體,一晝夜可收集2025升油,將其放入油箱即可發動柴油發動機。金鼠草是一種草本植物,0.4公頃土地種植的金鼠草,收獲後可提煉0.8噸燃料油。

甜高粱是當前世界各國比較關注的一種能源作物,我國也進行了種植,每畝沈農甜雜2號甜高粱,收獲後可提取267;4升酒精,而酒精是一種十分優良的代用燃料。70年代以來,人們對能源植物進行了廣泛的選取和研究,希望能找到光合作用效率高、利用轉化簡便的植物品種,為此人們仍在繼續
http://www.lrn.cn/stratage/resposition/200702/t20070227_35443_1.htm

⑶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真的是生物轉化的有那麼多的生物嗎

甲烷+二氧化碳,還有水,在高溫高壓的地下發生的反應,已經超越了我們目前的理解范疇,這種極端反應條件,我相信是除了原子核沒有熔在一起外,電子是自由移動的,因此組合也是我們沒法理解的,如果加上周圍土中有吸收氧的礦物,這樣甲烷+二氧化碳+水,或者其中的兩種,就有生成烷烴的可能了。

工業用的氦氣主要來自於天然氣,通過比對氦3和氦4的比例不就可以知道這些氦氣到底是來自原始大氣還是來自放射性衰變嗎?進而推測出石油的成因。就像通過氘的含量推測氧氣的積累過程一樣?

不腐爛?而且死的相當有規則?一層一層的死?而且聚集到一起死?現在石油生成根本沒有權威的解釋,越是分析的頭頭是到的越經不住推敲,按古生物成油說,應該全世界隨便哪個地方都能挖到石油,但實際情況是石油分布及其不均衡,不要拿大陸漂移敷衍,大陸漂移也是緩慢的漂移,每年只移動幾厘米,每移動一毫米,就已經死了無數生物了,換句話說就是生物死的比大陸飄的快。

⑷ 石油是由古生物形成的嗎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古生物嗎

石油是從古代動物的遺骸中提取的,這是一個巨大的騙局。石油不僅不是來自遠古動物,而且是可再生的,這意味著如果使用得當,它將在一定時期內再生。舊的科學觀點認為,大約1億到2億年前,當恐龍興旺的時候。古代的水是活的,植物是死的,形成化石燃料。煤是由這些水生植物製成的,石油不可能由陸地動物製成,因為陸地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會被氧氣分解,微小的生物體會把它們吃掉。

石油,被稱為工業時代的血液,也被稱為 "黑金",是當今驅動機器的主要能源。目前,世界上每天開采約7500萬桶石油,即每年約250億桶,以滿足人類的需要,而且這一數字正以每年2%至3%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石油被開采出來。

⑸ 有一種微生物可以自己產生石油。

應該是一種桿菌,叫甲烷桿菌,俗稱的「石油細菌」

⑹ 石油形成的原因生物的屍體能形成石油嗎

關於石油的形成有兩種說法,生物的屍體能形成石油。第一種說法是動植物體內的各種有機物質經過一系列分解沉澱,再與沉積物等物質混合形成沉積層,再通過沉積層的不斷堆積逐漸增厚壓縮。隨著這一過程的繼續,導致壓力和溫度升高,形成沉積盆地,為油氣的形成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大多數地質學家也認為,石油是由古有機質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逐漸形成的。根據這一理論,我們使用的石油是由史前海洋動物和藻類的身體變化形成的。

如果你放大看這些石頭,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多孔結構,在空隙中有一些非常復雜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是動植物殘骸被細菌分解後形成的聚合物。根據科學研究,這種材料只要置於高壓高溫狀態,就能慢慢形成瀝青。所以動植物遺骸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過程,最終轉化為石油。

⑺ 可以直接生產石油的植物被稱為石油植物嗎

生產石油。如巴西熱帶森林中的「香波樹」,只要在樹上挖個洞,油就會流出來,一棵樹每天的出油量可高達25千克。美國的「黃鼠草」和澳大利亞的叢粒藻等,也都能提煉出石油,且產量不低。我國地大物博,也不乏石油植物,如海南省的油桶樹,砍掉樹干,油就會源源而來,一棵樹每日能產「柴油」10~15千克。

石油植物的發展,為人類戰勝能源危機帶來了新的希望。正因為如此,目前「石油農業」已在全球悄然興起。美國所種植的石油植物達幾百萬公畝之多,英國也已開發石油植物1000萬公畝。菲律賓種植了120萬公畝的銀合歡樹,據估算在6年後可收獲石油1000萬桶。瑞士打算種植10萬公頃石油植物,他們希望以此來解決全國50%的石油需求量。

[我還想知道]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對某些石油植物的深層次開發研究已進入實用階段。例如:利用木屑來生產石油,其轉換率已達70%;利用蒸汽蒸餾技術來處理桉樹,每公頃桉樹可提煉石油20多噸。

岩石中不僅有水,還有微生物,它們能吸收與石油伴生的氣體做養料,因此對這些微生物進行分析,也可以幫助科學家找到油田。例如,西伯利亞的石油就是用這一方法發現的。

⑻ 能產石油的植物是哪種

有一天,卡達文發現了一種小灌木。他用刀子劃破樹皮後,一種像橡膠的白色乳汁便流了出來。然後,他對這種乳汁進行化驗,發現它的成分和石油很相似,就把這種小灌木叫做「石油樹」。

接著,卡達文便忙碌起來,既選種,又育種,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試種了約6畝地的「石油樹」。結果,一年中竟收獲了50噸石油,引起了人們對「種石油」的興趣。

此後,美國便成立了一個石油植物研究所,專門從事「種石油」的研究試驗。這個研究所人員發現,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種黃鼠草中就含有石油成分,他們從一公頃這種野生雜草中提煉出約一噸的石油來。後來,研究人員對這種草進行人工培育雜交,提高了草中的石油含量,每公頃可提煉出6噸石油。

在巴西,有一種高達30多米、直徑約1米的喬木,只要在這種樹身上打個洞,一小時就能流出7千克的石油來。

菲律賓有一種能產石油的胡桃,每年可收獲兩季。有一位種石油樹的能手,種了6棵這樣的胡桃樹,一年就收獲石油300升。

人們不僅在陸地上「種」石油,而且還擴大到海洋上去「種」石油,因為大海里的收獲量更大。

美國能源部和太陽能研究所利用生長在美國西海岸的巨型海藻,已成功地提煉出優質的「柴油」。據統計,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採收50克海藻,海藻中類脂物含量達6%,每年可提煉出燃料油150升以上。

加拿大科學家對海上「種」石油也產生了興趣,並進行了成功的試驗。他們在一些生長很快的海藻上放入特殊的細菌,經過化學方法處理後,便生長出了「石油」。這和細菌在漫長的歲月中分解生物體中的有機物質而形成石油的過程基本相似,但科學家只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就代替了幾百萬年的漫長時光。

英國科學家更為獨特,他們不是種海藻提煉石油,而是利用海藻直接發電,而且已研製成一套功率為25千瓦的海藻發電系統。研究海藻發電的科學家們將乾燥後的海藻碾磨成直徑約50微米的細小顆粒,再將小顆粒加壓到300千帕,變成類似普通燃料的霧狀劑,最後送到特別的發電機組中,就可發出電來。

目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正在海洋上建造「海藻園」新能源基地,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人工種植栽培,形成大面積的海藻養殖,以滿足海藻發電的需要。

利用海藻代替石油發電,具有兩個優點:1.海藻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通過光合作用再循環用於海藻的生長,因而不會向空中釋放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利於保護環境。2.海藻發電的成本比核能發電便宜得多,基本上與用煤炭、石油發電的成本相當。據計算,如果用一塊56平方千米的「海藻園」種植海藻,其產生的電力即可滿足英國全國的供電需要。這是因為海藻儲備的有機物約等於陸地植物的4~5倍。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海藻發電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當前,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地進行海藻培植,並將海藻精煉成類似汽油、柴油等液體燃料用於發電,從而開辟了向植物要能源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