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何不再擔心石油枯竭了,它不是不可再生資源嗎
石油雖然是不可再生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於石油的探測以及開采技術也越來越高了,而且還發現了很多石油。這些石油是人類用不完的,同時也因為社會的發展,在高科技的不斷發展之下,人類找到了可以替代石油的其他資源,所以這時候的人類也就不需要再擔心石油資源會枯竭了。
雖說現在開采出了不少的石油資源,但是也因為開采技術的不斷提高,從而導致減少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石油資源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枯竭的,但是並不代表人類在大量的使用過後,不會造成資源的枯竭。所以即便不擔心資源枯竭了,也要合理的使用和開採石油資源。
石油資源雖然使用率比較高,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石油對於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厲害的,因此現在出現了很多石油資源的替代品,比如天然氣。
2. 為什麼說石油安全是我國資源戰略的重中之重
縱觀世界的風雲變幻,毫無疑問,石油是整個20世紀的主宰,故20世紀被稱為石油世紀。盡管已經進入21世紀,但不可否認的是,石油仍然是社會安全、繁榮的關鍵和人類文明的基礎。中國擁有13億人口,盡管目前的石油消費僅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5%,但是,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經濟預示著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的石油消費市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結束了長期游離於世界貿易主流之外的局勢,成了世界主流經濟社會的重要一員。這一切,勢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走向。正是由於石油的特殊角色,中國加入WTO後,石油問題成為國家的重要問題。
中國的石油資源在世界上排第10位,但人均石油佔有量卻排在世界石油資源國的倒數二三位。按中國目前7%的經濟增長速度,人均石油資源佔有量與發展速度肯定是不成比例的。據統計,我國經濟發展按7%的速度增長,能源應保持5.5%的增長速度,石油的增長速度必須達3.5%才能滿足國民經濟的增長。目前,中國石油的產量已經進入世界前5名,但石油的增長速度僅為1.67%左右,還有1%需要進口。另外,從經濟的發展來看,石油短缺將是長期的事。
石油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來看,整個社會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早在1993年就成為石油純進口國,目前的石油進口量占國內需求量的1/3。據預測,十幾年後,作為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進口石油達到了1/3,就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因為石油安全已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安全問題,而是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問題,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我國經濟經過「八五」、「九五」、「十五」三個五年計劃的高速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有能力實施石油資源戰略儲備。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一貫實行和平外交政策,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對中國尤為重要。在和平崛起的同時,我國必須十分重視國內的石油資源安全,要把石油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進行戰略性考慮。
3. 中國真的沒石油嗎
中國不是沒有石油,而是滿足不了國內的需要,沒有你想得那麼復雜,你看看最近這十年,大家幾乎都買了車,工業用油也大幅度增加,不進口怎麼夠阿。另外國內的石油開采成本不比俄羅斯小多少,和中東國家沒有辦法比。人家的石油采出來,很快裝船就賣掉了。內陸國家的石油要通過漫長的石油管道運輸,而且還有運輸損耗,另外開采難度也不小,因為石油都在很深的底層下面。不像中東都是淺層石油。
過去我們國家也短暫出口石油給日本,當時是為了換取日本的資金和技術。現在小日本算什麼東西,我們當然不鳥他了
4. 中國的石油問題
什麼叫中國石油問題????不理解
經濟發展快,需求量多
科技水平低,資源消耗大,浪費嚴重
後備資源相對不足 能源消費結構單一
生產與消費地區不平衡 西部生產 東部消費
加快科技研發,尋求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
倡導節約
資源跨區域調配 西氣東輸
加強本國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
適當進口原油 實現石油來源多元化
輸出地
有利於當地基礎設施建設
擴大就業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吸引投資 促進經濟發展
輸入地
緩解資源供需矛盾
優化資源消費結構
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差不多了吧?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5. 沙漠地底那麼多的石油,為什麼中國卻不開采
自古以來沙漠都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地方,在大家眼中,都認為沙漠是一個非常荒涼,特非常危險的地方,其實沙漠中也蘊藏著很多珍貴的資源,比如沙烏地阿拉伯,很多地方都是沙漠,但是沙漠地下卻有著豐富的石油,而我國的沙漠中也有很多豐富的石油,那為什麼中國卻不開采呢?
第三、運輸難。石油是流動性的,真的在沙漠中開采出石油,怎麼運輸出去是一個大問題,現在人們還沒有能力在沙漠上修建鐵路,即便是真的在沙漠上修好了鐵路,在運輸過程中遇到了特大沙塵暴,也會讓石油運輸充滿了風險,在沙漠中還會經常迷路,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是不會輕易進入沙漠的。
第四、國家戰略。石油是非常珍貴的能源,而且是不可再生資源,開采完了就沒有了,目前我國為了生態平衡以及國家可持續發展,石油盡量都是選擇從石油大國進口,所以我國根本不需要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去沙漠中開采只有,我們土地中的蘊含的資源是國家資源的儲備,或許真的到了石油成為全世界都稀缺的時候,才會進入沙漠開采。
6. 中國石油麵臨的問題
來投資,那麼中國石油發展如何呢?我國石油行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石油及化工行業.jpg
一、中國石油發展如何
國內整個的油氣市場景氣反轉年應該是在2017年下半年,裝備需求的真正爆發應該是在2018年2018-2019年年,整個的行業很多的大型設備都是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當中,油氣裝備類的企業在手訂單都比較充裕。
對於行業的發展趨勢:第一,從國際市場看,所有企業都要適應低油價時代,如果油價上漲幅度較高,產量可以從投資端非常快的釋放出來,和原來傳統碳酸鹽油氣資源開發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頁岩油的生產成本與資本回報率就是中長期的油價均值水平。
另外,回顧以前的油價歷史,在2014-2016年年年的調整是急速而劇烈的。油服市場2014年到2016年縮水了大概50%。國際油服市場的供給大量收縮,大量龍頭公司也各種裁員情況,很多都由原來高額的盈利變成虧損的狀況。
因此,我們要盡快適應這樣低油價的環境。與此同時,北美也在准備推動深化頁岩油氣的革命。不過現在北美的油商盈利非常有限,他們也是在尋求新的技術手段從而降本增效,以繼續生存。
國內油氣市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國家制定政策落實,為我國油服及油氣裝備行業指明了方向。此前很多的油服及裝備公司,尤其重資產的企業,在14-16年其實是非常黑暗的一段時間。但是過去的兩年,市場的景氣度應該是急轉直上,行業需求出現井噴,前景非常值得期待。但我想強調,市場繁榮歸繁榮,機會一定是留給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降本增效的裝備和油服公司。
關於中國石油發展如何就先說這些,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我國石油行業存在的問題。
石油形成.jpg
二、我國石油行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石油進口逐年增加,未來中國將不得不依賴石油進口。一旦海外石油被切斷,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目前中國石油安全面臨三大威脅。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油價的漲跌必然導致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不確定性。此外,為了減輕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一些國家對石油、煤炭和其他資源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這進一步增加了中國海外石油進口價格的不確定性。
第二,一些國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中國石油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石油需求強勁,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世界能源戰略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導致一些國家在全球布局,加大了對油氣資源的爭奪,甚至在中國威脅理論和能源威脅理論等國際舞台上走了一遭。
第三,世界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中國石油安全和外部問題嚴重。經濟發展離不開石油,自然和政治也是分不開的。這就是石油政治。一些國家,如美國,已經通過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手段滲透到一些重要的產油區,如中東,中國的大部分石油進口都集中在這個地區。此外,敘利亞和伊朗目前的政治形勢嚴峻,為中國確保未來幾年海外石油進口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
7. 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急需石油,很多外國卻斷定中國沒有石油呢
這是因為當時的石油勘探理論不一樣。
當時流行的理論是海相生油學說。也就是只有以前曾經是海洋環境的陸地才會出現石油。
然而中國大部分是陸相沉積,因此國外斷言中國沒有石油。
後來李四光等人通過研究,判斷陸相沉積也能產生大油田,最終找到了大慶油田
8. 別國開采南海石油中國為什麼不管
這個問題根源在於國際法上,一個沿海國家有自己的內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這些都是根據國際法的要求劃分的,我國海岸線長,這樣一劃,就跟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重疊了,好比相交的兩個圓,相交的部分是我的也是你的,誰也說不清,這種情況下如果提交國際海洋法庭解決的話,我國的專屬經濟區勢必縮小,所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最好的舉措,我國在島嶼問題上是有些軟弱,但在海洋問題上非常強硬,那裡資源非常多,而很多島嶼可以說要來也沒用,所以造成這樣的現狀。這跟政府怕不怕打仗沒有關系
9. 為什麼南海石油已經被別國所開采 而中國卻置之不理
南海又不是都是我們的地盤,即便按照國民黨的11段線,和就是後來賣國後的9段線,周邊國家在南海也有領海,大家在各自的地盤上開采資源有問題么?
10. 為什麼每個國家都沒有限制石油使用呢,石油用完怎麼辦
因為一個國家的工業要發展或者是國家正常發展都是離不了石油的,石油用完了我們還可以尋找到其他的替代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