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在波斯海灣倒掉500萬噸石油
談起石油原產地,大家都會聯想到中東戰區,特別是伊拉克這個國家。當年的伊拉克擁有極豐富的石油資源,可惜總統薩達姆跟美國鬧翻,導致引發戰爭。在海灣戰爭結束之際,薩達姆卻做出一個驚人舉動,下令把500萬噸的石油倒入波斯灣,難道他就不怕污染海水跟浪費資源嗎?這其中存在著什麼原因?

另外,500頓石油倒入海中,直接對美聯軍造成一些生活影響,畢竟大量西方聯軍都駐守在沙烏地阿拉伯地區,而沙特由於地理問題喝水需要靠淡化海水,才能滿足,此時海灣一旦被石油污染,那麼想淡化海水就成了大問題,這樣就給美軍造成了飲水困難。因此我們可以看成,薩達姆倒石油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殺敵千餘,自殺八百”的折中做法。
❷ 為什麼中東的波斯灣有那麼多石油
由於大陸的地質構造,波斯灣地區能形成很好的儲油層,在很久以前的中東大陸是動植物聚集區,後來由於地中海的變化,波斯灣的變化,造成了這一地區能有形成優質原油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❸ 波斯灣石油豐富的原因
原因: 第一 地形屬於板塊交界處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質運動活躍, 三疊紀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 動物進化較快,種類多 氣候適宜,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植物動物,被掩埋於地下 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第2 中東地區在世界地形較其他地區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 容易石油累積其中 第3 地表覆蓋嚴密,不容易泄露揮發。
❹ 地球上波斯灣地區盛產石油,這是為什麼呢
石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各個國家重要的礦產資源,石油既是能源,又是資源,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目前,人類社會可以說是離不開石油資源的,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汽油、柴油等燃油,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化肥、殺蟲劑等農葯,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塑料原料,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各類化纖原料,可以說我們身邊的很多產品都是以石油為基本原料的。
❺ 伊朗為什麼給中國石油
因為其需要美元購買國際貨物,而西方又對其經濟制裁,所以有美元、又不對其制裁、又需要石油的中國,成了其主要的石油購買國家。
❻ 石油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中東波斯彎沿岸盛產石油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 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油原料性質,以及由熱能引起的變化過程等的詳細資料。由此種資料即能進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遺骸逐漸堆積時的環境狀況。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❼ 波斯灣為什麼那麼多石油
波斯灣石油多的原因:
1、西亞位於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根據大陸漂移學說,西亞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後來經過多次變化,古地中海范圍不斷縮小,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帶來的泥沙又使波斯灣的面積逐漸縮小。這一淺海地區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片古老台地,以升降運動為主,而褶皺十分平緩。升降運動形成了4000~12000米的巨厚沉積層。又因為褶皺不十分強烈,所以形成了一系列巨大而平緩的簡單背斜,非常有利於石油的貯存。如著名的沙特加瓦爾背斜,長240千米,寬35千米,這里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加瓦爾油田,儲量在100億噸以上。
2、三疊紀白堊紀時期,氣候溫暖,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淺海浮游生物繁殖快,動物種類多。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的動植物被掩埋於地下,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3、 中東地區在世界地形較其他地區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石油容易累積於其中。
❽ 波斯灣為什麼石油多
http://stcity.dragon.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228
你到這里看看吧,這個網站允許列印,但不允許復制。
❾ 伊朗靠賣石油富的流油,但伊朗的百姓為什麼依舊窮困潦倒
說到中東最有錢的國家,腦袋裡面想起來三個名字,分別是沙特,阿聯酋和卡達。
然而伊朗的石油並不比這三個國家少,伊朗每年靠出口石油也能賺幾千億。伊朗明明可以賣石油賺那麼多錢,為什麼伊朗的百姓還是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呢?
伊朗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其他地方,並沒有用在對國家的建設上,伊朗也老是有頻繁的戰爭唄,百姓也依然保持著窮困潦倒的境界,所以雖然伊朗賣石油能賺很多錢,但是伊朗的百姓還是很窮.只有注重自己國家的政治建設,注重百姓生活才能使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❿ 為什麼波斯灣沿岸的石油分布特別多
西亞的波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
海拔長約1040千米,寬180千米~320千米,面積24
萬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廣闊的內海。它西
接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向東則通過它
唯一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拉伯海相連。霍
爾木茲海峽因扼守波斯灣石油海上運輸的出口而具
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2范圍
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里蘊藏著佔世界石油
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
佔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波斯灣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是氣候溫暖的淺海環
境,水生動植物豐富並有大范圍的良好的儲存構造,
具備了形成和儲藏石油的最佳條件。波斯灣地區不
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石油
分布集中,平均每個油田儲量達3.5億噸以上,為超
級大油田;並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
因此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油田的地
下壓力高,油井多為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
因此其生產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
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日本、
西歐和美國等地;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灣
昔日的貧困國家轉眼之間躋身於世界富國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