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南海石油鑽井有多少
擴展閱讀
在海邊為什麼會踩到石油 2025-07-08 04:19:37
防疫情工具有哪些 2025-07-08 04:13:35
靈丘中國石油的油怎麼樣 2025-07-08 04:12:41

南海石油鑽井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11 16:58:14

⑴ 南海周圍的國家共在中國南海海域內建起多少油氣井

在中國海域總資源中,南海中南部油當量地質資源量佔53%,可采資源量佔66%,若被他國掠奪,將失去約2/3的可採油氣資源。而事實上,伴隨著近年來的爭議,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海洋油氣開發步伐已經加快,正在從近海沿大陸架向南海深海持續推進。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經都爭到了各自的地盤,相關國家已經開了1380口油井,中國卻一直在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不是我憤青,而是損失是實實在在的,讓人心疼!

南海自然資源簡介

1.豐富的水產資源

魚類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我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海龜海龜是海洋中少有的幾種爬行動物之一。海龜有不同種類,一般指的是「綠蠵龜」。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我國西南中沙群島是海龜的「故鄉」。

海參海參屬熱帶海洋中的刺皮動物。其營養價值與魚翅、燕窩齊名。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約40種海參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島出產20種。

海貝海貝屬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西南中沙群島分布約有250多種。按照用途可分為食用貝和觀賞貝兩大類。

觀賞貝類是西南中沙群島又一重要的「土特產」。品種繁多,形狀各異,色澤鮮艷,光彩奪目,不僅供觀賞,也是製作名貴工藝品的重要原料。、

其他海產主要有軟體類動物、甲殼類動物和藻類。軟體類除了上面介紹的貝類以外,還有弛名的魷魚、墨魚、章魚等等;甲殼類的螃蟹、龍蝦等等。這些都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海產。熱帶海藻類資源也極其豐富,是我國主要的產區之一。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馬尾藻、紫菜等等。

2.奇異的海島資源

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

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海鳥可供食用、葯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3.典型的熱帶植物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

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

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4.大有希望的海底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我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我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

除了上述之外,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⑵ 中國在南沙海域有多少口油井

西江24-3,30-2油田 西江24-3發現於1985年3月,西江30-2發現於1988年7月。1988年8月在合同區域15/22啟動第一口探井之前,進一步對該區域進行了 146公里 的地質調查。第二塊油田30-2的商業可行性在1990年被證實。 在對24-3和30-2油田進行了聯合開發研究之後,1991年底這兩塊油田的整體開發計劃(ODP)被提交到中國有關部門審批。ODP中估計開發成本為6億美元,按計劃在1994年11月投產24-3油田,然後30-2油田在1995年10月投產。24-3油田的原油可采儲量為1.83億桶,30-2油田的原油可采儲量為2.54億桶。1992年1月ODP獲得批准。 這兩塊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國際公司亞洲部代表其合作者Pecten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51%)進行作業。 項目組成 西江油田的開發包括帶有第一階段分離設備的兩個採油平台和一艘用於最終分離、儲存和卸載原油的浮式生產儲存卸載船(FPSO)。兩個平台相隔 13.6公里 ,一個在24-3油田(合同區域15/11),另一個在30-2油田(合同區域15/22),FPSO則位於二者之間,具體位置在考慮了兩個油田原油特點的差異後進行了最優布置。 每個平台均是8腳鋼柱式結構,導管架重量達5600噸,每個鋼柱重達3760噸。每個平台的生活區可以容納100名作業工人。 FPSO是由一條儲油船改造而成,帶有二級分離裝置,儲存和分配計量表。 項目采購 設備大部分從美國和歐洲采購,很大一部分加工工作是在亞洲進行的。價格比較而言具有競爭性的中國資源亦被採用,佔到項目總投資的20%左右。 項目執行 該項目的執行由菲利浦斯、Pecten 和中國海洋石油共同組成的項目組負責。該小組在設計階段位於休斯頓,而在製作與安裝階段遷至中國蛇口的PPCIA辦公室。 開發井 兩個平台的鑽井和完工進度的執行有Halliburton公司承擔,採用了集成式工程服務合同的形式。克瓦納約翰布朗在1992年2月至1995年間擔任西江油田的主要工程承包商,負責24-3和30-2海上平台頂部設施、生活區、XJ-2鑽井機、FPSO加工設施和管線的詳細設計和工程。同時也負責所有加工設備和特種設備的采購、催交、檢查、出口/運輸。克瓦納約翰布朗幫助PPICA制定和評估建造標包,為項目管理小組提供海外人員,管理在中國、韓國和中國海上的建造工作。 現在24-3油田的日產量超過70000桶。在30-2油田投入生產以後,1996年最高日常量預計為10萬桶/日。 生產情況 所產石油為25o至38oAPI,不同產層的孔隙度在15%至28%之間,滲透率為400-3700毫達西。油藏驅動機理為邊緣水驅或底部水驅,取決於油藏情況,目前15口井的日產量為27,000桶原油。 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和惠州32-5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於1985年8月發現,1990年9月投產。惠州26-1油田於1988年3月發現,1991年11月投產。惠州32-2油田於1990年12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3油田於1991年1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5油田於1996年9月發現,1999年2月投產。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項目成功投產,該油田石油日產量將增加1萬桶。 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發現於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國海發現的最大的油田。該油田位於南中國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東南方向 1000英尺 ( 300米 )的水中。阿莫科於1985年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獲得區塊29/04合同。經過初步勘探研究後,流花11- 1A 開鑽。測試產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隨後進行的評價井鑽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證實油儲量巨大,超過10億桶。1993年12月,科麥奇公司加入合作開發的隊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東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但是,由於產出原油非常稠密的特點以及油層的相對較淺深度的特點,表明要使流花油田能夠生產,必須使用革新性的技術和成熟的技術相結合的辦法。 技術上的突破 在1987年至1992年間,阿莫科和南海東部公司工程部對各種開發設想進行了試驗和測試,直到發現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項目組決定該油田的海上生產系統應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部分: 一個浮式生產系統,用於鑽井和採油(FPS) 一個浮式生產、儲存和卸載系統,用於加工和儲存原油(FPSO) 一套革新性的水下系統,使用電動半浸式泵,其可以服務於約20口水平井 全球化的快速開發方案 1993年3月,在油田被發現後6年之後,流花11-1的整體開發計劃獲得中國各級政府的批准,項目進入了實施階段。 1993年9月購買了一艘半潛式鑽井船,並被改裝成南海挑戰號FPS。1993年10月又購買了一艘14萬噸的油輪,並被改裝成南海勝利號FPSO。1995年6月和1996年3月分別進入預定位置。兩艘船系泊相距 3公里 。 FPS是經過改裝的半浸式鑽機,帶有鑽探水平井的系統。除此以外,FPS可以安裝和運行水下折疊系統並安置發電設備和電力分輸設備。開始時鑽了10口井,到1996年底再完成10口井。 FPSO是一艘改裝過的油輪,用來加工原油。儲存加工後的油,燃燒相關的氣體和處理生產廢水。FPSO上的處理設備能夠每天加工65000桶油和30萬桶的流體。該船的儲存能力是72萬桶,加工過的原油將通過前後系泊的往來運送船卸載。 建立模塊概念 流花項目中水下系統的模塊概念是該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通常,深水系統機構龐大,必須在陸上建造,然後拖到現場。但是這個方法在流花油田卻不實際。於是工程師設計了一個可以在現場拼裝的系統,通過浮式鑽機來進行安裝。通過將水下系統分割成可控制的組件,並使用一些革新性的技術-包括連接井與井的現場加工的牽索-工程師們創造了能夠在FPS上拼裝的系統,然後沉到海底,不需要潛水作業。 所有的獨立水下組件均被設計成從FPS上使用水下機器人來安裝和收回的模式,而不需要潛入水中。一個特殊的單點錐體,放置在海底,它也是設計成水下機器人可自由在水下選擇工具而非往返水面更換工具的模式。 生產情況 1996年3月正式投產。1999年平均每天產油13,800桶,總共有25口生產井。 陸豐13-1,22-1油田 其中,陸豐13-1油田於1987年1月發現,1993年10月投產。陸豐22-1油田於1986年5月發現,1997年12月投產。 番禺5-1油田田 番禺5-1油田田於1999年發現。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CONHE ) 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直屬公司。主要經營石油天然氣的加工、貯運、銷售;天然氣管道的輸送、石油、天然氣產品的生產、銷售及利用(含成品油、液化氣、石化深加工等)。兼營與主營相關的技術服務、咨詢服務及配套服務。南海東部公司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 113°10′ 以東、面積約 13.1× 10 4 km 2 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 13 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 1996 年產油量超過 1000×10 4t,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 南海西部油氣田 潿洲10-3油田 於1982年12月發現,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國的TOTAL公司。 1986年8月7日 投產, 1992年5月16日 轉為自營,與 1991年8月20日 自營建成的潿洲10-3北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30萬噸,至今已產原油近400萬噸。 作業採油平台:南海自強號 潿洲11-4油田 潿洲11-4油田仍是潿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發現, 1993年9月19日 自營建成,設計產能60萬噸,經改造達80萬噸。與 1999年8月2日 自營建成的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90萬噸以上,至今已產原油近600萬噸。 作業採油平台:潿洲11- 4A ,潿洲11- 4C 潿洲12-1油田 潿洲12-1油田,是潿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89年12月發現, 1999年6月12日 自營建成,設計產能100萬噸,至今已產原油近160萬噸。與潿洲10-3油田、潿洲10-3北油田、潿洲11-4油田和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了南海北部灣潿西南油田群。 1999年7月28日 ,潿西南油田群總體開發工程投產慶典儀式在北部灣的潿洲島上隆重舉行。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人民幣,歷時三年建成。並每年向廣西北海煉油廠供油50萬噸。 作業採油平台:潿洲12-1 崖城13-1大氣田 項目背景 崖城13-1氣田位於三亞市以南 100公里 ,是1983年8月在水深約 100米 的地方發現的,估計儲量在3萬億立方英尺。阿科為作業者並擁有該氣田34%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擁有51%的權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擁有15%的權益。崖城13開始投入生產時,成為中國第一個海上氣田。 崖城13氣田的開發是伴隨著亞太地區能源需求的增長和商業用氣市場的發展而來的。阿科氣田生產的天然氣通過 500英里 的運輸到達香港的Castle Peak電力公司。 崖城氣田的開發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個價值10多億美元的項目,需要建設陸上和海上處理設施以及去往海南島和香港的輸送管線。將氣體通過管線運輸到香港需要建設 480英里 的海底管線,這在世界上是第二長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發電廠供應天然氣以外,崖城13氣田也向海南島輸送氣體,用於發電和作為化肥廠的原料。 崖城氣田的特點 崖城13氣田使用了數種先進的地質數據技術來估算儲量和生產能力。這些技術將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質資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採用了一個三維圖象來表現氣田內部結構的地理狀況。 崖城13-1氣田被圈閉在漸新世陵水砂岩層的一個大而狹長、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塊中。砂岩層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傾覆的正斷層沿上傾方向截斷,上覆不整合。氣水界面構成下傾界限。在A平台,油藏約在海平面下 3600米 深處。6口生產井、5口探邊井以及三維地震測線數據證明了氣藏面積為44平方公里,最大厚度為 217米 總厚度( 178米 凈厚度)。大量小斷層切割了儲集層,其中一條斷層的斷距為 40米 。主儲層之上的透鏡狀砂岩仍具有儲藏潛力。 生產情況 崖城13-1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9,330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凝析油探明儲量約為1030萬桶,1995年10月投產,1999年上半年,天然氣平均日產量約為1.506億立方英尺。 文昌13-1,13-2油田 2000年進入全面開發,計劃打22口生產井,其中2口水平井。 2000年9月7日 ,南海二號承鑽的文昌13-2油田開發生產井的11口表層集束井順利結束,平均1.87天/井。 文昌13-1/13-2油田15萬噸級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也正在大連建造。 2000年10月13日 ,中國海油與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簽訂南海文昌13-1/13-2石油合同,這是第145個石油合同。該外國公司參股40%。 東方1-1氣田 2001年進入全面生產開發。 2000年8月25日 ,東方1-1氣田開發工程方案初定,將建造4個平台和一個陸地處理終端,它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4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生產能力,一期工程將於 2003年9月15日 投產。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CONHW ) 主要承擔東經 113°10 ?以西中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任務,並代表國家石油公司執行對外石油合同。勘探區域目前集中在南海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瓊東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至 1998 年底,已開發油田 3 個、氣田 1 個;在建年產 100 萬噸新油田 1 個,將於 1999 年第 3 季度投產。目前公司除具備按照國際慣例和標准獨立進行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作業管理能力以外,還具備海上設施維修、海洋工程建造、地震資料處理、陸上建築安裝、通訊氣象服務、物資倉儲運輸等專業服務能力 。

⑶ 南海屬於中國,南海500個島礁受中國控制的有多少南海有1000多口油井在出油,屬於中國有多少

南海一共有36個島(含花岩島、及馬控制的人工島彈丸礁)、12個沙洲,其中:
大陸控制24個島(含黃岩島、南鑰島—中國巡邏控制)、9個沙洲面積共10平方公里;
台灣因為能啃老本,也控制著2個島:東沙島和太平島,面積共1.6平方公里;
菲綠病控制5個島,總面積0.8平方公里;
越南控制4個島、3個沙洲,總面積0.7平方公里;
馬來亞控制一個人工島彈丸礁,面積0.33平方公里。
此外,南海還有礁石單體多達幾百個,北緯12度以北(含黃岩島)海域內的礁石全在中國大陸及台灣控制之下(即截止目前東沙、西沙、中沙海域全已被我控制),北緯12度以南的南沙海域情況則通過各國的高腳屋、駐軍方式實現控制:
越南在礁石建高腳屋20餘個,中國7個,菲綠病3個、印尼3個、馬2個、汶萊1個。

你說南海1000多口油井,這是南方系前四五年的一個宣傳,很容易引導不太了解情況的憤憤一時血氣上沖。 猴子的油井都在人家近海大陸架上,九段線內的廣大南海海域水深動轍幾百上千米,猴子們根本沒資金沒技術,根本就不可能有油井,他們要跟美國阿三等國合作開采,中國執法船也不是吃素的。
中國在南海西南部如萬安灘海域和曾母暗沙海域,也把九段線劃到中南半島和婆羅洲大陸架上去了,這些海域早就有越南、馬來亞等國的油井,比如納土納島,本身就是南海油桶,要怪就是地圖開疆的光頭沒把納土納島劃進九段線內(以前是華人開發的)。在這些大陸架附近,有少數是猴子騎線打井,比如位於曾母暗沙附近的海域,距馬來亞才80公里,水深只30、40米,人家在這里確實有油井。但位於九段線內的,還是少數,有些憤憤一聽南海周邊有1000多口,兩眼一閉,完了完了,賣國賣國……南方系的目的達到了。
南海說一千道一萬,靠的是實力,這次,中國不是該事件,把黃岩島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了?

⑷ 中國在南海上有沒有油井

有~~~~~~~~包括:西江24-3,30-2油田
這兩塊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國際公司亞洲部代表其合作者Pecten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51%)進行作業。

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和惠州32-5形成惠州油田群。

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發現於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國海發現的最大的油田。
阿莫科於1985年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獲得區塊29/04合同。1993年12月,科麥奇公司加入合作開發的隊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東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陸豐13-1,22-1油田
其中,陸豐13-1油田於1987年1月發現,1993年10月投產。陸豐22-1油田於1986年5月發現,1997年12月投產。

番禺5-1油田田
番禺5-1油田田於1999年發現。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CONHE ) 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直屬公司。

潿洲10-3油田
於1982年12月發現,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國的TOTAL公司。

⑸ 他國在中國南海建了多少口油井,誰有統計數

1380口鑽井

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已經與埃克森-美孚、英荷殼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年石油產量達5000萬噸,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大慶油田4000萬噸的年產量。

其中,越南在南海的青龍、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個油田,年產量都在500萬噸以上。

馬來西亞則是在我南海開採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目前,該國在南海的石油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天然氣近1.5億立方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⑹ 海上巨無霸鑽井有多深

2017年5月10號,中國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一股來自海底深處的氣體迸發出橘紅色的熊熊火焰,當這團照亮南海海面的火焰燃燒60天後,中國也向全球宣布: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在產氣時長和產量兩個領域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試采獲得空前的成功。

在「藍鯨1號」深水鑽井平台上,項目經理楊鵬還帶記者參觀了兩台非常重要的裝置——防噴器,它的作用是試油、修井、完井作業過程中用來關閉井口,防止井噴事故發生,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鑽桿的安全密封井口裝置。2010年,一家英國石油公司的鑽井平台在墨西哥灣開採石油,由於防噴器故障,導致發生劇烈井噴,並最終爆炸,造成7人重傷,11人失蹤,大量原油泄漏並污染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由此可見防噴器對鑽井平台的重要性。目前,單個防噴器的價格高達800到1000萬美元,因為價格昂貴,很多的鑽井平台只配置1台,但「藍鯨1號」卻是兩台的豪華配置。

⑺ 越南在南海有多少口油井中國有幾口油井

上百口,有3口好像年產特別多,越南在中國領海內開的鑽井平台所賺取的外匯占越南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

⑻ 油氣田的南海油氣田

中國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中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
由於石油開采是一項高投入、高技術的行業,出於政治和現實兩方面的考慮,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就走上了一條拉西方「入伙」的道路,即通過直接或間接合資的方式,邀攬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合作開采南海油氣資源。據了解,目前共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有開采作業,鑽井總量達上千口。
1957年,海南島鶯歌海漁村漁民向當時石油部反映,附近淺海的油氣苗至少存在了上百年,根據這一線索,地質專家開始進行調查,並在淺海開始鑽探工作。到1960年,廣東省石油管理局海南勘探大隊在鶯歌海村水道口附近的淺海中,打淺井兩口,共採得原油150公斤,並在此基礎上,於1963年打出了具有海洋石油起步標志的「鶯1井 」。
20世紀80年代初,越南就與蘇聯合作開采了頭頓地區東南150公里處的白虎油田,這塊油田最高年產量達到540萬噸,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
2012年6月,中海油對外招標開采南海油氣田,招標公告顯示,9個海上區塊分別命名為「金銀22、華陽10、華陽34、畢生16、彈丸04、彈丸22、日積03、日積27、尹慶西18」等區塊,其中7個區塊位於中建南盆地,2個位於萬安盆地與南薇西盆地部分區域。這些區塊的水深在300米到4000米之間,總面積約為16萬平方公里。
2012年7月11日,菲律賓能源部副部長拉約格稱,將在7月底標售3個南海海域開采天然氣和石油的權利。開放競標的3個水域都位於菲律賓巴拉望島外海,是中菲爭議海域,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水域。該區域緊鄰菲律賓在該海域現有的天然氣田,拉約格說這個油氣田目前已承擔了菲律賓呂宋島近40%的能源供應。

⑼ 南海有多少石油

「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約占我國總資源量的1/3,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天然氣約82700億立方米。

⑽ 中國在南海有油氣田嗎

南海現在有2000多口油氣田,但屬於中國的為零。中石化因為害怕外交糾紛不敢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