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井噴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2003年12月川東的井噴是災難性事故
井噴這個詞現在處處可見,股市突然上漲叫井噴,出國留學熱叫井噴,就連入世後大家排隊買汽車也被認為是汽車市場的井噴。實際上井噴是石油開發術語。在地下的油、氣層,特別是氣層往往有很高的壓力,如果在鑽井過程中鑽頭鑽進高壓層段而地層的壓力又超過井內泥漿柱的靜水壓力,高壓的油或氣就會從井口噴湧出來,這就是井噴。鑽井工程師這時應該立即增加泥漿的比重,用加重的泥漿柱的壓力將高壓油氣層壓回地層。如果還壓不住,可以將井口的控制泥漿流出的閥門(叫做防噴器)關閉,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如果井下壓力巨大,則可能將防噴器沖壞,這是井噴失控,地下的高壓油、天然氣、地下水夾帶著泥沙從井口噴出。井噴時往往會噴出大量的油氣,遇到井場用電設備的電火花或氣流擊破井架上的燈具,就可能引起沖天大火。嚴重的失控井噴可在幾分鍾內將幾十米高的井架燒塌,還會引發周圍火災,造成人員傷亡。鑽井工程中一旦發生井噴,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有些油井的油層壓力很高,石油天然氣能自噴到井口,因此採油時要控制井口的壓力,使石油天然氣有控制地流出,但井口設備出現故障無法控制壓力,特別是人為的破壞,也會使地下的石油天然氣從井口洶涌噴出。如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出時,將油井的井口設備破壞,使石油天然氣洶涌噴出,並點燃,形成油田大火,以此作為戰爭手段。失控井噴不僅使油田的地面和井口設備破壞,而且噴出的大量石油天然氣往往對環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在兩伊戰爭中共有8座油井受損,每天有約111.7萬升石油白白地流入海里,將波斯灣沿岸蓋上一層厚厚的粘稠黑油,所有的人都無能為力。兩國政府被迫關閉了將海水淡化為飲用水的工廠,導致了居民生活嚴重缺水。井噴事故中遭殃的野生動物包括海龜、海豚和海蛇,許多魚類和海鳥也都死去了。受到最慘重打擊的動物是以海藻為生的儒艮(或稱海牛),波斯灣的儒艮到1983年7月幾乎全部死亡。石油泄漏入海,並粘附在所有水中生物上。清理海灘也是一項長期又艱難的作業。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聲稱,波斯灣水域恢復正常需30年之久。
2003年12月23日,我國川東北氣礦的羅家16H井,在鑽遇高壓、高產的天然氣層時,由於沒有及時用重泥漿將高壓氣層湧出的天然氣流壓住,又沒有按安全生產的規定作業,發生井噴,噴出的天然氣高達30米,在距離井噴現場10千米的鎮上,都能聞到濃濃的混有硫化物的天然氣氣味。由於噴出的天然氣中硫化氫含量高達120克/立方米(是允許含量20毫克/立方米的600倍),有毒的硫化氫在附近彌漫,造成244人死亡,3萬人緊急疏散。這是我國石油工業最嚴重的一起井噴失控和人員傷亡事故。
㈡ 石油井場佔地沒有徵地手續怎麼辦
申請臨時用地證明,簽訂協議書。
1、申請臨時用地證明,石油井場向國土資源局行政服務窗口提交臨時用地書面申請或申請文件和臨時用地申報表。
2、簽訂協議書,有批准權的國土資源部門審查通過後,通知石油井場申請人到相關部門交納有關稅費費,接到批准文件通知申請人到行政服務窗口領取《臨時用地批准書》,申請人領取《臨時用地批准書》後方可建設使用土地。
㈢ 石油開發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哪些影響
石油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油廢水,廢水中還有大量的石油與懸浮物,這些污染物如果未經有效處理進行排放,或者處理不夠徹底而進行排放,會對地表水與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地表水與地下水通過食物鏈被動植物所吸收,經過長時期的沉積,會對人體與動植物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的產量。同時利用受污染的水進行灌溉,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油田土壤環境污染,主要來自鑽井、洗井、試井、採油和修井過程中的落地原油或井噴及固體廢棄物。土壤一旦遭受石油污染,便會引起多項環境要素的改變,以致危害生態環境。土壤被石油污染影響其通透性,凡能聚在土壤中的石油烴,絕大部分是高分子組成,它們粘著在植物根繫上形成一種粘膜,阻礙植物根系的呼吸與吸收,引起根系腐爛。因此採油區應種樹種草綠化、凈化保護土壤,石油污染的土地不能急於種糧食、蔬菜等,石油污染的土壤長出的稻米光澤較差,粘性較低,蔬菜味道不佳、易腐爛、不易保存。所以對落地原油和泥漿等要回收處理,一方面可回收資源,另一方面可保護環境。 石油開采過程是造成土壤水土流失的主要過程其影響表現為四個方面。首先是井場、道路、站所、油氣管道等工程施工建設擾亂和破壞土壤主體構型,影響土壤通氣和透水,改變了地表、地面坡度的原地貌形態和地表土壤結構;毀壞了地面植被,使松動土體岩性物質裸露地表,土壤抗蝕,抗沖性降低,加速了土壤的侵蝕。其次是嚴重破壞了原有的水保設施,為區域經濟的一時增長,加劇了水土流失,形成了邊治理邊破壞的被動局面。再次,井場平整,道路、油氣管道開挖而移動土體,土方隨意堆放,加之坡地開挖土方,沒有採取任何護欄措施,疏鬆的土方隨坡而下,易受暴雨沖刷,可誘發崩塌、滑坡,加速地面侵蝕,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易受風力影響造成沙塵天氣,使區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最後是施工中產生的廢水匯入地表徑流,造成水污染;棄土、棄渣及生活廢棄物,雖已就地回填,但仍為鬆散堆積物,大幅度降低原水土保持功能。石油開采是對地層油藏不斷挖掘的過程,不僅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更使原先無人到達或難以進入的地區變的可達和易進入,尤其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對於黃土丘陵溝壑區、戈壁風沙區來說,灌木、蒿草在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平衡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表剝離引起的植被破壞,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從用地構成看,井場、站(所)對植被是點狀影響,道路、集輸管道是線狀影響,線狀影響遠大於點狀影響;從用地方式看,臨時用地植被可採取人工和自然恢復,永久性用地則完全被人工生態系統代替,雖然經人工植樹種草,植被覆蓋率上升,但可能造成遺傳均化,生態系統功能減弱。 總結 石油開采全過程對環境地質問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是十分嚴重的,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我們要在追求開采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更加註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環境地質問題的綜合治理,努力謀求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㈣ 村裡挖出石油了會拆遷嗎
首先,「石油測出來」我這樣理解:就是此處有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藏,並且是肯定有。但是實際的石油勘探中於這種理解是有偏差的,「測出石油」應該是通過各種勘探手段獲取了地層的數據,經過分析確認此處有石油。但是,這不能說明該處確實存在石油,最終需要用打探井的手段來驗證,到底有沒有石油,具不具備工業開采開發的價值。
其次,確認有石油,就要打井開發,打井需要井場,井場的面積根據鑽機的型號,及油藏性質工程上有嚴格具體的要求。我去過的井場大概一個足球場的樣子(陸地井場,很久以前的了事了,大概數據)。但是在打完井後井場面積可能用不到這么大,有的油井場甚至只有裝兩個磕頭機的面積就可以了。所以。而且,陸地井場一般在野外,有的離居住區近的會佔用農田,林地等。
最後,說一下拆遷范圍,我的見聞里幾乎沒有說測出石油需要拆遷的情況,所以,不認為有什麼通用標準的拆遷范圍。原因有一下幾點:1、石油開采是經濟行為,高投入高風險,井場佔地是需要支付費用,這是正常成本。但是如果油藏在居民區開發的話,是可以用技術手段避免拆遷的,如採用定向井,水平井,叢式井等井身設計避開拆遷區域,在沒有障礙的地方打井開發。但是,這些都必須在成本符合開發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如果成本過高,放棄開采也是可能的。2、石油開采是經濟行為,拆遷要有充分的理由,足夠的經濟利益,油藏大面積的開發區域如果被城市等覆蓋,拆遷開發會得不償失,這就會回到技術手段避讓,否則很可能不開發。
所以,最後回到你的問題上來,石油開采會盡量減少對居住區人民生活的影響的,拆遷的情況不多見,但是從開縣天然氣泄露事件後,井場安全要求高了許多,若是涉及到含硫油藏或有特殊安全需求的情況,或許有拆遷可能,如果你有更具體的情況說明咱在具體聊,_嗦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