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西伯利亞地區沒發現石油么
二戰時期,就是美國也只能開采1500-2000米深的淺層石油。阿拉伯和西伯利亞大油田大多是二戰後發現的。
② 西亞地區有哪些優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開采條件
西亞地區大多是沙漠和平原,而且靠近紅海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便於石油運輸。而西伯利亞地區大多是高山和針葉林,想要開採石油必須砍伐樹木,非常麻煩。而且有些地方被冰雪覆蓋,開采難度大。最重要的是西伯利亞地區位於內陸,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
③ 俄羅斯東部油氣資源蘊藏概況
俄羅斯東部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碳氫化合物資源預計有850億~900億噸,包括石油200億~220億噸,凝析油30億~50億噸。2002年6月俄聯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亞經濟發展戰略,戰略中著重提出要在東西伯利亞建設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中心。
一、西伯利亞油氣資源概況
1.西西伯利亞
俄羅斯的石油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其石油儲量佔全俄的2/3,石油預測儲量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這里分布著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和薩伊姆三大油區。
下瓦爾托夫斯克油區包括薩莫特洛爾、麥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薩莫伊洛夫卡、別洛澤爾斯克和索斯寧斯克油田。其中薩莫特洛爾油田是西伯利亞、也是原蘇聯最大的油田。該油田發現於1965年,面積為180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高達60億噸,可采儲量約26億噸;油田共分5個油層,厚度達78.5米;原油含硫量為0.75%~0.85%,含蠟量為1.45%~4.42%;油井深度為1685~2230米,1969年投產。瓦金油田發現於1963年,可采儲量為5000萬噸;油田共分8個油層,厚度達18~34米,油井深度為1690~2450米,於1965年投產。阿甘油田發現於1965年,油田共分3個油層,油井深度為2184~2280米,1973年投產。斯拉夫石油生產公司在麥吉昂,有麥吉昂石油天然氣公司和麥吉昂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
在蘇爾古特油區,分布著烏斯季-巴雷克、西蘇爾古特、良托爾斯克、貝斯特拉亞油田,其中烏斯季-巴雷克油田發現於1961年,探明儲量為6.8億噸;油田面積142平方千米,共分14個油層,厚度為28.7米;原油含硫量為1.33%~1.51%,含蠟量為3.3%~3.6%;油田深度為2000~2020米,1964年投產。西蘇爾古特油田發現於1962年,可采儲量為3.18億噸;油井深度為2000~2330米,共分6個油層;原油含硫量為1.53%~1.82%,含蠟量為3%~3.2%,1968年投產。
薩伊姆油區是西西伯利亞開發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澤爾諾耶油田、烏賓斯克油田和莫爾季米亞—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儲量大。西西伯利亞天然氣潛在儲量佔全俄的60%,A+B+C1天然氣儲量佔全俄的70%。天然氣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北部約62萬平方千米區域內。這里分布著烏連戈伊、揚堡、梅德韋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魯津什捷爾諾夫斯克等氣田。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質量好。天然氣中甲烷含量超過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氣的開采成本也是國內最低的。這里每開采1000立方米天然氣,費用比高加索地區低44%,比烏拉爾-伏爾加地區低34%。秋明州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是西西伯利亞地區天然氣的主要產區。俄羅斯最著名的烏連戈伊、揚堡和梅德韋日耶等氣田都位於該自治區境內。
2.東西伯利亞
東西伯利亞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伯利亞地台南部。西伯利亞地台的石油儲量為13.3億噸,天然氣儲量(A+B+C1+C2)為3.64萬億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氣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潛在儲量分別為118.3億噸和43.79萬億立方米。
西伯利亞地台的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尤魯布切諾-托霍姆斯克、索賓斯克和伊爾庫茨克州的維爾赫涅瓊斯克、科維克金以及薩哈共和國的塔拉甘斯克、恰揚金斯克、中博圖奧賓斯克、中維柳伊斯克、中瓊格斯克等油氣田(表3-1)。
表3-1 2000年西伯利亞地台主要油氣田的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
資料來源:Б.Г.薩涅耶夫.俄羅斯亞洲地區和東北亞國家間的能源合作前提條件與可能的方向.21世紀中俄區域合作展望(中俄區域合作與發展國際會議論文集),2001:258
3.西伯利亞各州、邊疆區油氣資源分布
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亞主要產油區。此外,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和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也有少量油氣生產。
秋明州的漢特-曼西自治區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石油產量約佔全俄的58%。下瓦爾托夫斯克和蘇爾古特油區的大油田都位於漢特-曼西自治區。目前漢特-曼西自治區的石油開采存在一定的困難。多年來,這里石油探明儲量的增長速度一直趕不上開采速度,導致石油儲量的保障水平下降。
漢特-曼西自治區現有幾家俄羅斯大型石油公司,如盧克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斯拉夫石油股份公司、秋明石油股份公司等。尤甘斯克油氣公司在漢特-曼西自治區有28處採油區,東西伯利亞油氣公司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埃文基自治區有兩處前景看好的油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新西伯利亞州、托木斯克州及哈卡斯共和國早就與尤科斯合作。該公司所屬的安加爾斯克石化公司和阿欽斯克石油加工廠負責這些地區的燃料供應。此外,尤科斯在俄羅斯南部及阿爾泰邊疆區也有相當穩固的地位。
托木斯克州是西西伯利亞油田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開采和加工是本州的支柱性產業。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天然氣工業也是隨著20世紀60年代蘇聯對西西伯利亞油田的大規模開發而得到發展的。托木斯克州石油產量位居全國第9(2000年數據),天然氣產量位居全國第5(2000年數據)。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佔全俄的10%,在全俄位居第2位,僅次於秋明州。這里的石油質量高於西西伯利亞的石油,但開采量較小。
伊爾庫茨克州石油天然氣開采僅為滿足本地區需求,開采規模小,產量低,有原油加工企業。位於伊爾庫茨克市東北450千米處的科維克金天然氣田是東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產地,探明儲量1.9萬億立方米,科維克金天然氣田62.4%的股份屬於秋明石油集團,開采權屬於魯西阿彼特羅列烏姆公司。目前該公司雖然獲得了開采權,卻只能用於再加工和內部市場供應,至今未獲得出口許可。
二、遠東油氣資源概況
遠東地區面積620萬平方千米,佔俄聯邦國土面積的36.4%。該地區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在俄羅斯的比重佔35%,僅次於佔40%的西伯利亞地區,大大高於位居第3的烏拉爾地區(佔25%)。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遠東所有行政區都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含油氣的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地區總面積的25%。從宏觀上來說,主要分為三個大油氣區:①臨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薩哈林州東北鄰海);②北極臨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克奇海)大陸架油氣區;③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大型油氣區。這三個主要油氣分布區的各種碳氫化合物的潛在儲量分別為197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41%),176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38%),100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21%)。整個遠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等碳氫化合物的潛在總儲量高達473億噸。
薩哈林州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石油產地,約有62個油氣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氣田。20世紀末,薩哈林州陸地和鄰海大陸架已探明石油儲量3.88億噸,天然氣8770億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該州東北海洋大陸架。石油和天然氣遠景儲量分別為9.97億噸和4.157萬億立方米。薩哈林油氣田的地質特點是油氣層多,構造比較復雜。薩哈其他林原油的含硫量為0.2%~0.3%,芳香烴比重大,屬優質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僅各油田的差異很大,甚至同一個油田內,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異。有些油田的膠質含量不高,如涅克拉索夫卡油田為1.61%,帕羅邁油田為2.7%。有些油田樹脂含量很高,如奧哈油田竟達17.2%。薩哈林氣區的天然氣大都屬於重烴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氫,含氮量也少,氬和氦的含量較多。天然氣的質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遠東地區陸地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維柳伊流域、薩哈林州北部、阿穆爾河中下游、阿納得爾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烏蘇里斯山地等。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是遠東地區油氣資源最富集的陸地地區。據2001年俄方公布的資料,薩哈共和國西南部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的可供工業開發的天然氣儲量為2萬億立方米,預測儲量高達16億立方米。石油預測儲量29.16億噸,凝析氣儲量3.88億立方米。薩哈共和國的天然氣不但儲量豐富,而且質量也是最好的,有工業濃縮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餾分,不含有害雜質,有利於發展高效能的天然氣加工業。
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境內的塔拉干油氣田(石油儲量1.24億噸,天然氣儲量470億立方米)的開采權掌握在俄羅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手裡。塔拉干油氣田是東西伯利亞地區規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氣儲量估計超過3.5億噸,佔俄羅斯石油開采量的13%。而塔拉干產出的原油正是俄羅斯計劃供應遠東原油管道第一階段工程的。公司計劃修建塔拉干—上瓊斯克耶—烏斯季庫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設起於塔拉干油田,連接上瓊斯克耶油汽田(石油儲量2億多噸),終點站為烏斯季庫特市勒拿輸油站,全長500千米,造價10億盧布(約合3486萬美元),年運輸能力260萬噸。初步計劃建設13個輸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鐵路油罐車,納入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的管道干線系統。公司總經理博格丹諾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瓊斯克耶—烏斯季庫特石油管道項目建設工作將於2005年內准備完畢,2006年開工,2008年完成,3年後納入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線系統,與泰舍特—納霍德卡管道連接。
遠東陸地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開展得很不均衡,重點在薩哈共和國和薩哈林州。迄今共鑽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個,其中90%在薩哈林州;另外,馬加丹州境內100個,楚科奇半島70個。在薩哈共和國共發現了30多個油田和油氣田,還發現6個大型天然氣田。該地區石油天然氣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據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專家的分析,分別為5%和6.5%,而西方國家的評估數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探明程度高的當數薩哈林州,分別為46.3%和28.1%,其次是薩哈共和國,上述兩項指標分別為8.7%和12.8%。
此外,在堪察加半島、楚科奇自治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還發現了一些規模不大的油氣田。西伯利亞石油公司在楚科奇和白令海大陸架三個地方有油氣開采許可證。該公司從2001年開始在楚科奇勘查鑽探,在該地區總投入20億盧布。由於勘探工作的重點是薩哈林周圍的海洋大陸架和薩哈共和國的陸地油氣資源,並在上述區域發現了大批大型油氣田,因此,薩哈林州和薩哈共和國不僅油氣資源開發規模大,而且也是外國投資合作的熱點地區。
④ 俄羅斯石油產量豐富,為什麼沒有成為石油輸出大國
俄羅斯雖然石油儲量豐富,但是並沒有成為出口大國,這主要是被當地的自然條件或經濟給限制了。
一、當地石油分布不均勻,多數集中在西伯利亞地區,常年凍土開采困難。在俄羅斯石油分布是很不均勻的,只有一小部分在俄羅斯西部,其他全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在西伯利亞地帶,因為氣候寒冷,土層都是常年凍土或者永久凍土層,在那裡開采因為受地質條件的限制,開采很困難。
綜上,俄羅斯雖然石油儲備量豐富,但是因為石油分布分散且多在西伯利亞地區難以開采,造成俄羅斯能夠產出的石油有限,如果俄羅斯石油和沙特石油環境一樣,那麼我相信俄羅斯的石油絕對是中東國家的有利競爭者。
⑤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嗎
作為當今世界工業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來源卻一直眾說紛紜。最流行的是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兩種學說。
其實仔細想一下,石油是化石變得,有點離奇,中東那邊那麼大的油田,往往都幾十公里長寬高,那要多少恐龍和森林才能堆在一起,才能變成啊,難道恐龍會自己聚在一起,等著小新星來撞擊地球,就為了若干年後,為人類的幾次工業革命提供燃料?? 恐龍覺悟有這么高嘛?
我們先看一下石油成因的假說
生物成油理論(羅蒙諾索夫假說)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腳著自己腎要補對自己長度、蒔間不太滿意的朋友,看faa後跟數086的湓,有圈堅持個把小時不是問題!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油田開采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油田
實際上,這個假說並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轉化為石油的話,成油量與地球上探明的儲量相差過大。
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
石油峰值論」
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拋出一篇論文,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石油峰值論」。論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但這個核心理論只是個假設,並沒有任何的科學實證,卻成了近代「生物變油」理論的主要依據。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訪談中承認,自己用來估算美國石油儲量的方法與科學沒有半點關系。他創造化石燃料的說法,主要是為了對「石油峰值論」提供理論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總量是有限的。
他還承認在他發表石油峰值論之前,事先把論文送給某位英美石油巨頭的董事長過目,這位董事長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美國當時最具權威的石油儲量專家,他當時預計美國石油儲量就有4000億桶,而且不斷調高預期) 「高估」石油儲量的觀點分庭抗禮。
石油
如果威克斯理論成為主流,石油巨頭們如何維持甚至拉高油價呢?
哈伯特心領神會,隨即提出美國儲量只有1500-2000億桶,而全球石油終極儲量只有1.25萬億桶,在1970年將達到開采峰值。而石油在廣泛使用半個多世紀後,200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統計,全球原油儲量仍有1.8-2.2萬億桶。
蘇聯人對石油來源的全新理論
早在1950年代初,蘇聯就發現了石油來源的全新理論。他們的結論是,美國人所稱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論純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儲量也不像美國人說的那樣非常有限,事實是世界上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1956年,宣布了團隊研究結論:「原油和天然氣與地下埋藏的生物沒有內在聯系,它們是地球深處湧出的太初物質。」
如果蘇聯人是對的,那麼地球上的石油總量只與地層深處碳氫有機物的數量有關,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那人類能獲得石油的數量只與鑽井深度有關。而且,蘇聯人還發現廢棄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復,即「自充式」油田。他們認為,石油是在地殼深處的高溫高壓下自然生成的,與鑽石的生成條件相仿。是地殼深處的太初物質,在高壓下冷噴發進入地殼淺層地帶。
地球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蘇聯在西方科學家認為是晶基地質不毛之地的第聶伯-頓涅茨盆地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那裡一共鑽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業開采價值,成功率高達60%(美國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裡發現的油田面積可以與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戰時期,蘇聯科學家將自己的理論和經驗作為國家高級機密。美國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國大肆搶占石油資源的同時,蘇聯人卻在埋頭苦幹,在號稱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亞勘探出11個大油田和1個超級油田,使蘇聯在198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⑥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的資源都有什麼
根據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亞地區蘊藏的資源接近原蘇聯全部資源的三分之二。
西伯利亞地區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能源資源、礦物資源極其豐富:
土地資源方面,西伯利亞地區有大片待開發的肥沃的黑鈣土、褐鈣土土地;
森林資源方面,西伯利亞地區的森林木材蓄積量占原蘇聯的75%以上;
水資源方面,西伯利亞地區有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它的淡水儲備量達到了2.36萬立方公里,佔全世界淡水儲量的約20%,占原蘇聯淡水儲量的80%以上;
能源資源方面,西伯利亞地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極大——
原蘇聯93%的煤炭資源在烏拉爾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據推算,在已探明的儲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亞地區;
在原蘇聯的石油潛在資源中,約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亞,秋明油田的遠景儲量可達400億噸,能開採的就有60億噸;
原蘇聯的天然氣儲量為910萬億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以秋明地區為主的西西伯利亞油氣田,已發現的油田和氣田就達200多個,是世界上僅次於波斯灣的第二大油氣田,僅秋明一個州的油氣資源就已超過美國的全部儲量;
在礦物資源方面,西伯利亞地區的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十分豐富,這里幾乎擁有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一切礦物資源!鐵、銅、鋁、錫、鎳、鉛、鋅、鎂、鈦等有色金屬礦,金、銀等貴金屬礦,鎢、鉬、鉀等稀有金屬礦,雲母、石棉、瑩石、石墨、金剛石、滑石、鹽、磷灰石、磷鈣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的儲量都十分可觀,其中,鐵、銅、鋁、錫的儲量尤為豐富。
⑦ 西西伯利亞盆地地質歷史時期石油資源形成的地理環境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Power of Siberia gas pipeline)縱貫全境,傳統老油區迎來發展良機。在加強天然氣管道建設的同時,俄氣(Gazprom)已經開始對西西伯利亞盆地Tomsk Oblast地區古生界油氣資源進行地質調查。過去,這些地區前侏羅紀復雜的構造並沒有被認為是油氣的有利構造,現在通過新的技術方法進行調查與勘探,力爭有所發現。
西西伯利亞盆地西依烏拉爾山,東靠東西伯利亞山地,南接阿爾泰山系和薩彥嶺及哈薩克丘陵地帶,北連北冰洋。西西伯利亞盆地是俄羅斯聯邦面積、油氣儲量最大和產量最高的一個含油氣盆地,是世界上超巨型、年輕地台型含油氣盆地。盆地總面積為350×104km2,有利的含油麵積為170×104km2 。主要產層為白堊系砂岩,油氣層深度600~3600米,沉積岩的厚度為800~10000米,已發現300多個油氣田,已探明石油開采儲量超過60億噸,天然氣儲量超過22萬億億立方米,油氣資源十分豐富。
盆地發育四套含油氣組合:中下侏羅統(J1-2)、上侏羅統(J2)、下白堊統(K1)和上白堊統(K2),其中下白堊統是最富含油氣的一個組合。西西伯利亞盆地主要的生油層J-K與主要含油氣層是完全一致的;油氣分布從盆地中央向邊緣逐漸減少;在盆地南部形成了大面積的油藏;在盆地北部以天然氣藏為主。
上侏羅統為一套砂泥岩層,厚300~600m,是在正常海盆條件下形成的沉積岩系;由若干含油層系組成,生油岩有機碳含量大於2%,可達5%以上,由沉積中心向盆地邊緣降低,砂岩儲集層的儲層物性差別大:好儲層,孔隙度為28%,滲透率為0.25μm2;差儲層,孔隙度為10~15%,滲透率<0.001μm2;泥岩厚度大,封蓋條件好;油藏為自生自儲。中下侏羅統為一套含煤層系,厚0~800m,富含腐殖型有機質,分布在盆地東南部,如凱梅索維、瓦休乾的秋明組,油藏具有自生自儲的特點,具典型的煤成烴特點。
⑧ 俄羅斯的石油工業主要分布在哪裡
俄羅斯油氣資源分布不均,其中陸上石油資源佔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佔61%)、伏爾加-烏拉爾(佔16%)、東西伯利亞-遠東(佔15.1%)、季曼-伯朝拉(佔5.0%)、高加索(佔1.8%)、其他地區(佔0.7%);海上石油資源佔12.6%,主要分布在北極海、鄂霍次克海和裏海等陸架油氣區。
(8)西伯利亞石油怎麼開采擴展閱讀
俄羅斯東部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碳氫化合物資源預計有850億~900億噸,包括石油200億~220億噸,凝析油30億~50億噸。2002年6月俄聯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亞經濟發展戰略,戰略中著重提出要在東西伯利亞建設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中心。
俄羅斯的石油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其石油儲量佔全俄的2/3,石油預測儲量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這里分布著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和薩伊姆三大油區。
⑨ 每年挖掉1200萬噸石油,地下都采空了,不會破壞地球結構嗎
到現在為止,石油仍然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血液」,據媒體公開資料,2019年全球石油開采總量約為900億桶,按全球一桶石油平均137千克計算,大約為1200萬噸,看起來這個不是個小數字,那麼從地殼中抽出了那麼多石油,地球結構會被破壞嗎?
采空區塌陷
但對於地球整個地球來說,這些開采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我們最深的開采也不過4000米(姆波尼格金礦),最深的油田是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島,Z-44 Chayvo油井(12.345公里),只有地殼平均深度33千米的1/3,大陸上的地殼更是高達70千米,而地球半徑則高達6370千米,所以連雞蛋殼都還沒挖透,根本不會對地球有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