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上石油污染的影響和危害
主要指油輪失事和海上油田井噴等事故。近20年來,已發生多起超級油輪事故,如1967年 3月「托利卡尼翁」號油輪在英吉利海峽觸礁失事是一起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該輪觸礁後,10天內所載的11.8萬噸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轟炸沉船時燃燒掉外,其餘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公里的海岸受到嚴重污染。受污海域有 25000多隻海鳥死亡,50~90%的鯡魚卵不能孵化,幼魚也瀕於絕跡。為處理這起事故,英、法兩國出動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萬噸消油劑,兩國為此損失 800多萬美元。相隔11年,1978年超級油輪「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觸礁,22萬噸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又一次嚴重的油污染事故。
直至目前,最嚴重的海上油田井噴事故是墨西哥灣「Ixtoc-I」油井井噴,該井1979年6月發生井噴,一直到1980年 3月24日才封住,共漏出原油47.6萬噸,使墨西哥灣部分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內容
由於世界石油運輸主要依靠海上運輸,而油船在航行中擱淺、碰撞、觸礁、起火爆炸以及船體本身結構破損等造成的溢油事故,在世界各地,每年大約溢出原油20萬噸~40萬噸。
1967年3月下旬,位於英國康沃爾海岸到錫利群島之間的馬溫特海灣,到處都是一片死亡景象。螃蟹、海膽、鰲蝦和各種魚類陳屍海灘,海面上是一大片醬黑粘稠的原油。原來在這個月的18日,一艘美國的超級油輪「托里·卡尼」號不慎碰觸在名叫「七塊石」的暗礁上,8個油槽當即損壞6個,石油大量泄漏出來。為打通航道,最後用飛機炸沉了油船,所載70多萬噸原油全部瀉入大海。
1978年3月下旬,美國巨型油輪「阿莫柯·卡迪茲」號在法國布勒塔尼海岸線外觸礁斷裂為二。兩個星期之內,它往海中漏出的原油達22萬噸,造成歷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浸污海灘達160千米長,不計其數的魚類死亡。
1989年3月24日,美國9.5萬噸級的「埃克林·瓦爾德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灣觸礁,船體破裂,2.32萬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油膜覆蓋了大約1600平方千米的海水。水上的浮油蔓延達4600平方千米。使1萬只海獺,10萬只海鳥受害。
1991年1月17日開始的海灣戰爭破壞了大批油井,使大量的原油流入海中,形成的原油帶長96千米,寬16千米,漂流的原油估計多達1100萬桶,這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嚴重的一起。海灣地區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燒,每小時噴出1900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質,其煙霧擴散到印度,俄羅斯和非洲部分地區,並造成地中海、整個海灣地區以及伊朗部分地區降黑雨。
墨西哥灣擁有282口海底油井,再加固態垃圾的傾倒,嚴重污染了200萬平方千米海域,來自油井的油和其他燃料,在海的表面形成厚厚的凝聚層。由於油的污染,沿海的一些海鳥不再下蛋,即使下蛋,蛋殼也很容易破碎。有毒物質也影響到了像螈魚和其他游入江河產卵的魚類的正常回遊規律,因為它們被受到污染物的海流所包圍。墨西哥海軍打撈出16.1萬種浸在水中的含油物,以及來自墨西哥海灘與港口中的1202噸垃圾。
⑵ 石油原油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
烴分類:
烴含有大量的能量。來自原油的許多產品,例如汽油、柴油和石蠟等都是利用了這一能量。烴有多種存在形式。最簡單的烴是甲烷,這是一種比空氣輕的氣體。含有5個及5個以上碳原子的長鏈都是液體。非常長的長鏈則是固體,例如蠟或焦油。
通過對烴鏈進行化學耦合,可以得到各種產品,從合成橡膠到尼龍再到特百惠家用塑料製品(Tupperware)所用的塑料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烴鏈幾乎無所不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油
⑶ 石油船在海上泄露,為什麼會有很大的危害
美國超級油輪「阿莫科·卡迪茲號」在法國布列塔尼擱淺,船上22萬噸原油傾流大海,污染海灘160餘千米。那麼,為什麼海上石油污染危害巨大呢?
海面被石油污染,上述危害會很快發生。不僅如此,它還會長期影響污染海域,嚴重的可延續數十年。海面大面積的浮油,將降低表層海水陽光的接受量,從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數量減少。這樣,以之為食的浮游動物數量也相應減少,整個海洋生態平衡被破壞,嚴重影響漁業和養殖業。另外,石油中的有害物質會長期瀦留於海洋動物體內,如人吃了這些海產品,將損害人類健康。
可見,石油污染確實危害巨大。但當前一些產油國因運輸和貯存屢出問題,致使流入海洋的石油數量大、次數多,例如海上油井溢油、運油船舶遇難、船舶和油輪洗艙的含油污水、沿海煉油廠和輸油管道發生泄漏事故等,都將帶來大面積的海洋石油污染。
⑷ 問個比較幼稚的問題:如果石油流入大海,會有哪些嚴重的危害謝謝
魚類大量死亡,食物鏈破壞,如果人類誤事死亡的魚類也將會中毒
⑸ 石油泄漏的危害有哪些啊
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進入了食物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倖免。成批海鳥被困在油污中,它們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此外油污將沾粘在其毛皮上,使其無法承受本身的重量,因而溺斃。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皮毛將無法存儲氧氣,就是去保暖作用,一次又一次躍出水面,試圖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後終於精疲力竭,掙扎著沉入海底。海象和鯨等大型海洋動物,也面臨同樣厄運。此外潛在的損害更進一步擴展到事件發生地的生態系統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受到沖擊後的數年中,受毒物的影響也將遺傳至數種生物的後代。
最後就是污染環境,尤其是海灘,石油染上後將極難去除
生物正在更靠東邊的海域降解石油,造成該海域含氧量降低。在深海里,氧氣的消耗不會那麼快,但同時恢復得也很緩慢。「我們的模型預測,低氧的情況會在10月達到高峰。」這可能會讓有些區域不適合海洋生物生存。
⑹ 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會帶來哪些危害
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會帶來的危害如下
石油污染物進入海洋環境會對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發生巨大的影響。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變細胞活性,使藻類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當海洋中石油濃度在10-4~10-3mg/L時,可以對魚卵和魚類的早期發育產生影響。
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生物的正常生理機能,使漁業資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惡劣水質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異味,導致無法食用。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
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生物的正常生理機能,使漁業資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惡劣水質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異味,導致無法食用。
海洋石油污染會改變某些經濟魚類的洄遊路線;沾污魚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著了油污的魚、貝等海產食品,難於銷售或不能食用。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
油類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
⑺ 石油污染是怎麼造成的石油污染對人類會產生什麼危害
1978年3月16日,英國超級油輪「阿莫科·卡迪茲號」在荷蘭布列塔尼拋錨,船里22萬噸級石油傾流海洋,污染沙灘160餘千米。那麼,為何水上石油污染傷害極大呢?
石油,可提煉多種類型的然料,可作瀝青、可建香皂等日用具,它是當代日常生活至關重要的化學物質,對人們奉獻極大。可是,石油一旦泄露到地面或深海里它會給地理環境,尤其是深海產生極大污染。
海平面被石油污染,以上傷害會迅速產生。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會繼續長期性危害污染水域,比較嚴重的可持續數十年。海平面大規模的漂油,將減少表面海面太陽的接納量,進而浮游植物植物光合作用變弱、總數降低。那樣,以之為食的浮游動物總數也相對應降低,全部深海生物的多樣性被毀壞,比較嚴重危害水產業和養殖行業。此外,石油中的有害物會長期性儲留於海洋小動物身體,如人吃完這種海鮮產品,將危害人們身心健康。
由此可見,石油污染的確傷害極大。但當今一些石油輸出國因運送和存儲屢出難題,導致注入深海的石油總數大、頻次多,比如水上油氣井石油泄漏、運油船隻不幸遇難、船隻和貨輪洗艙的含油量廢水、沿海地區化工廠和輸油管線產生泄露安全事故等,都將產生大規模的深海石油污染。1991年1月產生的伊拉克戰爭,導致了迄今為止最比較嚴重的石油污染,其損害和傷害水平迄今難以估計。
⑻ 海上石油污染會帶來哪些危害
會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海鷗等鳥類死亡
⑼ 石油中的有毒物質對人體有什麼傷害
石油中所含的稠環芳香烴對生物體有劇毒,經過生物富集和食物鏈傳遞最終傳遞到人體內,對人有很強的致癌作用,等等。
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石油進入土壤後,會破壞土壤結構,分散土粒,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應基能與無機氮、磷結合並限制硝化作用和脫磷酸作用,從而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減少。特別是其中的多環芳烴,因有致癌、致變、致畸等活性和能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逐級富集,它在土壤中的累積更具危害。
(9)海上石油對身體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
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⑽ 石油污染有什麼危害
石油及石油產品會嚴重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水體以及空氣,並產生嚴重後果。
污染的海灘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黏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同時海面的油膜也會阻礙大氣與海水的物質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兩極地區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對太陽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層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並影響全球氣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烴能溶解部分鹵化烴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間的物質遷移轉化率;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分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