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公司正在消失,「三桶油」如何應對
殼牌、bp、道達爾......都是國際知名的石油公司,可如今,他們正在急速更新「人設」,加速低碳轉型,如果一切順利, 用不了多久,歐洲將沒有以石油為主業的公司。 殼牌、英國石油公司(bp)、道達爾、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石油巨頭均已確立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圍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高效清潔產品、開展低碳能源技術研發等方面, 各公司相繼制訂戰略轉型計劃: 殼牌 加速轉型與業務調整,調整油氣核心業務為轉型業務,石油產量每年將下降1%至2%,並將電力、氫氣、生物燃料等作為增長業務。 bp 計劃未來10年將bp油氣產量削減40%,到2030年將綠色能源投資增至5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產量擴大20倍。 道達爾 計劃於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提升至25吉瓦。
1965-2019年全球和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遞增(單位:百萬噸)
隨著我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三桶油」不約而同聚焦低碳轉型,並呈上了「量身定製」的轉型方案。
01
中石油:提高天然氣產量比重
與石油相比, 天然氣 作為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是由高碳轉向低碳,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過渡能源。近年來,國內天然氣消費量逐年增加,2020年達3000億立方米, 佔一次能源消費量比重9%。
1965-2019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佔比
作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中石油將提高天然氣產量比重作為「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上的重要舉措之一。
中石油董事會確定了「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的總體部署:第一步, 推動天然氣產量的進一步增長, 到2025年,天然氣產量占公司油氣產量的比重提高到55%;第二步,利用公司現有的油氣礦權資源,開發風光、地熱資源,推動風光電融合發展,向油氣熱電氫綜合能源公司轉型;第三步,推進綠色企業的行動計劃,大力推動CCUS(碳捕集和利用)等碳移除技術發展。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低成本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力爭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35年外供綠色零碳能源超過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
02
中石化:加快氫能產業布局
氫能源 加快發展並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或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氫燃料電池車的推廣,能夠達到零排放,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常見燃料熱值比較(單位KJ/g)
中石化將氫能作為主要發展方向,著眼於氫能源完整產業鏈的全方位布局。作為中國最大的氫能源供應商之一, 中石化年產氫氣能力已超300萬噸,約佔全國總產量的14%。 2020年9月,中石化宣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套高純氫氣生產示範裝置成功投產,在國內首次將煉廠副產氫氣提純至99.999%,遠高於國家標准。 在氫能儲運方面,中石化通過大量資金投入和科研攻關,積極推動 科技 創新,有效提高儲運技術水平、降低儲運成本。截至2020年底,中國建成的加氫站逾100座,中石化在「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 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加快向「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2012-2018年我國氫氣產量(單位:萬噸)
03
中海油:綠色油田+海上風能
推行適合低碳化發展的 科技 政策,重視轉型可能引發的「陣痛」,引導石油企業穩步推進轉型,對於傳統石油企業十分重要。
2003-2019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生產量(單位:TWh)
中國海油在立足當前,加大減排措施與提升低碳能源供給相結合,提高天然氣產量佔比的同時,著眼長遠,積極 探索 綠色低碳能源的轉型發展,發揮自身優勢拓展新業務。
3月15日,中國海油宣布,中國 海上全新「綠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 建成投產。曹妃甸6-4油田通過引入岸電工程,將陸地電網的電力通過海底電纜輸送到海上平台,預計每年將減少燃油主機原油消耗1.1萬噸,年均節約能源約1.6萬噸標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萬噸。 海上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隨著 海上風電 技術日趨成熟,海上風電市場發展迅速。中國海油結合自身優勢,已提前布局海上風電業務。早在2006年,中國海油便已成立新能源辦公室,將海上風電列為未來30年重點投入的領域。 2020年7月,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中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 於上海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中海油布局新能源並將戰略目標主要指向風能發電。憑借多年在海上風電領域的 科技 研發積累,第一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很快並網發電,預計年上網電量達約8.6億千瓦時,與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可節約標准煤27.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7.1萬噸。
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多元化轉型,促進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將是中國傳統油氣企業未來幾十年的主題。
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危機且能源轉型日漸加速的背景下,國內以「三桶油」為代表的傳統油氣企業已經爆發出強大的戰略轉型動力。
文章來自:中海油研究總院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B. 中國有幾家石油公司
第一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中石化是今年三桶油中最能賺錢的企業,在剛剛公布的年中報,中石化上半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1.30萬億元。營業利潤人民幣679億元,同比增長51.3%。平均每天賺2.3億元。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中國石化都是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
第二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石油與中石化都處於兩萬億元俱樂部,營業收入相差不大,根據年中報顯示,賺錢能力,中石油日賺1.5億元,略遜於中石化。
需要關注的是,中石油正在持續加強國內油氣的開發力度,特別是在頁岩氣開采方面,已經在四川布局了上百台鑽機。
第三名: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三桶油中的老三,中海油,相比於他的大哥二哥,顯得略低調,但卻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實幹家,2018年,在勘探開發上,全年預計投入700-800億元人民幣。
特別是在海外市場開發這一塊,中海油業績不錯,蓋亞那Stabroek區塊可采資源量超40億桶油當量。中海油在蓋亞那參股的板塊,計劃2020年投產,高峰產量將達120000桶油當量/天。
第四名:中國中化集團
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一直有傳言,兩化將合並,就在前不久,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了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有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是兩化合並的先兆,一旦合並成功,石油化工領域,將可能出現又一個萬億級別的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今年前不久,中化集團宣布了《中化集團關於深化改革全面轉型為科技驅動的創新平台公司的決定》,正式宣告了這家公司歷史性大轉型序幕的拉開。
第五名:恆力集團有限公司
恆力集團是上榜的石油化工企業前五名中,唯一一家民營企業,足見其實力。恆力集團始建於1994年,是以石化、聚酯新材料、紡織為主業,貿易、金融、熱電等多元化發展的國際型企業。
目前,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作為國務院發文重點支持、國家發改委推動東北振興的重點項目,現已進入安裝高峰期,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中推進速度最快的項目。
第六名: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天然油礦,從2007年開始,延長石油連續11年保持千萬噸原油產量,這在老油田中不可多見。值得關注的是,延長石油今年上半年營收1410.9億元,首次挺進了世界300強。
第七名: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廣匯實業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這些年一直處於進步中,增長勢頭強勁。公司創建於1989年,現擁有廣匯能源、廣匯汽車、廣匯寶信、廣匯物流4家上市公司。
2017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排名第495位,是新疆首個入圍「世界500強」的本土企業。2018年,集團再次入圍世界500強,位列第456位,較2017年提升39位。
第八名: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榮盛控股集團總部位於被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市,依託於杭州市近幾年的高速發展,該集團也獲得了不錯的經營業績,對求職者來說,要是能去其杭州總部上班就更好了。
該集團在石化化纖領域實力非常強勁,目前,該集團正在舟山建設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計劃於2018年底投產。
第九名: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化纖與化纖原料生產的現代大型民營企業,其總部同樣位於杭州市蕭山區。
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恆逸(汶萊)PMB石油化工項目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大項目,項目位於汶萊達魯薩蘭國(Brunei Darussalam)大摩拉島(PualuMuaraBesar),是中國民營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
第十名: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東明石化擁有強大的煉油能力,是中國領先的獨立石油化工企業,在成品油銷售領域,該公司在山東、河北和河南三省已擁有成熟的成品油銷售網路。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2月,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與全球能源巨頭之一的BP,宣布簽署合資公司協議。雙方將在山東、河南以及河北開展高端品牌成品油零售和便利店業務。國內特大型民企與國際能源巨頭的強強聯合,勢必給國內加油站領域帶來不一樣的沖擊。
C. 地球的石油能源。還能讓我們用多久
1.世界石油存量
根據歐佩克(OPEC)的數據,截至2018年,全球有1.497萬億桶(國際石油桶以世界平均比重阿拉伯34度輕原油為基準計算,每一原油桶容積約等於159升)石油,其中79.4%的儲量位於歐佩克國家中,而歐佩克的儲量中有64.5%位於在中東。委內瑞拉和伊朗這兩個受制裁的國家共持有歐佩克30%的儲量。奈及利亞和利比亞(也有阻礙生產的安全隱患)持有另外5%的石油,這使全球35%的石油有留在地下的風險。
但是,盡管歐佩克在世界石油中佔有最大份額,但在未來十年中,大多數新的石油供應將來自美國。因為美國頁岩油技術,導致美國的成為第一大產油國。
2.石油需求增長
未來幾年,石油需求增長將放緩。但是,需求增長放緩並不意味著需求增長為零,對「峰值石油」的呼聲仍然遙遙無期。因此,盡管目前全球可能每天使用1億桶石油,但根據EIA的估計,2019年的石油消耗平均每天將增加110萬桶。到2020年,預計將增長140 萬桶桶每天。然而,這些預測經常被調整,並且由於分析師預測經濟疲軟,因此需求增長預測在最近幾周被下調,因此需求源於中美貿易戰。
歐佩克估計,從2019年到2023年,石油需求將增長730萬桶,從2019年到2040年,將增長1450萬桶。這意味著到2040年,世界每年將使用近420億桶石油。
世界各國石油消耗
3.現在每天石油消耗一億桶
能源信息署(EIA)估計,2019年世界每天消耗96.92百萬桶,排名前10位的消費者占總消耗的60%。每天將近1億桶。
按今天布倫特原油每桶60美元的平均油價計算,這相當於消耗了58億美元。
石油消費量排名前三的國家是美國(20%),中國(13%)和印度(5%),佔世界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這三個國家中,只有美國是主要的石油生產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是世界三大石油生產國中的兩個,在消費方面分別排名第5和第6。
所以,在已經知道的存量1.5萬億桶原油情況下,每天一億桶,還能使用41年,要到2060年才能使用已經探明石油儲量。但是,隨著新探明石油增加和採油技術進步,人類不必為此擔憂。
世界石油儲量
石油能用50年左右,這是小油瓶在課本上學過的內容,小油瓶也曾經一度深信不疑,但是大學選擇油氣類專業學習之後,認識也隨之改變。小油瓶想說隨著石油工業勘探開發技術的發展和地質認識的不斷提升,石油資源再使用100-200年問題應該不大,理由如下
1、廣義石油資源包括哪些?大家通常說的石油是油氣類資源的統稱,根據儲藏形式和油品的不同,石油資源可劃分為兩種:常規石油和非常規石油(重質油、稠油、頁岩油、緻密油等)。天然氣資源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劃分,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包括近10年來最火的頁岩氣、緻密氣、煤層氣、可燃冰等等)。
這些石油資源僅僅是人類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種類,或許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人類在未知領域和未知區域發現新的石油資源種類也未可知。
2、現有認識程度下全球還有多少石油資源?
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全球剩餘的常規石油可采儲量為4523億噸,國內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天然氣已采出62.9萬億方約等於501億噸,剩餘天然氣可采儲量為4381億噸。
此外按照每年油氣勘探提交的儲量增加比計算,未來常規石油和天然氣待發現資源量達3065億噸
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提升,除常規油氣資源之外,非常規油氣資源也是油氣資源的重要補充,據統計全球非常規油氣資源可采總量為5834億噸
目前非常規油氣中勘探成本最低,最有效益的就是頁岩氣了,在美國頁岩氣成本已經降到很低了,相當於桶油28.3-42.5美元,已經做到了比中國東部老油田桶油成本還低,近10年來中國也加大了頁岩氣的勘探開發力度,已經先後建起了涪陵和威遠兩大頁岩氣生產基地,據報道在鄂西又發現了地質資源量達11.68萬億立方米的頁岩氣資源。
除了頁岩氣領域發現之外,目前中國在海域天然氣水和物(可燃冰)成藏理論創新與開發技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17年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試採取得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具備這種古老又年輕的資源開發能力了。為什麼說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輕的資源呢,古老在於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久遠,年輕在於人類對其發現和研究時間較晚,因此他又被稱作未來能源。
這種未來能源潛力巨大,就儲量而言,可燃冰非常豐富,約是剩餘天然氣儲量的128倍,其有機碳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氣炭含量的兩倍。僅海底探查的可燃冰分布量,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3、石油資源可以用多少年?有了已知剩餘資源量,再有每年全球資源消耗量,這就是個簡單的計算題了
根據推算,全球剩餘的石油可采資源量約為9000-10000億噸,按照全球原油產量43.82億噸推算,全球石油還可以開采200年時間;
按照全球5.3萬億方的天然氣產量,全球天然氣可采160年以上。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在當今能源 科技 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相信人類必定能發現更多的油氣資源種類,有效提升目前老油田並不是很高的採收率,油氣資源在近200年還能一直持久,像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很早以前就有所謂的石油枯竭論,或者是資源有限論。
其主要觀點如下:
1)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2)人類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會用完的;
由於石油對現代工業的極端重要性,所以很多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石油還能用多少年?有人估計,如果現在地球上人不再勘探新的油田,且消費保持不變,那麼還能夠用50年(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發布了《2017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2707億噸,比上一年增長0.9%,儲采比為50.6年。)。實際上類似還有很多估計,大約是幾十年到幾百年的時間,但是實際上這種估計都是非常不靠譜的。
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
每年原油存儲量增長比每年的原油消費增長要多的多 。
而且每年的原油消費都是變化的,比方說,近五十年來,原油的消費已經翻了很多倍,如果50年前估計的話,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方說,1987年,全球原油已探明儲存量930億噸,全球原油產量為30.92億噸,由此推出當時開采年限為「僅為」30年左右。而實際上,2017年最新的數據顯示已探明的儲存量為2707噸,接近三倍。
2017年,原油的日均消費接近1億桶,約為1300多噸 。
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新能源正在逐步被發現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在下降。但 是中短期內,原油的地位不容動搖 。
雖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邊際採收成本正在提高,如頁岩氣;因為簡單的油已經被採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很多都是採收成本更高的。不過技術也是在進步的,技術進步將會緩解這種情況。但是究竟能不能跟上速度呢?還不好說,但是不用太擔心 ,能量是守恆的 ;
能源是一門學問,要想真的弄懂,還有很多要學習的部分。就個人來說就不用擔心原油能不能用完了,反正這輩子是用不完的了。 發展中的問題自然會在發展中得以解決 。自有專家來解決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烏地阿拉伯前石油部長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在談及能源轉型的未來時所預言,「石器時代的終結並非因為石材的耗盡,而石油時代也將在原油枯竭之前終結」。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現代世界的命脈。世界各地的油井每年從地下抽取大約近億桶原油,各國消費了同樣多的石油。以這種速度,我們能在不耗盡供應的情況下繼續從地下抽取石油多久?
自然,我們不能從一口井中開采整個地球的石油。無數油井遍布地球表面:一些活躍,一些枯竭。每口油井都遵循生產曲線,產量在幾年內上升、穩定,然後下降到零。這就是所謂的哈伯特曲線,由殼牌石油公司地質學家馬丁·金·哈伯特於1956年提出。
哈伯特還將他的曲線外推至全球石油產量。石油公司首先發現易於開採的大型油田,然後在大型油田衰落時轉移到更小、更深的油田。新技術也繼續使以前未開發的石油儲藏成為可行的儲備。總體曲線預測全球產量將上升、達到峰值,然後下降。 然而,在這種逐漸衰落開始之前,人類會到達一個被稱為峰值油。
想像一個裝滿水的大瓶子,開始時毫不費力地一杯接一杯地倒下去,直到最後只能倒出一點。最終,你不得不嚴重傾斜來倒水。峰值油是最後一次裝滿的杯子。需求繼續增長,而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石油儲量卻在減少。 個別國家已經達到石油峰值。美國產量在1971年達到頂峰,隨著全球石油產量在2005年趨於平穩,一些分析師表示,世界石油已經見底。
2006年,劍橋能源研究協會預測地球上仍有3.74萬億桶石油,是石油峰值支持者估計的三倍。該協會預測,全球石油產量將在21世紀中葉達到峰值。 石油峰值後會發生什麼?最壞的石油危機預測包括天然氣價格飆升、全球化的結束、普遍的無政府狀態以及對以前受保護的鑽井無情開采。
石油供應不可能永遠滿足全球石油需求,因此需要新的能源和使用方法。即使技術允許我們獲取地球上的每一滴石油,日益稀缺和不斷上漲的價格也需要在人類真正耗盡石油之前進行廣泛的變革。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化石能源都不可再生,十幾年前就說石油還能有二三十年,到今天為止說石油還可以用三五十年,總之這個石油儲量貌似很緊張,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大,消耗量也越來越多,但石油儲量貌似越來越多。因此很多人都很懷疑這個事情,認為石油能源的緊缺是一場陰謀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隨著人類 科技 的進步, 探索 到的石油儲量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之前幾十年的石油消耗量,因此總會給人這樣的錯覺,為什麼總說石油緊缺,但隨著消耗石油儲量卻越來越多,這就是原因之一。
世界上石油總儲量預估在1800億噸左右,如果按照年耗油量在40億噸左右,那麼石油還夠人類使用40多年。但是隨著人類對是有個開采使用,我們也不斷的在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例如我國在1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8億噸。石油資源雖然被認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但關鍵問題是我們尚沒有把所有的石油資源全部都勘測出來,隨著使用隨著發現。
目前關於石油的形成有兩個成因:第一是有機物形成石油,這個說法認為遠古時期的動植物死亡後被深埋地下,有機物被分解,經過特殊的環境溫度及壓力等形成石油和煤炭。這種化石能源的成因,認為石油和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好;第二個是無機物形成石油,這種說法認為地球內部存在的無機物碳和氫等,在特殊的環境下發生反應,形成化石能源,這種成因認為石油和煤炭等是可再生能源,隨著使用消耗,它們也在源源不斷的形成。
實際上人類發展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是一個不好的趨勢,尤其是石油煤炭的使用,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危害地球的生態環境,現在的全球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就是因為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溫室氣體,同時由於發展樹林面積減小,光合作用減弱,消耗的二氧化碳自然就會減少。
隨著發展能源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對於清潔能源的使用越來越多,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尤其是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如果有一天真正的實現了,那麼就不需要依賴化石能源,因為使用核能的效率非常高。雖然現在一直都在宣揚著石油即將枯竭,但真實情況是發現的石油儲備越來越多,現在的石油再使用個幾十年都沒問題。當然誰也不知道幾十年後能源結構會變成什麼樣,是否還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儲備。
關於石油的「無機物生成論」是有驗證方法的,因為如果石油的形成跟生物體沒有關系,那麼在其它天體上如果條件滿足也是會產生形成石油的,那麼在太空探測的時候以太陽系內天體為例,發現火星或者月球內部儲存有石油,那麼石油很大可能就是無機物形成的,當然這樣的論證方法也不絕對。
但無論如何石油在目前甚至未來的幾十年內都是我們依賴的能源,工業大發展脫離不開石油的使用。
我提供一個數據,你參考一下,2019年的6月份,英國BP石油公司發布了一個報告,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大概在17297億桶左右,委內瑞拉的石油儲備量最多,達到了3030億桶,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970億桶,再之後是加拿大的1700億桶,伊朗1550億桶,伊拉克1450億桶,俄羅斯1050億桶。
考慮到人類日消耗的石油量在1億桶左右,所以這17297億桶石油,還夠人類使用47年,但47年肯定不止,因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人類其實也沒搞清楚,隨著地質勘探的進行,全球石油的儲量肯定還會繼續增加,至於能增加到什麼程度就好說了,但以人類的消耗速度來看,即使全球石油的儲量增加一倍,也只能支撐人類使用100年。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塊油田開採到40%,它就會被放棄掉,因為越到後面開採的成本就越高,在自然壓力的情況下,最好開採的那部分只佔10%,剩下的就需要注水加壓等方式,因為後面的石油非常的粘稠,運輸,脫水,採集等等一系列技術難度太大,所以石油公司採集到40%的時候,就會轉向另一塊新的油田。
美國的一些公司在很多年前,就開始轉向頁岩油,頁岩油屬於一種特殊的石油,開採的成本也相對高一些,但08年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開采頁岩油也變得有利可圖,但無論是頁岩油還是普通的石油,它們遲早有一天要被取代,因為隨著石油的總量越來越少,它們的價格將越來越貴,短則幾十年,長則100年,石油將慢慢淡出人類的視野……
地球上的石油貯量到底有多少,之前很長一段時期都沒有準確的數值,因為人們對地球石油貯量的勘探技術,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
比如, 上世紀30年代,人們普遍採用重力、地震折射波、沉積學等理論探測石油,最開始探明貯量很低,還不能形成全球總貯量的統計值。上世紀60年代,又採用板塊理論、地震勘探的疊加技術,使石油勘探水平大幅提升,到1987年全球原油探明儲量為930億噸。進入新世紀以後,人們又應用信息技術,又在地殼小型斷塊、隱蔽性油藏方面的勘探取得突破,至2017年躍升至2700億噸,較上世紀80年代增長了3倍之多。不過近年來勘探的潛力已經挖掘得非常充分了,對全球石油貯量的修正速度也降了下來。目前世界上認可的地球石油資源探明貯量即為2700億噸。
與此同時,隨著石油消耗產業的規模調整,特別是新能源的開發以及油頁岩的開采,對石油資源的消耗增長壓力逐漸緩和。 以全球石油目前的探明貯量2700億噸計算,除去已經開採的1300億噸左右的原油,現在每年全球直接消耗石油的數量為33億噸,那麼在未來40年左右,全球石油資源將會被消耗怠盡。
從世界范圍來看,石油資源的空間分布是極其不平衡的。中東地區佔比最高,達到48%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敘利亞等亞洲國家。其次為拉丁美洲,佔比達到19%左右,以委內瑞拉居多。排在第三的為北美洲,佔比為13%左右,以加拿大居多。剩下的20%左右,主要集中在俄羅斯、非洲和亞太等國家。其它區域的石油資源則相對較少。
石油屬於傳統的化石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化工行業污染物排放歷來數量多、強度大,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需要不斷地進行污染控制及治理技術的創新,在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時,提高原油產投比,提升能源製造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從能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出發,需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生物質能源,提高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達到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的目的,這才是有效應對石油資源危機的根本出路。
這是一個令人類大傷腦筋的問題!過去,人們認為地下的石油是動植物腐爛後長期演化形成的。現代科學認為石油是地球內部熱能運動出的「汗"。但不管是怎樣形成的,越用越少這一趨勢誰也改變不了!有時我們很多人在一起議論,一旦石油用光了,所有的車都停了,化肥,塑料的產量急劇下降,那時又回到以前的遠古 社會 ,騎馬騎驢,燒木柴野草……西方國家作過統計,說地球上石油儲量約17290億桶左右,大約能夠人類再使用40~50年。看到這些統計數字,真叫人擔憂!看來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能源。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們就知道全世界石油還可以供人類使用大約50年,當然今年已經是2020年,假如按八十年代那會計算的話,已經過去了40年,現在是有儲量狀況如何?人類還能用多久?假如沒有石油人類該怎麼辦?下文來做個簡單分析。
全世界石油儲量到底還有多少?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總共有成員國12個,這是全世界建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原料國和輸出組織,它的目的是「協調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與價格、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當然OPEC的發展似乎有些變味,與一些成員國的理念起了沖突,因此卡達已經於2019年1月退出OPEC組織,厄瓜多也於2020年1月退出OPEC。
2019年6月,英國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評審》報告,全球石油儲量17297億桶,與早先公布數據相比變化不大,按當前全球需求測算可供開采50年。沙特由2017年的2662億桶調整至2018年底的2977億桶,但仍然比委內瑞拉的3030億桶略低,加拿大1680億桶第三,伊朗以1560億桶位居第四,伊拉克以1470億桶位居第五。
OPEC成員國分布
各位應該很好奇,委內瑞拉位居第一,但國際上關於石油輸出總是沒多少委內瑞拉的聲音,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委內瑞拉的石油屬於高含硫原油,含硫量高達5.5%,催化加工和二次加工問題比較大,而且環保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而北海布倫特原油含硫量為0.37%,屬於高品質原油,所以全球石油市場中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數!
部分原油的API值和硫含量值情況。越靠上、越靠左,油品越差;越靠右、越靠下,油品越好。
委內瑞拉的原油含硫量5.5%,煉油成本很高,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環保成本,因此委內瑞拉盡管石油儲量非常豐富,但其話語權比重並不高!
當然回到石油還能用多少年的話題,其實就像核聚變,一直都是永永遠遠的50年,如果按當前消耗1億桶/年計算,大概47年左右吧,所以說50年也沒啥大毛病!
石油到底用得完的還是用不完的?其實從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忽悠的石油快用完了,忽悠了40每年還在說可以用50年,就像一個騙局,或者說提價的騙局,但事實上這跟石油的成因有關系,如果是生物有機質成因,那麼它真的會用完的,畢竟地質史上積累的碳是有限的,但如果是無機成因,那問題就不一樣了,盡管它也是有限,但在人類的角度上來看,是一定意義上的無限!
我們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石油有機成因,而且它的證據也非常充分,石油餾分具有生物有機質普遍的旋光性,而無機質則不具有這種旋光性,但如果加熱至300攝氏度時候,無機成的環境則很容易超過300度,而全球溫度最高的油田也不過100度,這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另一個說法是近代和現代沉積物中都具備了構成石油的各種烴類化合物出現,也就是說即使在現代沉積物中,石油的產生仍然在繼續,只不過這個過程是在有些漫長,我們也不可能等到現代沉積物變成石油的那天!
無機成因的說法來自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和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合作的無機成因理論,他們認為地球誕生時即有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在高壓的岩層中逐漸形成石油,並且隨著時間推移而富集,繼而形成油田!
至於旋光性,兩位大佬認為這是被微生物污染而已。
不過現代石油成因仍然以有機成因為主流,因為無機成因無法解釋幾乎所有的油田都誕生於沉積岩中,而且也無法解釋在石油中廣泛分布的生物標志化合物,如馬蠟烷,植烷,甾烷,伽藿烷,萜類以及同位素偏輕等現象!
因此作為吃瓜群眾,我們支持有機成因!
石油用完了咋辦?要釐清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石油是拿來幹嘛的,石油有兩大主要功能,其一是作為能源使用,其二則是作為化工原料(包括生活用途),當然還有一個輔助功能是潤滑油使用!
作用能源的替代似乎並不難,因為電能可以在絕大部分場合代替它的能源用途,比如當前正在如火如荼開始的電動 汽車 ,但在現代條件下,有一個位置在哪是是無法代替的,即航天事業,因為暫時無法用電來發射火箭,不過現代火箭燃料多樣化,比如流行的液氧煤油可以用液氧,液氫代替,鋼鐵俠馬斯克開發的甲烷液氧火箭等等,似乎也是有可能,只不過大家稍高些。
還有一個是工業原料,包括我們日常的化纖以及塑料製品,還有工業上多種復合材料等等,這個理論上可以用合成來方式太解決,但代價是相當大的,不過燃料油省下來作為化工,怎麼說都可以支撐很多年,算是解決了吧!
最後一個是潤滑油,估計這個應該沒啥好代替了!
當然以上只羅列了幾個關鍵的作用,比如 汽車 工業的合成橡膠(電纜絕緣也是),還有制葯行業的各種提取物,也有日常清潔用品與化妝品等等,其提煉後的殘渣瀝青也是交通道路建設的重要鋪路材料!
所以,石油暫時還不可替代,只能用燃料油節省下來勉強支撐!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不過我覺得這資原總有枯竭的時候!
D. 中油BP油站工資怎樣
中油bp加油員工資:崗位工資1150元月,計件制:銷售獎金200元月,一般是拿不到。接待神秘顧客和表現獎金最高500元限制一名,一般是200元月,甚至是拿不到。只有夜班津貼10天一天,中班津貼等等沒有。這個薪酬是從2008年至今2021年繼續是這樣子。到手工資接近最低工資標准,接近違法行為的邊緣。以上是不加班情況下。謝謝不要去做。勞動合同的工資都是他們一套老舊的薪酬標准,近11年以上崗位工資期間只增加200元,2010年的物價和2021年的物價比較,通貨膨脹大概200%(2倍)。到手工資跟不上社保五險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金額。沒有基本工資,崗位工資1150元,計件制(銷量獎金、績效獎金),津補貼,很低,還是11年前2010年那套工資,不加班1800元到手工資。2021年物價已經飛漲2倍至4倍左右了。生產風險又大,加錯油,跑單,有時發生,加油機的油表亂跳錶導致異常短款或者長款。還不包吃不包住。只能自己帶飯,煮飯崗位又不招人回來。人家加油站經理很厲害的。說:沒有基本工資(底薪工資),只有崗位工資1150元月,愛干不幹,也沒有包吃包住,可以辭職。就這樣一個組織,加油員招聘不到,加油員流失率98%高不奇怪了。中油bp加油員
本人在中油bp從事崗位加油員的,在中油bp某間加油站工作至今7年4個月,是三類城市,屬於被派遣工人的勞動力量補充形式,本人與廣東南油對外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簽勞動合同,工資待遇由南油對外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統一制定,工資待遇是怎麼樣呢?
崗位(職位)工資:加油員按照不同分類城市,就有不同價錢,一類城市崗位加油員1450元/月,二類城市崗位加油員1300元/月,三類城市崗位加油員1150元/月,同樣是崗位加油員,價錢有所不同。我的屬於三類城市,2008年至2021年期間只有在2017年只給漲了200元月,由950元月增加1150元月,超級坑,還沒有基本工資,正常基本工資待遇是按照法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額度起作為基本工資(底薪工資),因法律的變化而同步變基本工資的額度,而這個中油bp崗位加油員公司是沒有基本工資的。
基本工資:沒有。
吃住情況:不包吃,不包住。
津補貼:餐補貼330元,房補貼270元/月,至今2021年還在繼續!法定高溫補貼只有五個月,每個月150元月,從2021年開始才漲到300元月。
加班費:按照當地地級市或者直轄市的法定最低小時工資計算。(未必能有加班)
計件制:提成獎金:1.油銷量獎金,按照月累計總銷售升數乘以各種油品的價錢乘以客人的真實有效服務評價率乘以等等等於總銷售獎金,最後按照崗位等級不同系數計算獎金,加油員一般是拿200元左右月,便利店和前庭主管多一點,加油站經理(占最多了,還不用出來加油)。這個提成獎金涉及到油品銷售數量和網上有效真實顧客的評價。加油站的經理(站長)非常爽,不用收銀加油服務客人,比銀行、電信營業廳的經理爽,他們忘記了,作為加油站的站長,有的叫經理,其實他們也是服務員而已。2.接待神秘顧客和表現綜合獎金,分為五檔,一檔不合格0元,需改進100元,合格200元,良好300元,優秀500元(限制只有一名)。加油站的經理獎金分三個檔位:是500元(全部加油站排後三位),700元(全部加油站排名中間檔),1200元(全部加油站排前三位)一共三檔,加油員接待神秘顧客好,一般是有700元獎金月。
加油員到手工資太低,扣除五險一金(本來就是屬於福利待遇由僱主承擔的),到手工資只有1700元左右/月,接近法定最低工資標准(甚至是差一點違法),連去年當地地級市的平均工資60%都不到,根本不值得去做。加油員崗位本來就是高流失率的。
薪酬制度坑,計算方式最坑,因為沒有基本工資,基本工資連去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都沒有。
三個字總結:坑工人。一句話概括:沒有基本工資就是免費勞動力量,1150元/月崗位工資待遇只是購買加油員的能力,加坑工人的「福報」。
2008年與2020年的物價比較一下,通貨膨脹1.5至2.5倍,工資不增加,在這12年期間在2017年只漲200元月。
生產風險有加錯油、油機的油表異常導致長款或者短款、爆炸、火災、跑單、泄露油品、前庭容易被撞、收錯假幣、商品被盜、等等公司主體風險轉移給加油員和收銀員負責!
基本工資(底薪工資)=生產力量=勞動力價錢=養家糊口費用。
按照我的計算方式得出這個公司的崗位加油員的真正的勞動力量價錢就是:零元。
崗位工資=所在崗位的能力價錢。崗位工資1150元月。
加班費、津補貼費、有害物費、夜班費、中班費、個人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計件制等等等=補償款+福報。這些都是福報,又是畫餅,有些應該有的津補貼也沒有,計算方式最坑的。
整天的事很多!
擦玻璃,便利貨架,貨架。
一個人只是崗位加油員,但是實際情況是加油員,收銀員,理貨員,清潔員四個崗位的事情同時在做。
打掃衛生樣樣都要干,掃地、洗地、洗廁所。(不招聘清潔工人,要我們這些加油員和收銀員負責清潔衛生、嚴重阻礙本職)
服務客人要做好,每天提要接好神秘顧客。
沒車來加油,我們不能坐,只能站著,要站好,背不能靠油機。
夜班我們員工很疲勞,每天補貼只有10元,(通貨膨脹,好幾年不漲)睡覺一下就也不行。
加油站的商品食品過期了加油站經理都扣我們加油員和收銀員的工資,招聘便利店主管崗位回來不幹事,職位(崗位混亂)。
每天上下班都要打卡。
每天經理上面領導說這里做不好,那裡做不好,對待我們員工態度也不好,老是扣我們的員工的工資(可能是需要勞動部門挨舉報吧),每月神客接不好扣我們的接待神秘顧客獎金(關鍵是不止接待神秘顧客的,還要綜合其他考核的,針對性評價當時接待神秘顧客的加油員為不合格,呵呵)。說(接好神秘顧客不見加油站經理的獎金全部分給當時接好神秘顧客的加油員或收銀員)。
加油員崗位工資1150塊錢,我一個月不加班情況下到手工資不超過2000元,當地地級市的社保五險之中的養老保險繳費下限繳費(當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都達不到。2020年上班166小時加油員工資到手不到當年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跟10年前一樣、工資不漲、通貨膨脹。
有些員工休息日上夜班也要求回加油站開會、道德低!
這種日子生活做了實在受不了。
加油站的經理不用出來服務客人,很爽的,只是給下級工人開會,每周點款,不停給工人說接待神秘顧客好而已,然後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日都是這樣子,在民營加油站根本就沒有神秘顧客這種。這搞學歷歧視,本來就是服務行業,只要是初中畢業生中考完能上普通高中的人,隨便學習就能懂得加油站的知識以及法律危險品的考試題。要別人去靠安全管理員證,又不給人升職呵呵,幻想著白p工人,呵呵。
E. 如果不出意外,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久
陽系有八大行星,只有藍色星球地球適合人類生存。地球的美麗和特殊性,只要走出地球,與其他星球對比,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你把八顆行星放在一起,你會發現地球是其中最耀眼的恆星,它是如此美麗,散發著藍色的光芒。
也許這就是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星球的獨特風格。從太空看,地球非常美麗。即使我們站在相隔數十億公里的遙遠星空中,雖然當時的地球只有一粒塵埃那麼小,但它仍然是一種獨特的藍色塵埃,很容易從無數塵埃中分辨出來。
人類能生活在地球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正是因為地球完美的生態系統,生命才安全穩定地進化了40億年,從而使人類得以誕生並繼續發展到現在的科技時代。
那麼,地球的壽命有多長呢?這可能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理論上,地球的生命依賴於太陽,但由於人類的出現,未來地球的生命可能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只要人類能夠繼續發展,科技就會不斷升級,未來改變地球命運將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