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油氣勘探現狀與對策
徐旺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100083)
近一年來,國際油價由每桶10美元迅速升至每桶30美元左右,引起了世界能源市場中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當前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能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油氣勘探現狀怎樣?其發展前景如何?這是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從建國初期的年產12萬t到目前年產1.6億多t的世界產油大國,在油氣勘探與開發工作上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在人均佔有水平上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為了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中央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經測算,我國2000年、2010年和2050年石油最低消費量分別為2億t、2.5億t和4億t;天然氣的最低需求量分別為300億m3、600億m3和2000億m3。按現在國民經濟以7%左右的速度發展,2000年在石油需求量上將存在6000萬t的差額,2010~2020年差額在8000萬~1.2億t左右。面對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現實,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回顧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程,50年代主要在西北。由於50年代末的戰略東移,發現了大慶油田和渤海灣油區,1978年達到年產1億多t,1997年達到1.6億多t,進入石油大國行列。但是進入80年代,我國的石油工業總體上進入發展緩慢時期。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增長緩慢;老油田進入高含水期,生產難度增大;我國石油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從長遠分析,我國可採油氣資源量並不十分富有。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經濟建設需求和預測年產量之間存在明顯差距,除非新區有重大油氣發現,從現在到2020年,每年將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原油進口,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根據我國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和我國油氣資源現狀,油氣勘探的前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問題。據1998年世界《油氣雜志》統計,世界石油剩餘儲量為1391億t,待探明儲量為670億t,此外還有4000億~7000億t非常規石油資源。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144萬億m3。按現在全世界每年消費油30億t和氣2萬多億m3分析,至少到2040年以前,油氣仍然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優質能源。因此在我國陸上960萬km2和海上近300萬km2的廣大領域內,應進一步加強勘探挖掘油氣的潛力,增加後備儲量,其發展方向是:「穩定東部、發展西部、開發海洋、參與國外合作」,立足國內,積極參與國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競爭,使我國油氣生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我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成果說明,全國的石油資源量為940億t,按已知含油盆地和油田的資源量轉化到儲量的平均系數標定,為130億t可采資源量。到1997年底松遼、渤海灣、西部和海上4區探明可采儲量52億t,其中已采出29.2億t,待探明可采資源量78億t,表明我國仍具有豐富的油氣潛力。預測在新區仍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儲量產量繼續增長,預計全國年產油量的水平是:2000年1.6億t;2010年1.8億t(最高年產量)有可能實現穩產10年,保證此預測方案的實施,關鍵在於加強勘探工作量的力度,進一步落實後備油氣資源量。
石油資源今後勘探發展的遠景地區,全國陸上和大陸架主要在3個裂谷盆地帶和克拉通盆地中。重點在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噶爾、四川、鄂爾多斯、吐哈、柴達木等8大盆地。中國東部經向的松遼、渤海灣、蘇北等白堊系、第三系產油裂谷盆地帶,勘探程度甚高,但仍有很大潛力,如3500m以下的深層和沿渤海灣的灘海地帶,水深5m以內的面積有1000多km2,已發現一批油氣田,是一個很有遠景的工區。對老油區內部如合理加密井網,加強油藏注采系統調整,加快三次採油實施以提高採收率,預計可增加相當數量的可采儲量。中國北方緯向侏羅系—白堊系產油的裂谷盆地帶,准噶爾、庫車、柴達木、吐哈等盆地還有極大的油氣潛力。准噶爾盆地經過近幾年的勘探,在盆地腹部區發現彩南、石西、石南等3個大油田,近期又在南帶的呼圖壁、卡因第克、吐哈魯等區發現工業性油氣流,陸梁的陸9井在白堊系試出高產油流取得新突破。
在塔里木、鄂爾多斯和四川3個克拉通盆地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層中,已發現塔河油田、東河塘、輪南、塔中4、馬嶺、志丹—靖邊等油氣田,特別是近期在陝北發現蘇里格廟地區二疊系高產氣層和大面積低滲透地層—岩性油氣藏,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其他如柴達木盆地冷湖—南八仙弧形帶也有新的儲量增長。
中國南方和華北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岩區,面積有300多萬km2,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勘探後備領域。
1繼續堅持「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方針
在我國,東部地區實施挖潛,在西部加強勘探增加新的儲量。1999年,東部大慶油氣區和渤海灣油氣區的原油產量佔全國總產量1.6億t的70%以上,所以,繼續在我國東部挖潛增加儲量,對全國石油穩產和增長是重要資源基礎,而西部兒大盆地和海上大陸架則是新增儲量的接替區。
東部大慶油田資源量129億t,標定可采儲量為31億t。計劃2000年仍可穩產5500萬t,2010年可穩產5147萬t,2020年預計年產水平3221萬t,如果2000~2010年再探明9億~10億t儲量,產量還可增加一些。
東部第二大油區渤海灣,資源量189.9億t,標定可采儲量是29.5億t,已探明可采儲量19.31億t,已采出11.74億t,剩餘7.57億t,待探明可采資源量仍有15.29億t。
從東部兩大油區分析,2000年以前仍可穩產1.1億t以上,到2010年預計可穩產1億t,以後將逐漸遞減。在這個時期如果西部幾大盆地每年增加幾億噸儲量,除可以彌補東部的遞減外,還可以略有增長。
西部5大盆地塔里木、准噶爾、鄂爾多斯、吐哈和柴達木盆地,勘探程度較低,是重要的油氣資源接替區。5個盆地油氣資源量295億t,折算可采資源量73億t。目前已探明地質儲量33.9億t,待查明可采資源量30億t。1999年5個盆地生產原油2500餘萬t,預計2010年生產原油可達3500萬~4000萬t。
221世紀將是天然氣大發展的一百年
世界天然氣資源極其豐富。據15屆世界石油大會預測,可采儲量為323萬億m3,到1998年已探明剩餘可采儲量為144萬億m3,年平均增長4.24萬億m3。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量2.2萬億m3。預測產量2000年2.37萬億m3,2010年2.56萬億m3,2040年達到天然氣高峰年產量,以後逐年降低。
我國天然氣資源量38萬億m3,標定可采資源量為10萬億m3。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3萬億m3(其中伴生氣8400億m3),1994年生產天然氣近300億m3。世界1996年的天然氣與石油產量比為1∶1.3,我國差距較大(氣油比為1∶7),因此尚有很大發展潛力。我國應加速天然氣勘探。
天然氣資源陸上的發展前景主要在3個克拉通盆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層中。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勘探程度較高,今後還有可能在這兩個盆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層中發現大氣田。在四川川西新場地區,新星公司已探明侏羅系淺層氣儲量2500億m3,年產天然氣佔四川省的四分之一左右。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勘探時間短,勘探程度低,雖有較大的天然氣資源量,但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僅5000多億m3,探明程度較低,今後還有可能找到大量的天然氣資源。柴達木盆地東部第四系天然氣儲量已達1500億m3,可能是繼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後的第四氣區。應當指出的是,准噶爾盆地南緣和陸南也是天然氣富集區,已發現呼圖壁等一批氣田,有可能成為第五個天然氣區。預計四川、鄂爾多斯和塔里木3個盆地以及近海大陸架盆地,在21世紀前10年,都有可能具備上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規模。
此外,非常規天然氣包括煤層甲烷氣和緻密砂岩氣。從中國地質條件分析,煤層甲烷氣和緻密砂岩天然氣資源已取得大量資料,緻密砂岩氣藏已在長慶、大慶三肇凹陷、四川等地區開發。以煤層氣為例,我國煤資源豐富,經預測全國埋深300~1500m的煤層氣總資源量有10萬億m3。近10年來已在晉西柳林、晉城沁水盆地的單井日產煤層氣3000~4000m3。探明和控制沁水盆地儲量有1000億m3,如果繼續加大井組生產,可以建成煤層氣工業基地,應該說我國煤層氣勘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根據預測,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2000年為300億m3,2010年600億m3,2020年1000億m3,2050年2000億m3。根據我國天然氣資源和已探明儲量,2000年到2010年供需基本平衡,2020~2050年缺口500億~1000億m3,這個差額解決方案,重點是國內西部5大盆地、南海西部和東海大陸架快速增加天然氣探明儲量,建成新的產能。近期國務院已做出重大決定,即「西氣東輸」,將西部天然氣用管道輸至上海市及其附近城市,但目前西北幾個盆地的儲量尚不能滿足所需外輸天然氣資源。解決辦法一是加強國內勘探,二是利用國外資源解決。
3中國沿海大陸架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
中國海域面積廣闊,有300多萬km2,其中大陸架面積130多萬km2。中國的近海海域有一系列中新生代的沉積盆地,這些地區具有很大的含油遠景。經過十幾年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勘探或自營勘探,已發現了流花1.1、中36-1、石白坨、蓬萊193等一批油田。其中4個為億噸級大油田,而蓬萊193是海上第一個大油田,崖13-1為儲量達1000億m3的大氣田。在對大陸架的油氣資源做了充分的研究和論證之後,預測石油地質儲量為84億t,天然氣儲量3萬億m3。主要油氣田分布在渤海、南海東部和西部,氣田主要分布在瓊東南、東海和鶯歌海盆地,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在東海盆地發現了5個氣田,儲量1200億m3。到1999年底大陸架已探明石油儲量27億t,探明天然氣儲量4500億m3。1997年產油1600多萬t,天然氣42億m3。海洋石油總公司提出,原計劃在2005年實現「三個一千萬」的戰略目標,即,南海珠江口的原油年產量穩產1000萬t;渤海灣的原油年產量達到1000萬t;以南海西部為主體的天然氣產量達到100億m3(折算原油1000萬t)。目前已突破這一目標,預計2003年生產原油3000萬t、氣70億m3。現在的勘探部署正圍繞這一目標進行。
中國南海南部海域面積140萬km2,是一個重要的後備能源地區。該區位於中沙以南,東鄰菲律賓、南至曾母暗沙、西鄰中南半島,平均水深500~1000m。在中國南部海域以海相沉積為主,含油主要層系是中、上新統碎屑岩及碳酸鹽岩,初步估算南部海域幾個盆地石油資源量為200億t,天然氣8萬億m3,是一個具有豐富油氣潛力的地區,周邊幾個國家已發現了一批重要油田,我國應盡早安排計劃,開展勘探工作。
4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勘探開發國外資源
當前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國已基本具備開拓國外市場的能力,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從1993年開始,以不同方式參與了加拿大、秘魯、蘇丹、哈薩克等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已取得不少涉外合作的經驗,並在蘇丹和哈薩克取得重要進展,建成了年產1000多萬t的產能。目前蘇丹合作開發年產1000萬t、哈薩克已探明儲量6億t,目前年產250萬t。據報道,中國在加強國內外油氣資源勘探的同時,並計劃開展海外石油勘探,重點放在中東、俄羅斯、中亞和其他油氣遠景區。在本世紀末預計在海外生產原油1000多萬t,到2010年預計生產2000萬t,同時,每年提供天然氣500億m3。根據集團公司的安排,應周密考慮,加大步伐,有選擇地開展一些地區的調研工作,如中東地區、濱裏海、哈薩克、東西伯利亞和東南亞地區,爭取一些有利的區塊進行合作勘探,同周邊國家合作勘探或共同開發。我國的油氣勘探理論、技術水平已經有了一套對付復雜油氣田的方法,能夠取得成功。這些境外生產的石油,可作為國內能源的重要補充。
總的來說,我國油氣能源堅持立足國內,使國內油氣生產持續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國外油氣資源勘探的競爭,開拓國外市場做為補充,以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瞿光明.我國油氣資源和油氣發展前景.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
[2]宋岩,李先奇.我國天然氣發展前景與方向.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3]謝泰俊.南海北部大陸邊緣陸坡區含油遠景.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4]胡見義.我國天然氣的發展基礎和戰略機遇.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
[5]譙漢生.渤海灣盆地油氣勘探現狀與前景.勘探家(1).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