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滇黔桂石油是干什麼的
擴展閱讀
天啟鑽石怎麼挖 2025-07-02 18:59:14
產品設計在哪裡學習 2025-07-02 18:50:42

滇黔桂石油是干什麼的

發布時間: 2023-04-20 07:19:13

中石油主要有哪些油田.中下游分布在那些地區

長江中下游分布的油田有四川油田,其中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江漢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
江蘇油田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
滇黔桂石油勘探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

㈡ 中國主要石油產地

一、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我國第一大油田,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海拉爾等油氣田組成。大慶油田開發建設47年來,創造了中國石油乃至整個工業戰線的「三個第一」,即原油產量第一、上繳利稅第一、原油採收率第一。

二、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中國第二大油田,是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油田分公司和勝利石油工程公司的統稱,油田主體位於黃河下游的山東省東營市,工作區域分布在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德州等8個市的28個縣(區)和新疆的准噶爾、吐哈、塔城,青海柴達木、甘肅敦煌等盆地。

三、長慶油田

油田總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分布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的15個地市61個縣(旗),高度分散,主體在鄂爾多斯盆地(又稱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從2003年到2007年12月,長慶油田只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就實現了從1000萬噸到2000萬噸的大跨越

四、遼河油田

遼河油田總部位於遼河下游、渤海灣畔,被沈陽、遼陽、鞍山、營口、大連環抱,是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為主、油氣深加工等多元開發為輔的大型聯合企業,能夠生產柴油、汽油、聚乙烯、聚丙烯、四醇、甲醛、溶濟油、石腦油、輕烴及高速道路瀝青等多種石油化工原料及產品。

五、克拉瑪依油田

克拉瑪依油田即新疆油田,是我國解放後於1955年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位於新疆准噶爾盆地西北緣,其鑽探的第一口井在獨山子油礦北約130千米處。迄今為止,克拉瑪依累計發現油氣田25座,而且以黑油山為基點,向南、北、東三方輻射千餘里。

六、中原油田

中原油田總部位於河南省濮陽市,主要勘探開發區域包括東濮凹陷、普光氣田和內蒙探區。中原油田發現於1975年,經過30多年的開發建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天然氣化工等綜合優勢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

㈢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的多元發展

多元開發板塊進一步拓寬市場營銷渠道,增強了市場佔有率。2002年銷售液化石油氣7.7X104t,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機械加工首次實現盈利,旅遊行業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房地產經營及物業板塊統一管理,規范經營,加大了市場化進程建設。採取聯營聯建、引資合作開發等多種方式,在盤活房地產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制定物業管理標准,強化管理,不斷提高物業管理水平;根據自身實際,在多種經營項目上,努力開拓市場,增加收入,全年減虧106萬元。
在做好生產經營工作的同時,改制分流和移交辦社會職能順利進行。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把昆明職工醫院和北海管道燃氣公司作為改革的試點單位進行改制分流。21302年底,職工醫院改制工作基本結束,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僅持股3%。北海管道燃氣有限公司引入社會法人股進行股權轉讓的工作正在順利進行。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和石化集團公司批准,在企業不補貼的情況下,於2002年6月22日將技工學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按照石化集團公司黨組的要求,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2002年,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合作,利用中國與東盟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有利時機,加快落實赴緬甸參與油氣勘探項目的工作,分別對泰國、緬甸進行了有關石油、天然氣等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兩國都表示了希望同中國進行合作的初步願望。7月,與寧夏礦業開發公司就合作進行油氣勘探開發達成協議,並進行了前期資料收集研究工作。
切實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培養高素質人才。2002年,推薦了3名人員參加石化集團公司高級人才培養;推薦1名人員參加了石化集團公司項目管理培訓;推薦了6名學術技術帶頭人;朱金南獲雲南省勞動模範稱號,張慶福榮獲全國五一獎章。

㈣ 我國的四大油田是什麼

1、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2、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3、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4、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4)滇黔桂石油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勝利油田名稱的由來:

1961年4月16日,在東營村附近打的華8井,首次見到工業油流,日產原油8.1噸,拉開了在華北盆地找到油田的序幕。

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勝利油田始稱的「923廠」即由此而來。

1964年1月15日,石油部決定組織華北石油會戰。華北盆地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泰安以北地區,面積17萬平方千米。會戰期間進行了坨庄-勝利村戰役。

1965年1月25日,在勝利村構造上,鑽井隊打的坨11井,發現了85米的巨厚油層,試油日產1134噸,得名「勝坨油田」。會戰歷時3年,先後發現了勝坨、東辛、郝家、純化、尚店等油田,使「923廠」成為當時我國第二大油田。鑒於在勝利村打出了我國第一口千噸產油井,1971年6月11日,「923廠」正式更名勝利油田。

經過多年的艱苦拼搏,勝利油田在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946萬噸,成為中國第二大油田。但近年勝利油田原油產量呈遞減趨勢,2010年原油產量2734萬噸,目前為我國第四大油田,陸上第三大油田。

參考資料:大慶油田改名前叫什麼?-鳳凰網

㈤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改名了嗎

改了。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滇黔者納桂石油勘探局1993年1月,該廠產權轉讓給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更名為北海石油化工廠。中石化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位橘嫌配於雲圓指南省昆明市。

㈥ 中國那幾個省有油田分別叫什麼油田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2%,是我國第一大氣田,1995年年產天然氣71.8億立方米,年產原油17萬噸。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 ,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1995年年產原油466萬噸,天然氣3.13億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9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 、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1995年年產原油410萬噸,天然氣11億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天然氣1億立方米。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1995年年產原油122萬噸 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處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原油、80�100萬噸凝折油、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土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50�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221萬噸。 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負責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區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眾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1995年年產原油10萬噸。 冀東油田 位於渤海灣北部沿海。油田勘探開發范圍覆蓋唐山、秦皇島、唐海等兩市七縣,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3600平方公里,潮間帶和極淺海面積2700平方公里。相繼發現高尚堡、柳贊、楊各庄等7個油田13套含油層系。1995年年產原油51萬噸。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公裏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3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

㈦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的產業分析

1、有色金屬產業
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包括礦山、冶煉、加工等部門構成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2005年,全區有色金屬產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04家,從業人員7.13萬人;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78億元;十種有色金屬產量66.63萬噸,佔全國產量比重的4.2%。平果鋁、南南鋁、亞洲鋁、銀海鋁、華錫集團、南方有色冶煉公司等一批企業,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
鋁工業現有企業25家,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88億元,利稅24億元。2005年氧化鋁產能90萬噸,產量92.46萬噸,佔全國10.74%;電解鋁產能27.35萬噸,產量24.63萬噸,佔全國3.32%;鋁材加工產能19萬噸,產量16.5萬噸,佔全國2.82%。鋁工業現有企業25家,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88億元,利稅24億元。2005年氧化鋁產能90萬噸,產量92.46萬噸,佔全國10.74%;電解鋁產能27.35萬噸,產量24.63萬噸,佔全國3.32%;鋁材加工產能19萬噸,產量16.5萬噸,佔全國2.82%。2、汽車機械產業
我區汽車工業經過「十五」快速發展,形成了包括重、中、輕、微型貨車,大、中、輕型客車,各類專用車,低速汽車,車用內燃機及汽車零配件工業等較為完善的產業格局。2005年,全區共有汽車及零前判配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162家,從業人員4.9萬人;汽車產量37.7萬輛,佔全國產量6.13%;實現工業總產值320億元,工業增加值64億元;微歲悔頃型車、柴油發動機全國市場佔有率已分別超過40%和25%。
我區機械工業已形成以工程機械為行業骨幹,特色明顯、門類齊全的製造體系。2005年,機械工業共有生產企業321家,從業人員7.52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98.8億元,工業增加值57億元;工程裝載機全國市場佔有率超20%,預應力錨具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經過多年努力,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車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柳工集團成為裝載機行業的排頭兵,玉柴機器的內燃機和乎陸小型挖掘機品牌優勢突出,柳州歐維姆預應力機具技術全國領先,柳空壓縮機的國內市場競爭力較強。
3、石油化工產業
我區石油化工產業基礎十分薄弱,目前只有三家規模很小的原油加工企業。2005年,原油加工量92萬噸,成品油產量65萬噸;中油田東石油化工總廠開采原油3.4萬噸,加工原油28萬噸,生產汽油8萬噸、柴油13萬噸,實現工業產值8.8億元,利潤1755萬元,上繳稅金1.04億元;中石化北海分公司年加工原油能力60萬噸,加工原油54萬噸,生產汽油14萬噸、柴油21萬噸,實現工業產值16.65億元,上繳稅金2.72億元;廣西東油瀝青有限公司加工原油10萬噸,生產汽油3.1萬噸、柴油5.9萬噸,實現工業產值3.8億元,利稅4000萬元。
4、鋼鐵錳業
2005年,我區鋼鐵錳業規模以上企業280家,從業人員5.7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313億元,工業增加值86億元;粗鋼產量496萬噸,佔全國比重為1.42%;鋼材產量520萬噸,佔全國比重1.4%;柳鋼集團已形成60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框架,主要產品有中板、熱軋板、中小型材、高線等。十多年來,錳礦年產量保持在100~150萬噸,佔全國20~25%,大新錳礦是全國產能最大的錳礦山;2005年,全區鐵合金產量126萬噸,佔全國比重11.8%;錳深加工系列產品產量18.5萬噸,佔全國比重22%。
5、電力工業
「十五」期間,廣西新開工電源規模約1240萬千瓦,投產359.83萬千瓦,結轉「十一五」約900萬千瓦,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提出的開工900萬千瓦、投產300萬千瓦的目標。到2005年,全區裝機容量為1101.65萬千瓦,其中水電608.53萬千瓦,火電493.12萬千瓦,水火電比例為55:45,當年全區發電量446億千瓦時,廣西電網公司主營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6、製糖產業
我區是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食糖主產區,製糖業是重要的優勢產業。2005年,全區規模以上製糖企業82家,從業人員6.3萬人;80%以上的企業分屬14家製糖集團;全區機製糖生產能力超過600萬噸,佔全國的60%左右,產糖量504.34萬噸,佔全國的52.7%;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69.83億元,工業增加值73.70億元。製糖工業已形成較完善的加工體系,年產10萬噸以上的企業集團有洋浦南華、農墾糖業、鳳糖生化、南寧糖業、來賓東糖、東亞糖業等14家,主要產品有機制白砂糖、單晶糖、低聚糖、蔗渣造紙製版、蜜糖生產氨基酸、單細胞蛋白、酒精以及丙酮等有機化合物、濾泥生產復合肥等,其中名牌產品有南寧糖業的雲鷗牌白砂糖、鳳糖生化的網山牌白砂糖、東糖集團的QT牌白砂糖3個。貴糖等企業製糖綜合利用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7、農產品加工產業
經過「十五」發展,目前我區基本形成了以肉類、果蔬、水產品、奶品、煙草、食用菌、蠶繭等為重點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體系。2005年,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不含製糖、制漿造紙業,下同)企業共890家,從業人員47.9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518億元,工業增加值159億元;其中,肉類加工規模以上企業22家,從業人員1.28萬人,加工肉類29萬噸;果蔬加工規模以上企業39家,從業人員2.91萬人,加工果蔬52萬噸;水產加工規模以上企業23家,從業人員1.1萬人,加工水產品35萬噸;繭絲綢加工規模以上企業44家,從業人員1.1萬人,加工蠶繭6萬噸,生絲產量6100噸。
「十五」期間,我區培育了黑五類食品、梧州蛋白腸衣、春茂農牧、農墾永新畜牧、皇氏乳業、美通食品、匯源恭城、華虹絲綢、桂華繭絲綢等一批骨幹企業,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4家。神冠牌蛋白腸衣、南方牌黑芝麻糊、都樂牌金嗓子喉寶、象山牌罐頭、美通牌罐頭等名特優產品享譽中外。2005年,獲國家和自治區優質產品616項,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18項。
8、高新技術產業
「十五」期間,高技術產業整體上獲得了健康快速的發展。2005年,全區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為115.4億元,比2000年增長116.7%,年平均增長16.7%。「十五」期間,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計劃項目30個,總投資35億元,10個項目已竣工投產。在重大項目建設的帶動下,我區高技術產業逐步形成了以木薯深加工為主的生物質產業、以香料與油品深加工為主的林產工業、以利用大宗地道中草葯提取中成葯為主的現代中葯產業、以開發本地礦產優勢資源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和以開發近海灘塗生物為主的海洋產業等。高新區的建設已初步形成聚集的特徵,高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桂林、南寧、柳州、北海四個高新區產業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9、林漿紙一體化產業
「十五」時期,我區造紙工業發展較慢,產量年均增長8.71%,比全國低4.21個百分點。2005年,全區造紙工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130家,從業人員2.76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52.39億元;紙和紙板產量125.37萬噸,佔全國產量的2.2%;生產集中度不高,5萬噸以上的企業8家,其中10萬噸以上企業3家。制漿規模最大是南寧鳳凰紙業公司,產量11.33萬噸;造紙規模最大是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量13.49萬噸。目前,山東、浙江、廣東、江蘇、河南5省造紙佔全國產量71%。我區造紙工業與發達省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排位由第8位下降到第11位。2005年,全區造紙工業的原料構成木(竹)漿、廢紙漿和蔗渣漿比例約為30∶40∶30,木漿比重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世界發達國家造紙木漿比例超過50%相比差距很大。主要產品有:書寫紙、膠印書刊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有光紙、牛皮卡紙、瓦楞原紙、箱板紙、牛皮紙、衛生紙等,中低檔產品約佔70%。我區制漿造紙設備以八、九十年代水平居多。制漿方面,我區仍採用以氯氣為主的普通三段漂白工藝,國外製漿已普遍採用連續蒸煮工藝設備,紙漿漂白全面推行低氯或無氯化;造紙方面,我區企業的抄紙設備幅寬2米、抄速200米/分以下的圓網機仍佔70%以上;國內外先進企業紙機已向寬幅、高速、低耗、單機能力大、表面處理技術高等方面發展。環保方面,全區制漿企業基本配套了鹼回收裝置,大部分造紙企業配有白水回收系統,草漿鹼回收技術處於全國先進水平,蔗渣制漿鹼回收率達到75%以上,造紙行業廢水排放量佔全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1.39%降至2005年的13.9%。骨幹企業的排污基本能達到環保要求,小企業污染問題還比較嚴重,環保仍是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
10、水泥建材產業
水泥建材產業是我區傳統支柱產業。目前已形成水泥、平板玻璃、建築及衛生陶瓷、石材、滑石等較為完善的產業格局。2005年,全區建材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401家,從業人員12.3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30.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1.9億元;水泥產量3300萬噸,佔全國水泥總產量的比重為3.18%,列第十位,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佔35%左右。
11、現代中葯產業
2005年,我區現代中葯加工規模以上企業91家,從業人員2.12萬人,加工中葯材12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38億元、利潤總額4.15億元、利稅總額8.07億元,分別佔全區醫葯工業的62.49%、62.68%和66.50%,在全國同行業中銷售收入排11位、利潤總額排8位,利稅總額排10位。截至2005年,全區葯品生產中葯2621個品種(次),涉及劑型28個,中葯單品種數為958個。擁有中葯新葯產品20個,國家中葯保護品種34個,榮獲廣西名牌的21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三金、天和、玉林、梧葯、金嗓子、花紅等6家獲得廣西質量效益型企業稱號,一批代表廣西中葯現代化崛起的企業群逐步形成。
12、生物質產業
我區生物質產業尚處起步階段。2005年,全區以木薯、甘蔗為原料生產酒精的企業或車間有110多家,酒精生產能力約60萬噸,其中年產萬噸以上的酒精企業11家,酒精總產量超過30萬噸。目前,我區還沒有以木薯、石栗樹、麻瘋樹、光皮樹、油莎豆等生物質資源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生產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質能源的企業。生物質能源前期工作正在開展,第一個燃料乙醇項目將獲國家核准,開工建設在即。生物柴油原料作物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礎,在植株矮化、提前掛果、提高果仁含油率、提高產量等科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生物質能源原料基地建設布局規劃已完成,成型復合燃料研究開發工作加快推進。
13、海洋產業
廣西海洋產業發展滯後。2005年,全區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197.7億元,僅佔全國海洋產業總產值16987.22億元的1.16%,在全國11個沿海省市自治區中排倒數第一位。
有色金屬產業電解鋁是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電價偏高是制約電解鋁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以理順電價為突破口,打通產業鏈。
汽車機械產業研發能力不強、零部件發展和配套水平低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要研究出台加快汽車及零部件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產業做大做強。
石油化工產業欽州大型煉油廠確定後,研究規劃石化中下游產業發展是當務之急,按產業鏈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促進形成產業集群。
鋼鐵錳業國家同意布局建設防城港大型鋼鐵項目是產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必須搶抓機遇,千方百計爭取項目落地。
製糖產業產業競爭力不夠強是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要進一步提高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化﹑專業化和標准化水平低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要加快培育能起到行業支撐作用的大型加工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建設原料林基地是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的關鍵,林地流轉和提高林地集中度是當前項目推進的難點,要研究對策、採取措施盡快解決。
生物質產業力爭列入國家生物質產業示範省區,重點推進木薯燃料乙醇示範項目建設,促進生物質產業發展。

㈧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的介紹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信息技術公司是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直屬二級單位,下設信息中心和南寧、貴陽、田東、赤水4個信息站,通信網路覆蓋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公司是由中國石化集團滇黔桂石油勘探局信息技術公司主要發起設立的現代股份制企業,專業從事通信、計算機信息系統、軟體開發,網路防雷、過電壓保護、安全監控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及服務,有線電視系統的設計、施工、維修,GIS系統數據採集、數字化建庫和綜合布線測試等。

㈨ 我國主要油田及其生產能力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

截至2004年底,我國石油探明可采儲量67.91億噸,待探明可采資源量近144億噸,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程度32.03%,處在勘探中期階段,近中期儲量發現處在穩步增長階段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以下是我國主要的陸上石油產地。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這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自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目前,大慶油田採用新工藝、新技術使原油產量仍然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城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開采范圍約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遼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產量居全國第三位。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了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從190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四位。

四川油田: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油田12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量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目前原油產量約400多萬噸。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8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目前,發現了千米橋等上億噸含油氣構造,為老油田的增儲上產開辟了新的油氣區。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形萬了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了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目前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天然氣產區,並成為北京天然氣的主要輸送基地。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境內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外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和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噸原油;100萬噸凝折、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吐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南北寬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油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負責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區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眾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1995年年產原油10萬噸。冀東油田位於渤海灣北部沿海。油田勘探開發范圍覆蓋唐山、秦皇島、唐海等兩市七縣,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3600平方公里,潮間帶和極淺海面積2700平方公里。相繼發現高尚堡、柳贊、楊各庄等7個油田13套含油層系。1995年年產原油51萬噸。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公裏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3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冷湖油田

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緣,又稱青海油田。地質上屬新生代凹陷,多儲油構造,面積大、油層多、埋藏淺。1959年發現,1995年年產原油121萬噸,石油產品供應青海及西藏地區需要。延長油田

1995年年產原油73萬噸。南陽油田

在河南省南陽盆地,又稱河南油田,1977年開發,1995年年產191萬噸。除陸地石油資源外,我國的海洋油氣資源也十分豐富。中國近海海域發育了一系列沉積盆地,總面積達近百萬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含油氣遠景。這些沉積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沖繩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東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南海南部諸盆地等。中國海上油氣勘探主要集中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經過對包括釣魚島列島在內的我國東部海底資源的勘察,得出的結論是,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以成為「第二個中東」。據我國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為30億~70億噸。還有資料反映,該海域海底石油儲量約為800億桶,超過100億噸。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中國對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積僅有16萬平方千米,發現的石油儲量達52.2億噸,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億萬元人民幣,在未來20年內只要開發30,每年可以為中國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而有資料顯示,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布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據中海油2003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東部的產區,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凈探明儲量為6.01億桶,佔中海油已探明儲量的42.53。

到目前為止,渤海灣地區已發現7個億噸級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國目前第二大整裝油田,探明儲量達6億噸,僅次於大慶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產量將達到5550萬噸油當量,成為中國油氣增長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