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時候開始天然氣的開發與利用
天然氣是一種燃燒熱值較高的燃料,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甲烷。在現代社會中,天然氣有著廣泛的用途。在天然氣開發與利用的歷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
在古代,人們把天然氣的氣井稱為「火井」。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河郡,漢武帝元朔四年置,鴻門有天封苑,火井祠,火從地出也」。說明當時那裡已有火井。西漢楊雄在公元前1世紀末著的《蜀都賦》中也記載四川地區有火井」。這是中國生產天然氣和擁有天然氣井的最早記錄。
中國最早開發的天然氣主要是用來煮鹽,時間最遲不晚於東漢。在四川成都和臨邛等地出土的東漢畫像磚上都刻有煮鹽圖,即利用天然氣井煮鹽水以制鹽。
在歐洲,英國是最早使用天然氣的國家,時間是公元1668年,比中國晚了1400餘年。此外,中國的天然氣開采技術也比較先進,許多技術為世界首創。
❷ 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大致分為哪三個階段
從採油的階段和技術手段上劃分,石油開采分為三個階段。即一次採油、二次採油、三次採油。
在石油界,通常把僅僅依靠岩石膨脹、邊水驅動、重力、天然氣膨脹等各種天然能量來採油的方法稱為一次採油;把通過注氣或注水提高油層壓力的採油方法稱為二次採油。
把通過注入化學劑改變張力、注入熱流體改變黏度,用這種物理、化學方法來驅替油層中不連續的和難開采原油的方法稱為三次採油。
❸ 誰能告訴我陝西那些地區通了天然氣呀謝謝
陝西省:
省會西安市,下轄10個地級市,2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80個縣。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西安市 未央區 新城區 碑林區 蓮湖區 灞橋區 雁塔區 閻良區 臨潼區 長安區 藍田縣 周至縣 戶 縣 高陵縣
銅川市 耀州區 王益區 印台區 宜君縣
寶雞市 渭濱區 金台區 陳倉區 鳳翔縣 岐山縣 扶風縣 眉 縣 隴 縣 千陽縣 麟游縣 鳳 縣 太白縣
咸陽市 秦都區 渭城區 興平市 三原縣 涇陽縣 乾 縣 禮泉縣 永壽縣 彬 縣 長武縣 旬邑縣 淳化縣 武功縣
渭南市 臨渭區 韓城市 華陰市 華 縣 潼關縣 大荔縣 合陽縣 澄城縣 蒲城縣 白水縣 富平縣
延安市 寶塔區 延長縣 延川縣 子長縣 安塞縣 志丹縣 吳起縣 甘泉縣 富 縣 洛川縣 宜川縣 黃龍縣 黃陵縣
漢中市 漢台區 南鄭縣 略陽縣 留壩縣 佛坪縣
榆林市 榆陽區 神木縣 府谷縣 橫山縣 靖邊縣 定邊縣 綏德縣 米脂縣 佳 縣 吳堡縣 清澗縣 子洲縣
安康市 漢濱區 漢陰縣
楊凌示範區 楊陵區 陝西沒通天然氣的地區:
石泉縣 寧陝縣 紫陽縣 嵐皋縣 平利縣 鎮坪縣 旬陽縣 白河縣
商洛市 商州區 洛南縣 丹鳳縣 商南縣 山陽縣 鎮安縣 柞水縣
勉 縣 寧強縣 城固縣 洋 縣 西鄉縣
鎮巴縣
❹ 鎮巴石油天然氣勘探情況進展
在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有力協調下,經過我委與國家能源局及中石化多次銜接,5月7日中石化派出勝利油田226物探隊30餘人進駐鎮巴,後續工程技術人員將增至300人,在鎮巴境內70平方公里開展三維地震勘探。勘探工作按照地表調查、岩性分析、勘探方案和地震勘探四個階段逐步展開,中科院14名院士參與。預計勘探工作9月底完成,經專家論證分析後確定布井開發。目前,鎮巴縣全力配合中石化的三維勘探工作,我委與漢中市及鎮巴縣緊密聯系,做好協調配合,確保勘探工作順利開展。 (資料是2009年)
❺ 油氣勘探開發進展
一、勘探進展
(一)勘探歷程
我國的石油勘探始於19世紀末,在1949年之前處於緩慢發展狀態。新中國成立以來,油氣勘探有5次重大的飛躍:第一次是石油勘探戰略東移,在松遼發現了特大型的大慶油田,說明了陸相地層不僅可以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巨型油田。第二次是渤海灣盆地的突破,通過對復雜斷陷盆地的勘探實踐,總結出復式油氣聚集區(帶)的理論。第三次是改革開放以後,沿海大陸架對外開放與國外各大石油公司合作勘探石油,並迅速取得成果。第四次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方針指引下,在積極勘探東部的同時,對西部盆地加大了勘探力度,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四川、吐哈、柴達木等盆地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第五次是1998年3大石油公司體制確立以來,油氣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是天然氣的儲量有了很大增長。
(二)近期勘探成果
1.石油
「十五」期間,我國石油的勘探開發取得長足進展。5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4.5×108t,較「九五」時期增加7×108t,增長15%。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8×108~10×108t。相繼發現塔河、陸梁、西峰、志靖—安塞、渤中25、曹妃甸11-1、蓬萊19-3、大情字井等8個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108t的油田。石油產量由2000年的1.63×108t增加到2005年的1.815×108t,年均增加370×104t,年均增長2.17%;其中2005年較2004年凈增650×104t,增長3.7%,增速明顯加快。
目前,東部主要盆地的岩性油藏勘探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松遼、渤海灣陸上、南襄、江漢、蘇北等盆地岩性油藏儲量已經占當年儲量發現的一半,甚至更多;中部的鄂爾多斯盆地勘探的主要對象就是岩性油藏;西部主要盆地勘探程度相對較低,在尋找構造油藏的同時,也注重岩性油藏的勘探,例如:塔里木盆地、准噶爾、柴達木盆地等。
截至2005年底,共發現油田634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57.98×108t,石油資源探明率34%,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63×108t,累計采出量44.74×108t,剩餘可采儲量24.89×108t(表6-1-1)。2005年石油產量1.815×108t,列世界第5位。
表6-1-1 全國油氣資源總量及構成表(截至2005年底)
2.天然氣
我國大范圍的天然氣勘探突破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滯後於石油勘探近40年。從1990年開始,中國天然氣儲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十五」期間,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4×1012m3,較「九五」時期增加1.3×1012m3,增長111%。近年先後發現了克拉2、蘇里格、普光等地質儲量規模超過1000×108m3的大型氣田。在松遼北部深層徐家圍子火山岩、准噶爾盆地南緣的霍爾果斯、塔里木盆地烏什凹陷的依拉克、四川盆地川西須家河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的大氣田已初具規模。至今已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渤海灣、東海、瓊東南、鶯歌海、珠江口等9個盆地發現地質儲量大於300×1012m3的大型氣田29個。
截至2005年底,共發現氣田216個,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92×1012m3,天然氣資源探明率14%,可采儲量3.09×1012m3,累計采出量0.43×1012m3,剩餘可采儲量2.66×1012m3。2005年天然氣產量500×108m3,列世界第14位。
二、開發進展
(一)油氣生產歷程
1.石油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陝北延長試辦油礦,開始了中國的石油開發歷程。中國近代石油工業值得稱道的是玉門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新中國成立後,石油工業在醫治戰爭創傷中開始重建,玉門油田、獨山子油田、延長油礦等油田產量得到了恢復,並有大幅度提高。1959年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特大型油田,1963年大慶油田投入生產,當年生產石油439×104t,全國石油產量也達到了647×104t。到1965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131×104t,突破了千萬噸大關,使我國實現了原油完全自給。進入20世紀70年代,我國又在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開發了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產量5400×104t。其後又發現了華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區的幾大油田,1978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了1×108t,成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產國。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在穩定東部地區石油生產的同時,重新加強了西部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繼發現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與此同時,對外國公司開放了我國近海石油勘探開發權,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石油產量的增長。1995年我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5×108t,2005年達到了1.8×108t,成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
2.天然氣
1949~1968年為天然氣開發初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開展油氣普查,僅在四川盆地發現一批小型氣田並進行了初步開發。到1968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14.4×108m3,主要是以氣層氣為主。
1969~1995年為天然氣開發啟動期。這一時期氣層氣和油田溶解氣都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一方面全國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帶來溶解氣產量的快速上升。1995年,溶解氣工業產量達到75×108m3,氣層氣產量達到99×108m3,全國天然氣產量合計174×108m3,是1968年的12倍。本階段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長9.4×108m3。
1996年以來為加快增長階段。1996年以來,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探明天然氣儲量的快速增長,崖13-1—香港、澀北—西寧—蘭州、西氣東輸、陝京二線等長輸氣管線相繼建成投產,以及氣區周邊的局域輸氣管線不斷延伸和完善,一批新氣田陸續投產,氣層氣產量進入加快增長階段,同時溶解氣產量也略有增長。2005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500×108m3。
(二)開發成果
1.石油生產現狀
截至2005年底,石油累計采出量44.7×108t,當年采出量1.80×108t,剩餘可采儲量24.4×108t,儲采比13.5∶1;天然氣累計采出量4324×108m3,當年采出量500×108m3,剩餘可采儲量26918×108m3,儲采比54∶1。
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經在20個沉積盆地中生產石油。其中,石油年產量已經過了生產高峰,進入產量遞減階段的主要盆地有9個,如松遼盆地1960年開始生產石油,1997年達到了石油生產高峰,其後雖然吉林油田石油產量在增長,但增長量彌補不了大慶油田石油產量的遞減,全盆地石油產量繼續下降;渤海灣盆地陸上1963年開始生產石油,1988年達到了石油生產高峰,其後雖然海域石油產量迅速增長,剛剛彌補陸上石油產量的遞減,全盆地石油產量保持穩定。
有6個主要盆地的石油產量仍然處於上升期或者處於高峰穩產期,近幾年增長最快的是鄂爾多斯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例如,鄂爾多斯盆地自1907年開採石油以來,已經有97年的歷史了。在其前70年中,石油產量一直沒有太大的增長。近年來,隨著三疊系低滲透儲層油田的大規模開發,石油產量急劇增長,到2005年成為全國第四大產油盆地。
2.天然氣生產現狀
截至2005年,國內已開發氣田177個,2005年產氣層氣408×108m3,累計采氣4323×108m3,動用氣層氣可采儲量的采出程度為41.6%。累計動用溶解地質儲量8601×108m3,可采儲量3206×108m3。2005年產溶解氣92×108m3,累計生產2673×108m3,溶解氣可采儲量采出程度為74.8%。
總的來看,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程度不均,石油高於天然氣,東部高於西部,北方高於南方,陸上高於海上。勘探難度逐漸增大,隱蔽、復雜油氣藏已成為勘探主要對象,地表及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正成為勘探的重點目標區。老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高采出階段,綜合含水率高於80%,平均采出程度大於65%,油氣產量呈明顯遞減趨勢,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開采工藝要求越來越高。
❻ 鎮巴縣有沒有石油
鎮巴縣的天然氣儲量在中國來說是相對較多的。有天然氣的地方必定也會有石油,只是多少的問題。
❼ 漢中市鎮巴縣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進展如何
鎮巴天然氣目前在中國的儲量還是比較大的,國家勘探總局進駐鎮巴縣 ,現在一期勘探正在進行 ,但是由於鎮巴縣的交通不便,正在改善公路,目前前往鎮巴縣的拴馬嶺隧道正在施工,預計今年年底鎮巴先的交通得以改善,大型機械進駐鎮巴縣。國家發改委對此項目好像有計劃開採的文件,不是有多少開采多少的
❽ 巴中有望設市的縣,天然氣儲量5600億立方米,為什麼或將實現大爆發呢
巴中市位於四川省的東北部,其西部與廣元市相連,東南部為達州市,南部為南充市和廣安市,北部則與陝西省的漢中市接壤,地理區位良好。巴中市在四川省的經濟實力不是很顯眼,人均GDP水平和其它地級市比起來也有一些差距。但是巴中市在最近幾年來發生的社會變化還是非常大,巴中市的市政建設讓人大開眼見,隨著巴中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道路交通建設的逐步完善,巴中的生活水平也在變得越來越好。
另一方面,巴中境內的植被覆蓋率和森林覆蓋率都很高,這使得巴中成為了一個相對來說非常熱門的避暑城市和旅遊城市,成為眾多遊客心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巴中旅遊產業產值是其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巴中市下轄著3個縣城,其中有一個縣城境內埋藏著多達56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潛力巨大。
❾ 四川發現全國最大的油田,開發了嗎
我知道達州到平昌廣元一帶數百公里范圍五年前進行過大面積勘探,探井有數百口,很多地方都鑽通了,後在平昌的龍崗設了一個基地,據說那裡鑽出了石油,我還去看過,在一個山溝里。聽吹牛的說這是戰備石油,目前封井,不會開採的。小時候就聽我父親說我們那裡有石油,抗戰時期美國日本都來鑽過,讀高中的時候好多石油車開到我們那裡來鑽石油,從沒看過那麼大的車,那些石油工人都說普通話,愛打鳥,他們有氣槍,那時保護鳥類不怎麼流行,寒冬臘月我都看到石油工人在架子上面操作,其實很辛苦的,他們在我們那裡鑽了估計半年又全部撤走了,不知怎麼回事。
❿ 鎮巴,佛坪,略陽哪個縣地理位置更好,交通更方便,經濟更發達
鎮巴縣位於陝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位於北緯32°8′至32°50′,東經107°25′至108°16′的地方。其南接四川省萬源市、通江縣,被譽為陝西省「南大門」,東鄰安康市紫陽縣、漢陰縣,西北與西鄉縣接壤。
地貌
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西部,米倉山東段。巴山主脊東西橫亘,構成南北兩個地理單元,成為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地質構成以褶皺、斷層為主,喀斯特地貌發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岩石多為沉積岩和變質岩。境內溝谷幽深,山勢陡峭,相對高差大。最高點-巴山主峰箭桿山海拔2534米,最低點-巴廟鎮爛柴溝溝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中山地貌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積佔8.4%,平均高度為1231.4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坡緩,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積佔84.4%。不同高度、坡度組合,構成境內多樣的地形地貌。橫跨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有較大河流6條。
氣候
鎮巴縣屬北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區,大陸性較強,氣溫年差較大。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36天,年均降水1250~1350毫米。
2016年,預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1億元、增加值14.6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5倍和4倍。五年完成工業項目投資19.9億元,實施了縣煤礦、袁家壩煤礦、簡池煤礦技術改造。
佛坪縣位於陝西省漢中地區東北部,地處秦嶺山脈中段南坡山巒腹地。秦嶺山脈主脊橫亘縣境北部,境內山巒重疊。地理坐標為東經107°41'至108°10',北緯33°16'至33°45'。縣城袁家莊,東到寧陝縣26公里;西南到洋縣28公里;南到石泉縣43.5公里;西到洋縣75公里;北到周至縣39公里;西北到太白縣100公里。東北(經周城公路)到西安市212公里;西南(經周城公路)到漢中市158公里。佛坪縣南北長約54.05公里,東西寬約50.25公里。總面積1279平方公里。
地貌
佛坪縣地處秦嶺腹地,總體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縣境北界秦嶺主脊自西而東有黃桶梁、光頭山,為南北坡分水嶺,亦為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東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爛店子梁、觀音山;中部有鰲山、文觀廟梁蜿蜒伸展,接連娘娘山主峰,構成倒掛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異,縣東西兩半以山相隔,匯集為金水、椒溪兩個水系。蒲河系過境水,與椒溪交於三河口。三條河道縱貫佛坪縣。山體多呈中切峽谷,溝壑縱橫,群峰四起。河溝兩岸分布大小不等的洪積、沖積、淤積台地,地勢較平坦,為基本農田的分布區。
氣候
佛坪縣屬暖溫帶氣候,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區氣候特徵,成為特殊的亞熱帶北緣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由於東西向秦嶺主脊的屏障作用,使縣境氣候明顯區別北坡,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地帶。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季冷暖反復交替,氣溫回升緩慢,雨少偏旱;夏季多洪,秋季多淋;冬季雪雨稀少,較乾燥。
2016年,全年新納入規上工業1戶,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91億元,增長15.5%,實現增加值0.7億元,同比增長16.8%。
略陽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秦嶺南麓,漢中盆地西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略陽東南與勉縣、寧強接壤,西北與甘肅康縣、成縣、徽縣相連。總面積2831平方千米。
地貌
略陽以縣城為中心,東西南北各方大體相等,平面圖略呈長方形。最高海拔(昏人坪)2425米,最低海拔(登蹬埡村)587米,相對高差1838米。縣境從北到南有兩條高度不等的相對平行線貫穿。一是嘉陵江主流線,將縣境分為大致相等的東西兩半;二是南北山脈脊嶺線,東北部西庵山山脈,向南擴展伸延,脊嶺經費家埡、大茅埡、煎茶嶺、分水嶺,與東南部龍山主峰支脈漂草坪連成一線,伸向寧強縣境。
氣候特徵
略陽縣地處內陸腹地,受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屬大陸性過渡氣候。縣北部為南暖溫帶氣候區,南部為北亞熱帶氣候區。地勢高差大,立體性氣候明顯。從海拔最低點587米(樂素河區的登蹬埡村),到海拔最高點2425米(東北部渾人坪主峰),高差達1838米。
2016年,略陽縣降雨量592.3毫米,年平均氣溫14.3攝氏度,全年日照小時數1552小時,全年無霜期242天,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42天。
氣溫
略陽縣年平均氣溫為13.2℃(1982—1984年),暖年平均氣溫為13.9℃(1966年)。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氣溫1.8℃;最熱月是7月,月平均氣溫23.7℃,冷暖相差21.9℃。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1.2℃,極端最高氣溫37.7℃。無霜期236天。
2016年,略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2015年增長7.9%,人均GDP為27805 元。第一產業增加值9.5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8.63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27.76億元,增長8.9%。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17.1 %、33.3 %和49.6%,非公經濟佔比46%。共有「四上」企業69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戶、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26戶、資質等級建築企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15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6戶。2016年縣域經濟監測綜合排名在全省80個縣中位列第7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