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戰略儲備石油是什麼
擴展閱讀
資本籌集費用是什麼 2025-05-23 03:15:53

戰略儲備石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16 01:46:24

Ⅰ 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是什麼

我國能源發展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發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實現能源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能源發展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國內能源的穩定增長,保證能源的穩定供應,促進世界能源的共同發展。我國能源的發展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將給國際市場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將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

發展新能源的意義

1、中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中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

由於中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中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2、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於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盪而波動。

3、今後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中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4、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對減少中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中國能源、經濟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其環境污染少。

Ⅱ 什麼叫石油戰略儲備

人們常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若人體中血液不夠,輕則致病,重則有生命危險。對於石油進口較多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戰略儲備,那麼一旦石油進口中斷,在缺乏石油供應的地區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災難性打擊,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交通癱瘓,生產停滯。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能源的不斷供給來保證。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約為40%,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國某報上有幅漫畫,畫了「9.11」3個豎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卻形成了「oil(石油)」三個字母,生動地揭示了美國「反恐倒薩」是為石油而戰。中東石油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3,號稱「世界油庫」,誰能控制中東石油,誰就能支配世界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而國內原油產量增長近期明顯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計委統計表明,20世紀9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7%,石油消費年均增長5.77%,而石油供應年均增長只有1.67%。1993年我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2000年共進口石油7000 萬噸,2003年進口石油已超過8000萬噸,成為美國、日本之後的第3大石油進口國。據統計,1995年國內所需石油的6.6%靠進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這個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進口石油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石油進口,保障石油供給。為此就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必須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以應付突發事件。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資源的開發和進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緩解石油危機和調節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由21個原油進口國組成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建議,至少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美國20世紀末的石油儲備量高達1.6億噸,日本石油消費的99.6%依靠進口,因此石油儲備更多,達到160天的原油進口量。儲備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設大型油庫。 水庫在雨季多水時儲水,在旱季缺水時放水,以調節江河水量和穩定發電。石油儲備庫的作用類似,當產油地區動亂或運輸通道不暢而無法正常供油時,可動用儲備石油滿足國內需要,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當國際油價波動較大時,可低買高賣,謀求國家經濟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大國中,我國基本上沒有石油戰略儲備,因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庫,既是未雨綢繆,也是當務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在「十五」期間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從2003年開始,首先在東南沿海地區建設陸地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採納

Ⅲ 油氣戰略儲備——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手段有哪些

新時期國家安全的核心是保障經濟的持續增長,石油與天然氣供應又是這種技續增長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支柱。石油的安全就是保證滿足經濟持續發展需求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
目前威脅我國石油安全的主要國際因素有:
(1)原油進口依賴度不斷增大,加大了石油供應的風險;(2)由於種種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國際上可能出現短期和局部的供應短缺;(3)敵對勢力或國際競爭對手對我國石油供應的可能威脅或影響。
國內的不利因素則主要有:
(1)我國是一個面海背陸的大國;(2)潛在著地緣軍事和自然災害等不安全因素;(3)中國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石油凈進口國;(4)中國處在總體缺油的東亞地區中部;(5)中國離世界主要出口源較遠,等等。
在我國進口原油達到1/3後,必須有戰略儲備,以應付突發事件。許多專家認為,要保證國家石油安全,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力爭做好資源、生產能力和技術三方面的儲備。所謂資源儲備就是增加資源的轉換率,增加儲量的置換率。所謂生產能力的儲備就是要把石油的戰略儲備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在油價低時盡可能地進口石油,最安全的一點就是把優質的資源儲存在地下,包括國內的油氣田放緩開采、大力建設地下儲存庫等等。要做到這一點,國家必須有政策的支持。所謂技術儲備就是要將目前一些可以提高採收率但成本太高的技術儲存起來,等到特殊時期再啟用。
石油的戰略儲備在一些發達國家中已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和措施,比如美國阿拉斯加的油氣田幾乎全部為戰略儲備油田,非到戰爭時期或國家遇到重大災難急需石油時是不會開採的,而且美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已達數月之多。日本一方面極力開拓海外石油市場,加大勘探領域,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達到了70天之久!
縱觀各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情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石油儲備是傳統的安全手段,應對突發事件的減震器,石油供應的調節器。我國已著手石油與天然氣的戰略儲備研究與實施,逐步完善管網與地下油、氣庫的建設。這將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

Ⅳ 戰略油氣儲備概念的界定

油氣儲備就是將油氣這種物資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儲存備用。當然,油氣這種物資儲存會因儲存的目的不同、供給的對象和備用領域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形式等。如從國家防禦角度看,中國戰略油氣儲備不僅應重視儲備原則和儲備數量,還應根據油氣資源的品種和軍隊的需要區分儲備主輔關系,明確儲備對象與儲備形式的關系。

因此,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背景下,油氣儲備所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國家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門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使用不同的管理政策制度、管理方法和途徑去解決。但是對於油氣資源這種關繫到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物資,其儲備管理應該系統、全面地從戰略角度去認識這是毫無疑問的。

戰略油氣儲備是國家或企業對油氣或其產品以一定方式進行儲存,應對國家安全的需求。在此概念中既包括了應急性石油及其產品的實物庫存形式的需要,還包括為這種方式建立更加長久的接替儲備形式的需要。有另一種更加廣義的石油儲備概念,即石油資源儲備的內涵。所以在儲備物資形態上既應該包括石油及其產品實物形態的庫存形式,也應該有試采後封存的石油資源儲備形式,以及具備一定條件但需進一步勘查的特殊地理位置的石油資源勘查儲備形式。

在石油資源開采、加工、銷售物流鏈上(圖7-4),戰略油氣儲備在幾個關鍵環節上都應該有儲備形式。如勘查階段的儲備、試采後的儲備、開采出的原油儲備,以及加工成成品油的儲備等。

圖7-4 油氣資源獲取工藝流程

戰略油氣勘查儲備形式是已完成最基本的勘查工作,其他工作有待進一步開展的一種儲備形式。戰略油氣礦產地封存儲備是完成了圖7-4中的前二項工作,需要時再直接開采即可。而以石油實物形態的儲備是將石油開采出來後儲備在特定的地方。石油產品儲備已經將油氣加工後成為直接可用的某一種石油製成品,如汽油、航用柴油等,再進行儲備。

從油氣儲備的應急程度看,第一種油氣儲備形式應急程度最高。應急時間只要考慮從儲存地利用供油網路管道輸送到使用地即可。第二種油氣儲備形式應急程度低於第一種。不僅要考慮從儲存地輸送到使用地這段時間,還要考慮從儲備的地質構造區域開采出來輸送到儲存地這一部分時間。第三種油氣儲備形式應急程度最低,是為第二種提供接替地的一種形式。

國家儲備既可以有國家戰略安全儲備部分,也可以有商業儲備部分,其後者是為了獲得新的、更多的儲備經費而儲備。如美國的國家石油儲備為大選而動用籌集資金。2005年9月2日國際能源署26個成員國同意在為期30天里每天動用200萬桶戰略儲備原油,以應對「卡特里娜」颶風造成國際石油市場每天150萬桶原油損失,緩解供油緊張局面。這一行動導致當天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和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2005年8月30日的70.85美元/桶、68.89美元/桶跌至67.57美元/桶、66.06美元/桶[161]

中國政府規劃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工程建設,計劃分三期,在約1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國家石油儲備量達到90天的消費需求水平(表7-6)。從這個規劃儲備量看,應該是從應急儲備角度而得到的。那麼,在這個儲備水平上,戰略石油儲備的市場調節功能的發揮有效性將會受到約束。

表7-6 中國戰略石油儲備情況統計

註:「天數」為總儲備量在應急需要時能夠替代進口的時間。(據參考文獻[150,162])

因儲備與消費密切相關,而且往往儲備的量和地點由消費的量和地點來決定,所以應該首先關注消費狀態分布。另外,影響能源與礦產資源消費的基本因素有經濟發展、工業化、人口增長和科學技術進步(表7-7)[127]。而且表現出4點規律性:一是,工業化過程中隨著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總能源消費基本上呈線性模式增長;二是,無論是工業化還是後工業化階段,人均GDP與人均消耗資源量二者均呈明顯的線性關系;三是,能源消費強度變化與工業化進程密切相關,隨著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強度一般呈緩慢上升趨勢,當經濟逐漸成熟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後,經濟增長方式發生重大改變,能源消費強度開始下降;四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能源消費速率顯示出三階段模式。

表7-7 工業化過程中能源消費與GDP關系

(據參考文獻[127])

註:*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增速/GDP增速。

這說明戰略石油儲備量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有很大關系。因此,在設計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目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精確預測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尤其要注意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折點,以便靈活調整戰略石油儲備目標等一系列指標。

美國的石油儲備量時常成為國際熱錢操控石油價格的標桿。這一點可以充分地體現戰略石油儲備對市場經濟的影響。美國石油庫存增加,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就會下跌。而其減少,意味著大量買進石油的需求來了,國際油價就上漲。這已成為目前國際石油市場表現出的明顯規律。

雖然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通過15年的建設可以達到一定規模(表7-6)。但這距離美國的石油儲備已經達到9×108桶相距甚遠。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購買量越大,影響市場價格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戰略石油儲備達不到一定規模,要想影響石油市場的價格走勢可能性就不大。所以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量還需進一步擴大。

戰略油氣儲備要達到以上兩個目的,還需要解決以什麼形式儲備、怎麼儲備的問題。儲備形式多元化可以更好地降低風險。加大地面石油儲備也並不是唯一選擇。加強中國自主油輪船隊建設同樣是解決的方式之一。目前一些石油公司在海上已貯存了大約8000×104t石油,大約30~35艘巨型油輪和10艘蘇伊士級油輪被石油公司用於海上漂浮石油貯存。這些超大型油輪停泊在美國的墨西哥灣,另外的超大型油輪停泊在亞洲和中東地區[162]

綜上所述,中國戰略油氣儲備的內涵應該包含更長遠、更安全、更系統的需求滿足和意義。

Ⅳ 戰備儲備的物資有哪些

戰備儲備通常分為戰略儲備,戰役儲備和戰術儲備。

物資儲備:是指重要的武器裝備,軍工生產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儲備。

財力儲備:指貴金屬、外匯及本國貨幣的儲備,必要時可以通過貿易獲得軍需品和戰略物資。

能源儲備:則是指國家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儲備,以防戰時進口受到限制時能源供應不暢。

其他儲備:戰略儲備還包括人力資源的儲備、軍工生產能力的儲備、交通運輸能力的儲備等多個方面。

(5)戰略儲備石油是什麼擴展閱讀:

戰略儲備:系指為保障戰略行動和支援戰區作戰及其他特殊需要所進行的物資儲備,通常由軍隊最高領導機關和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戰役儲備:系指為保障戰役作戰需要所進行的物資儲備,通常由戰役軍團組織實施。

戰術儲備:系指為保障部隊戰斗需要所進行的物資儲備,包括移動儲備和加大儲備,通常由師(或相當於師)以下部隊組織實施。

Ⅵ 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略石油儲備各能夠維持多少天

實際上這個儲備是不好統計的.

有好幾種版本
西方國家有一些情報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維持100天,歐洲能夠維持一個月,中國只能維持三、到四天,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數字。日本雖然是一個石油非常缺乏的國家,但是日本1973年搞了一個「戰略石油儲備法」,日本目前政府的儲備和民間的儲備加起來一共有170天,也就是超過六個月的時間。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645436

歐盟各國儲備了至少可供消費111天的戰略石油儲備,比歐盟所規定的至少90天的儲備多21天
http://www.oilnews.com.cn/gb/jingji/2001-09/24/content_17154.htm

中國目前戰略石油儲備只可以供國家正常使用40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1223/14569838.html

Ⅶ 美國釋放5000萬桶儲備石油,為什麼油價反而上漲了

美國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造成了經濟下滑,而美國為了保障民生和經濟發展,開始超發美元造成的通貨膨脹。並且,因美國的疫情管控政策很難得到有效貫徹,所以疫情也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供應鏈特別是跨國的供應鏈得不到延續,這些都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而且,目前來看,情況仍將繼續。還有就是美國剛剛通過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准備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這些也會造成貨幣的泛濫。所以說,美國釋放戰略儲備石油的行為平抑油價來達到降低通脹的行為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這種措施還遭到了歐佩克組織的反對,預計也很難持續下去。

Ⅷ 國家戰略儲備物資 有哪些

主要包括物資儲備、財力儲備和能源儲備。

1、物資儲備

是指重要的武器裝備、軍工生產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儲備;

2、財力儲備

指貴金屬、外匯及本國貨幣的儲備,必要時可以通過貿易獲得軍需品和戰略物資;

3、能源儲備

則是指國家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儲備,以防戰時進口受到限制時能源供應不暢;

4、其他儲備

此外,戰略儲備還包括人力資源的儲備、軍工生產能力的儲備、交通運輸能力的儲備等多個方面。

(8)戰略儲備石油是什麼擴展閱讀

鑒於戰略物資在國民經濟實力增長和現代國防建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世界各國對戰略物資儲備大都非常重視。在儲備方式上,有國家儲備、軍隊儲備、企業儲備等;

在儲備布局上,根據既安全又方便動用的原則,選擇不易受戰爭破壞、有較完善運輸設施的地區;同時,採取嚴密的管理措施,在動用、更新、淘汰等方面嚴格按照有關制度和規定進行。

為提高戰略物資儲備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各國都在不斷探索新的儲備模式,如調整戰略物資儲備的結構,使儲備系統化、科學化,服務更具針對性;開拓儲備新功能、新方式,參與經濟建設,將死物用活;發展代用品,降低儲備成本,擴大儲備資源,以及控制與爭奪國外戰略資源等。

Ⅸ 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是

由於石油戰略儲備數量巨大,微小的價格差異就會有很大的價格總額差異,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同時石油儲備動用時機、方式、價格等會涉及到各種利益主體的切身利益,都易形成既得利益勢力,也都存在著為國際勢力滲透利用的危險,因此各國都有關於戰略儲備動用的法律規定。美國石油戰略儲備動用極其嚴格,動用石油儲備必須符合《能源政策和儲備法》所設定的條件,美國目前有三種動用模式:(1)全面動用。《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規定,只有在總統認定出現了「嚴重能源供應中斷」的情況,才能發布全部動用的命令。所謂「嚴重能源供應中斷」涉及三方面內容:已經出現或者將出現大范圍、長時間的供應中斷;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上述結果是因為進口石油產品供應中斷、國內石油產品供應中斷、遭遇破壞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所致。為了嚴格限制動用石油戰略儲備,避免總統濫用職權,除了上述「嚴重能源供應中斷」定義涵蓋的內容外,《能源政策與儲備法》還規定總統認定的「嚴重能源供應中斷」還應符合以下條件:存在相當范圍和時間內石油供應大幅減少的緊急狀態;緊急狀態導致或將導致海外或國內石油供應中斷;價格上漲很可能對全國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2)有限動用。如果總統認為出現以下情況:沒有達到上述所說的嚴重程度,但形成了或者很可能形成范圍大、持續時間長的國內和國際石油供應短缺;採取有限動用行動可以直接地或者明顯地抵禦能源短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便可啟動有限動用。但是,在下列情形下不可動用:超過總量3000萬桶;動用時間超過60天;儲備石油低於5億桶。(3)測試性動用。測試性動用主要是為了測試儲備設備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行,防止在緊急動用時發生故障。能源部部長有權執行原油的測試性動用和分配,但是任何測試性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500萬桶。總之,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主要是防範石油供應中斷的威脅,除此以外不得動用,石油戰略儲備不承擔石油市場供求和價格波動的調節作用。

Ⅹ 西方大舉釋放原油儲備,油價為何還會上漲

根據油價調整規則,下周將進行新一輪油價調整。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關系緊張,國際油價飆升,新一輪油價調整可能繼續加大。如果油價繼續上漲,恐怕油價會連漲五倍。美國釋放了5000萬桶儲備石油。為什麼油價反而上漲了?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功能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石油來緩解市場的心理壓力,從而降低油價上漲的可能性,緩解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美國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其他國家之上,包括盟國和其他國家。在大災難面前,美國考慮的仍然是如何讓他們的利益最大化,美國的策略是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利益。這充分說明,美國的通脹水平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長期以來,美國不斷使用各種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第一步是降低從中國進口的一些商品的關稅。而且已經落實了,也有相應的退稅。第二步是通過釋放戰略儲備石油來穩定油價,最終降低通脹水平。這一步已經開始,得到了日本、英國、印度等國的響應。而中國石油儲量有限,但煤炭儲量豐富,目前在保證煤炭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