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克拉瑪依油田油田簡介
克拉瑪油田,位於中國西部,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准噶爾盆地及其周邊盆地的油氣資源開發、運輸和銷售。因地處克拉瑪依市,故習慣上稱其為克拉瑪依油田。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油田是西部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累計產油量超過2億噸,連續25年保持穩定增長。2002年,原油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西部首個千萬噸級大油田。
准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石油資源總量估計為86億噸,天然氣總量約為2.1萬億立方米。然而,目前的石油探明率僅為21.4%,天然氣探明率不到3.64%,表明勘探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根據發展規劃,未來公司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加快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戰略和人本戰略,力爭在2010年實現年產油氣2000萬噸。通過5至10年的時間,將克拉瑪油田建設成為國內一流水平的油氣生產企業,並確保到本世紀中葉,油田保持持久的活力,最終將克拉瑪油田建設成為具有創造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世紀油田。
克拉瑪油田位於新疆准噶爾盆地的西北邊緣,距離獨山子油礦約130公里。在克拉瑪油田附近,有一個被稱為「克拉瑪依」的「瀝青丘」,這里流淌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原油,當地人稱之為「黑油山」。克拉瑪油田於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克拉瑪依市,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直轄市。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這片昔日的戈壁荒地,已發展成為一個集勘探、鑽井、採油、輸油、煉油、建築、運輸、機修製造等於一體的石油工業生產基地,以及科研、教育、衛生、商業、公共服務等配套的石油工業新城。
克拉瑪依市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經緯度為東經84°42′、北緯45°36′,總面積9500平方公里。克拉瑪依市下轄4區2鄉1鎮,1990年全市人口約26萬人,其中漢族佔76.24%,其餘為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滿、錫伯、俄羅斯等30多個少數民族,佔23.7%。市內有歸僑、僑眷和港澳台胞眷屬約3000人,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有廣泛聯系。克拉瑪依的交通十分便利,有三條公路干線穿越市內,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定期班車通往烏魯木齊及北疆的主要城市。
(1)什麼是石油探明率擴展閱讀
克拉瑪依油田是我國解放後於1955年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系維吾爾語「黑油」的譯音,得名於市區東角一座天然瀝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出油,發現了克拉瑪依油田。
『貳』 石油探明率什麼意思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料,它是通過幾百萬年至億年在地下形成的。
石油探明率通俗一些講就是,假如某一地區地下形成的石油資源總共有100噸,目前經過地質勘探,已經探明了其中70噸的儲量,則我們就可以說,該地區的石油探明率為70%。
『叄』 油氣勘探開發進展
一、勘探進展
(一)勘探歷程
我國的石油勘探始於19世紀末,在1949年之前處於緩慢發展狀態。新中國成立以來,油氣勘探有5次重大的飛躍:第一次是石油勘探戰略東移,在松遼發現了特大型的大慶油田,說明了陸相地層不僅可以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巨型油田。第二次是渤海灣盆地的突破,通過對復雜斷陷盆地的勘探實踐,總結出復式油氣聚集區(帶)的理論。第三次是改革開放以後,沿海大陸架對外開放與國外各大石油公司合作勘探石油,並迅速取得成果。第四次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方針指引下,在積極勘探東部的同時,對西部盆地加大了勘探力度,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四川、吐哈、柴達木等盆地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第五次是1998年3大石油公司體制確立以來,油氣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是天然氣的儲量有了很大增長。
(二)近期勘探成果
1.石油
「十五」期間,我國石油的勘探開發取得長足進展。5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4.5×108t,較「九五」時期增加7×108t,增長15%。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8×108~10×108t。相繼發現塔河、陸梁、西峰、志靖—安塞、渤中25、曹妃甸11-1、蓬萊19-3、大情字井等8個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108t的油田。石油產量由2000年的1.63×108t增加到2005年的1.815×108t,年均增加370×104t,年均增長2.17%;其中2005年較2004年凈增650×104t,增長3.7%,增速明顯加快。
目前,東部主要盆地的岩性油藏勘探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松遼、渤海灣陸上、南襄、江漢、蘇北等盆地岩性油藏儲量已經占當年儲量發現的一半,甚至更多;中部的鄂爾多斯盆地勘探的主要對象就是岩性油藏;西部主要盆地勘探程度相對較低,在尋找構造油藏的同時,也注重岩性油藏的勘探,例如:塔里木盆地、准噶爾、柴達木盆地等。
截至2005年底,共發現油田634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57.98×108t,石油資源探明率34%,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63×108t,累計采出量44.74×108t,剩餘可采儲量24.89×108t(表6-1-1)。2005年石油產量1.815×108t,列世界第5位。
表6-1-1 全國油氣資源總量及構成表(截至2005年底)
2.天然氣
我國大范圍的天然氣勘探突破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滯後於石油勘探近40年。從1990年開始,中國天然氣儲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十五」期間,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4×1012m3,較「九五」時期增加1.3×1012m3,增長111%。近年先後發現了克拉2、蘇里格、普光等地質儲量規模超過1000×108m3的大型氣田。在松遼北部深層徐家圍子火山岩、准噶爾盆地南緣的霍爾果斯、塔里木盆地烏什凹陷的依拉克、四川盆地川西須家河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的大氣田已初具規模。至今已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渤海灣、東海、瓊東南、鶯歌海、珠江口等9個盆地發現地質儲量大於300×1012m3的大型氣田29個。
截至2005年底,共發現氣田216個,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92×1012m3,天然氣資源探明率14%,可采儲量3.09×1012m3,累計采出量0.43×1012m3,剩餘可采儲量2.66×1012m3。2005年天然氣產量500×108m3,列世界第14位。
二、開發進展
(一)油氣生產歷程
1.石油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陝北延長試辦油礦,開始了中國的石油開發歷程。中國近代石油工業值得稱道的是玉門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新中國成立後,石油工業在醫治戰爭創傷中開始重建,玉門油田、獨山子油田、延長油礦等油田產量得到了恢復,並有大幅度提高。1959年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特大型油田,1963年大慶油田投入生產,當年生產石油439×104t,全國石油產量也達到了647×104t。到1965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131×104t,突破了千萬噸大關,使我國實現了原油完全自給。進入20世紀70年代,我國又在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開發了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產量5400×104t。其後又發現了華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區的幾大油田,1978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了1×108t,成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產國。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在穩定東部地區石油生產的同時,重新加強了西部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繼發現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與此同時,對外國公司開放了我國近海石油勘探開發權,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石油產量的增長。1995年我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5×108t,2005年達到了1.8×108t,成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
2.天然氣
1949~1968年為天然氣開發初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開展油氣普查,僅在四川盆地發現一批小型氣田並進行了初步開發。到1968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14.4×108m3,主要是以氣層氣為主。
1969~1995年為天然氣開發啟動期。這一時期氣層氣和油田溶解氣都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一方面全國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帶來溶解氣產量的快速上升。1995年,溶解氣工業產量達到75×108m3,氣層氣產量達到99×108m3,全國天然氣產量合計174×108m3,是1968年的12倍。本階段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長9.4×108m3。
1996年以來為加快增長階段。1996年以來,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探明天然氣儲量的快速增長,崖13-1—香港、澀北—西寧—蘭州、西氣東輸、陝京二線等長輸氣管線相繼建成投產,以及氣區周邊的局域輸氣管線不斷延伸和完善,一批新氣田陸續投產,氣層氣產量進入加快增長階段,同時溶解氣產量也略有增長。2005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500×108m3。
(二)開發成果
1.石油生產現狀
截至2005年底,石油累計采出量44.7×108t,當年采出量1.80×108t,剩餘可采儲量24.4×108t,儲采比13.5∶1;天然氣累計采出量4324×108m3,當年采出量500×108m3,剩餘可采儲量26918×108m3,儲采比54∶1。
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經在20個沉積盆地中生產石油。其中,石油年產量已經過了生產高峰,進入產量遞減階段的主要盆地有9個,如松遼盆地1960年開始生產石油,1997年達到了石油生產高峰,其後雖然吉林油田石油產量在增長,但增長量彌補不了大慶油田石油產量的遞減,全盆地石油產量繼續下降;渤海灣盆地陸上1963年開始生產石油,1988年達到了石油生產高峰,其後雖然海域石油產量迅速增長,剛剛彌補陸上石油產量的遞減,全盆地石油產量保持穩定。
有6個主要盆地的石油產量仍然處於上升期或者處於高峰穩產期,近幾年增長最快的是鄂爾多斯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例如,鄂爾多斯盆地自1907年開採石油以來,已經有97年的歷史了。在其前70年中,石油產量一直沒有太大的增長。近年來,隨著三疊系低滲透儲層油田的大規模開發,石油產量急劇增長,到2005年成為全國第四大產油盆地。
2.天然氣生產現狀
截至2005年,國內已開發氣田177個,2005年產氣層氣408×108m3,累計采氣4323×108m3,動用氣層氣可采儲量的采出程度為41.6%。累計動用溶解地質儲量8601×108m3,可采儲量3206×108m3。2005年產溶解氣92×108m3,累計生產2673×108m3,溶解氣可采儲量采出程度為74.8%。
總的來看,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程度不均,石油高於天然氣,東部高於西部,北方高於南方,陸上高於海上。勘探難度逐漸增大,隱蔽、復雜油氣藏已成為勘探主要對象,地表及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正成為勘探的重點目標區。老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高采出階段,綜合含水率高於80%,平均采出程度大於65%,油氣產量呈明顯遞減趨勢,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開采工藝要求越來越高。
『肆』 原油儲量增長
3.1.2.1 新增可采儲量
20世紀20年代之前,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一些規模較大的油田;20世紀20年代之後,俄克拉何馬州、得克薩斯州陸續發現了大油田(圖3.3),如1928年發現的俄克拉何馬城油田,1930年發現的東得克薩斯油田,以及1937年發現的Wasson油田和Slaughter油田。但是由於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油價甚至一度跌至1美圓以下,勘探活動銳減,新增可采儲量急劇下滑。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原油新增可采儲量跌至最低點,僅為0.12億噸,只相當於經濟危機之前1929年新增可采儲量的2.74%。在經濟危機之後,石油工業也開始復甦,新增可采儲量不僅恢復到原有的水平,而且在1937年達到歷史第二高峰。1967年,美國發現了國內最大的油田——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灣油田。到1970年,美國原油剩餘儲量達到最高峰,同時也是美國新增可采儲量的最高峰。1970年獲得的新增可采儲量達到17.31億噸。但隨後陸上發現的大型油田越來越少,僅在阿拉斯加有所發現。在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美國加強了對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開始重視海上油氣資源的開發,70年代以後在海上發現了許多大型的油田,特別是80年代以後在墨西哥灣的聯邦海域陸續發現了King/Horn、Mars-URSA、Kepler、Atlantis、Thunder Horse、Mad Dog、Holstein、Tihiti等儲量較大的油田。
圖3.12 1971~2004年美國本土48州新增可采儲量構成比例
總之,無論從新增可采儲量的增長歷史,還是從新增可采儲量的構成情況來看,美國新增可采儲量已經處於遞減階段,大發現越來越少,儲量增長對老油田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加,這個趨勢在本土48州(不含深水區域)表現得更為明顯。
『伍』 中國石油儲量排世界第幾
中國的石油儲量60億噸,在世界排名第八名。
就目前的原油產量而言,中國處於第八位,前七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聯酋。2017年我國原油產量1.92億噸。
石油、天然氣資源 石油探明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我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我國石油資源還有較大潛力,我國石油資源總量較豐富。據2003年BP的統計,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和剩餘可采儲量分別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3%,總體屬於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階段。綜合分析資源情況和勘探潛力,預計未來15-20年內,我國石油儲量仍處於高穩定增長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在1.4億-1.8億噸左右,大體保持儲量增長水平。
『陸』 海洋石油探明率是什麼意思
探明率一般來說是和潛力相比。
國家前期會對資源情賀正滲況有一個摸底,得出一個石油地質資源量。清洞
然後探礦權人(中海油)按照勘查規范開展有關工作,向國家石油儲量委員會提交探明地質儲量。
用探明地質儲量除以石禪脊油地質資源量,就是探明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