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國債有多少
美國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庫債券(T-Bonds)3類。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中國仍為美國國債的外國中第一大持有國。 對中國投資者而言,持有美國國債也會帶來如下成本或風險: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由美元貶值的估值效應造成的資本損失或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下降。一方面,美聯儲加息會導致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下滑;另一方面,次貸危機結束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增強所導致的避險資金流出美國國債市場,也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揚以及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下降。從2001 年後,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尤其是作為CPI 核心指數的房地產市場在2005年後持續下滑,美元持續下跌。而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美元,再次遭受信任危機。美元貶值導致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壓力,並且導致美元儲備國持有的外匯資產財富縮水。美元貶值也是美國向別國轉嫁危機並制約其他競爭對手正常發展的慣用方法。上世紀80年代美國迫使日元升值,引發日本經濟泡沫膨脹並最終破滅;眼下美國又在使用「弱勢美元」的政策,向全球輸出衰退,此輪美元貶值的主要對象是歐元和人民幣,美元貶值引發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2001年初至2008年2月底,美元貶值幅度高達66.4%,即使國際市場商品實際價格維持不變,其以美元標價的名義價格也會上漲66.4%。美元貶值推高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引發全球性通貨膨脹。由於美元的大幅貶值,急劇拉高了全球石油、礦石、穀物、天然橡膠等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上升,對中國通貨膨脹形成外部推動壓力的渠道是,進口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其次造成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最終導致我國出現輸入性通貨膨脹。通脹壓力上升是近兩年中國宏觀經濟最重要的特徵事實之一。美元貶值導致世界原油價格上升,如表1-1所示。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原油價格屢創新高,這種物價刺激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以美元為貨幣計算單位的原油價格因美元貶值而直接上漲;其次是次貸危機導致美國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一度低迷,大量的美元因此轉向購買原油期貨和現貨,涌現出巨量投機需求和避險需求,形成較大比例的「投機溢價」,進一步推高了農礦產品價格水平。其往年的國債發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億美元,若按照美國現在的赤字規模1萬2千億美元,再加上拯救商業銀行系統必不可少的2、3萬億這樣的規模,美國國債2009年的發行量將會達到一個相當驚人的程度,很可能是往年的5、6倍以上。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
B. 美國現在石油儲備是多少一年消耗多少石油
美國石油儲備可以在戰爭時期無須進口就可以供應他們的軍隊使用20年甚至30.而我國只能供應部隊使用3年-5年.
C. 美國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負債增加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20世紀末期3個石油危機導致美國政府財政緊張,賣出大量國債刺激經濟恢復。
全球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積陳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D.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為什麼它的經濟依舊繁榮
美國的經濟是掌控在資本家和金融寡頭手裡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這並不代表這些資本家和寡頭們就是債務人。而正好相反,它們照樣盤滿缽滿,衣食無憂~~真正欠債的只是美國的正府(超前消費所致)而已。
E. 石油經濟價值
禪山梧桐
中石油(601857)全稱中國石油燃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工業集團下屬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而中國石油工業集團是在當年計劃經濟體制時代的石油工業部轉型過來的一個國有企業,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政經混合的國企,它帶有很強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運作色彩,2007年11月它在內地經完美包裝成功地上了證券市場這個舞台,但是從07年11月5日上市,以二級發行價16.7元高幾倍的市場價格開始表演,大家記得它上市當天以48.6元高位開盤開始一路向下走,並以43.96元收盤,從它一路下跌的走勢到現在才12元左右的股價,證明那個所謂「亞洲最賺錢企業」的神話破滅,也證明中國這個證券市場機制還有很多值得的重新審視的必要。為什麼我這樣認為呢?因為中石油在證券市場的交易走勢就令我們很多投資者非常失望,也令他們損失慘重,但在面對它的市值大面積縮水時我們的投資者卻無助地悲泣,投資者每一個銅錢都是血汗掙取的,而投到這個無底洞卻沒有一點回報,所以我們的投資環境在政府機構還沒有作出象樣的嚴格管理下是不可能有根本好轉的,我們眾多投資者的利益和權益也很難得到保證。
我現在就中石油的實際經濟價值和證券交易價值作一點探討,從現有公開的數據報表和企業資料分析研究,它的實際經濟價值並不是很高,作為一個當代能源開采和開發的經濟實體,中石油在中國的開采權是政府部門優惠政策的得益者,但石油作為一種一次性能源是很快和很容易消耗盡的,而中國的石油儲量現探明也不多,中國能源(石油)的枯竭只是時間問題,也是遲早的事,幾個大陸架的海域油氣開采還要面對周邊國家的爭奪,而開采權也有一個「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公司」為主要競爭者,國外的業務發展就更加困難重重,因為這關繫到國家利益的政治問題,我國每一次重大項目的海外經濟聯系與活動都要政要參與和周旋。國外(歐美)的石油巨頭是傳統經濟壟斷資本實體,有著強有力的經濟實力與經營策略,中國的經濟實體要參與海外競爭是不是真正有競爭能力還只有天知道。還有就是海上運輸的生命線還很弱,中國的海外能源運輸線受到幾大咽喉的困擾,中國在經濟快速增長所需求的能源將變得非常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環節,中石油能不能作為中國經濟效益的發動機和起重機就不可知了。
中石油的總股本是1830億,流通盤只有40億,還有H股210.9億,但它的非流通盤(限售A股)卻有1579億,雖說母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控股86.3%,持股1579.8億,而從07年年報上分析,公司凈利潤為1434.9億,歸母公司的利潤留成1345.7億,占總利潤90%,07~08年凈利潤增長率都是負數,公司數據凈利潤增長率為-36.27%,今年的中報(二季)每股收益0.26元,動態市盈率24.3,凈資產3.8元來測算,該股其實還有很大的下調空間。由於它股本基數太大,就算有一千億的利潤,每股分攤比也才幾角錢,以十元股價收益率才只有十幾至二十分之一。從現在大小非的逐步解禁,到它們上市流通的高峰期,無可非議是對A股造成巨大的市場壓力,也是造成長期存在的市場疲軟的罪魁禍首,為什麼中國的A股市場會有這樣一個非流通股份的怪胎,就是政府機構從構思這個市場機制時為了它們的實際利益而埋設的一個地雷。比如中石油的1830億總股本,非流通股的都是以1元面值來算,而這1579億元也是全國人民當年的共同財產,現在卻變成了公司形式的私有財產,而這些私有財產的產權又要人民用真金白銀來回購,那麼這豈不是無法無天剝奪了人民血汗與財富?而這1579億的非流通股就算一年解禁150億,都要用上十年才解禁完,所以以它現在證券市場價格在10元左右來算,它也是溢價十倍的,而當它十年後全流通後它的市場動態市值將是18460億,相當現在全部A股十分之一的市值。
我們還要無可迴避後面還有幾個隱匿和壓在人們頭上的幾只兇悍巨獸,如工商銀行(601398),它的總股本3340億,流通盤150億,H股830億,非流通盤(限售A股)2360億,中期(二季)業績0.19元,凈資1.65元,資產總額93999億,負債88456億,實際資產5543億,而那些實際資產還是以固定物業(建築物)為主,它們基本上是作為辦公和營業場地用途,基本沒有創造財富和升值空間,以它每年解禁240億都要用上十年。中國銀行(601988)總股本2538億,A股流通盤64。9億,H股760億,非流通盤(限售A股)1713億,中期業績0.17元,動態市盈率11.1測算,在二級市場上也是沒有很大的投資價值。建設銀行(601939)總股本2337億,A股流通盤90億,H股2246億,(沒有限置流通A股),中期業績0.25元,凈資1.94元,由於該股沒有限售A股壓力,對下階段沒有構成下調空間。總體認為這些現在都是超大規模盤口的所謂國有股份制銀行,是我們投資者對投資對象和投資環境懷疑的心病,我們還不知還有幾多等著上台表演的怪獸?我們的中國人民銀行還要發行幾多鈔票才夠用??從我個人角度看待這個市場是非常悲觀的,也是無可奈何的。我不知明天還有沒有希望?
中石油作為一隻超大盤股(未來限售A股上市),它的二級市場預測和市場需求是很多機構分析研究對象,但從它的中期業績數據每股收益才0.26元,或者從它的實際意義看,它的經營效果並不理想,它的盈利空間也不大,相比一些上市公司它只能算是非常一般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對市場論述中說明一條規則:一般來說,某種商品的市場越大,價格變動越小,而商人們在經營此商品中所獲取的資本的周轉利率就越低。所以我認為要真正為它定位實際經濟價值是比較困難和困惑的,但它的證券交易價值從二級市場定位規則看也不會高,我認為它近期內應只是十元之下,中遠期看它只值5至6元之間。而工商銀行(601398)在二級交易市場價值最多不會超過3.6元,中國銀行(601988)最多也只是幾元的交易價值。
2008年10月31日
F. 美元,美債,石油,戰爭的問題。
現在世界呈現的是多極化趨勢,但論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是綜合國力。美國都有底氣。況且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人才集中群。因此美國現在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而且連歐洲都承認美元是和黃金一樣的保值產品。即使是憎恨美元,但由於實力等各方面因素,現在還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而且歐洲特別是西歐國家大多數是北約成員國,多少要聽美國人的話。
打仗不一定是為了石油,還可以通過戰爭培養國家的影響力。就像二戰美國對日本的改造一樣。從長遠來看,影響力遠比當前利益重要。 希望採納
G. 有人說美國欠很多債,國民手裡也沒有錢,美國還是很富有,為什麼
你好,簡單的說,就是美國國家信用是一個大金礦,開采這個金礦的方法就是發行國債,美國的強大富裕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來自於它不斷擴大規模的國債。
按理說,債務代表著風險,是不好的,但是美國國債被公認為風險相對最低的,利率也非常低,這個中間的利率差異就是國家信用的表現,美國發行國債就是把國家信用拿來變現成資金,然後用於面向全球投資獲取財富。一、美國為何會逐年擴大國債發行量?這樣的國家財政會有可持續性嗎?
美國國債的基本用途就是維持一個國家的基本運轉,通常期限都會很長的,這種償付的能力往往就會被放到後代的身上。
美國的國債,就相當於一個緩沖基金,用於緩沖美國的現金流短缺,來實現富裕的,這也是美國能找到最有可持續性的辦法,用周期性的金融危機,注銷美國政府的外貿赤字。
說簡單點,就是相當於印錢買東西,實現出超、通過加息和金融危機等手段,再收回美元,實現財富循環增值。只是美國負債幾乎每年在增長,債務問題一直無法解決,但國內還是有恃無恐的降低稅務、繼續借錢,這始終都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H. 美國每年消耗多少噸石油合多少噸
2006年,美國消耗75.1535億桶石油,今年美國的石油消耗量也大約在74億—75億桶。
美國目前現有約7.27億桶的石油儲備。
I. 為什麼美國石油負值中國不全要了
理論上,是可以,但是做不到。
第一,中國的機構參與者,多是高位買進的多頭,成本很高。
第二,負值是這幾天的事,大規模單子,根本無法介入
第三,就是交貨運輸的風險。負值是賠運輸費的,不夠成本,隨時會被違約。而且美國隨時可以出歪招,禁止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