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那麼深怎麼探測

石油那麼深怎麼探測

發布時間: 2025-07-04 17:53:48

『壹』 石油物探的主流方法

使用:重力法、電法、地震勘探法、磁法,還有測井、化探。
在區域普查階段提供的有利地區和構造帶上﹐開展地震法普查和詳查工作﹐確定可能的含油氣構造和油氣圈閉﹐為石油鑽探工作提供井位。中國已發現的油氣田中﹐多數是根據地震勘探資料進一步進行鑽探發現的。 在石油物探中是探測精度最高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地震反射法﹐但勘探成本高於其他石油物探方法。由於它的勘探效果較好﹐已成為石油物探中最有力的勘探手段﹐應用最廣。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分為反射法和折射法兩大類。
1 地震反射法 用此法可以了解地殼深部結構和基底表面起伏﹐研究地殼內部結構和劃分區域構造單元﹔尋找和勘探各種可能的含油氣構造﹐通過鑽探尋找構造﹐圈閉油氣藏﹔還可以了解沉積岩層的岩性和岩相變化﹐與地質和鑽探相結合﹐尋找岩性圈閉或岩性與構造復合圈閉油氣藏﹔在條件有利的地區﹐還可能直接找礦。
地震反射法的基礎是地下岩層的波阻抗的差異。沉積岩層的岩相變化及岩石孔隙中所含流體(油﹑氣﹑水)性質的不同﹐使岩層的波阻抗發生變化﹐影響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根據地震反射法所記錄的反射波走時﹐可以計算出波的速度和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從而了解基底表面起伏和沉積岩內部構造。根據記錄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等特點﹐以及所計算出來的地震波速度等資料﹐可以了解地下岩層的岩性﹑岩相變化和岩石孔隙中所含流體的性質。
用地震反射法通常可以觀測到界面深度達6000米左右或更深的反射。因而﹐使用地震反射法可在幾公里深的整個沉積剖面中﹐了解各種不同深度的地質構造﹐尋找與背斜﹑斷層﹑斷塊和鹽丘構造等有關的構造圈閉油氣藏。地震反射法提供的地下地質構造精度很高﹐在理想條件下﹐得到的地質構造起伏的誤差在3~6米范圍內﹐確定斷層落差的精度可達10米左右。地震反射法雖然能作出具有明顯波阻抗差異的任何反射層的構造圖﹐但沒有鑽井資料和地質資料﹐是不能確定各反射層的地質層位的。因此在對地震反射法資料進行解釋時﹐必須同地質資料和鑽井資料緊密結合起來﹐避免出現差錯。
地震反射法還用來研究地下岩層的岩性和岩相變化情況﹐試驗尋找與地層遮擋﹑岩性尖滅﹑礁塊和古潛山等有關的岩性圈閉油氣藏﹐或構造與岩性復合圈閉油氣藏。從地震反射法資料可以得到沉積岩層變薄的趨勢﹐或岩性變化的顯示。但是﹐單純利用地震反射法資料﹐目前還不能解決與岩相變化有關的地層圈閉油氣藏的勘探問題﹐必須將地震反射法資料同測井資料﹑物性資料﹑地質資料和鑽探資料密切結合進行綜合解釋。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增強及其他和油氣有關的地震波標志﹐可以直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在新生代沉積盆地中尋找較淺的砂岩貯氣層﹐這種勘探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古老的沉積盆地中尋找較深的含油層﹐則受到較大的限制。
2地震折射法 此法可以用來了解基底表面起伏﹐劃分區域構造單元﹐了解沉積岩層內部構造﹐尋找可能的含油氣構造﹔利用所求出的界面速度研究地層的岩性。根據所記錄下來的地震折射波走時﹐可以求出地下高速界面如基底﹑鹽丘﹑炭酸鹽岩的埋藏深度和起伏形態﹐並且可以計算出地震波沿高速岩層傳播的界面速度﹐了解地下高速岩層的地質構造和岩性。在有利條件下﹐還可用來確定高速岩層斷層的落差。但它不如反射法能同時了解地下多個岩層界面的詳細構造情況﹐而且勘探精度也低於反射法。

『貳』 石油藏在那麼深的地表之下,人們是如何發現的

自從人類進入高級文明以來,就不斷發展自己的社會和科技,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先進設備,例如飛機、坦克、汽車、輪船等等,雖然它們的用途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需要燃油來推進,如果沒有了燃油,那麼飛機就無法起飛,坦克、輪船也無法啟動,汽車也無法行駛。而燃油主要又是由石油提煉而來,所以石油的開采就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了,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會因為爭奪石油而發生戰爭。不過對石油稍微有所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石油通常是深埋在地底下的,正常來講人類不可能會發現石油,畢竟誰會閑著沒事干一直往地底下挖呢,那麼石油到底是如何被人們發現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最後校長認為,人類之所以能發展成現在這么高級的文明,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智慧,我們人類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應用自己的智慧來生存,最終才能主宰世界。就連石油的發現和利用也不例外,人類最開始發現了地表上的石油,後經發現石油的作用和價值,最終再地底下發現了大量的石油,看完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雖然現在石油資源日益減少,但是我相信在未來我們人類依然能依靠智慧來發明出更好的新能源。

『叄』 海底石油的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就是考證地質歷史,研究地質規律,尋找石油天然氣田。主要要經過四大步驟,即:確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圍;然後從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的深凹陷來;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的凹陷周圍尋找有利於油氣聚集的地質圈閉;最後對評價最好的圈閉進行鑽探,查證是否有石油或天然氣,並搞清它有多少儲量。下面對這四個步驟的工作內容作一介紹。(具體的石油勘探技術方法後面有專題論述) 前面已經講到了,石油是在古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積物中生成的,油田也是在這里形成的。因此,確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及其范圍當屬是首要的。
確定古湖古海的地質依據,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或印模、痕跡等)。通過地質家們的研究,地球上的岩石種類極多,但最基本的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火成岩(亦叫岩漿岩),它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漿噴發到淺處或地面後,凝固而成的。電視中曾多次報導過現代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因此對這種岩石的來源與形成是好理解的。二是沉積岩,前面在油氣形成問題時,已談到了它的來源與形成過程了,它就是確定古湖古海最主要的物質依據。也就是說,哪裡有沉積岩,哪裡就是古代湖泊或海洋,這是毫無疑問的。三是變質岩,這主要是各種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積岩),在地殼的變遷過程中因經受高溫高壓而改變了原來的性質變成了既堅硬又緻密的另一類岩石。
古湖泊和古海洋又怎樣區別呢?這主要是通過化石來確定和區分的。因為湖泊與海洋的生物特徵是大不一樣的。另外,即使同樣的沉積岩,湖泊和海洋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也是不一樣的。簡單地說,是以當時水的鹹淡來分的,淡水為湖,鹹水為海……。
古湖古海的保存狀況對找油找氣的影響十分重要,在後來的地質變遷中,或遭受過風化剝蝕,造成殘缺不全;或遭到火成岩的侵入破壞;或經過嚴重的變質過程等等,這些情況也都要通過對岩石性質和地層保存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考證其發育過程。 尋找地質圈閉是尋找油田的中心環節。任何一個找油部門對這一工作都是十分重視的。地質圈閉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形態各異。例如大慶油田的大慶長垣,其圈閉面積達千餘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我國找到的最大儲油圈閉。當然也有小到不足一個平方公里的,有的單獨的含油圈閉只有一口油井。地質圈閉有的可以部分地露出地面,甚至一座高山即為一個完整的地質圈閉;有的埋藏很深,地表完全看不出來。我國有能力探測到的圈閉埋深,大約在五、六千米深左右,在這個深度以內,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可以查得比較准確,鑽井也能夠得著。尋找圈閉自然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大到小的過程,對於深而小的圈閉,找到它當然是很困難的,它要求的技術精度、難度要比一般情況下高的多。
找到地質圈閉以後,還要對圈閉進行是否具備儲油條件的研究和評價工作。一般來說,在靠近生油凹陷的地質圈閉,有利於油氣運移進去,成為有希望的油田,而對其他地方的圈閉,評價就要低一些。再則各個圈閉本身的保存是否完整,可儲藏油量的大小等情況也需要進行研究和評價。 對所找到的地質圈閉,裡面是否儲藏著石油或天然氣,在沒有對它進行鑽井驗證之前,一般是很難給以定論的。因此,對地質圈閉進行鑽探,這是尋找油田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極其重要、極其關鍵的一個步驟。其重要性及關鍵性在於,這個步驟中所採取的一切技術和手段,它都關繫到一個油田能否順利誕生以及它的實際命運問題。
在油田發現史上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一個圈閉本來是充滿了石油的,但因鑽探技術及方法不當,而沒有發現其中的油氣,直到若干年後,人們再次認識,再次鑽探時才證實是個油田;還有的在首次鑽探中就發現了油層,但其中油氣就是出不來或油氣產量很低、結果評價為沒有工業開采價值而棄置一旁,可是以後的重新鑽探或經過一定的技術措施,又噴出了高產油氣流。可見,鑽探是發現油氣田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與前面的工作關系,如同十月懷胎與一朝分娩那樣,所以必須十分認真對待。
在盆地內或一個圈閉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應該打在什麼位置,這是要綜合考慮多種資料以後才能確定的。其實,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來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如新疆克拉瑪依因為旁邊有黑油山可以看得見,它就是第一號探井生油的。至於我國東部在覆蓋區找油田,就不那麼容易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說明在此以前至少已有了兩口空井;勝利油田的第一口出油探井是華8井,說明在此之前曾經至少打了7口乾井;大港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後才發現的;任丘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經有5口以上的井落了空。當然,確定探井井位也不是無章可循、完全盲目的,簡單而言,以找油為目的的探井(另有以探明地層為目的的井稱之為基準井或參數井)總是盡可能定在圈閉的最高位置,其理由就是油和氣總是浮在水的上面。這里的所謂高是指含油層的「高」。地質結構十分復雜,因而「高」也不是絕對的高,形象地比喻:如果要鑽探的圈閉象個反扣著的碗或盆,第一口探井就定在拱起的碗或盆底上;如果這個圈閉象一條豎放著的大魚,第一口井位就定在其脊背的高處;如果圈閉象一塊傾斜的板(克拉瑪依),探井就定在它的上方。也有極少的例外,比如一般人的頭發都在頭頂上最密,但禿頂者卻在頭部的周圍才有頭發,如果一定要在頭頂去剪發,只會徒勞無益,新疆准噶爾盆地就有這樣的實例,五十年代在其最高處打成了一口探井,一無所獲,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四周較低處打井,卻出了油,用「禿頂」周圍的頭發來比喻,確有相似之處。也有確實在「盆底」找到油的,猶如炒菜的鍋里放點油,它不可能停在鍋沿上,這是因為這里的地層里幾乎沒有水,石油不佔密度差的優勢浮起來,只好「沉底」了,這種實例很少,所以「高處找油」仍然是首先應當遵循的准則。
當一個地質圈閉經鑽探後,有一口井獲得了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氣流,這就算是找到了一個油田。但是,還必須進一步把這個油田的具體范圍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鑽探過程中發現油氣之後,就應立即查清油層的層數、深度、厚度,並要搞清油層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質,還要對油層進行油氣生產能力的測試和原油性質的分析。然後再進行擴大鑽探,進一步探明圈閉含油氣情況,算出地下的油氣儲藏量有多少。這樣,對單獨個油田來說,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結束了。
最後這里還需加以說明的是,在實際尋找油田的工作中,這個步驟不可能絕然分開進行,而總是相互聯系、交錯進行的。找有利生油凹陷的過程中,往往也同時就找到了地質圈閉;在找地質圈閉過程中,也會發現新的沉積地層或新的生油凹陷;在鑽探圈閉時,也會發現新的生油層和儲集層,以致給人們增加許多新的認識。總的來說,尋找油田的過程,一方面是人們對地下情況不斷積累資料、深化認識的過程,一方面又是找油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

『肆』 石油藏在地下1000多米深,是怎樣被開采出來的

以前是用人挖出來的,現在是用挖機挖出來的。然後再抽出來 就是石油了。

『伍』 如何探測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主要有物探和測井兩種
物探主要是根據地下岩層物理性質的差異﹐通過物理量測量﹐對地質構造或岩層性質進行研究﹐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的地球物理勘探。我們在石油勘探中﹐對於被表土﹑沙漠和海水覆蓋沒有岩層直接出露的地區﹐主要依靠物探方法間接了解地質構造和岩層性質﹐以尋找油氣藏。
測井,也叫地球物理測井或石油測井,簡稱測井。石油鑽井時,在鑽到設計井深深度後都必須進行測井,又稱完井電測,以獲得各種石油地質及工程技術資料,作為完井和開發油田的原始資料。

『陸』 科學家用什麼方法尋找海底石油

在海上找石油不同於在尋找陸地油氣田,陸地找油,有時可以根據一些現象,來做出最初的判斷,而海洋石油埋藏在海水覆蓋的海底深處,埋深從幾百里至幾千里,地質勘探人員要通過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尋找含油氣的盆地和地質的構造,並經過海洋鑽探,才能發現油氣田.
地震勘探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最經濟有效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就是通過工人地震產生地震波,傳播到海底深部的地層中,當地震波碰到岩層界面及產生反射波,並傳回到海洋地震船的接收裝置被記錄下來,經過計算機處理利到地震反射剖面,地球物理人員對地震剖面進行解釋,並編制海洋油氣田的最關鍵的圖線,地震構造圖,能看見是一回事,而能不能看清又是另一回事,為了精確,海洋地震有較為粗放的二維地震,發展到細化的三維地震,三維數據體可展示地質構造各個側面的構造形態,可任意選切不同方向地震剖面,三維地震切片如同醫院的CT掃描,不僅能看清地下構造的細微變化,還能看到沙體的變化,有時還能到油水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