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篆刻時怎麼才能把字弄到石頭上 有沒有簡單的方法、、、(我毛筆字寫的不是很好、、) 請詳細講解步驟!
水印
先定好尺寸,然後用鉛筆在宣紙上寫出要用的字(寫正字),然後用毛筆描,注意墨里不要加水,等干透以後把寫字的一面對准石頭,對齊,用衛生紙吸水再擠去多餘水分,與印稿接觸,使其剛好被水濕透(切忌水太多)用一張不陰水的紙覆蓋後,用指甲背面或光滑的鵝卵石用力劃(要均勻,注意不要讓印稿移動)反復按劃幾次即可
很好用,但初學時會有很多問題,有問題找我吧
㈡ 篆刻什麼是陰刻陽刻 陰刻陽刻的技巧詳細說下!好的我加分!!
一、陽刻又稱朱文,即紅字白底;陰刻又稱白文,即紅底白字。陰刻就是將書寫的文字筆畫刻去,陽刻則是把文字筆畫留住,將其餘刻去。
二、篆刻的刀法有很多,清朝的時候有人竟然總結出來了幾十種,但是歸納來看就兩種:沖刀和切刀。我觀察了國內很多篆刻高手的操作,加上自己對篆刻20年的探索,發現主要用途最廣的是沖刀。切刀的高手都是出在清末的浙派,現在這樣刻的人已經不多見了。
三、沖刀的手法很簡單,以一指、二、三指捏住刀柄,四指抵住石頭就可以刻了。一般來講沖的時候白文刻出的筆畫橫切面呈v字形,樓主知道用刀是有角度的了吧?陽文刻出的筆畫橫切面成倒的v字形。用刀的時候要一鼓作氣,不可以猶豫和過多的修飾,以免線條孱弱。當然要注意收的住刀,避免將手刻傷。
講述畢竟很難講的清楚,這都是我的經驗,樓主可以找一段視頻看看,就一目瞭然了。網上有韓天衡等的篆刻教學視頻,可以參考一下。提供一個網址:http://www.56.com/u11/v_MzU4MzMxNzY.html
㈢ 篆刻的步驟方法
推薦鄙人的心得(初學者適用):把石頭要刻的一面印在紙上,描出輪廓。在紙上的輪廓中寫入篆字(自己布局好),把紙翻過來,在背面仔細描出字來。為什麼要仔細呢?因為這一步很容易讓篆字走形,當心當心!描完後,用軟鉛筆(B字頭的),把你看到的反字慢慢畫到石頭上,當然,這一步也會讓字走形,不要怕,取一面鏡子,對著鏡子看字,這樣看就看到正的字了,走形了,不好看就注意修整,直到滿意為止。然後用刻刀的刀尖部分,沿你寫在石頭上字的各個筆畫勾個邊(刀具中應該有那種沒有刀刃,象錐子一樣的刀頭,用以勾邊最宜!)。然後用刀頭較薄的那種刻刀對著你剛才勾邊的痕跡刻下,便利得多。也許你在用鉛筆將字描上石頭的時候筆畫寫得粗了,沒關系,勾邊一樣勾下來,刻也這樣刻下來,字刻完後可以慢慢用鏟、刮等方法把筆畫修細,但在刻的時候主要用切刀。
供你參考!
㈣ 篆刻印石用什麼油保養
一般是白茶油,南方還可用嬰兒保養油。這是指一些適合的印石,比如壽山類。
青田類就不太合適用油,一般打蠟。
㈤ 怎麼篆刻
首先要准備一些篆刻工具比如篆刻刀,印床砂紙,印泥等等,學習篆刻的話 建議你去篆刻導航網,裡面有篆刻字體大全,還有很多初學篆刻的視頻教程,完全能滿足您的需要,望能採納 謝謝
㈥ 印章篆刻入門
【石頭】首推青田,七八塊錢的就好,最好買沒有釘的,一是崩不說,就算你是力大如牛的漢子也拿釘沒有辦法,主要是刻不動。用石粉壓成的凍石最好不要買,我覺得太綿了,壽山石也是。最後感覺喜歡石頭真的很費錢.......大家可以看看藍星特別美,純正的真的很貴,還有西安綠啊之類的。
再說【刻刀】入門的話用用永字牌的典範系列刻刀就好,推薦8mm的。以前推薦的5cm的太小了……
此所有篆刻書籍出自圖中上的標記,注意看一下
【篆刻書籍】
《大篆百家姓》
《鄧石如篆書《小窗幽記節選》》
《凡將齋金石叢稿》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
《古幣文編》
《古漢字》
《古文字詁林01》
《古文字類編(高明)》
《漢印製度雜考(汪桂海》
《康默如 大篆千字文》
《隸辨_隸書字典(上下)》
《馬衡講金石學》
《繆篆分韻》
《秦漢及北魏.文字圖案瓦當》
《清-鄧石如書法集》
《商周古文字類纂》
《石鼓文定本》
《石鼓文拓片》
《書法.篆刻-篆書百家姓》
《王國維考古學文輯》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
《吳讓之篆書兩種》
《吳讓之篆書墨跡》
《正草隸篆四體字典(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篆刻字典(日)中西庚南》
《篆隸楷行草五體字典》
《篆書導學篆書用筆間架一百法》
《篆書技法指南》
《篆書入門》
《篆體德道經》
《篆刻-美麗印石》
《篆刻邊款技法與拓法介紹》
《錢君陶篆書千字文冊》
【補刻刀】其實刻刀的大小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只是在我看來8mm的好用一點。但是接觸下來,很多老師在刻邊款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小一點的。另外,現在用了「頌」系列的篆刻刀,感覺很棒,用起來很舒服,不像經典系列的那麼鈍。
【印譜】先從漢官印刻起,推薦的印譜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官印私印,這是說白文印。朱文印可以看看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的。
【印泥】首推上海西泠印社的鏡面硃砂,30g就差不多啦,顏色好看,沒有硃砂那樣紅的刺眼...其實後來才覺得,好印泥真的很重要吧……前幾日入手了蘭廠的印泥,超好用,但是也超貴
【其他的一些】砂紙500目的,300的都准備一些。還有印床,可有可無吧……自我感覺印床不是很舒服,變換刻印的角度比較麻煩。還有畫印稿的毛筆,櫻花的勾線筆很好用...連史紙,蓋印用的,不用太好....
(學篆刻的第二年)
對於【石頭】,我覺得以前推薦的七八塊錢的青田石好像有點貴了emmm那時候小還不太懂行情,學了一段時間篆刻後,我發現了一個又便宜又沒有太多沙釘的店鋪(絕對沒有打廣告的意思)超級推薦【哲石齋】青田石,賣二點五厘米的就好,因為大多數漢官印是二點五厘米的。其實,也不能說壽山石不好,看刻印的風格吧,要是刻比較精細的印章,像陳巨來的細朱文就比較好。
對於【印譜】的補充入坑一年後,發現浙江古籍的居然是盜版的日本二玄社的,就是印泥的顏色換了換,p的圖過於厲害了.....此刻推薦,【十鍾山房印舉選】我是入了一本89年版的,真的很清晰 ,【上海博物館藏藏印選】這本就是有些貴了,
對於【邊款】我覺得刻邊款真的挺難的....其實學了篆刻大家都知道刀法大致有沖刀和切刀兩種,刻邊款的話主要是用切刀。我書法主要學魏碑一路,刻邊款的時候就拿寫碑的一套用上。其實也可以打稿子,就是在刻邊款的時候先用筆寫上,在用刀去切毛筆的書寫軌跡,我想這可能就像模擬古代匠人書丹,並且進行刻石的過程吧,就像啟功先生說「透過刀鋒看筆鋒」而且如果想刻好,就一定要多練啊啊啊啊!臨一些名家的邊款也是很好的一個學習方法,像吳讓之,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近代的來楚生的隸書邊款也是可以學習的。
㈦ 印章如何進行篆刻
需要買石頭、刻刀、當然小心一點的話還需要買固定的架子,這個最好跟著老師學。
刻法分為:切刀(直刀) 和沖刀 兩種。垂直石料面向下切 為切刀,刀入石中向前遊走為沖刀,直刀應該多用於修改,沖刀用於走體。
我們篆刻用的一般是平直的篆刻用刀,刀的刀鋒是平直的不象那些刻木頭的刀前端是斜的,刻字時刀桿和印面成45度角左右,並且是刀的刀鋒處的尖端入時,印石上的字是有它的輪廓的,向線就是刀的刀鋒處的尖端沿著字的輪廓的邊緣走而刀鋒向著字的輪廓的中心線,所以叫向線,這樣刻出的筆畫的邊緣會有石屑飛濺後留下的毛毛邊的效果,有一種老辣淳樸的藝術效果,而背線則正好相反刀的刀鋒處的尖端沿著字的輪廓的中線走刀鋒向著字的輪廓的邊緣,這樣刻出的筆畫邊緣平滑細膩,向線、背線入刀各是指沖刀而言的,如果用切刀的話就不這么分了,另外沖刀又為單刀和雙刀,不知道我說明白沒有,如果有圖的話就好了,演示起來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只是說著麻煩啊,這也是我平常看書和老師知指導後自己的體會,其實這東西主要在自己揣摩,也不必拘於什麼成法,什麼具體的名詞含義,一方印章就是一個可供自己抒發感情和才華的天地,盡情揮發有時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千萬不要被什麼東西禁錮住。
㈧ 篆刻的步驟是什麼
(初學者適用):把石頭要刻的一面印在紙上,描出輪廓。在紙上的輪廓中寫入篆字(自己布局好),把紙翻過來,在背面仔細描出字來。為什麼要仔細呢?因為這一步很容易讓篆字走形,當心當心!描完後,用軟鉛筆(B字頭的),把你看到的反字慢慢畫到石頭上,當然,這一步也會讓字走形,不要怕,取一面鏡子,對著鏡子看字,這樣看就看到正的字了,走形了,不好看就注意修整,直到滿意為止。然後用刻刀的刀尖部分,沿你寫在石頭上字的各個筆畫勾個邊(刀具中應該有那種沒有刀刃,象錐子一樣的刀頭,用以勾邊最宜!)。然後用刀頭較薄的那種刻刀對著你剛才勾邊的痕跡刻下,便利得多。也許你在用鉛筆將字描上石頭的時候筆畫寫得粗了,沒關系,勾邊一樣勾下來,刻也這樣刻下來,字刻完後可以慢慢用鏟、刮等方法把筆畫修細,但在刻的時候主要用切刀。
供你參考!
㈨ 篆刻的詳細步驟
篆刻,是一種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 是集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結合的藝術品.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隨著篆刻藝術的內容與形式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篆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在此我們將以石材為例,通過刻朱文印、白文印、刻邊款及拓邊款來給大家講講篆刻的基本技法。
一.工具:
刻刀、印泥(書畫專用印泥)、印床、毛筆、墨、拓包、拷貝紙、砂紙、牙刷、鏡子、剪刀、膠水、宣紙。
二.選材:
適宜學刻用的常規石印材有: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學者可以用青田石來練習。
三.畫中畫:
學習篆刻的基本步驟是:磨章料、寫引稿、鐫刻、刻邊款、拓邊款、鈐蓋(刻邊款、拓邊款要依據印章的風格來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等等。
步驟一
章法的籌布:亦即打稿,與作品的好壞息息相關。有人說:治印之難,不難於刻,而難於章法。
步驟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時有傾斜,或上蠟磨光時,印面留有蠟,這時要用砂紙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步驟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種方法:一為把印稿用毛筆反寫在印面刻制;二為用耐水紙反拓上石。
步驟四
刻制與修整:依據印文選用合適的刀法來刻制,刀法可分切刀與沖刀二種。
步驟五
邊欄的處理:印文工整,邊欄要工整;如印文斑剝,邊欄也要寫意自然。作邊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步驟六
邊款:刻印之後,在印章左邊刻上作者字型大小、刻制年月等,謂之邊款或具款。
步驟七
邊款的拓制:拓款的方法與古銅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濕拓、乾拓、油墨拓等。
步驟八
印泥的使用:鈐印時,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將印面輕輕擊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擠壓。
步驟九
鈐印:將蘸好印泥的印章,對准應鈐蓋部位輕輕落下,用力鎮壓。
步驟十
鈐畢:印章用過後,應用棉花擦拭乾凈,收存起來備用,並小心勿使碰撞。
㈩ 篆刻印章的邊款該怎樣刻,內容都有哪些
刻邊款,篆、隸、草體多用雙刀。行楷多用單刀,即一刀一筆。鐫刻邊款,可按筆順刻。明人文彭所刻邊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將字寫在印章上面,然後用雙入正刀刻出,字體線條流暢,但缺乏蒼古之氣,今人運用很少。黃易沿習丁敬用單入切刀法刻邊款。據傳,黃風氣鐫刻邊款右手握刀不動,左手拿石章就鋒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轉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潔如初,別有一番風韻。近代趙之謙、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黃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將橫畫一次刻出,旋印後再刻豎現,最後補齊其他筆畫,字體剛勁古拙,自成一格。 初學者鐫刻邊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運刀時要注意行氣,並用刀角入石,用力釘下。刻「點」時,將刀角插入石內,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橫畫」時,先用右刀角著石一按,刻出橫畫收筆韻味。然後,自右向左橫向行刀,至筆畫終點,用右刀角向左彎一按即刻出起筆。刻「豎畫」時,先將右刀角鍥入石內,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筆畫終點便可。「長撇」刻法也是將右刀角入石,先重後輕向左一沖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筆,邊款中的捺筆多為「反捺」(即長點)代替。總之,鐫刻邊款,要注意發力適度。否則,會因用力過猛而刻「花」。 另外,鐫刻邊款還需要注意石質的優劣。行刀時,用力要有輕重之分。石質鬆脆的宜輕不宜重,過重則筆畫崩成一片,無法辨認。但過輕也不好,過輕拓出的邊款字跡不清,影響印章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