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井採油技術是什麼
油井試油並確認具有工業開采價值後,如何最大限度地將地下原油開採到地面上來,實現合理、高產、穩產,選擇合適的採油工藝方法和方式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採油方法有自噴採油和機械採油(見圖5-1)。
圖5-10射流泵工作原理圖
5.射流泵採油裝置
射流泵分為地面部分、中間部分和井下部分。其中地面部分和中間部分與水力活塞泵相同,所不同的是水力噴射泵只能安裝成開式動力液循環系統。井下部分是射流泵,由噴嘴、喉管和擴散管三部分組成,如圖5-10所示。
射流泵的工作原理:動力液從油管注入,經射流泵的上部流至噴嘴噴出,進入與地層液相連通的混合室。在噴嘴處,動力液的總壓頭幾乎全部變為速度水頭。進入混合室的原油則被動力液抽汲,與動力液混合後流入喉管,在喉管內進行動量和動能轉換,然後通過斷面逐漸擴大的擴散管,使速度水頭轉換為壓力水頭,從而將混合液舉升到地面。
射流泵的特點:井下設備沒有動力件;射流泵可坐入與水力活塞泵相同的工作筒內;不受舉升高度的限制;適於高產液井;初期投資高;腐蝕和磨損會使噴嘴損壞;地面設備維修費用相當高。
『貳』 示功圖-最大示功圖和最小示功圖是什麼意思
看了你那三個顏色的功圖 我認為表示的是抽油桿的不同部位的受力情況 分別為上 中 下部(也就是泵的受力情況) 查看原帖>>
『叄』 如何分析油井示功圖,示功圖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是什麼
這是我剛學到的~~~ 希望能幫到你
功圖雖只四條線,橫程豎載不簡單;
理論功圖正四方,實際功圖向右偏;
右上尖,左下圓,固定凡爾未座嚴;
右上圓,左下尖,游動凡爾空中懸;
氣體影響卸載緩,供液不足刀把彎;
自噴桿斷油管漏,一條黃瓜橫下邊;
泵遇砂卡狼牙棒,油稠蠟重肥而圓;
橫線外凸泵筒彎,上掛下碰戴耳環;
上右下左黃瓜懸,定是柱塞卡筒間;
苦學攻克識圖關,管好油井定不難。
『肆』 抽油機示功圖上下沖程振動
抽油管內有套壓,這個你考慮進去!具體一點的我也想知道!!有時間可以探討一下!!
『伍』 現在測量電參數採用什麼演算法
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根據信號類型的不同 ,演算法分為正弦模型演算法和非正弦模型演算法 ,並分析了各種演算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進而提出了採用復序列 FFT特性以提高計算效率及其在計算機上實現的實數形式公式。
『陸』 石油工人十佳青年經驗交流
前面不錯,但少個結尾,送你一個。
我負責的工作比較繁雜,但是正因為如此,我的工作態度就應當更加認真,在今後的工作中,一方面我要繼續做好*****工作,配合其他部門的工作;另一方面,我還要向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學習,不僅要學習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技巧,還要學習他們的品質,因為我知道: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所以今後我將更注重對自身品質的提升,更好地服務於**。
『柒』 比如 關於個人知識石油專業方面的術語 概括下石油知識什麼的 最好是成品 給點硬磕!
石油知識———石油地質名詞解釋
油田------由單一構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積范圍內的一組油藏的組合。
氣田------單一構造控制幾個或十幾個汽藏的總和。
石油------具有不同結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和物為主要成份的一種褐色。暗綠色或黑色液體。
天燃氣----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汽體組成的可燃混和氣體。
生油層----在古代曾經生成過石油的岩層。
油氣運移--在壓力差和濃度差存在的條件下,石油和天然氣在地殼內任意移動的過程。
垂直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於垂直的上下移動。
測向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於平行的橫向移動。
儲集層-----能使石油和天然氣在其孔隙和裂縫中流動,聚集和儲存的岩層。
含油層-----含有油氣的儲集層。
圈閉----凡是能夠阻止石油和天然氣在儲集層中流動並將其聚集起來的場所。
蓋層----緊鄰儲集層上下阻止油氣擴散的不滲透岩層。
隔層----夾在兩個相鄰儲集層之間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滲透岩層。
遮擋----阻止油氣運移的條件或物體。
含油麵積----由含油內邊界所圈閉的面積。
油水邊界----石油和水的接觸邊界。
儲油麵積-----儲油構造中,含油邊界以內的平面面積。
工業油氣藏-----在目前枝術條件下,有開采價值的油氣藏。
構造油氣藏-----由與構造運動使岩層發生變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閉。
地層油氣藏-----由地層因素造成的遮擋條件的圈閉。
岩性油氣藏-----由於儲集層岩性改變而造成圈閉。
儲油構造-----凡是能夠聚集油,氣的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沉積相----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中形成的沉積特徵的總和。
沉積環境-----指岩石在沉積和成岩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狀況、生物發育狀況、沉積介質的
物理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要條件。
單純介質-----只存在一種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單純介質。如孔隙介質、裂縫介質等。
多重介質----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多重介質。
均質油藏-----整個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質。
非均質油藏-----具有不同性質的油藏,包括雙重介質油藏;裂縫西個油藏;多層油藏
彈性趨動-----油井開井後壓力下降,油層中液體會發生彈性膨賬,體積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壓趨動----靠油藏邊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壓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質儲量----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所儲原油總量。
可采儲量----在目前工藝和經濟條件下,能從儲油層中采出的油量。
剩餘可采儲量----油田投入開發後,可采儲量與累計采出量之差。
採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最終採收率----油田開發解束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採油速度----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標准條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質量。
原油相對密度----指在地面標准條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與4度純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點----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的最高溫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動時,分子間相互產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體積系數----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地面標准條件下脫汽體積比值。
原油壓縮系數----單位體積地層原油在壓力改變0。1兆帕時的體積的變化率。
溶解系數----在一定溫度下壓力每爭加0。1兆帕時單位體積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絕對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連通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含油飽和度-----在油層中,原油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孔隙體積之比。
含水飽和度-----在油層中,水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孔隙體積之比。
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如果各運動要素與(如壓力及流速)時間無關,稱為穩定。
不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若各運動要素與時間有關,則為不穩定滲流。
等壓線----地層中壓力相等的各個點的連接線稱為等壓線。
流線-----與等壓線正交的線稱為流線。
流場圖----由一組等壓線和一組流線構成的圖形為流場圖。
單相流動-----只有一種流體的流動叫單相流動。
多相流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同時流動叫兩相或多相流動。
滲透率----在一定壓差下,岩石允許液體通過的能力稱滲透性,滲透率的大小用滲透率表示。
絕對滲透率----用空汽測定的油層滲透率。
有效滲透率----用二種以上流體通過岩石時,所測出的某一相流體的滲透率。
相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徑-----把油井供油麵積轉換成圓形面積後的圓形半徑。
地層系數----地層有效厚度與有效滲透率的乘積。
流動系數----地層系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體在岩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
導壓系數-----表示油層傳遞壓力性能好壞的參數。
續流-----油井地面關井後,井下仍有油流從地層中繼續流入井眼,這種現象稱為續流。
井筒儲存效應-----油井剛關井時所出現的現象。
折算半徑----把實際井的各個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對壓力的影響,變成一個由於某井徑引起對壓力
的等效作用,這個等效半徑稱為折算半徑。
完善程度-----指理想完善井的工作壓差與實際井工作壓差之比。
完善指數-----油井實際工作壓差與壓力恢復取限制線段斜率之比。
表皮效應-----實際井的各個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壓力同油層滲透阻力之比。它是當原油從油層流入井
筒時,產生一個壓力降的現象。
井間干擾-----井與井之間產生的動態影響現象。
採油指數----油井生產壓差每增大0.1兆帕,所增加的油量。
柵狀圖-------表示油層各個方向的岩性,岩相變化情況,層間;井間連通情況。
主力油層-----油層厚度大,滲透率高,的好油層。
接替層-----在油田穩產中起接替作用的油層。
見水層位-----注入水沿連通層向油井推進,使油井某一層含水。
來水方向-----採油井受某方向注水井注水效果而使動態變化叫來水方向。
掃油麵積系數-----指一個開采井組,已被水淹的油層面積與所控制面積的比值。
注采平衡----注入油層水量與采出油量的地下體積相等。
注采比-----油田注入劑(水,氣)地下體積與采出液量(油,氣,水)的地下體積之比。
吸水指數----注水井在單位注水壓差下的日注水量。
注水強度----注水井在單位有效厚度油層的日注水量。
壓力平衡-----注水井所補給油層的壓力與采出油。水所削耗的壓力相等。
地下虧空----注入水的體積小於采出液量的地下體積。
含水率----含水油井,日產水量與日產液水量的百分比。
井別----根據鑽井目的和開發的要求,把井分為不同的類別。
探井----經過地球物理堪探證實有希望的地質構造為了探明地下情況,尋找油。汽田而鑽的井。
資料井-----為了編制油田開發方案所需要的資料而鑽的取心井。
生產井----用來採油的井。
注水井----用來向油層內注水的井。
觀察井----專門用來觀察油田地下動態的井。
檢查井----為了檢查油層開發效果而鑽的井。
更新井-----為了注采系統完善,需要打新井,這些新鑽的井叫更新井。
調整井----在原有井網基礎上,為改善油田開發效果,而補充鑽的一些另散井或成批成排的加密井。
正注井---從油管向地層注水的井稱為正注井。
反注井---從套管向地層注水的井稱為反注井。
井網----油氣水井在油田上的排列和分布。
精度----反映測試儀器;儀表和計量器具誤差大小的程度。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
油補距----從油管掛平面到鑽盤補心的距離。
套補距----從套管最末一根節箍上平面到鑽盤補心的距離。
靜水柱壓力-----從井口到油層中部的水柱壓力。
原始地層壓力-----油田還沒有投入開發,在探井中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目前地層壓力-----油田投入開發以後,某一時期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油壓----原油從井底流到井口的剩餘壓力。
套壓----油套環形空間內的壓縮汽體壓力。
流壓----油井正常生產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靜壓----油井投入生產以後,利用短期關井,待井底壓力恢復穩定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飽和壓力----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燃汽剛剛開始分離時的壓力。
基準面壓力----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為了正確地對比井與井之間的力高低,把壓力折算到同一海拔深度
進行比較,相同海拔深度壓力稱基準面壓力。
壓力系數----指原始地層壓力與靜水柱壓力的比值。
總壓差-----目前地層壓力與原始地層壓力的差值。
採油壓差------目前地層壓力與流壓的差值。
流飽壓差----指流壓與飽和壓力的差值。
地飽壓差----指目前地層壓力與飽和壓力的差值。
注水壓差-----指注水井井底流壓與靜壓的差值。
流壓梯度----油井正常生產時每米液柱所產生的壓力。
靜壓梯度-----油井關井以後,井底壓力恢復穩定時,每米液柱所產生的壓力。
機戒採油-----用各種機戒將油採到地面上來的方法。
抽油機----是代動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機戒。
抽油桿----是抽油機井的細長桿件,它上接總桿,下接抽油泵起傳遞動力的作用。
光桿----是鋼質圓形桿件,它上連抽油機下連抽油桿,起傳遞動力的作用。
懸繩器----是驢頭和光桿的連接裝置。
抽油泵-----由抽油機帶動把井內原油舉升到地面的井下裝置。
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鋼管,起封隔油汽水層。加固油層。井壁的作用。
油管----下入套管中間的無縫鋼管。
靜液面----抽油機關井後,環空液面緩升到一定位置穩定下來的液面。
動液面----抽油機正常生產時,井口至液面的距離。
泵效----抽油泵的實際排量與理論排量的比值。
沉沒度-----泵深與動液面的差值。
沖程----驢頭往復運動,帶動光桿運動的高點和低點的距離。
沖數----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內每分鍾往復運動的次數。
充滿系數----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沖程時泵內進入油的體積和活塞讓出的體積的比。
氣鎖-----深當深井泵內進入氣體後,使泵抽不出油的現象。
示功圖----示功儀在抽油機一個抽吸周期內測取的封閉曲線。
壓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層形成裂縫的方法。
合層壓裂----指對日口井中的生產層組的各個小層同時壓裂。
單層選壓-----是選擇一個層組中的某一小層或某一段進行壓裂。
油層破裂壓力-----指油層破裂時的壓力或油層剛開始吸水時的壓力。
污染井---污染系數大於零的油層為污染井。
完善井---污染系數等於零的油層為完善井。
超完善井---污染系數小於零的油層為超完善井。
酸化井---污染系數小於-3的油層為酸化井。
吸水啟動壓力----油層剛開始吸水時的壓力稱吸水啟動壓力。
驅動方式----驅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動力來源方式稱驅動方式。
注水強度-----單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稱注水強度。
含水率-----日產水量與日產液量的比值稱含水率。
串槽--各層段沿油井套管與水泥環或水泥環與井壁之間的串通。
完鑽井深----完鑽井底至方補心頂面的距離。
水泥返高----套管和井壁之間水泥上升的高度。
人工井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最下部的一段水泥的頂面。
水泥塞----從完鑽井底至人工井底的水泥柱。
流度-----地層隙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叫流度。
機誡採油----利用各種機誡將油採到地面上來的方法叫機誡採油。
表皮因子-----表皮效應性質的嚴重程度稱表皮因子。
油層中部深度----油水井井口至射孔井段(頂部至底部)1/2處。
供油半徑---在多井生產時,油水井在地下控制一定范圍的含油麵積含油麵積的半經稱為供油半經。
石油知識———油氣勘探知識
石油成因的學說
主要有無機成因和有機成因學說。多數學者認為石油主要是有機成因的。
生油岩
按照有機成因學說,大量的微體生物遺骸與泥砂或碳酸質沉澱物埋藏在地下,經過長時期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富含有機質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遺骸轉化為石油。這種岩石稱為生油岩。
儲集層
是指能夠儲存和滲濾油氣的岩層,它必須具有儲存空間 (孔隙性 )和儲存空間一定的連通性 (滲透性 )。儲集層中可以阻止油氣向前繼續運移,並在其中貯存聚集起來的一種場所,稱為圈閉或儲油氣圈閉。
油氣藏
圈閉內儲集了相當多的油氣,就稱為油氣藏。
油氣田
在地質意義上,油氣田是一定 (連續 )的產油麵積內各油氣藏的總稱。該產油麵積是受單一的或多種的地質因素控制的地質單位。
油氣聚集帶
油氣聚集帶是油氣聚集條件相似的、位置鄰近的一系列油氣藏或油氣田的總和。它具有明確的地質邊界。區,形成年產原油 430萬噸和天然氣 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含油氣盆地
在地質歷史上某一時期的沉降區,接受同一時期的沉積物,有統一邊界,其中可形成並儲集油氣的地質單元,稱做含油氣盆地。
生油門限
生油岩在地質歷史中隨著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壓力和溫度增加,其中的有機質逐步轉變成油或氣。當生油岩的埋藏到達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 (也是與深度相應溫度 )時,叫進入生油門限。
油氣地質儲量及其分級
油氣地質儲量就是油氣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蘊藏量,油以重量 (噸 )為計量單位,氣以體積 (立方米 )為計量單位。地質儲量按控製程度及精確性由低到高分為預測儲量、控制儲量和探明儲量三級。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 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 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 1.7億噸及含油麵積 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產原油 192萬噸。
油 (氣 )按儲量可分
按最終可采儲量值可分成 4種:特大油 (氣 )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大於 7億噸 (50億桶 )的油田。天然氣可按 1137米 3氣 =1噸原油折算。大型油 (氣 )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 0.7~ 7億噸 (5~ 50億桶 )的油 (氣 )田。中型油 (氣 )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 710~ 7100萬噸 (0.5~ 5億桶 )的油 (氣 )田。小型油 (氣 )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小於 710萬噸 (5000萬桶 )的油 (氣 )田。
按圈閉類型劃分油氣藏
有構造油氣藏、地層油氣藏和岩性油氣藏三大類。後兩類比較難於發現,勘探難度大,稱為隱蔽圈閉油氣藏。
岩石分類
岩石分沉積岩、火成岩及變質岩三大類。多數油、氣儲存於沉積岩中,火成岩及變質岩中也可以儲存油、氣。常見的沉積岩有砂岩、礫岩、泥岩、頁岩、石灰岩及白雲岩等。
地層及其單位
岩石 (特別是沉積岩 )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現為層狀排列的,因而把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統稱為地層。地層的單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時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劃分為不同的地層單位和系統。
地層時代劃分
地層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層的時代由老至新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與 「 代 」 相對應的地層單位則稱為 「 界 」 ,如太古界、 …… 新生界等。 「 代 」 可以細分為 「 紀 」 ,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分為第三紀、第四紀等,與 「 紀 」 相對應的地層單位稱為 「 系 」 ,如侏羅系、第三系等。 「 紀 」 和 「 系 」 還可以再詳細劃分,如油、氣勘探開發工作中常用到的 「××× 組 」 和 「××× 層 」 ,就是更小的地層單位。
三維地震勘探
由於地震勘探的測線只提供了二維的信息,要了解一定面積內的地下情況需要把各條測線的地震剖面進行對比,找出相關的信息推斷測線之間的地下情況,才能形成整體概念,這就可能產生相當大的人為誤差。三維地震是在一定的面積上採用地下地震信息的方法,它可從三維空間 (立體的 )了解地下地質構造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剖面的、平面的,立體的地下地質圖構造圖象,大大地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確度,對地下地質構造復雜多變的地區特別有效。
高凝油
通常把凝固點在 40℃ 以上,含蠟量高的原油叫高凝油。遼寧省的沈陽油田是我國最大的高凝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點達 67℃ 。
稠油
稠油是瀝青質和膠質含量較高、粘度較大的原油。通常把地面密度大於 0.943、地下粘度大於 50厘泊的原油叫稠油。因為稠油的密度大,也叫做重油。我國第一個年產上百萬噸的稠油油田是遼寧省高升油田。
天然氣
地下采出的可燃氣體稱做天然氣。它是石蠟族低分子飽和烴氣體和少量非烴氣體的混合物。天然氣按成因一般分為三類:與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氣 (石油伴生氣 );與煤共生的叫煤成氣 (煤型氣 );有機質被細菌分解發酵生成的叫沼氣。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
干氣和濕氣
油田的伴生天然氣,經過脫水、凈化和輕烴回收工藝,提取出液化氣和輕質油以後,主要成分是甲烷的處理天然氣叫干氣。一般來說,天然氣中甲烷含量在 90%以上的叫干氣。甲烷含量低於 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烴的含量在 10%以上的叫濕氣。
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區別
天然氣是指蘊藏在地層內的可燃性氣體,主要是低分子烷烴的混合物,可分為干氣天然氣和濕天然氣兩種。干氣成分主要是甲烷,濕天然氣除含大量甲烷外,還含有較多的乙烷、丙烷和丁烷等。液化石油氣是指在煉油廠生產,特別是催化裂化、熱裂化、焦化時所產生的氣體,經壓縮、分離而得到的混合烴,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沉積相
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下形成的岩石組合。在沉積環境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一般把沉積相分為陸相、海相和海陸過渡相。
油氣盆地數值模擬技術
油氣盆地數值模擬技術主要是從盆地石油地質成因機制出發,將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合為一體,充分研究各種地質參數,建立數字化動態模型,並形成一維~三維的計算機軟體,全方位的描述一個盆地的油氣資源形成及地質演化過程。
石油勘探
所謂石油勘探,就是為了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而利用各種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質狀況,認識生油、儲油、油氣運移、聚集、保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並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種最重要的的方法。它的原理是由人工製造強烈的震動 (一般是在地下不深處的爆炸 )所引起的彈性波在岩石中傳播時,當遇著岩層的分界面,便產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時用高度靈敏的儀器記錄下來,根據波的傳播路線和時間,確定發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層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狀,認識地下地質構造,以尋找油氣圈閉。
多次覆蓋
多次覆蓋是指採用一定的觀測系統獲得對地下每個反射點多次重復觀測的採集地震波訊號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一些局部的干擾,有利於求得較准確的訊號。
地震剖面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條條的測線,沿各條測線進行地震施工採集地震信息,然後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就得出一張張地震剖面圖。經過地質解釋的地震剖面圖就象從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維空間 (長度和深度方向 )上顯示了地下的地質構造情況。
地震勘探的數據處理
把記錄採集到地震信息的磁帶上的大量數據輸入到專用的電子計算機中,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程序進行處理運算,把數據進行歸類編排,突出有效的,除去無效和錯誤的,最後把經過各種處理的數據以波形、線形的形式繪制在膠片上或靜電紙上,形成一張張地震剖面。這個過程就稱做數據處理。
地震勘探中所說的速度
地震勘探所說的速度即是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它是地震波垂直穿過某一岩層界面以上各地層的總厚度與各層傳播時間總和之比,可以用來把地震記錄的時間轉換為深度 (距離 )。此外,還有層速度、均方根速度、疊加速度等。
水平疊加剖面
在用多次覆蓋方法採集的地震資料處理過程中,把共同反射點的許多道的記錄經動校正以後疊加起來,以提高訊噪比 (高訊號與雜訊的比例 ),壓制干擾,用這種方法處理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叫水平疊加剖面。
疊加偏移剖面
在地震資料處理中,在水平疊加的基礎上,實現反射層的空間自動歸位,用這種方法處理得到的地震剖面,就是疊加偏移剖面。
垂直地震剖面
地震源放置於地面,接收的檢波器置於深井中,地面激發震動後由不同深度的檢波器接收地震波訊號,這種方法獲得的地震波訊號是單程的,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回來的,對分析和認識地下地質構造情況更為准確。
地震資料解釋
地震資料解釋是把經過處理的地震信息變成地質成果的過程,包括運用波動理論和地質知識,綜合地質、鑽井、測井等各項資料,做出構造解釋、地層解釋,岩性和烴類檢測解釋及綜合解釋,繪出有關的成果圖件,對測區作出含油氣評價,提出鑽井位置等。
地震地層學
地震地層學是把地層學和沉積學特別是岩性、岩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地震解釋工作中,把地震資料中蘊藏的地層和沉積特徵的信息充分利用起來,做出系統解釋的方法。
地震層序
地震層序是沉積層序在地震剖面圖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圖上找出兩個相鄰的反映地層不整合接觸的界面,則兩個界面之間的地層叫做一個地震層序。但因為受不整合面影響,其間的地層即地震層序是不完整的,沿不整合面追蹤到地層變成整合的之後,這個地震層序才是完整的。
層序地層學
層序地層學是在地震地層學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新學科,是綜合地質、地震資料,詳細劃分並確立地下地層的層序,從而研究其構造活動、沉積環境的變化、岩相分布等。
地震相
地震相是指沉積物 (岩層 )在地震剖面圖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徵的總和。地震相標志分為:內部反射結構;反射連續性;反射振幅;反射頻率;外部幾何形態及其伴生關系。
合成地震記錄
合成地震記錄是用聲波測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資料經過人工合成轉換成的地震記錄 (地震道 )。它是地震模型技術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也是層位標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礎,是把地質模型轉化為地震信息的中間媒介。
油氣檢測技術
油氣檢測技術是一種綜合利用烴類存在的多種地震特性參數 (速度、頻率、振幅、相位等 )來確定油氣富集帶的方法。這類技術有許多種,目前常用的有亮點技術和 AVO技術等。
儲集層預測技術
儲集層預測技術是綜合應用地震、地質、鑽井、測井等各項資料對地下儲集層的分布、厚度及岩性和物理性質變化進行追蹤和預測的一項先進技術。
地震橫波勘探
地震波 (彈性波 )的傳播有縱波與橫波兩種,縱波質點位移的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平行,橫波的質點位移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現在通用的地震勘探方法採集的是縱波的訊號,採集橫波訊號的稱做地震橫波勘探。橫波在判斷岩性、裂縫和含油氣性方面有其固有的優點。此種勘探方法在我國正處於研究和實驗階段。
重力勘探
各種岩石和礦物的密度 (質量 )是不同,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相同。椐此研究出重力測量儀器,測量地面上各個部位的地球引力 (即重力 ),排除區域性引力 (重力場 )的影響,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發現異常區,這一方法稱做重力勘探。它就是利用岩石和礦物的密度與重力場值之間的內在聯系來研究地下的地質構造。
磁力勘探
各種岩石和礦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測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強弱以研究地下岩石礦物的分布和地質構造,稱做磁力勘探。由於地球本身就是個大磁體,所以對磁力的預測值應進行校正,求出只與岩石礦物磁性有關的磁力異常。一般鐵磁性礦物含量愈高,磁性愈強。在油氣田區,由於烴類向地面滲漏而形成還原環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鐵還原成磁鐵礦,用高精度的磁力儀可以測出這種磁異常,從而與其它勘探手段配合,發現油氣田。 ?
電法勘探
電法勘探的實質是利用岩石和礦物 (包括其中的流體 )的電阻率不同,在地面測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層介質電性差異,用以研究各層地質構造的方法,對高電阻率岩層如石灰岩等效果明顯。電法勘探種類較多,我國目前石油電法勘探一般用直流電測深、大地電磁測深、可控源聲頻大地電磁測深等方法,近期又發展了差分標定電法、大地電場岩性探測法等新方法。
地球化學勘探
根據大多數油氣藏的上方都存在著烴類擴散的 「 蝕變暈 」 的特點,用化學的方法尋找這類異常區,從而發現油氣田,就是油氣地球化學勘探。油氣地球化學勘探方法的種類比較多,常用的是土壤烴氣體測量、土壤硫酸鹽法、穩定碳同位素法、汞和碘測量法等,還有地下水化學法及井下地球化學勘探法。
地球物理測井
地球物理測井簡稱測井,是在鑽孔中使用測量電、聲、熱、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儀器,以辨別地下岩石和流體性質的方法,是勘探和開發油氣田的重要手段。
『捌』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名詞解釋
你自己找吧
沉積環境-----指岩石在沉積和成岩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狀況、生物發育狀況、沉積介質的物理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要條件。
單純介質-----只存在一種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單純介質。如孔隙介質、裂縫介質等。
多重介質----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多重介質。
均質油藏-----整個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質。
非均質油藏-----具有不同性質的油藏,包括雙重介質油藏;裂縫西個油藏;多層油藏
彈性趨動-----油井開井後壓力下降,油層中液體會發生彈性膨賬,體積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壓趨動----靠油藏邊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壓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質儲量----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所儲原油總量。
可采儲量----在目前工藝和經濟條件下,能從儲油層中采出的油量。
剩餘可采儲量----油田投入開發後,可采儲量與累計采出量之差。
採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最終採收率----油田開發解束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採油速度----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標准條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質量。
原油相對密度----指在地面標准條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與4度純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點----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的最高溫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動時,分子間相互產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體積系數----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地面標准條件下脫汽體積比值。
原油壓縮系數----單位體積地層原油在壓力改變0。1兆帕時的體積的變化率。
溶解系數----在一定溫度下壓力每爭加0。1兆帕時單位體積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絕對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連通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含油飽和度-----在油層中,原油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孔隙體積之比。
含水飽和度-----在油層中,水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孔隙體積之比。
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如果各運動要素與(如壓力及流速)時間無關,稱為穩定。
不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若各運動要素與時間有關,則為不穩定滲流。
等壓線----地層中壓力相等的各個點的連接線稱為等壓線。
流線-----與等壓線正交的線稱為流線。
流場圖----由一組等壓線和一組流線構成的圖形為流場圖。
單相流動-----只有一種流體的流動叫單相流動。
多相流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同時流動叫兩相或多相流動。
滲透率----在一定壓差下,岩石允許液體通過的能力稱滲透性,滲透率的大小用滲透率表示。
絕對滲透率----用空汽測定的油層滲透率。
有效滲透率----用二種以上流體通過岩石時,所測出的某一相流體的滲透率。
相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徑-----把油井供油麵積轉換成圓形面積後的圓形半徑。
地層系數----地層有效厚度與有效滲透率的乘積。
流動系數----地層系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體在岩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
導壓系數-----表示油層傳遞壓力性能好壞的參數。
續流-----油井地面關井後,井下仍有油流從地層中繼續流入井眼,這種現象稱為續流。
井筒儲存效應-----油井剛關井時所出現的現象。
折算半徑----把實際井的各個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對壓力的影響,變成一個由於某井徑引起對壓力的等效作用,這個等效半徑稱為折算半徑。
完善程度-----指理想完善井的工作壓差與實際井工作壓差之比。
完善指數-----油井實際工作壓差與壓力恢復取限制線段斜率之比。
表皮效應-----實際井的各個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壓力同油層滲透阻力之比。它是當原油從油層流入井筒時,產生一個壓力降的現象。
井間干擾-----井與井之間產生的動態影響現象。
採油指數----油井生產壓差每增大0.1兆帕,所增加的油量。
柵狀圖-------表示油層各個方向的岩性,岩相變化情況,層間;井間連通情況。
主力油層-----油層厚度大,滲透率高,的好油層。
接替層-----在油田穩產中起接替作用的油層。
見水層位-----注入水沿連通層向油井推進,使油井某一層含水。
來水方向-----採油井受某方向注水井注水效果而使動態變化叫來水方向。
掃油麵積系數-----指一個開采井組,已被水淹的油層面積與所控制面積的比值。
注采平衡----注入油層水量與采出油量的地下體積相等。
注采比-----油田注入劑(水,氣)地下體積與采出液量(油,氣,水)的地下體積之比。
吸水指數----注水井在單位注水壓差下的日注水量。
注水強度----注水井在單位有效厚度油層的日注水量。
壓力平衡-----注水井所補給油層的壓力與采出油。水所削耗的壓力相等。
地下虧空----注入水的體積小於采出液量的地下體積。
含水率----含水油井,日產水量與日產液水量的百分比。
井別----根據鑽井目的和開發的要求,把井分為不同的類別。
探井----經過地球物理堪探證實有希望的地質構造為了探明地下情況,尋找油。汽田而鑽的井。
資料井-----為了編制油田開發方案所需要的資料而鑽的取心井。
生產井----用來採油的井。
注水井----用來向油層內注水的井。
觀察井----專門用來觀察油田地下動態的井。
檢查井----為了檢查油層開發效果而鑽的井。
更新井-----為了注采系統完善,需要打新井,這些新鑽的井叫更新井。
調整井----在原有井網基礎上,為改善油田開發效果,而補充鑽的一些另散井或成批成排的加密井。
正注井---從油管向地層注水的井稱為正注井。
反注井---從套管向地層注水的井稱為反注井。
井網----油氣水井在油田上的排列和分布。
精度----反映測試儀器;儀表和計量器具誤差大小的程度。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
油補距----從油管掛平面到鑽盤補心的距離。
套補距----從套管最末一根節箍上平面到鑽盤補心的距離。
靜水柱壓力-----從井口到油層中部的水柱壓力。
原始地層壓力-----油田還沒有投入開發,在探井中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目前地層壓力-----油田投入開發以後,某一時期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油壓----原油從井底流到井口的剩餘壓力。
套壓----油套環形空間內的壓縮汽體壓力。
流壓----油井正常生產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靜壓----油井投入生產以後,利用短期關井,待井底壓力恢復穩定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飽和壓力----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燃汽剛剛開始分離時的壓力。
基準面壓力----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為了正確地對比井與井之間的力高低,把壓力折算到同一海拔深度進行比較,相同海拔深度壓力稱基準面壓力。
壓力系數----指原始地層壓力與靜水柱壓力的比值。
總壓差-----目前地層壓力與原始地層壓力的差值。
採油壓差------目前地層壓力與流壓的差值。
流飽壓差----指流壓與飽和壓力的差值。
地飽壓差----指目前地層壓力與飽和壓力的差值。
注水壓差-----指注水井井底流壓與靜壓的差值。
流壓梯度----油井正常生產時每米液柱所產生的壓力。
靜壓梯度-----油井關井以後,井底壓力恢復穩定時,每米液柱所產生的壓力。
機戒採油-----用各種機戒將油採到地面上來的方法。
抽油機----是代動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機戒。
抽油桿----是抽油機井的細長桿件,它上接總桿,下接抽油泵起傳遞動力的作用。
光桿----是鋼質圓形桿件,它上連抽油機下連抽油桿,起傳遞動力的作用。
懸繩器----是驢頭和光桿的連接裝置。
抽油泵-----由抽油機帶動把井內原油舉升到地面的井下裝置。
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鋼管,起封隔油汽水層。加固油層。井壁的作用。
油管----下入套管中間的無縫鋼管。
靜液面----抽油機關井後,環空液面緩升到一定位置穩定下來的液面。
動液面----抽油機正常生產時,井口至液面的距離。
泵效----抽油泵的實際排量與理論排量的比值。
沉沒度-----泵深與動液面的差值。
沖程----驢頭往復運動,帶動光桿運動的高點和低點的距離。
沖數----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內每分鍾往復運動的次數。
充滿系數----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沖程時泵內進入油的體積和活塞讓出的體積的比。
氣鎖-----深當深井泵內進入氣體後,使泵抽不出油的現象。
示功圖----示功儀在抽油機一個抽吸周期內測取的封閉曲線。
壓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層形成裂縫的方法。
合層壓裂----指對日口井中的生產層組的各個小層同時壓裂。
單層選壓-----是選擇一個層組中的某一小層或某一段進行壓裂。
油層破裂壓力-----指油層破裂時的壓力或油層剛開始吸水時的壓力。
污染井---污染系數大於零的油層為污染井。
完善井---污染系數等於零的油層為完善井。
超完善井---污染系數小於零的油層為超完善井。
酸化井---污染系數小於-3的油層為酸化井。
吸水啟動壓力----油層剛開始吸水時的壓力稱吸水啟動壓力。
驅動方式----驅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動力來源方式稱驅動方式。
注水強度-----單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稱注水強度。
含水率-----日產水量與日產液量的比值稱含水率。
串槽--各層段沿油井套管與水泥環或水泥環與井壁之間的串通。
完鑽井深----完鑽井底至方補心頂面的距離。
水泥返高----套管和井壁之間水泥上升的高度。
人工井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最下部的一段水泥的頂面。
水泥塞----從完鑽井底至人工井底的水泥柱。
流度-----地層隙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叫流度。
機誡採油----利用各種機誡將油採到地面上來的方法叫機誡採油。
表皮因子-----表皮效應性質的嚴重程度稱表皮因子。
油層中部深度----油水井井口至射孔井段(頂部至底部)1/2處。
供油半徑---在多井生產時,油水井在地下控制一定范圍的含油麵積含油麵積的半經稱為供油半經
『玖』 抽油機示功圖中的力比,減程比,是什麼意思啊
示功圖:是載荷隨位移變化的封閉曲線。
地面示功圖:是表示懸點載荷隨懸點位移變化的封閉曲線;
減程比:以懸點位移為橫坐標,圖上沖程與實際沖程之比值稱為減程比;
力比:以懸點載荷為縱坐標,每毫米縱坐標表示的載荷稱為力比。
實測示功圖:若是用動力儀在懸點處測得的示功圖,稱為實測示功圖。
理論示功圖:而人工繪制的懸點理論載荷隨懸點位移變化的封閉曲線,稱為理論示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