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百年石油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石油期貨收銀員怎麼樣 2024-07-27 17:41:30
如何計算模板支撐費用 2024-07-27 17:26:21

百年石油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03-01 10:39:46

① 大慶油田在全國石油工業中的地位

47年,累計生產原油19億多噸,上繳各項資金9734億元,主力油田採收率已突破50%——大慶噴涌而出的一股又一股石油,持續改寫著新中國的發展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成為大慶油田乃至中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能否依然帶領我們前行?大慶油田又該如何保持高產穩產?

雖然有著輝煌的過去,而大慶油田今天以「創建百年油田」宏偉戰略迎接未來,更吸引海內外的目光。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夕,香港文匯報專程趕赴北京,專訪十七大代表、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玉普。
大慶油田開發建設47年來,創造了中國石油工業戰線的「三個第一」,即原油產量第一、上繳利稅第一,原油採收率第一。截至2006年底,大慶油田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19.1億噸,佔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0%以上。為國家上繳各種資金9734億元,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47年開拓創「三個第一」

主力油田採收率已突破50%,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至15個百分點。從1976年開始,大慶油田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持續27年高產穩產,「十五」期間年均油氣當量保持在5,000萬噸水平,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鐵人王進喜縱身一躍,跳進泥漿池的場景,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大慶油田,就是在手拉肩扛中,在「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氣魄中,展開了新中國石油工業史無前例的大會戰。

大慶油田的開拓者們,在艱苦卓絕的歲月里,心中懷著「我為祖國獻石油」這樣堅不可摧的信念,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在油田開發建設的實踐中培育形成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力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

大慶人提出,要創建百年油田。王玉普說,創建百年油田是維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的需要。把大慶油田開發好,努力延長油田的開采壽命,並盡可能地多找資源、多產原油,保持在國家石油工業中的重要地位,對於維護國家利益非常重要;創建百年油田是實現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整體發展的需要。

作為中油集團公司、股份公司下屬的骨幹企業,大慶人盡最大努力控制老油田產量遞減,實現長期的持續有效開發,以實際行動支持中油集團公司的整體發展。創建百年油田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區域經濟長久繁榮與社會穩定的需要。大慶人提出創建百年油田,不僅基於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判斷,而且結合了對油田幾十年開發實踐的理性思考,借鑒了國內外油田開發的歷史經驗。這一目標的提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百年油田打造「百年企業」

王玉普表示,創建百年油田,是建設一個以本土開發為基礎,以海外業務為補充,以優勢技術、一流人才、先進文化為支撐,具有強勁競爭力、成長力、生命力的百年企業。它有時間的概念,又不僅僅是時間上的概念;指的是油田開發,又不局限於油田開發。它強調開采時間的延續,更強調業務空間的拓展;強調開發水平的攀升,更強調經營業績的有效;強調油田的百年生產,更強調企業的百年成長。一句話,就是要通過創建「百年油田」來打造「百年企業」。

我們的階段性目標是:到2010年,油氣當量保持在4,200萬噸;到2020年,油氣當量保持在4,000萬噸;到2060年,油氣當量保持在2,000至2,500萬噸左右,屆時大慶油田仍然是我國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

② 五六百年之後,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氣用盡,人類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關於能源危機,估計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段子:現在地球上剩下的石油不多了,如果照現在這速度用下去,三四十年後石油就用完了。跟著就告訴你,沒有了石油之後世界是多麼的可怕,然後就告誡我們:省點用吧!

但植物界卻相反。幾十倍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大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森林茂密,農作物產量成倍增加。海洋藻類大量繁殖,滋養各級海洋生物。

大氣的氧氣由於植物界的繁盛,光合作用的加強,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彌補了生成二氧化碳造成的氧氣損失,所以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化不大。

③ 石油怎麼會有那麼多,都用了上百年的歷史了吧,還沒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三四十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 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今後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油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 美國托萊多大學地質學教授克雷格·哈特菲爾德指出:「自1979年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為止人類整個燒油史中燒掉的石油還多。」 這位教授認為,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在本世紀內,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中東報》認為,到1997年底,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還有一些報告指出,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石油資源是有限的。

④ 延長石油標志的含義是什麼啊急。。。。。。。。。

標志以抽象的山丹丹花造型傳達出企業的總體形象和地域特色,紅色的底色代表山丹丹花的朴實,由中心漸變的紅色充滿質感,中心的淡黃色象徵著太陽的照耀和能源的孕育。每一個組合元素看起來既像山丹丹花的花瓣,又像一個一個的油滴,代表延長的主業。油滴的旋轉排列傳達了延長「匯聚能源,放射光芒」的企業責任感。所有元素由小到大的漸變,代表延長百年歷史中的成長軌跡,配合數字「1905」,厚重、大方、富有親和力。

⑤ 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是誰發現了它這么多的用途

石油發現的時間其實已經沒有辦法考究了,只知道在幾百年前祖先們就已經懂得使用石油了。

在古巴比倫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人類已經學會開採石油了,而在中國北宋的時候也有文字記載了關於石油的內容,並且還是沈括第一次提到了石油這個詞。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時候也就已經會利用石油來打仗了,所以石油發現的時間是比較早的,但是沒有定論。

當然在古人最先發現的還是石油的可燃性,之前打仗的時候需要利用火攻的時候,也會利用到石油。直到現在的科技不斷地完善,對於石油的提煉更加純凈,然後得到的衍生品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於石油的用途也了解得越廣,比如製作葯品、潤滑油、護膚品等等,相信這些用途古人是萬萬想不到的。

⑥ 什麼是新時代石油精神

到過茫茫戈壁,你才知道他們的魅力

到過油廠井場,你才知道他們會發光

走進他們,你才知道有這樣一種精神

艱苦樸素、砥礪奮進!

這就是石油人!這就是石油精神!

鑽井的過程會使用大量的鑽井液,這些鑽井液用完後和泥土、岩屑等一起排放就成為有污染性質的廢物。對於一般的廢棄鑽井液,最為常見的處理方法是採用固化法,即選擇一處場地,對廢棄鑽井液進行固化處理,這樣不僅會浪費很多土地,還存在著污染環境的風險。李興春所在的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團隊,通過一系列的探討與研究,成功實現鑽井液與廢物分離,鑽井液可以循環使用,廢物可以生產免燒磚、砌塊、基土等,這樣既可以實現廢物再利用,又解決了傳統處理方法帶來的「佔地、污染」等難題,達到了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的雙重目的。

今天,已是中國環保行業知名專家的李興春依舊在默默努力。提到自己為之奮斗的環保事業,他感慨頗深:「從1985年進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至今,32年時間,我經歷了環保工作一步一步被國家、社會重視的過程。作為中國石油一名環保工作人員,我希望能從源頭、過程中把環保問題解決好,助推中國石油實現綠色發展清潔發展、成為世界頂尖企業。」

復合驅技術創新團隊:三十年磨一劍

三十年,你們只幹了一件事,石縫里洗油。這一洗,綠了油田發展的常青樹,白了小夥伴的少年頭。攻克世界級難題,把驅油技術演繹成創新藝術。以當驚世界殊的豪邁,引擎大慶百年之航。你們,傳遞了科技力量,更傳承了石油精神。

俗話說,上天難,入地更難。大慶油田經歷50多年的開發,已經到了高含水後期,采出的液體90 %以上是水。在這種條件下採油,相當於水中找油、水中撈油。採收率要提高一個百分點,不亞於百米短跑成績提高0.1秒的難度。

科技創新為老油田帶來新曙光。三元復合驅技術,可在水驅基礎上提高採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

「1986年,大慶油田與法國國家石油研究院合作進行三元復合驅可行性研究,法國專家說我們大慶油田原油酸值太低,三元復合驅不適用,讓我們忘掉這個技術。」大慶油田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復合驅項目經理部經理程傑成說,「但我們並沒放棄,反而憋了一口氣要開展研究。」

三元復合驅從注配到采出,從技術完善到管理標准,涉及地上、地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程傑成和他的團隊,30年來,從當年的「小夥伴」一路拼到如今的「老夥伴」,多少次「山重水復疑無路」,他們卻「咬定青山不放鬆」,千磨萬礪,多次換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30年的「三元」圓夢之路,鍛造了一支石油科技的「夢之隊」,該團隊群英薈萃:培養中國石油技術專家7人, 16名地區公司專家,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和專業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其中博士32人、高級工程師119人。他們的成果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就有發明專利42件、實用新型專利15件、軟體著作權2件。

一次次挑戰科技極限,一次次勇闖世界難關,大慶油田30年的「三元」圓夢之路,正是大慶科技「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生動「現實解說」。由此也鍛造了一支石油科技的「夢之隊」,彰顯了中國石油前行的科技力量。

堅守自己的崗位就是最大的精神。

⑦ 誰知道關於大慶油田的資料

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其中大慶油田為大型背斜構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等高點。油層為中生代陸相白堊紀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滲透率。原油為石蠟基,具有含蠟量高(20%~30%),凝固點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點。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檯子油田鑽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慶油田投入開發建設。1976年以來,年產原油一直在5000萬噸以上,1983年產油5235萬噸。大慶油區的發現和開發,證實了陸相地層能夠生油並能形成大油田,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石油地質學理論,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對中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慶油田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48.2億立方米,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1萬多億元,特別是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1999年底,大慶油田重組改制、分開分立。2000年1月1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並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和香港上市。注冊資本475億元,現資產總額1089億元,員工總數90427人。公司成立六年來,累計生產原油2.94億噸,天然氣130億立方米,年均油氣當量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840億元,利稅總額4795億元,連年榮登中國納稅百強企業榜首。

1959年9月26日16時許,在松嫩平原上一個叫大同的小鎮附近,從一座名為「松基三井 」的油井裡噴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松遼盆地發現了世界級的特大砂岩油田!

當時正值國慶10周年之際,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的歐陽欽提議將大同改為大慶,將大慶油田作為一份特殊的厚禮獻給成立10周年的新中國。

「大慶」,這個源於石油、取之國慶的名字,從此叫響全國,傳揚世界。

說起「大慶」,我們整理出若干個「鏈接」———

大慶油田的誕生,使中國石油工業從此走進了歷史的新紀元。1963年12月4日,新華社播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中國石油工業徹底甩掉了「貧油」的帽子,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從1976年,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大關,進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1978年,全國原油年總產量突破1億噸,從此進入世界產油大國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從此開始的改革開放,有了立足的「血液」保障。年產5000萬噸的紀錄,大慶人奇跡般地保持了27年。

大慶油田實現持續穩產高產的驕人業績,有力地保證了中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開發西部」戰略目標的實施。與大慶的穩產相對應的,是國家建設的穩固;與大慶高產相對應的,是國家發展的高速度。

大慶開發46年間,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相當於為全國人民每人生產原油近1.4噸,累計向國家上繳各種資金(包括承擔原油差價)總計超過1萬億元。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新聞背景有些繁雜和遙遠,那就看一份最新的資料———「9月10日,中國納稅500強揭曉。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以278.90億元的納稅額第五次榮登榜首。」

我特別注意了與此相關的報道,幾乎都是這般寥寥數語。而大慶人早已習慣了默默的鑽探、默默的採油,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無怨無悔。

問題是,大慶人可以默默奉獻,但默默奉獻絕不等同於默默無聞。無論對於誰,對這一段不該遺忘不能遺忘的歷史的「大面積」的淡忘,都是一件值得認真反思的事。就這一點探索下去,這其中一定涉及到信仰、信念、價值觀、方向感等等,這是不容小視的一個大課題。

二十世紀是石油世紀,二十世紀的戰爭中大多數人的血都是為石油流淌的。這些話早已不新鮮了。當歷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近幾年,世界各國即使是普通的人也已經真正地意識到了石油沉甸甸的分量。

為了幫助思考,不妨再引用兩組數字: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進口量為930萬噸,對外依存度僅為6%;12年以後的2004年,國內生產原油1.7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45.7%。在這12年間,國內石油年產量增長不足250萬噸,而石油消費年增長卻在1000萬噸以上。

根據有關研究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將達4.5億噸以上,國內可能產出1.8到2億噸原油,預計缺口2.52.7億噸。

盡管我國是資源大國,但人均擁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24.3億噸,居世界第11位,但人均只有1.89噸,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25噸)的7.6%。

這些枯燥的數字意味著,早已被我們甩進了太平洋的「缺油大國」的帽子,我們不得不重新戴上。

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這就是大慶人在新世紀賦予「鐵人精神」的新內涵。

大慶:精神的經典

寫大慶,怎麼能不提到「鐵人」王進喜?

1964年年底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的時候,王進喜代表全國工人發言。他的講話以大慶會戰為背景,以1205隊和鑽井二大隊工作為主線,重點匯報了大慶工人階級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斗,與各種困難斗,終於取得了會戰的偉大勝利。當他在大會堂朗誦起自己的那一首短詩:「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整個大會堂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另外一個很經典的場面:躍入泥漿池裡,奮力揮動著雙臂。

這是一些很經典的話語:「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不幹,半點馬列主義都沒有!」、「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這一切一切的「經典」,使王進喜成為那個時代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千千萬萬個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那手扶剎把的英姿,至今看來依然很「酷」。

這一切一切的「經典」,逐漸地凝聚升華成了一種「鐵人精神」。

「愛國、敬業、求實、奉獻」,就是這個「精神能源」的全部成分,它先是溶進了大慶人紅色的血液里,繼而溶進了石油這個黑色的「工業血液」中,接著就源源不斷地輸入共和國強健的軀體———民族精神的意義,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心靈中,並見諸於人民群眾的行動上。大慶精神的意義尤為如此。

有人這樣比喻:在共和國建設的天平上,大慶是只舉足輕重的砝碼。在大慶開發建設史中截取三個時段就可以一目瞭然。

———十年動亂期間,大慶人統一的「革命思想」是:這亂、那亂,唯有大慶不能亂。與其對應的「革命行動」是:始終堅持生產一天都不停,產量逐年遞增並且幾乎就是在動亂結束那一年,原油年產量躍上了5000萬噸大關。

———改革開放20年,也是大慶油田穩產高產的20年。大慶油田連續27年在5000萬噸以上的穩產高產,無疑是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新紀錄。高產穩產的大慶———中國石油工業的「半壁江山」和「中國精神能源」合成的強大驅動力,助推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2003年,大慶油田提出了「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目標。圍繞這個戰略目標展開的第一項戰略行動就是對原油產量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年產量首次下調到5000萬噸以下。

經測算,如果在高含水後期繼續維持大慶油田年產5000萬噸以上,不僅地面設施將無法適應,還需要大量增加新的投入,原油操作成本也將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效益下滑。更重要和更嚴峻的局面則是:無法保持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無法保證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

對大慶來說,科學的發展觀首先就體現在科學的大局觀。

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這就是大慶人在新世紀賦予「鐵人精神」的新內涵。

減下去的是當前,加上去的是長遠;減下去的是高成本產量,加上來的是低成本效益,這是大慶人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如何破解這個重大課題?大慶人早已胸有成竹———打一場「技術換資源」的大戰役。

准確的表述該是,大慶人的技術換資源的行動與理論齊頭並進,更有一支2萬多名技術人員組成的龐大的隊伍結伴而行,從而迅速創建了一個新的科技創新體系,從而迅速形成了「買不來、帶不走、拆不開、偷不去、溜不掉」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這樣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企業不僅僅滿足於做大、做強,還要考慮「做久、做長」。

今天,當你在互聯網上檢索一下,當把中東、伊拉克、裏海、馬六甲、歐佩克、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中石油收購斯拉夫、泰納線等等這些關鍵詞輸入進去,顯示在你眼前的一切可能就是一個國際能源安全嚴峻形勢的新坐標。這時,不知你會不會這樣想:擁有大慶,是中國人的一件實實在在的幸福的事。

(原載《第一財經日報》,有刪節,標題為本報所加)

大慶:鑽探的深度

其實,大慶真正的傳奇恰恰就儲存在我們外人幾乎看不懂的一切「單調」和「單純」中,然而,這一切的「單調」和「單純」又都無一不體現著大慶人愛石油、懂石油、尊重石油的科學觀。

我贊同這樣一個說法:在百年中國科學史上,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有兩大事件,一是研製成功了「兩彈一星」,一是發現了大慶油田。

據介紹,在《日本現代史》里,經常能看到「如果當初找到大慶油田將如何如何」的詞句,他們為沒能在戰前找到大慶油田始終感到「遺憾」。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川清在回憶「滿洲的石油開發」時說,之所以沒能找到大慶油田,「是因為戰前日本鑽探的深度只達到大約700-800米,鑽探技術是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實際上,標志大慶油田發現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開鑽到1357-1382米之間的油層才出油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說法。

對此,最有啟發性和權威性的還是我國地質大師黃汲清的說法,他和李四光一起是「陸相地層生油」理論的提出者,他還是大慶油田的主要發現者。他曾講:日本人在東北找了30年沒有找到油田,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陸相地層可以生油。對此,日本地質史學者也認為,從根本上說不是鑽探設備不行,而是「探礦思想的問題」。

科學,發現了大慶;科學,同樣迅速地發展了大慶。

早在1964年,大慶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這個口號,當時曾是那樣地激勵著各行各業的建設者。

據介紹,一口井打到底,在8001200米之間,通常有100多個含油的砂岩層,最厚的達20米,最薄的僅0.2米。大慶人的工作對象就在這千米之下的岩層中———那被他們形象地稱為「地宮」的地方。在那裡,整個石油開采系統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黑箱」,開采工作如同一項「隱蔽工程」。

如何保證油井准確打入有開采價值的油層?怎樣確定不同性質的油層層性以採取相應的配套技術?在開采過程中,以怎樣隨時掌握油層的變化以改進完善工藝保持穩產?所有這一切,唯有通過可靠的數據,通過一系列反復試驗才能找到答案。這便構成了大慶科學的求實精神的客觀基礎。

而更為重要的是,大慶人自覺地通過實踐能動地認識油層,又通過實踐能動地改造油層,在不斷地探索地下奧秘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油田開採的客觀規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石油工業特色的發展道路。

科學的力度在於求實。科學的力度也在於創新。而創新的過程,就是思想上解放的過程。

回顧大慶油田在實現高產穩產近30年的歷史,三大「科學戰役」標志著大慶人經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

———大慶油田進入開發後期高含水階段後,油田綜合含水已高達90%,儲采結構嚴重失調,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開發難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對於油田二次創業的艱難,有人形象的比喻:「油田綜合含水達到90%%,就好比人被水淹到了脖子,含水95%相當於淹到了嘴,含水達到98%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從歷史上看,一般油田的開采高峰只能維持三五年,以後產量就會遞減。但憑什麼大慶油田的產量長期保持在5000萬噸的水平線上?一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高含水長期穩產注水開采技術》,硬是使大慶油田地質儲量由原來的26億噸增加到4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了一個大慶油田。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進一步提高已開發油田的採收率非常重要。大慶油田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目前聚合物驅油技術已經在大慶等油田開始成功應用,大慶的科技工作者還在世界首創出一種更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方法———泡沫復合驅油技術。僅大慶油田適用該技術的地質儲量就達近20億噸。專家認為,這是我國石油開采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原始創新技術,這不僅是現今中國石油工業技術創新的亮點,對於世界石油開采也將是一場革命性的技術進步。

第三大戰役就是對「表外儲層」的攻關了。讓主持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來講述可能更生動精彩:

大慶油田這種河湖三角洲的沉積,像一棵大樹,有干、有枝、有葉,干枝葉都互相連通,如果說主力油層是桿,薄油層是枝,「表外儲層」就是葉。它們都是空間上的延續,屬於同一儲油系統。王啟民認為,大慶油田樹大、根深、葉茂,「表外儲層」每口井都有,每個層都有。單獨看,「表外儲層」很瘦,但大慶油田面積油幾千平方公里,所有這類油層加起來又很「肥」。

盡管開采這樣的油層國內外都沒有先例可循,但如同當年會戰初期一樣,大慶人這次依然是靠「兩論」起家: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幾個寒暑過後,「表外儲層」開采這道世界性難題終於被破解。

這項成果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呢———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可采儲量計算,價值高達2000多億元,而國家要探明同等儲量的石油資源,光勘探費就需投入100多億元。不僅技術上取得突破,經濟上創造巨大效益,更重要在於還創造性地發展了石油地質理論。

其實,大慶真正的傳奇恰恰就儲存在我們外人幾乎看不懂的一切「單調」和「單純」中,然而,這一切的「單調」和「單純」又都無一不體現著大慶人愛石油、懂石油、尊重石油的科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