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儲備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我國怎麼儲存石油 2025-05-21 11:18:35
揉擦工具怎麼畫 2025-05-21 11:17:03

石油儲備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5-20 16:55:03

Ⅰ 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

1. 容積法基本公式

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的實質就是確定石油在油層中所佔據的那部分體積。石油儲集在油層的孔隙空間內,孔隙內除石油以外,還含有一定數量的水,因此,只要獲得油層的幾何體積 (即油層的含油麵積和有效厚度之乘積)、有效孔隙度、含油飽和度等地質參數,便可計算出地下石油的地質儲量。

油層埋藏在地下深處,處於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石油往往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氣,當原油被採到地面上以後,由於壓力降低,石油中溶解的天然氣便會逸出,從而使石油的體積大大減小。

如果要將地下原油體積換算成地面原油體積,必須用地下原油體積除以石油體積系數(地下原油體積與地面標准條件下原油體積之比)。石油儲量一般以質量來表示,故應將地面原油體積乘以石油的密度,由此便得到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的基本公式:

N=100A·h·φ(1-Swi))ρo/Boi

式中:N——石油地質儲量,104t;A——含油麵積,km2;h——平均有效厚度,m;φ——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數;Swi——平均油層原始含水飽和度,小數;ρo——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Boi——平均原始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氣地質儲量按下式計算:

GS=10-4N·Rsi

式中:Gs——溶解氣的地質儲量,108 m3;Rsi——原始溶解氣油比,m3/t。

容積法是計算油田地質儲量的主要方法。該方法適用於不同勘探開發階段,不同圈閉類型、儲層類型及驅動方式的油藏。計算結果的可靠程度取決於資料的數量和准確性。對於大、中型構造油藏的精度較高,而對於復雜類型油藏則精度較低。

2. 儲量參數的確定

(1) 含油麵積

含油麵積是指具有工業性油流地區的面積,是油藏產油段在平面上的投影范圍。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公式中,含油麵積的精度對石油儲量的可靠性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准確地圈定含油麵積是儲量計算的關鍵。

含油麵積的大小,取決於產油層的圈閉類型、儲層物性變化及油水分布規律。對干均質油層、岩性物性穩定、構造簡單的油藏來說,可根據油水邊界確定含油麵積。對於地質條件復雜的油藏,含油邊界往往由多種邊界構成,如油水邊界、油氣邊界、岩性邊界及斷層邊界等。對於這一類油藏在查明圈閉形態、斷層位置、岩性邊界以及確定油藏油水分布規律之後,才能正確圈定含油麵積。

岩性邊界是指有效儲層與非有效儲層的分界線,也稱有效厚度零線。在確定岩性邊界時,要先確定儲層的砂岩尖滅線,然後根據規則確定岩性邊界線。

從概率學角度講,在一口無有效厚度 (物性差或岩性尖滅) 的井與相鄰有有效厚度的井之間,有效厚度零線的位置可能出現在兩井之間的任意點上,而且出現的機會均等。相對而言,零線放在兩井間的中點位置,是概率誤差最小的簡化辦法。同理,在一口有效厚度的井與相鄰相變為泥岩的井之間,岩性尖滅線的位置也應在井距1/2處。考慮到砂岩物性標准比儲層有效厚度物性標准低,砂體末端雖不以楔形遞減規律尖滅,但仍存在變差的趨勢,所以可將零線定在尖滅線至有有效厚度的井之間1/3距離處。用這種方法因定的岩性邊界,計算平均有效厚度時,宜採用井點面積權衡法或算術平均法,而不宜用等厚線面積權衡法。

斷層邊界是斷層控油范圍,是斷層面與油層頂、底面的交線。當油層位於斷層下盤時,斷層邊界為油層底面與斷層面的交線;當油層位於斷層上盤時,斷層邊界為油層頂面與斷層面的交線。

油水邊界為油層頂 (底) 面與油水接觸面的交線。油水接觸面指油藏在垂直方向油與水的分界面。對於邊水油藏,油水接觸面與油層頂面的交線為外含油邊界,它是含油麵積的外界;油水接觸面與油層底面的交線為內含油邊界,它控制了含油部分的純含油區;內、外含油邊界之間的含油部分也稱為過渡帶,油水過渡帶的寬窄主要取決於地層傾角,地層傾角大的油藏,過渡帶窄,地層傾角小的油藏,過渡帶寬。對於底水油藏,由於底水存在,只有外含油邊界。如果油層的厚度變化很小,則內外油水邊界和構造線平行。如果油層厚度在平面上有明顯變化,這時內外含油邊界不平行,在相變情況下,它們在油層尖滅位置上相合並 (圖7-1)。

圖7-1 油水邊界特徵圖

油水接觸面確定方法有以下3種:

1) 利用岩心、測井以及試油等資料來確定油水接觸面。在實際工作中,對一個油藏來說,首先要以試油資料為依據,結合岩心資料的分析研究,制定判斷油水層的測井標准,然後劃分各井的油層、水層及油水同層。在此基礎上按油、水系統,根據海拔高度作油底、水頂分布圖。如圖7-2所示,按剖面將井依次排列起來,在圖上點出各井油底、水頂位置,並分析不同資料的可靠程度。在研究油藏油水分布規律的基礎上,在油底與水頂之間劃分油水接觸面。

圖7-2 確定油水界面圖 (據韓定榮,1983)

2) 應用毛管壓力曲線確定油水接觸面。應用油層岩心的毛管壓力曲線,再結合油水相對滲透率曲線,人們能夠較准確地劃分出油水接觸面。如圖7-3所示,實驗室測定的毛管壓力曲線 (汞-空氣系統) 可換算為油藏條件下的毛管壓力曲線 (油-水系統),而且縱坐標上的毛管壓力可轉換成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表示。如果一個油田,通過岩心分析、測井解釋或其他間接方法取得含油飽和度數值時,就可直接做出含油飽和度隨深度的變化圖,即油藏毛管壓力曲線。若已知油層某部位的含油飽和度,就可在曲線上查得某部位距油水接觸面的相對高度,進而可求出油水接觸面深度。

圖7-3 利用毛細管壓力曲線與相對滲透率曲線劃分油水接觸面示意圖

3) 利用壓力資料確定油水接觸面。在一個圈閉上,只要有一口井獲得工業性油流,而另一口井打在油層的邊水部分,且這兩口井通過測試獲得了可靠的壓力和流體密度的資料,就可以利用這兩口井的壓力資料、油和水密度資料計算油水接觸面。圖7-4示,1號井鑽在油藏的頂部,測得的油層地層壓力為po,2號井鑽在油藏的邊水部分,測得的水層地層壓力為pw。在油藏內,2號井的地層壓力pw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Ho——1號井油層中深海拔高度,m;Hw——2號井水層中深海拔高度,m;How——油水接觸面海拔高度,m;ΔH——1號井與2號井油、水層中深的海拔高度差,m;ρo——油的密度,g/cm3;ρw——水的密度,g/cm3

圖7-4 利用測壓資料確定油水接觸面示意圖

當構造圈閉上只有一口油井,而邊部無水井時,可以利用區域的壓力資料和水的密度資料代替鑽遇水層的井的測壓資料來計算油水接觸面深度。

確定了岩性邊界、斷層邊界、油水邊界 (油氣邊界),也就圈定的含油范圍,這樣可以計算含油麵積。

(2) 油層有效厚度

油層有效厚度是指油層中具有產油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業油井內具有可動油的儲層厚度。劃分有效厚度的井不能理解為任意打開一個單層產量都能達到工業油流標准,而是要求該層產量在全井達到工業油井標准中有可動油流出即可。因此,作為油層有效厚度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油層內具有可動油;二是在現有工藝技術條件下可供開采。所以,在工業油流井中無貢獻的儲層厚度不是有效厚度,不是工業油流井不能圈在含油麵積內,不劃分有效厚度。

研究有效厚度的基礎資料有岩心錄井、地層測試和試油資料、地球物理測井資料。我國總結了一套地質和地球物理的綜合研究方法:以單層試油資料為依據,對岩心資料進行充分試驗和研究,制定出有效厚度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下限標准,並以測井解釋為手段,應用測井定性、定量解釋方法,制定出油氣層劃分標准,包括油、水層標准,油、干層標准及夾層扣除標准,用測井曲線及其解釋參數確定油、氣層有效厚度。

1) 有效厚度物性標准

當油層的有效孔隙度、滲透率及含油飽和度達到一定界限時,油層便具有工業產油能力,這樣的界限被稱之為有效厚度的物性標准。由於一般岩心資料難以求准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通常用孔隙度和滲透率參數反映物性下限。

確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有測試法、經驗統計法、含油產狀法及鑽井液浸入法等。

◎測試法:測試法是根據試油成果來確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對於原油性質變化不大,單層試油資料較多的大油田,可直接做每米採油指數和空氣滲透率的關系曲線。每米採油指數大於零時,所對應的空氣滲透率值,即為油層有效厚度的滲透率下限 (圖7-5)。

圖7-5 單位厚度採油指數與滲透率關系曲線

利用單層試油資料與岩心測定的孔隙度、滲透率資料交繪圖來確定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如圖7-6所示,圖中指出產油層滲透率下限為18×10-3μm2,孔隙度下限為17%。

圖7-6 試油與物性關系圖

◎經驗統計法:根據美國通常使用經驗統計法,對於中低滲透性油田,將全油田的平均滲透率乘以5%,就可作為該油田的滲透率下限;對於高滲透性油田,或者遠離油水接觸面的含油層段滲透率平均值乘以比5%更小的數字作為滲透率下限。他們認為,滲透率下限值以下的砂層的產油能力很小,可以忽略。

◎含油產狀法:在取心井中,選擇一定數量的岩心收獲率高,岩性、含油性較均勻,孔隙度、滲透率具有代表性的油層進行單層試油,確定產工業油流的油層的含油產狀下限,進而確定儲層物性下限。如圖7-7所示,本例試油證實油浸和油斑級的油層不產工業油流,因此飽含油和富含油級的油層是有效油層,它們的物性下限為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

圖7-7 油層物性界限岩樣分布圖

◎鑽井液侵入法:在儲層滲透率與原始含油飽和度有一致關系的油田,利用水基鑽井液取心測定的含水飽和度可以確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水基鑽井液取心中,鑽井液對儲層產生不同程度的侵入現象。滲透率較高的儲層,鑽井液驅替出原油,使取出岩樣測定的含水飽和度增高;滲透率較低的儲層,鑽井液驅替出原油較少;當滲透率降低到一定程度的儲層,鑽井液不能侵入,取出岩樣測定的含水飽和度仍然是原始含水飽和度。因此,含水飽和度與空氣滲透率關系曲線上出現兩條直線,其交點的滲透率就是鑽井液侵入與不侵入的界限 (圖7-8)。鑽井液侵入的儲層,反映原油可以從其中流出,因此為有效厚度。鑽井液未侵入的儲層,反映原油不能從其中流出,因此為非有效厚度。交點處的滲透率就是有效厚度下限。用相同方法也可以定出孔隙度下限。

圖7-8 鑽井液侵入法確定滲透率下限圖

2) 有效厚度的測井標准

有效厚度物性標准只能劃分取心井段的有效厚度。對於一個油田,取心井是有限的,大量探井和開發井只有測井資料,要劃分非取心井的有效厚度,必須研究反映儲層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有效厚度測井標准。

油層的地球物理性質是油層的岩性、物性與含油性的綜合反映。因此,它也能間接地反映油層的 「儲油能力」 和 「產油能力」。顯然,當油層的地球物理參數達到一定界限時,油層便具有工業產油能力,這界限就是有效厚度的測井標准。

在測井曲線上劃分有效厚度的步驟是:首先根據油水層標准判斷哪些是油 (氣) 層,哪些是水層;然後在油水界面以上,根據油層、干層標准區分哪些是工業油流中有貢獻的有效層,哪些是無貢獻的非有效層 (即干層);最後在有效層內扣除物性標准以下的夾層。所以有效厚度測井標准包括油、水層解釋標准,油、干層標准及夾層標准。對油、氣、水分布復雜,剖面上油氣水交替出現的斷塊油藏、岩性油藏,確定有效厚度的關鍵是制定可靠的油水層解釋標准 (圖7-9);對於具有統一油水系統、砂泥岩交互出現的油藏,關鍵是制定高精度的油、干層標准 (圖7-9)。

圖7-9 某油田油、水、干層測井解釋標准

3) 油層有效厚度的劃分

油層有效厚度劃分時,先根據物性與測井標准確定出有效層,然後劃分出產油層的頂、底界限,量取總厚度,並從總厚度中扣除夾層的厚度,從而得到油層有效厚度。

利用測井資料劃分油層頂、底界限,量取油層總厚度時,應當綜合考慮能清晰地反映油層界面的多種測井曲線,如果各種曲線解釋結果不一致時,則以反映油層特徵最佳的測井曲線為准。例如,我國東北部某大油田,採用微電極、自然電位、視電阻率3條曲線來量取產層總厚度 (圖7-10)。

對於具有高、低阻夾層和薄互層的油層來講,除量取油層總厚度外,還必須扣除夾層的厚度。由於低阻夾層多為泥質層,故量取低阻夾層厚度應以自然電位曲線作為判別標志,以微電極和視電阻率曲線作驗證,最後,以微電極曲線所量取的厚度為准。量取高阻夾層的厚度應以微電極曲線顯示的尖刀狀高峰異常為判別標志 (圖7-11)。用油層總厚度減去夾層厚度便得油層有效厚度。

(3) 油層有效孔隙度

油層有效孔隙度的確定以實驗室直接測定的岩心分析數據為基礎。對於未取岩心的井採用測井資料求取有效孔隙度,並與岩心分析數據對比,以提高其精度。計算的地質儲量是指油藏內的原始儲油量,應使用地層條件下孔隙度參數。採用地面岩心分析資料時,應將地面孔隙度校正為地層條件下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的獲得有兩種途徑:一是岩心分析有效孔隙度;二是測井解釋有效孔隙度。

圖7-10 油層有效厚度量取方法示意圖

圖7-11 扣除夾層示意圖

通過鑽井取心,將砂岩儲層取到地面後,由於壓力釋放、彈性膨脹,孔隙度有所恢復,所以一般在地面常壓下測量的岩心孔隙度大於地層條件下的孔隙度。計算儲量時應將地面孔隙度校正為地層條件的孔隙度。

實驗室提供了不同有效上覆壓力下的三軸孔隙度,利用這些數據就能夠對地面孔隙度進行壓縮校正。根據美國岩心公司研究,三軸孔隙度轉換為地層孔隙度的公式為:

φfg-(φg3

式中:φf——校正後的地層孔隙度,小數;φg——地面岩心分析孔隙度,小數;φ3——靜水壓力作用下的三軸孔隙度,小數;ε——轉換因子。

D. Teeuw通過對人造岩心模型的理論計算和實際岩心測試,得出轉換因子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λ——岩石泊松比,即岩石橫向應變和軸向應變的絕對值的比值,是無因次量。

確定岩樣所在油藏有效上覆壓力下的三軸孔隙度和地面孔隙度後,即可算出每塊岩樣的地層孔隙度。為尋求本地區地面孔隙度壓縮校正規律,可制定本地區關系圖版或建立相關經驗公式。油區可利用這種圖版或相關經驗公式,將大量常規岩心分析的地面孔隙度校正為地層孔隙度。

(4) 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

原始含油飽和度是指油層在未開采時的含油飽和度Soi,一般先確定油層束縛水飽和度Swi,然後通過1-Swi求得原始含油飽和度。

確定含油飽和度的方法有岩心直接測定、測井資料解釋、毛細管壓力計算等方法。

1) 岩心直接測定

使用油基鑽井液取心,測定束縛水飽和度,然後計算出原始含油飽和度。

油基鑽井液取心井成本高,鑽井工藝復雜,工人勞動條件差。我國一般用密閉取心代替油基鑽井液取心。密閉取心採用的是水基鑽井液,利用雙筒取心加密閉液的辦法,以避免岩心在取心過程中受到水基鑽井液的沖刷。

近幾年來,美國高壓密閉冷凍取心工藝獲得成功。這種取心方法是在取心筒內割心至岩心起出井口前,岩心筒始終保持高壓密封的條件。岩心到井口後立即放在乾冰中冷凍,使油、氣、水量保持原始狀態。此方法價格高昂,取心收獲率僅在60%左右。

前蘇聯採用井底蠟封岩心的取心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在地面用石蠟充滿取心筒,在取心過程中,岩心進入熔化的石蠟中,阻止鑽井液與岩心接觸。多數情況下,地面可取得蠟封好的岩心。

2) 測井解釋原始含油飽和度

由於油基鑽井液取心和密閉取心求原始含油飽和度成本高,一般一個油區只有代表性幾口井,即使有的油田有1~2口油基鑽井液取心井,它的飽和度數據也不能代表整個油田,因此經常用測井資料解釋原始含油飽和度。往往測井解釋原始含油飽和度偏低,有時偏低達5%~10%。為了彌補測井解釋這一弱點,在有油基鑽井液取心井或密閉取心井的地區,都要尋求測井參數和岩心直接測定的原始含油飽和度的關系,以提高測井解釋精度。

3) 利用實驗室毛細管壓力資料計算原始含油飽和度

實驗室的毛細管壓力曲線是用井壁取心、鑽井取心的岩樣測定的,而每一塊岩樣只能代表油藏某一點的特徵,只有將油藏上許多毛細管壓力曲線平均為一條毛細管壓力曲線才能代表油藏的特徵,才有利於確定油藏的原始含油飽和度。J函數處理是獲得平均毛細管壓力資料的經典方法。用平均毛細管壓力曲線確定油藏原始含油飽和度步驟如下:

(1)將室內平均毛細管壓力曲線換算為油藏毛細管壓力曲線

實驗室毛細管壓力表達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油藏毛細管壓力表達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σL,θL及 (pcL——分別為實驗室內的界面張力、潤濕角及毛細管壓力;σR,θR及 (pcR——分別為油藏條件下的界面張力、潤濕角及毛細管壓力。

上兩式相除,得: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2)將油藏條件下的毛細管壓力換算為油柱高度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H——油藏自由水面以上高度,m;(pcR——油藏毛細管壓力,MPa;ρw和ρo——分別為油藏條件下油與水的密度,g/cm3

圖7-12A為室內毛細管壓力曲線轉換為自由水面以上高度表示的含水飽和度關系圖。

(3)確定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

圖7-12A可轉換為油水飽和度沿油藏埋藏深度分布圖 (圖7-12B)。根據該圖可查出油層任意深度所對應的原始含水飽和度,則可求出原始含油飽和度。

圖7-12 毛管壓力曲線縱坐標的變換 (據范尚炯,1990)

(5)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是將地下原油體積換算到地面標准條件下的脫氣原油體積的重要參數。凡產油的預探井和部分評價井,應在試油階段經井下取樣或地面配樣獲得准確的地層流體高壓物性分析數據。

(6) 地面原油密度

地面原油密度應根據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地面樣品分析結果確定。

Ⅱ 石油儲量怎麼是論桶的

石油桶數-桶數來歷
桶真正跟石油發生關系應該是在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泰托思維爾鎮的德雷克發現石油。這位美國人也是跟我國早期的四川人一樣,試著想挖井找鹽,沒想到卻找到了石油。當時在內燃機還沒有發明之前,生產的石油主要是用來製造煤油及燈油。德雷克共有24口生產井,1860年產出原油9萬噸,1862年生產了27萬噸。

德雷克的油井出油後,他用一隻容積約8個啤酒桶的鯨魚油桶當作儲存槽,再放不下只好在地上挖坑做石油池,讓來不及裝桶的原油暫時存放,再用一個個啤酒桶分裝,用馬車拉到河邊,裝上船沿河運送到各地精煉廠。1865年鐵路延伸到油田區,又利用火車的平板車台一桶一桶放置運送出去。這段故事終於創造了石油與桶此後不可分割的關系。

在英語中,大大小小的木桶都稱為「Barrel」,都可用來盛裝石油。大家的交易又是以1桶為准,初期沒有統一的標准規格,的確給買賣雙方都造成困擾。盛裝石油的木桶大的有50加侖(加侖為另一種容積單位,每加侖為3.785公升),小的只有30加侖,以40加侖及42加侖為多,但以40加侖為最通用,大家也逐漸朝這規格靠攏。使用木桶裝原油有一個缺點,就是熱脹冷縮的物理現象經常使木桶破裂,所以裝油時會故意裝少些。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標准石油公司時,大量使用自家生產的木桶,自立交貨規格,把1桶定為42加侖,而且把木桶噴成藍色以表示與其他廠家的區別。在當時,石油的交易是以桶為單位,各家油商向不同的油廠提油,所提領的每桶數量都不一樣,這對ZF而言,要公告價格與收稅也沒有標准,所以要定一個標准量的桶,對各方來說都變得很迫切。美國在1876年內戰前,採取了英國商人和美國商人都能共同接受的一個標准,制定42加侖為1桶。如果換算一下,約合159公升。

說來很有意思,這42加侖是採取了裝鯡魚的木桶及裝豬油的木桶,二者都是42加侖,但都與石油沒有關系。後來,桶成為全世界統一的石油計量單位,全世界各國一致向它看齊。這不像其他計量單位,有美製、英制或公制的區別。桶這個計量單位,不只是石油業界使用,凡是與石油有關的產業、機構或個人,也深受此單位的影響。

隨著石油管道的修建以及貯油器、散裝貨輪和油輪使用的增加,石油很少再以桶裝形式運輸了。1972年,石油生產國協會採用了42加侖桶作為石油的通用計量標准。

噸和石油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原油)=7.33桶(原油)。盡管噸和桶之間有固定的換算關系,但由於噸是質量單位,桶是體積單位,而原油的密度變化范圍又比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中,如果按不同的單位計算,會有不同的結果。

Ⅲ 黃驊坳陷王官屯油田棗-Ⅱ、棗-Ⅲ油組石油儲量計算

李強李華林

【摘要】在測井資料綜合解釋及儲層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本文應用Monte-Carlo法計算了王官屯油田官-1、官3、官-63斷塊中的棗-Ⅱ、棗-Ⅲ油組的石油儲量,並詳細探討了儲量計算的方法及含油麵積、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飽和度、體積系數、地面原油密度等有關參數的取值。

【關鍵詞】儲量計算蒙特-卡羅法參數取值

官-1、官-3、官-997、官-63斷塊位於孔東大斷裂下降盤,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區塊。區塊內含油層位為沙三及孔一段和孔二段,其中孔一段的棗-Ⅱ、棗-Ⅲ油組為本次研究的目的層段。

根據測井資料油、水層的綜合解釋及測試等資料的綜合研究,官-1、官-3、官63等斷塊的含油層位為棗-Ⅱ、棗-Ⅲ油組;而官-997斷塊的含油層位則主要為棗-Ⅳ、棗-V油組。故本次儲量計算的結果,主要是官-1、官-3、官-63斷塊棗-Ⅱ、棗-Ⅲ油組的石油儲量,不包括其它區塊和含油層位的石油儲量。

一、計算方法及公式

本次儲量計算是採用容積法計算的。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的實質就是確定石油在油層中所佔的那部分體積。因此,只要獲得油層的幾何體積、有效孔隙度、含油飽和度等地質參數,便可計算出地下石油的地質儲量。將地下石油體積除以石油體積系數,再乘以地面石油比重,就可以得到地表條件下石油的重量。由此,得到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的基本公式

Q=100·F·h·So·Φ·γo/Boi

式中,Q為地面標准條件下石油原始地質儲量(單位萬噸);F為油藏的含油麵積(單位km2);h為油層有效厚度(單位為m);Φ為油層有效孔隙度(小數);So為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小數);Boi為石油原始體積系數(小數);vo為地面原油比重(小數)。

與傳統的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所不同的是,本次儲量計算採用蒙特卡羅模擬法(Monte-Carlo)計算。傳統作法是將公式中的每個地質參數視為常數去求石油儲量,但實際上,我們觀測每個參數得到的數據,對許多參數來說,只是該參數在其參數總體(服從某一概率統計分布的總體)中的一些隨機抽樣的觀測值。而用蒙特-卡羅模擬法計算石油儲量,首先是將一些地質參數看成服從某一分布的隨機變數,通過求計算公式中每個地質參數(隨機變數)的分布函數,經蒙特-卡羅乘求局部含油地質單元的石油儲量,再經蒙特-卡羅加求研究區塊目的層段的總石油儲量。即用統計模擬方法求出石油儲量的一組樣本,用樣本分布近似地代替石油儲量的概率分布,根據該分布,就可以得到石油儲量在不同概率下的取值。其計算過程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蒙特-卡羅乘示意圖

圖2蒙特-卡羅加示意圖

二、參數取值

1.含油麵積的確定

研究區內油藏類型大多為斷層構造油藏,即在構造圈閉的前提下,構造高部位被反向正斷層遮擋形成側向封堵,構造高部位含油,低部位含水。因此,本次儲量計算,主要按構造油藏的油水界面確定含油麵積。

根據測井及試油資料的綜合解釋和利用,官-1斷塊棗-Ⅱ、棗-Ⅲ油組都不同程度地見有工業油流。因此,本斷塊以測井解釋最深油水界面為界限來圈定含油麵積。棗-Ⅱ、Ⅲ油組的含油麵積為2.0884km2

官-3斷塊依據測井資料解釋大致可分為南部含油區塊和北部含油區塊。南部含油區塊以官-969-1、官-969-2等井為代表,根據測井解釋成果(表1),配合斷層封閉,綜合確定出含油麵積為0.308km2

表1官-3南部含油區塊棗-Ⅱ、棗-Ⅲ油組測井解釋成果表

北部含油區塊以官-946-3、官-946-1、官-144-1、官-974等井為代表,綜合確定油水界面為2000m(表2)。結合斷層封閉和非產油井的控制,其含油麵積為0.306km 2。

官-63段塊以官-33-57井~官-32-48井一線的斷層分為東西部兩個含油區塊。以官-933井、官-947井為代表的含油區塊,綜合分析油水界面為2040m。以官-63、官-31-59井為代表的含油區塊,綜合確定油水界面為2035m(表3)。配合斷層封閉,兩含油區塊的含油麵積為1.2684km2

表2官-3北部含油區塊棗-Ⅱ、棗-Ⅲ油組測井解釋成果表

表3官-63斷塊含油區塊棗-Ⅱ、棗-Ⅲ油組油水界面統計表

以官-995井為代表的含油區塊,測井資料綜合解釋其含油層位為棗-Ⅰ油組,因此,本次儲量計算沒有考慮。以官-33-45、官-940井為代表的含油區塊,產油層位為零Ⅱ1,油水界面為2006.8m。結合斷層封閉,其含油麵積為0.2163km2

本次儲量計算,將含油麵積作為常數處理。

2.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參數的取值

根據測井及試油資料的綜合解釋應用,本次研究確定了官-1~官-63斷塊有效油層的物性和電性界限(表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計算了各井研究層段的油層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飽和度(表5)。將這些參數作為一隨機變數參與各斷塊石油儲量的計算。

表4王官屯油田孔一段有效油層物性和電性界限參數表

3.體積系數、地面原油密度

本次儲量計算中,視這兩個參數個數的多少,對不同斷塊作不同處理。官-1斷塊的體積系數和地面原油密度各只有1個分析化驗數據,分別為1.270和0.910,因此,在官-1斷塊石油儲量計算時,將這兩個參數作為常數處理。官-3斷塊的原油體積系數有3個化驗值(1.16,1.27,1.16),原油密度也有3個分析值(0.918,0.91,0.914),因此,在本斷塊石油儲量計算時,將這兩個參數作為隨機變數處理。只是在選擇其分布函數時,按三點分布處理。官-63斷塊的原油密度為0.90,為一常數。體積系數分別為1.124,1.149,1.124,作為隨機變數處理。

表5油層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飽和度統計表

三、計算結果

在上述參數取值的基礎上,通過蒙特-卡羅乘求出各個斷塊的石油儲量分布(圖3,4,5,表6)。然後再經蒙特-卡羅加,求得研究區和研究層段的總石油儲量分布(圖6,表6)。

表6各斷塊及總石油儲量分布表

圖3官-1斷塊棗-Ⅱ和棗-Ⅲ油組計算石油儲量概率分布圖

圖4官-3斷塊棗-Ⅱ和棗-Ⅲ油組計算石油儲量概率分布圖

圖5官-63斷塊棗-Ⅱ和棗-Ⅲ油組計算石油儲量概率分布圖

圖6官-1~官-63斷塊棗-Ⅱ和棗-Ⅲ油組計算石油儲量概率分布圖

參考文獻

(1)楊通佑,范尚炯,陳元千,吳奇之,石油及天然氣儲量計算方法.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0.

Ⅳ 石油儲量10億桶等於多少噸

要看是什麼油,密度多少,取中間值,7桶等於1噸。
10億除以7約=14286萬噸。

石油體積與重量單位的換算方法

1.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必須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個溫度狀態下,每立方米體積的石油為p噸重。換算關系為:

一噸油的體積數=1/p立方米
一噸油相當的桶數=1/p * 6.29桶(油)

將6.29除以密度即為求1噸油等於多少桶油的換算系數公式。此換算系數的大小與油品的密度大小有關,且互為倒數關系,如:大慶原油密度為0.8602,勝利101油庫原油密度為0.9082,可分別得:

大慶原油換算系數=6.29/0.8602=7.31 ,勝利原油換算系數=6.29/0.9082=6.93

對石油產品得計算方法也是一樣。如某種汽油的密度為0.739,計算結果:1噸汽油等於8.51桶;某種柴油的密度為0.86,計算結果1噸柴油等於7.31桶。依此類推。表1列出了國內外常規油品及常見的原油的噸與桶的換算系數。

美國市場的汽、煤、柴油價格以美分/加侖為單位,同樣可用上述公式換算為以美元/噸為單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國舊金山93號無鉛汽油價格為54.0美分/加侖,其換算方法推導如下:

93#無鉛汽油價格=54.0美分/加侖;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侖),54.0*0.01*42*8.5美元/噸(1噸汽油約和8.5桶),54.0*3.57*(3.57即為汽油由美分/加侖換算美元/噸的換算系數)=192.78美元/噸

表1.原油和油品體積與重量單位換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噸 品名 密度p 桶/噸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車用汽油 0.725 8.67 減壓渣油(大慶)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瀝青 1.01 6.23
輕柴油 0.825 7.62 潤滑油基礎油150SN 0.8427 7.46
輕石腦油(44-100。c) 0.674 9.33 潤滑油基礎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腦油(102-143。c) 0.742 8.48 潤滑油基礎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噸 品名 密度p 桶/噸
中國原油 米納斯原油 0.8498 7.40
大慶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勝利原油(101庫)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納原油 0.9279 6.78
阿聯酋原油 漢迪爾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維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爾班原油 0.8498 7.4 馬來西亞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阿拉伯輕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阿拉伯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阿拉伯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輕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輕油 0.8559 7.35 英國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倫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羅斯原油
遼河外輸油 0.930 6.76 原蘇聯出口原油 0.8659 7.26
勝利孤島油 0.946 6.65 美國原油
江蘇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薩斯中質油 0.8251 7.03
華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亞原油
南海綏中油 0.972 6.47 吉普斯蘭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賈比魯油 0.8156 7.71
阿塔卡原油 0.9109 7.76

2.體積單位換算
體積單位主要有桶、加侖、升、立方米,它們之間的換算系數見表2。

表2.體積單位換算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侖(美) 加侖(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10-3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

Ⅳ 21. 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需要__含油麵積____、___有效厚度_ _、 有效孔隙度_____、____原始含油飽和度___

搜一下:21.
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需要__含油麵積____、___有效厚度_
_、
有效孔隙度_____、____原始含油飽和度___

Ⅵ 石油儲量與石油峰值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采出的石油量不斷增加,關於石油峰值的問題終於引起人們的關注,可采出的石油資源量標志著未來可以獲得的石油總量,因此就顯得十分重要。常規的石油資源量包括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常規採油、二次採油技術、提高採收率技術)可以通過井口獲得的石油總量。這並不包括從固體瀝青礦或氣體(石油砂、油頁岩、天然氣的液化加工天然氣液化或稱GTL是一種將天然氣或其他氣態烴轉化為較長鏈烴類的煉制過程。富含甲烷的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就是一種。它們或者直接轉化,或者通過中間介質轉化,比如Fischer Tropsch(費托合成技術)或Mobile Process技術的應用。利用這些加工技術,煉制爐可以將其中的氣體廢料產品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油,可供市場或僅僅作為與柴油混合的燃料使用。或煤的液化將煤炭轉化為液體的加工處理。技術中獲得的資源量)所獲得的液態烴量。石油資源量可以分為探明儲量、預測儲量和地質儲量。探明儲量一般可達預測儲量的90%~95%。預測儲量的可能采出量為50%,地質儲量的可能采儲量為5.0%或10.0%。目前的技術可以從絕大多數油井中采出大約40%的石油。一些推測認為,未來的技術有可能采出更多的石油,但即便如此,未來的技術已經將這些預測儲量和探明儲量納入人類擁有的資源「賬下」了。在許多主要產油國中,關於本國的資源量並沒有對外公布,也沒有經過核實。絕大部分易開採的石油已被人們找到了。當下的石油價格高漲已迫使人們在那些投資極高的區域開展油氣勘探,比如鑽探超深井,進行極端溫度下的施工作業以及在環境惡劣的區域展開勘探。勘探作業的低發現率導致探井工具的短缺,這樣又會造成鋼鐵價格上漲。這種盤根錯節的關系,導致整體價格上揚。
全球油田發現的高峰出現在1965年,主要原因在於當時世界人口的增加遠大於石油產量的增加速度,而年均產油高峰出現在1979年(其引發原因是1973—1979年的阿拉伯半島戰爭)。20世紀60年代,每年所發現的石油量都連攀高峰,約為550億桶/年。1980年,石油儲量達到效率峰值,當時的石油產量首次超過發現量,雖然人們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對石油儲量進行了重新計算,但依然難以准確地獲得儲量額。

Ⅶ 石油儲量 計算公式

根據容積法計算:儲量=油層厚度*含油麵積*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原油密度/原油體積系數
當然這只是一種粗略的估算方法,得到的是靜態儲量,動態儲量可以更加試井結果計算,那個計算公式就很多種了,也比較復雜、、、

Ⅷ 石油儲量是什麼呢

石油儲量是指對最終能開采出多少石油的估計。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的液體,在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其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世界的石油儲量是非常高的,但由於其可開采難度也很高,並不是都像中東石油一樣好開采,因此還有很多未開發的油田,只不過是人類開采難度比較大的油田。

這就導致了很多公司只開采一小部分油田後,認為開采難就放棄這塊油田,致使很多油田沒有被開采,比如中國油田的開采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石油是來自於碳循環的,有研究證明在碳循環更快的情況下,石油也會慢慢地增加。

石油與原油區別:

石油是工業名詞,是相對礦產資源而言,通常所說的石油工業,是一種礦產資源工業。在石油勘探過程中,根據勘探程度和探明情況,計算並確定石油儲量。石油儲量是地質勘探成果,是一種待開發的原始礦產資源量。

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層里被開采出來的石油,保持著其原有的物理化學形態,是石油工業的初級產品,實現了其使用價值,是油田開發的成果,原油產量是一種已經開發的礦產資源產量。

石油一詞多用於說明油層滲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而原油一詞多用於國家統計的原油產量統計數字、評價原油理化性質及用於說明採收率、采出程度及採油速度。

石油作為礦產資源是指含水、含氣的油,而原油作為一種工業產品,其中的水、氣已從油中分離出來,是一種合格的工業產品。

Ⅸ 石油儲量中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是什麼意思

20世紀70年代,對石油資源儲量分三級:一級地質儲量稱為探明儲量、二級地質儲量稱為基本探明儲量、三級地質儲量稱為待探明儲量。 1983年11月我國提出了新的儲量分類方案:探明儲量指勘探階段結束後計算的儲量。

Ⅹ 我國的石油儲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幾位

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2004年,中國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5%,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5%,但消費量卻佔世界總量的8.2%。
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內的石油地質儲量為248.44億噸,比2003年底增長5.4%;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7.91億噸,增長3.4%;累計采出量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24.91億噸,增長2.4%。
世界石油儲藏量主要分布在中東、拉美、歐洲、非洲、亞洲與北美。按儲量大小計算,前10個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墨西哥、美國與中國.
中國探明的石油人均儲量不及世界人均數的1/9,天然氣只有1/20,不少礦藏的人均儲量在世界上排列於倒數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