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宣布未來6個月每天釋放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此舉意味著什麼
美國在未來半年之內將每天釋放上百萬桶原油沖擊石油的市場,這次原油資源的釋放是為了更好的降下現在國際上的高油價,因為國際油價已經實現了7連漲。連番的上漲自然影響的也是各國的經濟,不單純是普通居民的這個日常出行工業發展也會受影響。
這也意味著國際原油價格有可能迎來,下一次的調整是下降,因為現在國際燃油價格已經實現了,7連漲92號汽油價格已經達到了8塊7毛錢左右,95號汽油達到9塊5毛錢,第8次調整,如果說能實現燃油價格的下降,那以後再經過幾次調整。燃油是有可能回歸到原來5塊錢到6塊錢一升這樣的程度的,那時候居民生活的負擔可能就會小很多,這是個好事情。
⑵ 美國釋放5000萬桶儲備石油,為什麼油價反而上漲了
美國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造成了經濟下滑,而美國為了保障民生和經濟發展,開始超發美元造成的通貨膨脹。並且,因美國的疫情管控政策很難得到有效貫徹,所以疫情也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供應鏈特別是跨國的供應鏈得不到延續,這些都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而且,目前來看,情況仍將繼續。還有就是美國剛剛通過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准備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這些也會造成貨幣的泛濫。所以說,美國釋放戰略儲備石油的行為平抑油價來達到降低通脹的行為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這種措施還遭到了歐佩克組織的反對,預計也很難持續下去。
⑶ 日本擬從儲備中釋放約420萬桶石油,該國為何做出這一舉動
日本政府釋放420萬桶石油儲備,是為了為護國內石油價格的穩定。
由於日本是一個石油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因此日本在很早以前就制定了石油戰略儲備計劃,要知道石油戰略儲備在沒有特殊情況之下,並不能夠隨意被釋放到市場上,而日本政府這一次釋放石油戰略儲備,很明顯是為了維護石油價格的穩定。
一、日本政府釋放石油戰略儲備,是為了穩住國內石油價格。
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走高的情況下,日本國內的汽柴油價格也出現了飛速的增長,要知道過快的石油價格增長,會給日本經濟帶來致命的打擊。因此為了維護石油價格的穩定,日本政府才會宣布釋放石油戰略儲備。
當然釋放石油戰略儲備資源,只能夠起到一時的作用,如果想要真正穩定石油價格,就必須要讓國際油價保持長時間的穩定,只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實現這一點確實有些太過困難。
⑷ 戰略油氣儲備概念的界定
油氣儲備就是將油氣這種物資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儲存備用。當然,油氣這種物資儲存會因儲存的目的不同、供給的對象和備用領域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形式等。如從國家防禦角度看,中國戰略油氣儲備不僅應重視儲備原則和儲備數量,還應根據油氣資源的品種和軍隊的需要區分儲備主輔關系,明確儲備對象與儲備形式的關系。
因此,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背景下,油氣儲備所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國家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門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使用不同的管理政策制度、管理方法和途徑去解決。但是對於油氣資源這種關繫到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物資,其儲備管理應該系統、全面地從戰略角度去認識這是毫無疑問的。
戰略油氣儲備是國家或企業對油氣或其產品以一定方式進行儲存,應對國家安全的需求。在此概念中既包括了應急性石油及其產品的實物庫存形式的需要,還包括為這種方式建立更加長久的接替儲備形式的需要。有另一種更加廣義的石油儲備概念,即石油資源儲備的內涵。所以在儲備物資形態上既應該包括石油及其產品實物形態的庫存形式,也應該有試采後封存的石油資源儲備形式,以及具備一定條件但需進一步勘查的特殊地理位置的石油資源勘查儲備形式。
在石油資源開采、加工、銷售物流鏈上(圖7-4),戰略油氣儲備在幾個關鍵環節上都應該有儲備形式。如勘查階段的儲備、試采後的儲備、開采出的原油儲備,以及加工成成品油的儲備等。
圖7-4 油氣資源獲取工藝流程
戰略油氣勘查儲備形式是已完成最基本的勘查工作,其他工作有待進一步開展的一種儲備形式。戰略油氣礦產地封存儲備是完成了圖7-4中的前二項工作,需要時再直接開采即可。而以石油實物形態的儲備是將石油開采出來後儲備在特定的地方。石油產品儲備已經將油氣加工後成為直接可用的某一種石油製成品,如汽油、航用柴油等,再進行儲備。
從油氣儲備的應急程度看,第一種油氣儲備形式應急程度最高。應急時間只要考慮從儲存地利用供油網路管道輸送到使用地即可。第二種油氣儲備形式應急程度低於第一種。不僅要考慮從儲存地輸送到使用地這段時間,還要考慮從儲備的地質構造區域開采出來輸送到儲存地這一部分時間。第三種油氣儲備形式應急程度最低,是為第二種提供接替地的一種形式。
國家儲備既可以有國家戰略安全儲備部分,也可以有商業儲備部分,其後者是為了獲得新的、更多的儲備經費而儲備。如美國的國家石油儲備為大選而動用籌集資金。2005年9月2日國際能源署26個成員國同意在為期30天里每天動用200萬桶戰略儲備原油,以應對「卡特里娜」颶風造成國際石油市場每天150萬桶原油損失,緩解供油緊張局面。這一行動導致當天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和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2005年8月30日的70.85美元/桶、68.89美元/桶跌至67.57美元/桶、66.06美元/桶[161]。
中國政府規劃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工程建設,計劃分三期,在約1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國家石油儲備量達到90天的消費需求水平(表7-6)。從這個規劃儲備量看,應該是從應急儲備角度而得到的。那麼,在這個儲備水平上,戰略石油儲備的市場調節功能的發揮有效性將會受到約束。
表7-6 中國戰略石油儲備情況統計
註:「天數」為總儲備量在應急需要時能夠替代進口的時間。(據參考文獻[150,162])
因儲備與消費密切相關,而且往往儲備的量和地點由消費的量和地點來決定,所以應該首先關注消費狀態分布。另外,影響能源與礦產資源消費的基本因素有經濟發展、工業化、人口增長和科學技術進步(表7-7)[127]。而且表現出4點規律性:一是,工業化過程中隨著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總能源消費基本上呈線性模式增長;二是,無論是工業化還是後工業化階段,人均GDP與人均消耗資源量二者均呈明顯的線性關系;三是,能源消費強度變化與工業化進程密切相關,隨著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強度一般呈緩慢上升趨勢,當經濟逐漸成熟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後,經濟增長方式發生重大改變,能源消費強度開始下降;四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能源消費速率顯示出三階段模式。
表7-7 工業化過程中能源消費與GDP關系
(據參考文獻[127])
註:*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增速/GDP增速。
這說明戰略石油儲備量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有很大關系。因此,在設計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目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精確預測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尤其要注意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折點,以便靈活調整戰略石油儲備目標等一系列指標。
美國的石油儲備量時常成為國際熱錢操控石油價格的標桿。這一點可以充分地體現戰略石油儲備對市場經濟的影響。美國石油庫存增加,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就會下跌。而其減少,意味著大量買進石油的需求來了,國際油價就上漲。這已成為目前國際石油市場表現出的明顯規律。
雖然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通過15年的建設可以達到一定規模(表7-6)。但這距離美國的石油儲備已經達到9×108桶相距甚遠。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購買量越大,影響市場價格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戰略石油儲備達不到一定規模,要想影響石油市場的價格走勢可能性就不大。所以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量還需進一步擴大。
戰略油氣儲備要達到以上兩個目的,還需要解決以什麼形式儲備、怎麼儲備的問題。儲備形式多元化可以更好地降低風險。加大地面石油儲備也並不是唯一選擇。加強中國自主油輪船隊建設同樣是解決的方式之一。目前一些石油公司在海上已貯存了大約8000×104t石油,大約30~35艘巨型油輪和10艘蘇伊士級油輪被石油公司用於海上漂浮石油貯存。這些超大型油輪停泊在美國的墨西哥灣,另外的超大型油輪停泊在亞洲和中東地區[162]。
綜上所述,中國戰略油氣儲備的內涵應該包含更長遠、更安全、更系統的需求滿足和意義。
⑸ 美國宣布史無前例大規模釋放石油儲備,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因為歐美製裁了俄羅斯,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特別是原本還進口俄羅斯石油的美國,此舉讓其國內油價上漲,部分州出現了抗議,甚至影響到了經濟發展,所以美國為了穩定國內的局勢,就大規模的釋放石油儲備,來控制國內的石油價格和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美國此舉就是為了降低國內油價和促進經濟發展。因為其制裁俄羅斯的原因,導致國內油價上漲,國內出現抗議,部分工業開始停工,為此,美國不得不釋放自己的石油儲備。
⑹ 聯合國對石油危機的解決方法
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當時,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達到90天以上。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沖擊的程度。對石油進口國而言,戰略儲備是對付石油供應短缺而設置的頭道防線,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於彌補損失的進口量,而在於抑制油價的上漲。此外,戰略石油儲備還有以下作用:一、可以給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能源消費方式爭取時間。二、可以起到一種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沖擊不至於發生或頻繁發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交替實行「減產保價」和「增產抑價」的政策時,戰略儲備能夠使進口國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不會受到人為石油供應沖擊的影響。
從1996年起,我國就已經成為石油和石油產品凈進口國。我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進口已佔全部供應量的1/3。國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22日發表了題為《2000年以來中國能源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國內石油消費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增加到4.25億噸和5.72億噸,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將達到55%和66%。
⑺ 韓國決定再釋放723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韓國決定再釋放723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可以解決首先是國內的燃油緊張問題,其次是降低國內的油價,再者是可以更好的穩定韓國國內的經濟生產活動。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韓國決定再釋放723萬桶戰略石油儲備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的燃油緊張問題
首先可以解決韓國國內的石油緊張問題,因為對於韓國群眾而言,由於俄羅斯的限制了大部分的出口,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又沒有石油增產的計劃,所以韓國國內的石油一直是處於告急的狀態,很多的韓國群眾對於韓國國內的石油的使用都是處於謹小慎微的狀態,畢竟目前韓國國內的燃油短缺。
韓國國內的戰略儲備石油釋放到市場中的積極意義:
可以降低韓國的油價,對於韓國的群眾而言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同時也可以加速過國內的工業生產活動,使得韓國的經濟增長不受影響。
⑻ 什麼叫石油戰略儲備
人們常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若人體中血液不夠,輕則致病,重則有生命危險。對於石油進口較多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戰略儲備,那麼一旦石油進口中斷,在缺乏石油供應的地區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災難性打擊,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交通癱瘓,生產停滯。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能源的不斷供給來保證。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約為40%,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國某報上有幅漫畫,畫了「9.11」3個豎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卻形成了「oil(石油)」三個字母,生動地揭示了美國「反恐倒薩」是為石油而戰。中東石油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3,號稱「世界油庫」,誰能控制中東石油,誰就能支配世界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而國內原油產量增長近期明顯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計委統計表明,20世紀9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7%,石油消費年均增長5.77%,而石油供應年均增長只有1.67%。1993年我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2000年共進口石油7000 萬噸,2003年進口石油已超過8000萬噸,成為美國、日本之後的第3大石油進口國。據統計,1995年國內所需石油的6.6%靠進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這個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進口石油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石油進口,保障石油供給。為此就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必須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以應付突發事件。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資源的開發和進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緩解石油危機和調節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由21個原油進口國組成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建議,至少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美國20世紀末的石油儲備量高達1.6億噸,日本石油消費的99.6%依靠進口,因此石油儲備更多,達到160天的原油進口量。儲備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設大型油庫。 水庫在雨季多水時儲水,在旱季缺水時放水,以調節江河水量和穩定發電。石油儲備庫的作用類似,當產油地區動亂或運輸通道不暢而無法正常供油時,可動用儲備石油滿足國內需要,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當國際油價波動較大時,可低買高賣,謀求國家經濟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大國中,我國基本上沒有石油戰略儲備,因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庫,既是未雨綢繆,也是當務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在「十五」期間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從2003年開始,首先在東南沿海地區建設陸地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