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etrol指的是什麼顏色
1、指的是油的藍色(參考石油和瀝青的顏色),介於灰與暗藍色之間。dark petrol就是比灰藍色更暗的顏色。
2、petrol是petroleum的縮寫。petro這個詞根是岩石的意思,所以petrol是從岩石下鑽出的油。是石油。 而oil更寬泛,可指任何油類。工業加工油、動物油。都可以。//也可以指石油,但這么用往往在口語中,是非正式用法。
❷ 在石油上滴一滴碘酒出現變藍色的現象說明這種食物里含有什麼
分析: 由澱粉的特性是遇到碘變藍,碘酒中含有碘單質,所以向某食物表面滴1~2滴碘酒,如果變藍,就證明含有澱粉. 向某食物表面上滴1~2滴碘酒,其表面立即顯藍色,根據澱粉遇到碘變藍的特性,說明馬鈴薯中含有澱粉.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澱粉的特性,熟知澱粉遇到碘變藍即可正確解題.
❸ 清理石油的藍色沙子叫什麼
三甲基硅醇。藍色的沙子,由於其表面不會被水吸附而會被油性物質吸附,最初被用來清除泄露在海水中的石油。可惜由於造價太高,難以大規模使用,漸漸成了人們手中的玩具。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ic_sand
❹ 石油的組成元素有那些
石油的組成元素:碳、氫、硫、氮、氧、鎳、釩、鐵、銻、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此外,石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石油中的藍色物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石油的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另有些低凝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也低,屬低硫中間基。適於生產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產品,同時還可提取環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❺ 化學顏色
常見物質顏色:
1.黃色:
黃色:AgI 、 Ag3PO4 、 P4(黃磷) 、 FeS2 、 Al2S3 、溴水(黃-橙) 、甲基橙在弱酸性、中性或鹼性環境中、某些蛋白質加濃硝酸
淡黃色:S、 Na2O2 、 TNT、 PCl5、 AgBr 、 濃HNO3(混有NO2) 濃HCl(混有3價鐵離子 )、硝基苯(溶有NO2)
灰黃色:Mg3N2
2.黑色:
CuS、Ag2S、Cu2S、HgS(黑色或紅色)、FeS、FeO、Fe3O4、MnO2、CuO、Ag2O、I2(紫黑)、Si(灰黑)、C、Ag、KMnO4(固體)、石油
3.綠色:
CuCl2 溶液、Cu2(OH)2CO3 、FeSO4.7H2O(淺綠)、 F2 (淡黃綠)、Cl2(黃綠) 、氯水(淡黃綠)
4.紅色:
Cu2O、 Cu、 甲基橙在酸性環境中、紫色石蕊試液在酸性環境中、酚酞在鹼性環境中、品紅試液、 Fe(SCN)2+、 Br2(深棕紅)、 Br2的CCl4溶液(紫紅)、紅磷(暗紅)、酚酞被空氣�氧化(粉紅)
5.棕色:
固體FeCl3 、 固體CuCl2、 NO2(紅棕)、Fe2O3(紅棕)
6.紫色:
KMnO4 溶液 、I2的CCl4溶液
7.灰色:
As、 Sn、 Fe3C
8.褐色:
碘酒、2Fe2O3.3H2O、Fe(OH)3(紅褐)
9.藍色:
CuSO4.5H20、 Cu(OH)2、澱粉遇碘、紫色石蕊試液加鹼、 Cu2+的稀溶液。
還有幾種有機物的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還有一些物質處在不同狀態,顏色也有可能發生變化。
1。氧氣處於氣態時為無色氣體,而處於液態或固態時,均變化為淡藍色;
2。臭氧在氣態時為淡藍色,處於液態時為深藍色。固態臭氧為紫黑色;
3。硫磺在固態時為淡藍色,處於液態時為暗紅色;
4。單質碘在固態時呈紫黑色,加熱升華成氣態時成紫紅色;
5。氣態ClO2、Cl2O分別為黃色、黃紅色,液態時均為紅色。
❻ 不溶於水吸附石油的藍色沙子叫什麼
英文名:
bentonite
別名:
膨土岩;皂土;斑脫岩
組成:
(Na,Ca)0.33(Al,Mg,Fe)2[(Si,Al)4O10](OH)2·nH2O(蒙脫石);分析值:Al2O3:16.54%、FeO:0.26%、SiO2:50.95%、Fe2O3:1.36%、MgO:4.65%、CaO:2.26%、K2O:0.47%、H2O:23.29%。
CAS號: 1302-78-9[1]
密度:2~3g/cm3
沸點:381.8°C at 760 mmHg
閃點:184.7°C
蒸氣壓:4.93E-06mmHg at 25°C
RTECS號:CT9450000
風險術語:R20/22:;R8:;R20/22 :;R8 :
安全術語:22-24;25;S22:;S24/25:;S22;S24/25;S22 :;S24/25 :
危險類別:20/22-8
毒理學數據:1302-78-9(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毒性:ADI未作規定(FAO/WHO,2001)。GRAS(FDA,§184.1155,2000)。
吸附性
吸附是所有固體物質存在的自然現象。我們將某些分子聚集在膨潤土表面的現象,稱為膨潤土的吸附作用。這種吸附作用在工業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如鑽井泥漿經常利用膨潤土礦物的吸附特性來調整不同使用目的的泥漿參數,如添加降濾失劑,就是通過高分子聚合物一端吸附在膨潤土顆粒表面,另一端溶於水使膨潤土顆粒和水分子之間產生了一種間接的聯系。形成了一種橋聯作用,減少了泥漿中的自由水,改變了泥漿的性能參數,達到降低濾失率的目的。
膨潤土吸附可以分為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和離子交換吸附三種類型。
l)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靠吸附劑與吸附質之間分子間引力產生的,即我們常說的范德華力產生的。物理吸附是一種可逆的吸附過程,吸附速度與脫附速度在一定條件下呈動態平衡。產生物理吸附的主要原因是膨潤土表面分子其有表面能。由於膨潤土在水中高度分散,物理吸附現象十分明顯。
2)化學吸附。化學吸附是靠吸附劑與吸附質之間的化學鍵力而產生的,化學吸附作用一般不可逆。在鑽井泥漿中應用化學處理劑就是化學吸附作用的典型例子,如鐵鉻木質素磺酸鹽加入到膨潤土泥漿中就是利用鉻離子在膨潤土晶體的邊緣上發生整合吸附。這種化學吸附作用明顯比物理吸附作用要穩定。因此用鐵鉻木質素磺酸鹽處理的膨潤土泥漿具有較高的抗溫能力,可作為地熱和超深井的抗高溫泥漿體系。
3)離子交換吸附。膨潤土礦物晶體一般帶負電荷,因此在膨潤土顆粒表面要吸附等當量的相反電荷的陽離子。吸附的陽離子可以和溶液中的陽離子發生交換作用,這種作用稱為離子交換吸附。離子交換吸附的特點是:同號離子相互交換,等電量相互交換。離子交換吸附的反應是可逆的,吸附和脫附的速度受離子濃度的影響,這種影響符合質量作用定律。
影響膨潤土礦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是:
1)膨潤土類型的影響。鈉質膨潤土的吸附能力明顯比鈣質等其他類型的膨潤土礦物吸附能力強。
2)膨潤土顆粒粉碎粒度大小的影響。根據固體吸附的理論,進行粉碎的膨潤土礦物的吸附能力明顯提高,粉碎礦物越細,吸附作用越強。
3)溶液介質的影響。根據雙電層理論,膨潤土礦物晶體帶負電,在形成雙電層時會進行離子交換。如果溶液中離子濃度過高會壓縮膨潤土顆粒雙電層,抑制膨潤土的分散和擴散,甚至使膨潤土產生凝聚和聚結。
膨潤土是以蒙脫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非金屬礦產,蒙脫石結構是由兩個硅氧四面體夾一層鋁氧八面體
膨潤土
組成的2:1型晶體結構[3],由於蒙脫石晶胞形成的層狀結構存在某些陽離子,如Cu、Mg、Na、K等,且這些陽離子與蒙脫石晶胞的作用很不穩定,易被其它陽離子交換,故具有較好的離子交換性。國外已在工農業生產24個領域100多個部門中應用,有300多個產品,因而人們稱之為「萬能土」。
膨潤土也叫斑脫岩,皂土或膨土岩。我國開發使用膨潤土的歷史悠久,原來只是做為一種洗滌劑。(四川仁壽地區數百年前就有露天礦,當地人稱膨潤土為土粉)。真正被廣泛使用卻只有百來年歷史。美國最早發現是在懷俄明州的古地層中,呈黃綠色的粘土,加水後能膨脹成糊狀,後來人們就把凡是有這種性質的粘土,統稱為膨潤土。其實膨潤土的主要礦物成分是蒙脫石,含量在85-90%,膨潤土的一些性質也都是由蒙脫石所決定的。蒙脫石可呈各種顏色如黃綠、黃白、灰、白色等等。可以成緻密塊狀,也可為鬆散的土狀,用手指搓磨時有滑感,小塊體加水後體積脹大數倍至20-30倍,在水中呈懸浮狀,水少時呈糊狀。蒙脫石的性質和它的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有關
望採納謝謝!!!
❼ 石油的物理性質
石油的化學成分將決定它的物理性質和經濟價值,而石油沒有固定的成分,因此也就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但通過對分布廣泛的石油大量相關資料的分析整理,還是能歸納出反映石油總特徵的物理性質或相關物理性質的變化范圍。了解這些性質對認識石油、進行石油地質研究和評價石油品質及經濟價值是很有用的。
( 一) 顏色
在透射光下石油顏色可以呈淡黃、褐黃、深褐、淡紅、棕、黑綠及黑等顏色。原油顏色的深淺主要取決於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則顏色愈深。
( 二) 密度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石油密度一般介於 0. 75 ~ 0. 98 之間。通常把密度大於 0. 90 的稱為重質石油,小於0. 90 的稱為輕質石油。世界各國的原油大多為輕質石油,重質石油居次要地位。石油密度最大的可達 1. 00 以上,這種石油用一般方法難於開采。
石油的密度主要取決於化學組成。就烴類而言,密度隨碳數增加而增大。碳數相同的烴類,烷烴密度小些,環烷烴居中,芳烴密度較大。
密度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一般用 g/ml 或 g/cm3表示。密度與物質本身的成分和體積變化相關。液體石油的體積,在常壓下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溫度每增加1 ℉,單位體積所增加的體積數稱為膨脹系數。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而是隨密度減小而增大 ( 表 1 - 4) 。壓力對石油的體積也有影響,隨壓力增大體積將因被壓縮而減小。壓力每增加 101325Pa,單位體積被壓縮的體積數稱為壓縮系數。壓縮系數也不是一個常數。
顯然,溫度和壓力是影響石油體積的兩個主要因素。考慮原油是氣、液、固三相物質的混合物,以液態烴為主體的石油中含有不同數量的溶解氣態烴、固態烴及非烴。實際上,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和壓力不僅影響石油的體積,同時還影響到石油本身的物質組成,從而影響其質量。一方面,溫度的增加有使溶解氣逸出液態石油的趨勢; 另一方面,壓力的增加,將使原油中溶解氣量增加。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壓力同時增加,而壓力增加使溶解氣增加的效應遠大於溫度增加使溶解氣逸出的效應; 與此同時,溶解氣量增加引起體積增加的效應遠遠超過隨壓力增加而使體積減小的效應。因此出現壓力增加體積不是縮小而是增大,直至達到飽和壓力為止 ( 圖 1 -5) 。
表 1 -4 不同密度石油的膨脹系數
圖 1 -5 在有氣頂氣條件下石油體積隨壓力增大而變化的情況( 轉引自 A. I. Levorsen,1954)
由此可見,地下石油的密度不僅與溫度、壓力有關,還與溶解氣量有關,且後者才是影響石油密度的本質因素。溶解氣量增加則密度降低。地表與地下溫度、壓力條件不同,不僅影響石油體積,更主要的是由於溶解氣量的差異,導致石油物質組成的差異,實質上是改變了石油的質量。地下石油含有較多的溶解氣,這是地下石油密度比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
( 三) 黏度
黏度是反映流體流動難易程度的一個物理參數。黏度值實質上是反映流體流動時分子之間相對運動所引起內摩擦力的大小。黏度大則流動性差,反之則流動性好。石油黏度是制定石油開發方案、油井動態分析及石油儲運都必須考慮的重要參數。黏度分為動力黏度、運動黏度和相對黏度。
動力黏度又稱絕對黏度。在國際計量單位SI制中,單位為帕斯卡·秒(Pa·s)。其定義為:流體通過長度(L)為1m,橫截面積(F)為1m2,滲透率(K)為1μm2的介質,當壓差(ΔP)為1Pa,流量(Q)為1m3/s時,流體的黏度(η)為1Pa·s。其表達式為: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1Pa·s相當於C.G.S制10P,1mPa·s=10-3Pa·s。在101325Pa,20℃時,水的動力黏度為1mP·s。不同溫度下的動力黏度用ηt表示。
動力黏度/密度,稱為運動黏度。其單位為m2/s,稱二次方米每秒。不同溫度下的運動黏度用νt表示。
相對黏度又稱恩氏黏度,是在恩氏黏度計中200mL原油與20℃時同體積的蒸餾水流出時間之比。常用Et表示。根據實驗室測定的Et值,可以通過查換算表獲得運動黏度,並計算出動力黏度。
石油地質學上通常所用的黏度多指動力黏度。石油黏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如果小分子的烷烴、環烷烴含量高,黏度就低;而如果石蠟、膠質、瀝青質含量高,黏度就高。
石油黏度隨溫度升高、溶解氣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黏度常低於地表。在地下1500~1700m處,石油的黏度通常僅為地表的一半。如我國克拉瑪依的原油,在地下溫度為50℃時,η50=19.2mPa·s,在地表20℃時,η20=64.11mPa·s。
(四)溶解性
石油能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實際上各種化合物都可以看做有機溶劑,換言之,各成分之間具有互溶性。其中輕質組分對重質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顯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這種溶解作用正是重質組分得以實現運移的有效途徑。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隨分子量的增加很快變小,但隨不同烴類化學性質的差異而有很大的差別。其中芳烴的溶解度最大,可達數百到上千微克/克;環烷烴次之,一般為(14~150)微克/克;烷烴最低,僅幾個到幾十微克/克。在碳數相同時,一般芳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如己烷、環己烷和苯分別為9.5mg/L、60mg/L和1750mg/L,差別是非常明顯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態烴。
當壓力不變時,烴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芳烴更明顯,但其隨含鹽度和壓力的增大而變小(McAuliffe,1979)。當水中飽和CO2和烴氣時,石油的溶解度將明顯增加。
(五)凝固和液化
石油的凝固和液化溫度沒有固定的數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間可以出現中間狀態。富含瀝青的石油在溫度降低時無明顯凝固現象。石油的凝固點與黏度和重質石蠟的含量有關,尤其與後者關系密切。富石蠟的石油在溫度下降到結蠟點時,即伴隨石蠟晶出而出現凝固現象;高黏度原油一般富含石蠟,10℃左右便會變成黏糊狀或固體狀;石油凝固點的高低與含蠟量及烷烴碳原子數具有正相關性。凝固點高的原油容易使井底及油管結蠟,這給採油增加困難。輕質石油凝固點很低,所以一般低凝固點的石油為優質石油。
(六)蒸發與揮發
蒸發和揮發都是指在常溫常壓下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二者可視為同義詞。蒸發側重於氣化現象本身,而揮發則是側重於表述這種現象的動態過程和結果。石油蒸發時輕組分優先逸出;而通常石油的揮發性即指其輕組分以氣體形式離開石油散發掉的現象和事實;其結果使石油的密度增大。
(七)熒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產生熒光的特性稱為熒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具有熒光性。這是因為它們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光子,隨後放出波長較長、能量較低的光子,產生熒光。飽和烴不發熒光。熒光性可能與存在雙鍵有關。
熒光色隨不飽和烴及含雙鍵的非烴濃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烴呈天藍色,膠質為黃色,瀝青質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熒光性,可以用紫外燈鑒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瀝青類物質的存在。在有機溶劑中只要含有10-5瀝青類物質即可被發現。
(八)旋光性
大多數石油都具有旋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動面旋轉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幾分之一度到幾度之間。絕大多數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僅有少數為左旋。石油的旋光性主要是與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結構上存在不對稱碳原子(又稱手征碳原子或手征中心)有關。而通常存在手征碳原子的甾、萜類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因此旋光性可以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重要證據之一。
(九)導電性
石油及其產品具有極高的電阻率,石油的電阻率為109~1016Ω·m,與高礦化度的油田水(電阻率為0.02~0.1Ω·m)和沉積岩(1~104Ω·m)相比,可視為無限大。石油及其產品都是非導體。
(十)熱值
石油作為重要的能源,其主要經濟價值就在於它的熱能。石油的熱值因石油的品質差別而有所差異,密度在0.7~0.8kg/L的原油為44.5~47MJ/kg;密度為0.8~0.9kg/L的原油為43~44.5MJ/kg;密度為0.9~0.95kg/L的原油為42~43MJ/kg。與煤比較(煤的熱值為22~32MJ/kg),大約1.5t煤的熱值才相當於1t石油的熱值。
❽ 石油裡面含有什麼物質
石油主要由碳(C)、氫(H)元素組成,碳佔83~87%,氫佔10~14%,二者的比值即碳氫比,一般在6.7.5之間;石油中還含有氧、氮和硫,但它們的含量一般都不超過1%,也有個別油田含硫量可達3~4%. 上述元素在原油中不是呈游離狀態,而是以不同的化合物形式而存在的,多以烴類化合物為主,另外還有少量的含氧、硫、氮的非烴類化合物. 一般,原油中都含有硫、石蠟、膠質和瀝青質. 原油中烷烴的碳原子個數為15~42左右時呈固態的碳氫化合物稱為蠟.原油中含蠟的百分數稱為含蠟量. 膠質是原油中分子量較大的烴類,它溶解性較差,只能溶解於石油醚、苯、氯仿、乙醚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中,能被硅膠吸附.密度較小的石油一般含膠質4~5%,而較重的石油膠質含量可達20%或更高.原油中所含膠質的百分數稱為膠質含量. 瀝青質為暗褐色至黑色的脆性物質,是含有碳、氫、氧、氮、硫等多種元素的高分子多環有機化合物,其分子量比膠質大許多倍,不溶於石油醚或酒精,可溶於苯、三氯甲烷及二硫化碳,也可被硅膠吸附.原油中所含瀝青質的百分數稱為瀝青質含量.
❾ 石油藍是指什麼顏色
石油藍是指深藍(很深)。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一種視覺神經的感覺。顏色具有三個特性,即色調,明度,和飽和度。顏色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可以用三度空間的顏色立體來說明。
❿ 熒光的石油的熒光性
石油及其大部分產品,除了輕質油和石蠟外,無論其本身或溶於有機溶劑中,在紫外線照射下均可發光,稱為熒光。
石油的發光現象取決於其化學結構。石油中的多環芳香烴和非烴引起發光,而飽和烴則完全不發光。輕質油的熒光為淡藍色,含膠質較多的石油呈綠和黃色,含瀝青質多的石油或瀝青質則為褐色熒光。所以,發光顏色,隨石油或者瀝青物質的性質而改變,不受溶劑性質的影響。而發光程度,則與石油或瀝青物質的濃度有關。
由於石油的發光現象非常靈敏,只要溶劑中含有十萬分之一石油或者瀝青物質,即可發光。因此,在油氣勘探工作中,常用熒光分析來鑒定岩樣中是否含油,並粗略確定其組分和含量。這個方法簡便快速,經濟實用。大慶油田就是這么被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