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第一個油田叫什麼名字是在哪裡發現的
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是1937年在甘肅酒泉發現的玉門油田。新中國成立後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是1955年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區東開始開採的克拉瑪依油田。
玉門油田發展史:
1938底,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愛國學者在抗日戰爭的隆隆炮聲中來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廟旁,1939年,玉門油田正式投入勘探開發。
1939年3月,位於老君廟北15米處的1號井人工挖掘方井見油;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層,由此揭開了玉門油礦工業開發的序幕。1940年5月,中國有桿泵採油技術開始用於玉門老君廟油田。
1941年,甘肅油礦局成立。同年10月,四井發生強烈井噴,發現L層,玉門油田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
抗日戰爭期間,玉門油礦共生產原油25萬噸,占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90%以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玉門石油挖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克拉瑪依油田現代狀況:
迄今為止,克拉瑪依累計發現油氣田25座,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8.29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766.6億立方米;2004年生產原油 1111萬噸,生產天然氣25.5億立方米,分別比1958年增加30倍和751倍。
今天的克拉瑪依油田,已不再是原來十幾平方公里的黑油山,而是以黑油山為基點,向南、北、東三方輻射的千里油區。
隨著油氣資源的加快開發,克拉瑪依石油煉制及化學工業蓬勃發展。在半個世紀以前只有7萬噸煉油能力的基礎上,建成擁有50多套先進生產裝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1000多萬噸的石化企業,石油化工產品已達220多種,其中一批主導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現在,克拉瑪依-獨山子石油化工基地,已經成為新疆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克拉瑪依油田的主要工作對象准噶爾盆地,發育著巨厚生油岩層,蘊藏著86億噸石油資源和2.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目前探明率分別只有20%和3.4%左右,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❷ 中國哪年開始開採石油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
1937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顧維鈞的「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發現了玉門油田。
1939年開始工業化生產。
新中國的第一個工業油田是克拉瑪依油田。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
❸ 中國內陸已開採油田和未開採油田有幾個
中國內陸已開採油田:(1)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處松遼拗陷帶中心部位,油氣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在油田外圍又發現新的油氣資源。1959年9月 26日當地第3號鑽井噴油,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面積達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儲量10.8億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來,原油年產量均在500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原油產量的一半,居全國之首。1995年產原油5600萬噸,天然氣22.9億立方米。十多年裡連續穩產高產,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見的。所產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過大慶—鐵嶺—秦皇島—北京、大慶—鐵嶺—大連兩條輸油管和鐵路網,運往東北、華北及全國許多大煉油廠、石化企業加工利用,並有部分通過秦皇島和大連港出口。
(2)勝利油田。在山東省黃河入海口東營市。是僅次於大慶油田的我國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儲量7億噸。1995年生產原油3000萬噸,天然氣 12.85億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過魯寧輸油管運往南京及長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過輸油管直達青島市黃島油港外運出口。
(3)華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稱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層發現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產量達466萬噸,有輸油管通往北京、滄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圍包括天津和河北滄州、唐山地區瀕臨渤海地帶的陸地、海灘和極淺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5億噸,1995年年產原油430萬噸。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陽和山東省東明等12個縣市間,又名東濮油田。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油氣富集,儲量大,1979年投產,1995年年產石油410萬噸。
(6)遼河油田。在遼寧省遼河下游的大型油氣田。面積174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552萬噸,天然氣17.51億立方米。供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中工業區。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產340萬噸,是東北地區重要原油生產基地。
(8)克拉瑪依油田。在北疆准噶爾盆地西緣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為黑,「瑪依」意為油,因產石油而得名。1955年發現,1956年開始油田建設。沉積層厚達13000米,含油麵積大、儲油構造多、油質好,為我國內陸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左右,建有煉油廠,輸油管已通烏魯木齊,大量原油通過蘭新鐵路東運蘭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緣,又稱青海油田。地質上屬新生代凹陷,多儲油構造,面積大、油層多、埋藏淺。1959年發現,1995年年產原油121萬噸,石油產品供應青海及西藏地區需要。
(10)玉門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處祁連山北麓的老君廟油田,又名玉門油礦,1939年始建玉門油礦局,是我國最早的石油工業基地。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所產原油大量東運至蘭州等地加工。
(11)南陽油田。在河南省南陽盆地,又稱河南油田,1977年開發,1995年年產191萬噸。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4)長慶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5)江蘇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16)江漢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17)延長油田。 1995年年產原油73萬噸。中國內陸未開採油田: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
❹ 關於新疆的油田!
新疆主要有三大油田(主要介紹中石油的油田,中石化的太小了就不詳細介紹了) 克拉瑪依油田(位於新疆天山山脈以北) 克拉瑪依油田:克拉瑪依位於新疆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在獨山子油礦北約130千米處,有一座「瀝青丘」,這里像山泉一樣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當地人把這里叫做「黑油山」,維吾爾語即「克拉瑪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石油工業十分落後,最大的玉門油田年產量不過10餘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雖然經過三年恢復期,但到1953年全國原油年產量也只有43.5萬噸,這個產量僅僅能滿足社會生產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1954年,以蘇聯專家烏瓦洛夫為隊長,地質師張愷、實習生宋漢良、朱瑞明等十人組成地質調查隊,對新疆黑油山——馬爾禾地區完成1:10萬的地質普查後,明確提出該地區有很好的含油前景,建議進行地球物理詳查和探井鑽探。 1955年1月,全國石油勘探會議舉行,把新疆確定為重點勘探地區之一。經過半年的准備,技師陸銘寶任隊長的1219青年鑽井隊由獨山子開赴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南側1號井開鑽; 10月29日完鑽,次日噴油。從此,「克拉瑪依」這個象徵著吉祥富饒的名字傳遍了五湖四海。1955年獲工業油氣流。1956年投入試采,年產原油1.6萬噸。至1960年達163.6萬噸,占當年全國天然石油產量的39%。是大慶油田投入開發之前全國最大的油田。 到1960年,油田初步探明含油麵積290平方千米;克拉瑪依——馬爾禾油田先後發現克拉瑪依、白鹼灘、百口泉、烏爾禾、紅山嘴等多個油田,整個輪廓呈現在世人面前。如今的克拉瑪依已經建設成為一個依託石油立體發展的工業城市。1998年,以它為核心的新疆石油管理局產原油871萬噸,天然氣4.71億立方米,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克拉瑪依油田勘探開發大事記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標志著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 ◎1957年9月,克拉瑪依油田在二中區開辟生產試驗區,74口油井相繼投產。12月底,克拉瑪依油田生產原油70271噸。 ◎1958年1月15日,烏爾禾132井出油,發現烏爾禾油田。6月4日,獨山子煉油廠第一批運往內地的成品油啟運。 ◎1959年1月10日,我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線克拉瑪依——獨山子輸油管線正式投產,全長147.2公里,年輸油能力53萬噸。 ◎1966年,克拉瑪依油田高產區七中區投入開發 。 ◎1967年,生產原油112.67萬噸,克拉瑪依油田二東區、七東區正式投入開發,獨山子煉油廠延遲焦化裝置建成投產,年加工能力20萬噸。 ◎1968年,石油勘探在克拉瑪依油田的二、五、八區和黑油山地區及烏爾禾取得突破,石油地質儲量登上3億噸台階,全年生產原油114.9萬噸,加工原油61.325萬噸。 ◎1977年5月17日,位於葉城縣境內的柯參一井噴出高產油氣流,標志著柯克亞油氣田的發現。 ◎1984年11月初,克拉瑪依煉油廠試煉克拉瑪依油田九區稠油 (重油)成功,產出7個品種,其中10號瀝青填補了高速公路專用瀝青生產在我國的空白。 ◎1985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個稠油(重油)熱采試驗區——克拉瑪依油田九區開始建設。 ◎1986年6月21日,准噶爾盆地東部台3井出油,發現北三台油田。 ◎1987年8月1日,准噶爾盆地東部的台10井日噴天然氣9.4萬立方米,發現馬庄氣田。 ◎1991年11月9日,北疆地區第一個氣田——馬庄氣田投入開發,開始向三台電廠和北三台油田輸送天然氣。 ◎1992年9月3日,彩南油田開發建設指揮部正式成立,我國第一個整裝沙漠油田正式投入開發。 ◎1995年3月,石西油田投入試驗開發。該油田是繼彩南油田之後在准噶爾盆地腹部發現的第二個沙漠油田。 ◎1996年8月6日,位於准噶爾盆地南緣呼圖壁背斜頂部的呼2井發生強烈井噴。該井的出油,是盆地南緣40年勘探中最重大的突破。 ◎1997年1月19日,石西油田第三口水平井——SHW01井獲得高產油氣流,8毫米油嘴日產原油360噸、天然氣12萬立方米。 ◎1997年1月24日,克拉瑪依石化廠生產出首批合格工業白油,填補了新疆的一項空白。 ◎1998年2月13日,獨山子乙烯改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國家審批。改擴建工程總投資11.28億元,將乙烯裝置年生產能力由14萬噸擴大到20萬噸,聚乙烯裝置由12萬噸擴大到17萬噸,聚丙烯裝置由7萬噸擴大到10萬噸,順丁橡膠由2萬噸擴大到3萬噸,丁二烯裝置由2.7萬噸擴大到3萬噸。 ◎1999年3月2日,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的克84井在二疊系試出工業油氣流,發現新油氣藏。 ◎2000年3月22日,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區正式投入開發,這是新疆油田公司開發的第二個稠油油田。 ◎2001年5月23日,全國第三次資源評價得出結論:准噶爾盆地油氣資源量達到102.59億噸,比上一次資源評價得出的資源量增加29.5%。 ◎2002年12月24日,新疆油田公司召開原油突破1000萬噸祝捷大會,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宣告誕生。 ◎2003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811萬噸,探明石油可開采儲量1533.7萬噸,新增控制天然氣地質儲量470.77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399.71立方米。 ◎2004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385.7萬噸,天然氣儲量99.6億立方米;新增探明石油可開采儲量1405萬噸,天然氣可開采儲量30.46億立方米。 克拉瑪依油田公司主頁http://www.cnpc.com.cn/cnpc/cyqy/gfgs/yqt/xjyt.htm 吐哈油田(吐魯番與哈密兩地位於新疆天山山脈以東) 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成立於1991年2月, 是一個以油氣鑽井、 錄井、井下作業、工程建設、油氣化工等多業並舉、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技術、人才密集、裝備實力雄厚,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部位於古絲綢之路重鎮、亞歐大陸橋的咽 喉--新疆哈密。現有員工22800人,二級單位32個,資產總額76.5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總額30.64億元。工程技術服務區域涉及西北各油田,同時,進入了哈薩克、烏茲別克、亞塞拜然、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埃及、蘇丹等國市場。指揮部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哈密石油基地獲國家文明示範住宅小區和全國綠化400佳單位稱號。 多元開發是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三個專業板塊之一,經歷重組、資源整合,形成了油田和社會兩個市場並舉的經營格局,有了一批完全按市場運作、營銷渠道穩定、產品和服務具有較高市場親和度、較強市場競爭力、發展前景好的企業。 與奧地利合資的密封件廠 通過全面進入市場,參於競爭,樹立"質量卓越、服務一流"的市場理念,內外市場開拓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業務涉及順酐生產、成品油和液化氣銷售、油田技術服務、溶劑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酒店和旅行社經營等業務。 多元開發系統將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指導下與時俱進,再造輝煌。 吐哈油田主頁:http://zgsytrqt.cn.china.cn/ 塔里木油田(位於新疆天山山脈以南) 塔里木油田: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區公司,組建於1989年4月,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等為一體的大型石油公司。 塔里木油公司現有員工12400人,資產總量313億元。總部位於新疆庫爾勒市,作業區域及塔里木盆地及周邊5地州20多個縣市。油田黨工委是新疆自治區黨委的派出機構。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含油氣沉積盆地,面積56萬平方千米,盆地中部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面積33.7萬平方千米。 據最新資源評價,塔里木盆地最終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為160億噸油當量,其中,石油80億噸、天然氣10萬億立方米,被中外地質家稱為21世紀中國石油戰略接替地區。 1989年以來,在中國石油的領導下,塔里木油田公司借鑒國際油公司的成功經驗,採用「兩新兩高」工作方針,在塔里木盆地開展大規模石油勘探開發。十多年來,取得豐碩成果,發現了一系列優質油氣田,特別是找到了大規模的天然氣資源,促成並加快了舉世矚目的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形成了現代化的油氣生產基地。發現中國最大的沙漠油田——塔中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130萬噸,可采儲量2036萬噸。發現中國第一個億噸級海相砂岩油田——哈得油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質儲量1.2億噸。發現中國最大、特高壓、特高產、特高豐度優質整裝氣田——克拉2氣田,探明儲量284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290億立方米。找到了中國最大的凝析油氣聚集帶——牙哈-英買力油氣田群。發現了中國第一個億噸級礁灘相油氣田——塔中Ⅰ氣田。 截至2005年底,塔里木油田公司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2億噸、 天然氣地質儲量7241億立方米,三級油氣儲量當量達到24.1億噸。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可以確保西氣東輸工程塔里木年輸200億立方米、穩定供氣20年以上。2005年,生產原油600萬噸、 天然氣57億立方米,油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4億元、上交稅費35億元。近20年的奮斗使塔里木油田進入了油氣並舉、規模化加快發展的新階。展望新時期,塔里木油田正在以建設中國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為目標加快發展。到2010年,原油年產量將達到800萬噸,天然氣年產量將達到200億立方,油氣產量當量將突破2500萬噸。 塔里木油田主頁:http://www.cnpc.com.cn/tlmyt/
❺ 玉門油田的歷史沿革
玉門油田位於甘肅省玉門市境內,南依祁連山,北靠戈壁灘,東鄰萬里長城「邊陲鎖鑰」嘉峪關,西通「東方藝術明珠」敦煌莫高窟。是集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田作業 、供水供電、機械製造、建築安裝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石油企業。先後獲得甘肅省和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以及國家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中國石油玉門油田分公司下設20個基層單位,現有在職員工12000餘人,固定資產原值78億元,凈值38.8億元,主要從事勘探開發、煉油加工、規劃設計、水電供應、井下作業、機械製造、建安築路、物資采供、通訊信息、交通運輸、消防保衛、物業管理、醫療衛生、離退休管理等業務。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開發於1939年,已走過了近70年的發展歷程。先後投入開發的有老君廟、鴨兒峽、石油溝、白楊河、單北、青西六個油田。解放前10年,累計生產原油52萬噸,占當時全國原油產量的95%,玉門生產的油品,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特殊貢獻。1959年,生產原油140萬噸,佔全國原油總產量的51%。從六十年代起,玉門油田擔負起「三大四齣」(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所,出產品、出人才、出經驗、出技術)的歷史重任,先後會戰大慶,南下四川,跑步上長慶,二進柴達木,三戰吐魯番,曾先後向全國各油田輸送骨幹力量10萬多人、各類設備4000多台(套),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從玉門油田走出並成長為省部級領導幹部、兩院院士的就有22人,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鐵人」王進喜就是從石油河畔奔赴大慶、享譽全國的。著名詩人李季曾賦詩盛贊玉門:「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從七十年代開始,玉門油田先後經歷了60萬噸穩產10年、50萬噸穩產11年、40萬噸以上穩產10年,期間老君廟油田依靠傳統工藝的創新運用,做到了綜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產量相對穩定,創世界同類油田開發高水平,曾四次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效開發油田」榮譽稱號。1997年,油田重上酒西展開勘探,第一口探井——柳102井於1998年8月獲得126m3/d的高產油氣流,揭開了玉門油田儲量和產量增長的序幕,現已建成50萬噸/年的青西油田。伴隨著青西油田的開發建設,全油田原油年產量持續上升。煉油化工伴隨著油田的發展,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建設和發展,主要生產裝置達到了國內中上水平,綜合配套加工能力300萬噸/年,可生產燃料油、潤滑油、溶劑油、潤滑脂、石蠟、聚丙烯、工藝用油、電器用油、真空油脂、液壓油等13大類、160多種石油產品,其中15號航空液壓油、3號耐醇脂、2號低溫脂等10多個特油產品均為全國獨家產品,在國內享有良好信譽。
玉門油田工程技術及保障業務在長期的油田服務中逐步成長,提供電力供應、機械加工、工程建設、操作維護和物資供應的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油田井下作業擁有集團公司認證的甲級井下作業隊伍12個、乙級25個,熱電裝機容量達到123MW,機械加工區的 API資質認證和挪威船級社質量體系認證,建築安裝具備防腐保溫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和石油化工設備管道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具有良好的生產建設和服務保障能力。
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下,玉門油田生活基地於2005年在酒泉建成並搬遷投運,極大地改善了油田職工的生活狀況,進一步促進了玉門油田的和諧發展。
展望未來,玉門油田正處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的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油田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構建和諧兩大主題,以油氣勘探、油田開發、煉油化工為重點,以水電供應、工程技術服務和綜合業務為保障,推動勘探突破、開發上產、煉化增效、工程技術保障業務加快成長,早日實現原油產量攻上100萬噸/年、建成300萬噸/年特色精品煉廠等發展目標,使油田又好又快的整體步入和諧發展軌道,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❻ 人類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什麼時候開始利用石油的
說起石油,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被稱之為「黑色黃金」的珍貴資源,在如今現代化的社會當中,很多東西都需要倚靠著石油進行運轉。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人類最早是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呢?其實人類發現石油的時間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如今的一些證據都是通過考古研究才發現的,然後利用這些發現來推測人類發現石油的大概時間,因為人類發現和利用自然能源的歷史實在太悠久。
關於石油的記載
據考古顯示,印度河流域發掘出一個最早使用瀝青的宗教澡堂,大約在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三千年前,古埃及等國已採集天然瀝青並能估算石油量。
在六千年前的楔形文字中,也有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這些石油及衍生物主要粘結城牆,還有用來密封諾亞方舟和摩西筐簍等物,用於防水。
從歷史遺跡中可以發現,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曾使用瀝青進行雕刻,時間大約距今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古墓中,發現有不少木乃伊是用石油衍生物保持的。
在中東的古墓中發現了象形文字,記載了死海石油的開采情況。在伊朗西南部,曾發掘出波斯帝國時期的石油井,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
最早將石油利用於戰爭
將石油用於戰爭的最早記載,也是出自波斯帝國之手。公元7世紀,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將石油與石灰的混合物點燃用於戰爭,還有用於動物治病的記載。
1837年,亞塞拜然一帶發現五十多個人工挖掘的採油坑,產量很小。自中世紀以來,歐洲就有關於石油滲出地面的記載,最早的煤油燈出現在19世紀40年代。
關於第一口現代油井的開采時間和地點,美蘇有不同的見解。美國人認為,第一口現代油井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由德雷克在1859年開采。
前蘇聯則認為,第一口現代油井是由俄國人謝苗諾夫在1848年開鑿的,謝苗諾夫也被俄國人稱為「石油工業之父」。而世界公認的現代石油是始於1846年。
加拿大人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被認為是現代石油的標志。六年後,波蘭人盧卡西維茨發明了更易從石油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61年,亞塞拜然的巴庫建立了世界上首座煉油廠,當時世界上90%的石油出自這一地區。之後的石油工業發展緩慢,直到內燃機的出現才得到改觀。
1910年,在加拿大、波斯、秘魯等地相繼發現了新的油田,隨後被大規模開發。上世紀七十年代爆發的能源危機,促使石油的消耗量出現井噴式爆發。
最早利用石油記載
關於石油最早的用途,就是六千年前人類對瀝青的應用。之後,有關石油被當作燃料的用途開始出現,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
《易經》中記載的「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是說石油蒸氣在湖泊水面上起火的一種現象。這是我國發現石油的最早記載,距今約有三千多年歷史。
中國古代利用石油的記載
《漢書》中記載的「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是說現今延安一帶的延河洧水支流的水面上有燃燒現象。這是我國文獻中首次出現關於石油產地的記載。
《後漢書》中記載的「縣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是說現今玉門一帶有 「石漆」,「石漆」指的就是現代的石油。
在玉門的地方誌中,這種「石漆」被用於「膏車」,就是用來潤滑車軸。這時的國人已經對石油的用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已經開始開采和利用了。
到了唐代,石油被用於照明和燃料。在唐書《酉陽雜俎》一書中,石油被稱之為「石脂水」,當時已被當作燈油來使用,有「 燃燈極明」的記載。
宋代時,石油已經能被加工成照明用的石燭。除此之外,石油還被當作葯物來使用。明朝李時珍認為石油可治療小兒驚風,與其它葯混合可治瘡癬。
此外,瀝青在我國古代被用在火葯配方中,用以控制火葯的燃燒速度。雖然國外有更早的文獻記載瀝青的使用,但這一技術要比國外早一千年左右。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第一次給「石油」定名,並對其做了詳細的論述。石油一詞一直沿用至今,沈括給出了石油日後「必大行於世」的論斷。
沈括曾擔任過兩年的延路經略使,對陝北一帶的石油資源作了詳盡的考察,還首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顏料,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松木等炭黑制墨。
這是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的認識。對於石油的開采,西晉張華的《博物志》記載了四川一帶,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開始鑿井取油氣煮鹽的情況。
最開始的鑿井都是靠人工挖掘,之後鑽井工具和方法得到改進,效率也有所提高。到了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對石油開采進行了詳盡的記載。
該書在十六世紀傳到日本,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陸續出現了外文譯本。國外不少文獻記載了我國早在一千年前就鑽成了千米油井。
綜上,人類首次發現石油的時間,早已無法考證。人們在自然狀態下發現和採集到了石油及其衍生物,石油的普通用途很早就被發現,其它用途則是現代冶煉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