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煤炭石油什麼時候可以取代
擴展閱讀
阿卡波糖成本到底多少 2025-05-23 03:35:32

煤炭石油什麼時候可以取代

發布時間: 2022-05-16 01:29:28

1. 石油是現在的主要能源,日後是否會出現替代品

目前,替代品已經開始出現,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已經將發動機轉化為使用天然氣或液化天然氣,石油和天然氣或天然氣的發動機,目前可以直接應用,而且,該技術已經成熟,不會受到太陽能和風能等能源的限制,天氣,地理位置等等,就工業用途而言,目前我國主要發展核能和風力發電,我所體驗到的主要風能資源是在海上。

可以說,這種石油對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我們國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石油的重要性,但是它還沒有通過戰爭獲得石油,然而,我們的國家已經轉向了另一個方向,即通過研究其他一些替代方案,我們希望取代原來的石油,而且我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個研究學者發現的這種生物能替代石油。


關於石油是現在的主要能源日後是否會出現替代品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2. 如果未來十年石油煤炭退出歷史舞台環境將變得多麼美好

自11月進入供暖季起,哈爾濱、長春、沈陽的空氣污染指數相繼爆表。沈陽的PM2.5濃度一度接近1400微克/立方米-按照PM2.5的指數等級,300-500微克/立方米之間已屬重度污染。造成東北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有觀點認為燃煤是霧霾產生的主因,煤炭與霧霾到底是什麼關系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關閉美國所有的燃煤電廠也只會使全球氣溫降低0.05度
東北的霧霾事件,讓人想起了1952年12月4日至9日的倫敦煙霧事件,當時倫敦冬季多使用燃煤採暖,還有許多燒煤的火力發電站;由於逆溫層的作用,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與粉塵等在城市上空蓄積,遂引發灰霾。
但是,根據長春市監測數據表明,在11月的兩次重污染期間,長春市的二氧化硫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准。沈陽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李剛也透露,在11月8日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沈陽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並不高,一直處在國家均值二級標准之內。
大連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梁軍解釋說,燃煤供暖容易形成"霧天"而非"霧霾天":"成霧的條件是空氣濕度大,有凝結核,供暖期排放的顆粒物會比較多,就是說提供的'霧核'較多,相對來說,容易形成霧天。但不管'霧核'有多少,前提是一定要有大量的水汽,如果沒有大量水汽,那就不是霧而是霾了。"

3. 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如 什麼時候使用炭,什麼時候使用

對人類能源的利用史略加考查,可以發現人類對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轉換: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導地位;第三次是20世紀後半葉開始出現的向多能源結構的過渡轉換。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歷史。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可分為五大階段:(1)火的發現和利用;(2)畜力、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的利用;(3)化石燃料的開發和熱的利用;(4)電的發現及開發利用;(5)原子核能的發現及開發利用。
火,化石能源(木柴木炭,煤,石油等),電力,新能源(核能,風能,潮汐能等)。

舊石器時代是考古學中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我國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如北京猿人。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穴內發現木炭、灰燼等痕跡,說明北京猿人已能利用火。從人類能利用火開始,就是能利用燃料(能源)的開始。
新石器時代彩陶的出現充分說明人類已經能利用木材、柴薪作燃料燒烤食物和燒制陶器。
農業社會開始於約4000年前。農業社會中利用的能源是太陽能系統的能源,植物能源如木材是主要能源。從廣義能源的意義上看,食物也是能源,是一次能源,人體能(人力)是二次能源,是由食物的能量轉化而來。按照同樣道理,畜力也是二次能源。在農業社會太陽能也被利用,光利用(照明)和熱利用(取暖、海鹽製造等);風能也被利用,如風車和帆船。在農業社會,水能和地熱也曾被利用。古時有將水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設備,如水輪泵和水磨等,用於提水灌溉和磨面。用溫泉水沐浴是利用地熱的例子。在漫長的農業社會,能源結構幾乎沒有多大變化。
木材的來源是砍伐森林。由於生產發展,人口增加,人類長期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導致自然生態問題,同時引起木材資源的匱乏,導致農業社會的能源危機。
18世紀前,人類只限於對風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長期占據首位。蒸汽機的出現加速了18世紀開始的產業革命,促進了煤炭的大規模開采。到19世紀下半葉,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能源轉換。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佔24%,1920年上升為62%。從此,世界進入了「煤炭時代」。
煤可以用作燃料,早為人們知曉。但是由於煤又黑又臟,開采又較困難,人們不喜歡使用。14~16世紀木材短缺已嚴重威脅西歐和北歐人民的生活,1700年首先在英國決定以煤代替木材作為能源基礎,以後逐漸擴展到歐美各國。這為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能源條件。工業革命在十八世紀60年代始於英國,工業社會迄今約250年。與漫長的農業社會相比,這是很短暫的。但是,在這250年中,工業生產發展異常迅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段時期,人類使用的能源結構發展變化很快。

19世紀70年代,電力代替了蒸汽機,電器工業迅速發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漸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進入了「石油時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是:石油佔54%,天然氣和煤炭各佔18%,油、氣之和高達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轉換。

十八世紀末出現的以煤為燃料的蒸汽機,推動了機械化的工廠逐漸代替手工業工場。在十八、十九世紀,煤成為人類社會的主要能源。十九世紀中葉人類又開發了石油。1859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鑽成了第一口現代化的石油井,開發了第一個油田。十九世紀末以後相繼出現用汽油作燃料的汽車、飛機,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火車和內燃機輪船。柴油還用於火力發電。石油逐漸超過煤炭成為二十世紀的主要能源。以後,天然氣的利用也被重視。電能也是在十九世紀被人類發現的。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磁鐵同導線相對運動時,導線中有電流產生,從而開辟了一種新能源——電能,人類利用電力的大門由此開啟。十九世 紀70年代人們發明了直流發電機,1882年建成第一座火力發電廠。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又有人成功建立了水力發電站。從此,電力逐漸成為人類廣泛使用的能源,各部門廣泛使用電力進行生產和工作的電氣化成為經濟現代化的標志。
人類在二十世紀40年代又發現了原子能。5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核能的和平利用登上歷史舞台。
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是近現代的主要能源,因此人們把近三百年(從1700年算起)或二百五十年(從工業革命算起)稱為化石能源時代,以區別於原始太陽能時代。

但是地球上石油的儲量有限,石油的大量消費,使能源供應嚴重短缺,世界能源向石油以外的能源物質轉移已勢在必行。世界能源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折點。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已開始從石油為主要能源逐步向多元能源結構過度。新能源包括地熱、低品位放射性礦物、地磁等地下能源;還包括潮汐、海浪、海流、海水溫差、海水鹽差、海水重氫等海洋能和風能、生物能等地面能源;以及太陽能、宇宙射線等太空能源。在這些能源中,核能是最有希望取代石油的重要能源。

4. 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煤炭和石油的

距今大約2000多年前,古希臘開始開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國則是在3000多年前就開始以煤炭作為燃料的。但是,煤炭的真正被廣泛用作能源是17 世紀以後的事了,進入了17世紀後,由於手工業的蓬勃發展,木柴作為燃料越來越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了,煤炭便取代了木柴成為世界的主要能源。

(4)煤炭石油什麼時候可以取代擴展閱讀

意義: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雖然煤炭的價值大不如從前,但畢竟目前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煤炭還是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來源之一,

煤炭的供應也關繫到我國的工業乃至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的穩定,煤炭的供應安全問題也是我國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

5. 天然氣、石油、煤炭能不能被代替答案是什麼

如果五六百年之後。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氣用盡。人類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人類能源的三大基石,這個假設動搖到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但到底有多大的影響也許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但可能都只是考慮到了這些燃料的能源利用方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源的工業原料作用,因為能源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工業原料卻很難找到替代物!


全世界石油開采量中約有6%被用於塑料生產,理論上使用二氧化碳與環氧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以及合成的化合物再與二氧化碳反應,最終將可能得到多種聚合物以滿足不同的需求,但這只能部分取代石油基的原料!大量的材料仍然無法滿足要求,未來如果石油真正枯竭,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局面,如何來解決石油的化工原料替代!

綜上所述,作為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是比較容易被替代,但作為化工原料的功能,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至少在現代是極難被替代的,也許500年後技術進步了可以!

6. 十年內有新發明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嗎

十年內恐怕不可能,
現在來看各國重點研發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核電、鋰電池。
太陽能受地域氣候的影響;
而提取鋰電池和其它電池的過程中要大量耗能,並且廢料的處理是相當個大難題;
風能發電形成不了規模,建造一個大型的風能發電廠需要非常大面積的土地,並且電壓不可能會穩定;
核電由於自身的敏感也有非常大的發展推廣的局限性;
而石油煤炭會越來越少,
但傳統能源卻會被越來越更高效,更環保的使用.也會由於逐漸稀少而變的越來越昂貴。

7. 幾十年後,有什麼能源能替代煤、石油等

煤不可能是石油的永久替代能源,但是在我國有可能在一段時間里,煤還是石油的替代能源。因為我國石油蘊藏量少,而煤蘊藏量大。所以當石油價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時,有一些煤化工企業就開始做煤煉油的工藝了。但是這絕對不是長久的,因為我國的煤也有采完的那一天。所以只有清潔能源是石油的永久替代能源。而清潔能源替代石油的關鍵問題在於研究出大容量長時序電池,而大容量電池的開發又取決於新材料的研究。

8. 石油取代煤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的時間是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

9. 能源利用歷史

能源利用歷史
對人類能源的利用史略加考查,可以發現人類對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轉換: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導地位;第三次是20世紀後半葉開始出現的向多能源結構的過渡轉換.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歷史.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可分為五大階段:
(1)火的發現和利用;
(2)畜力、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的利用;
(3)化石燃料的開發和熱的利用;
(4)電的發現及開發利用;
(5)原子核能的發現及開發利用.
18世紀前,人類只限於對風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長期占據首位.蒸汽機的出現加速了18世紀開始的產業革命,促進了煤炭的大規模開采.到19世紀下半葉,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能源轉換.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佔24%,1920年上升為62%.從此,世界進入了「煤炭時代」.
19世紀70年代,電力代替了蒸汽機,電器工業迅速發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漸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進入了「石油時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是:石油佔54%,天然氣和煤炭各佔18%,油、氣之和高達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轉換.
但是地球上石油的儲量有限,石油的大量消費,使能源供應嚴重短缺,世界能源向石油以外的能源物質轉移已勢在必行.世界能源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折點.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已開始從石油為主要能源逐步向多元能源結構過度.新能源包括地熱、低品位放射性礦物、地磁等地下能源;還包括潮汐、海浪、海流、海水溫差、海水鹽差、海水重氫等海洋能和風能、生物能等地面能源;以及太陽能、宇宙射線等太空能源.在這些能源中,核能是最有希望取代石油的重要能源.

10. 新能源在將來會完全替代煤炭、石油等舊能源嗎

新能源完全替代傳統化石能源不會,除非氫能利用-人工制備化石燃料(比如甲烷等)等技術(在這里要不定義為可再生燃料)徹底成熟,相比於傳統化石能源有了明顯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要完全取代舊能源,不僅僅是發電環節的問題,還要把所有用能終端的用能全部用電以及可再生燃料來做代替(說白了,還有好多終端,比如交通運輸等,得燒油氣)。 而其實不管是做到100%發電由新能源提供,還是終端用能全部來自可再生燃料這兩個目標都不容易,個人謹慎猜測認為後面這個還要難一些. 但是個人認為可再生能源佔比高到超過傳統能源,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這主要取決於各種能源技術的發展速度,如果技術都如現在一樣,電池用用就沒電,光伏風電老得棄,氫燃料電解儲存轉一圈回來效率20%多,那估計讓可再生能源佔比很高也夠嗆。本文先不討論體制與既有利益集團影響,只談技術先。總體來說他們的阻礙作用可能會大於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