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石油什麼時候開始鑽第一眼井
擴展閱讀
馬石油保質期是多少年 2025-07-04 20:27:49
旅遊資源發展威脅有哪些 2025-07-04 19:59:56

中國石油什麼時候開始鑽第一眼井

發布時間: 2023-04-12 03:25:01

㈠ 人類最早的鑽井活動是從中國開始的

鑽井就是人們從地表向下挖掘一個筒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汲取地下水。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鑽井大肢困體經過了挖掘井技術、頓鑽井技術和旋轉鑽井技術三個發展階段。在前兩個階段中,我們中華民族都是處在該項技術的最前列,公元前1500年前後,我國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井」字,春秋戰國時期的井深已達50餘米,到唐朝時已超過140米;這個時期屬於人工挖掘井階段,井的直徑大約為1.5米,人可以從井筒下到井底。中國古代鑽探技術歷經兩千年的發展,到北宋的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我國古代鑽井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出現了「頓鑽」鑽井技術,鑽井井筒直徑有碗口大小,井深可達130米左右,古稱「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種用直立粗大的竹筒,用竹片當繩索從地下撈取鹵水的鹽井。「卓筒井」的發明創造堪稱中國古代除指南針、火葯、印刷術、造紙術之外的又一偉大發明,開創了世界近代「繩式頓鑽」鑽井技術的先河,掀起了人類歷史上一場重大的能源革命。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研究了我國古代鑽井技術後極為贊嘆,在他所著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文明史》一書中寫到:「今天用於開採石油與天然氣的深井就是從中國人的這些技術中發展起來的」,並指出「這種技術大約在十二世紀以前傳到了西方各國」。1835年(道光6年),我國打成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卓筒井」(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寨的 海井,深度達1001.42米),使鑽探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1850年(道光30年)鑽井深度達到1100米(四川省自貢市的磨子井)。而美國為了汲取地下的石油,在賓夕法尼亞打的第一口井是在1859年打成的,深度僅有21.64米,直到1871年才鑽達338.33米;俄國在1848年才打成一口井深為60米左右的扮飢正井。19世紀末期出現的旋轉鑽井技術,實際上是在我國頓鑽井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石油天然氣井,我國古代稱「火井」。據《漢書——郊祀志》記載(公元61年):「祠天封苑火井於鴻門」,即在今陝北神木縣附近的鴻門火井處建立祠廟,唐朝著名詩人李賀曾有「火井溫泉在何處?」的詩句。我國四川的天然氣鑽井是和鹽井相聯系的,前面提到超千米廳悔的燊海井實際上就是一口鹵水和天然氣的共采井,可日產天然氣5000~8000立方米,鹵水14立方米。據《蜀中廣記》一書記載,明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在我國四川省的嘉州,在鑽鹽井或天然氣井的過程中,由於鑽出了石油後即改為油井。明清時期,我國四川鑽鑿油氣井的技術就很普遍了,井深大約都在1000米左右。

舉世著稱的四川大英鄉「卓筒井」

㈡ 簡述我國油氣勘探史

我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發氣田的國家,四川自流井氣田的開采約有兩千年歷史。
從漢朝末年開始,在自流井大規模開采天然氣煮鹽以來,共鑽井數萬口,采出了幾百億立方米天然氣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紀,已大規模開采自流井的淺層天然氣。1840年鑽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處鑽達今三疊系嘉陵江統石灰岩第三組深部主氣層,強烈井噴,估計日產氣量超過40萬立方米。「經二十餘年猶旺也」 。
鴉片戰爭之後,在世界石油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同其他工業一樣,油氣工業落後。建國前全國只有幾個地質調查隊,幾十個地質勘探人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積沒有進行過石油地質調查。石油產量從1904~1949年四十五年間,全國只有幾個小油田,石油累計產量不超過310萬噸 。
中國近代石油勘探從1878年台灣省鑽探第一口油井開始,已有近130年的歷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灣省苗粟打了中國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陝西延長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疆獨山子開鑿油井。1913年美國美某公司組成調查團到我國陝西、山東、河南、河北、甘肅、東北等地進行首次石油地質調查,並於1914年在陝北打井7口,均未獲工業油流。
1922年2月美國地質家斯坦福大學教授E.Blackwelder撰寫論文「中國和西伯利亞石油資源」指出:「中國沒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積,古生代沉積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國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區外,所有各個年代的岩層都已劇烈褶皺、斷裂,並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國決不會生產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石油來源斷絕,國民黨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緊勘探、開發石油。1938年冬孫健初等一行9人騎駱駝頂寒風,在戈壁灘上開始石油勘探,地質人員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區進行地質普查、構造細測,於1939年8月1日1號井鑽至88.18m獲工業油流日產油10t,發現了老君廟油田。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在石油勘探和開發方面基礎極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灣外,全國只有玉門老君廟、陝北延長和新疆獨山子3個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聖燈山、石油溝3個小氣田。
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石油人的艱苦奮斗,石油工業創造了輝煌業績,成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50年代—重點西部,發現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戰略東移,發現松遼和渤海灣油區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發展,78年年產1億噸。
80年代以來,緩慢發展階段(新增儲量緩慢,老油田進入衰減期)。
建國初至大慶油田發現的10年是我國為石油勘探的初期發展時期。
重點在中西部地區的四川、陝甘寧、酒泉、准噶爾、柴達木、吐魯番等盆地,這些地區地表油氣顯示較多,已有少數油氣田,地層出露較好,構造比較明顯。除原有的老君廟、延長、聖燈山等油氣田繼續詳探開發外,又陸續發現克拉瑪依、冷湖、油砂山、鴨兒峽、蓬萊鎮、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氣田,石油工業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准噶爾盆地西北緣克拉瑪依大油田的發現,是新中國從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石油勘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59年9月26日,松遼盆地松基3井獲得了工業油流,發現了大慶油田,實現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歷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石油勘探進入了第二個大的階段,由此中國石油勘探開始戰略轉移,即重點由中西部地區轉向東部地區。大慶油田發現的理論意義在於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論,從實踐上證明了陸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積物不僅能夠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這極大地解放了中國油氣地質學家的思想,開創了在陸相盆地尋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還沒有根本改變進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的華8井噴油,1962年在營2井獲高產油流,發現和證實了勝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從松遼盆地轉移到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建成了勝利、大港、遼河、華北、中原等石油生產基地。特別是1975年華北任丘古潛山油田的發現,打開了石油勘探的新領域。在松遼、渤海灣盆地勘探和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全國其他地區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開。相繼在四川、江漢、陝甘寧、蘇北等盆地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石油勘探,發現了一大批油氣田。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現在,我國石油勘探進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油氣並舉、大力發展海洋勘探和積極開拓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市場的新階段。
在東部深化勘探的同時,重點加強了西部地區,特別是塔里木、准噶爾、吐哈、柴達木和鄂爾多斯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經過近20年的艱苦努力,發現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證了我國原油產量的穩定增長,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儲量較快速增長的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天然氣勘探獲得了重大進展,相繼發現了南海鶯-瓊盆地的崖13-1、鄂爾多斯盆地發現的靖邊、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氣田,探明天然氣儲量快速增長。我國海洋石油勘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產量迅速增長,1996年超過1500萬噸,2003年中國海洋石油產量3336萬噸,目前已成為保持我國石油產量增長的主要領域。積極開拓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市場,在南美、中亞、非洲、中東等地區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開端。

㈢ 中國哪年開始開採石油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
1937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顧維鈞的「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發現了玉門油田。
1939年開始工業化生產。

新中國的第一個工業油田是克拉瑪依油田。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

㈣ 中國第一口油井叫什麼名字

玉門老君廟是中國石油的發祥地,1939年8月11日,中國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中國從此甩掉了「無油國」的帽子。解放前的10年間,玉門石油產量占當時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奠定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50多年前,油田所在地設市,中國第一座石油基地拔地而起,鼎盛時期人口達到13萬人。半個多世紀過去,石油資源枯竭,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繼搬離,9萬居民棄城外遷,城中棄樓遍地、設施老化,幾成空城。

㈤ 我國在哪裡開發的第一口油井

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位於延長縣城西石油希望小學操場,延長油礦的前身「延長石油官廠」,創建於1905年,是中國陸上開發最早的油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陝北有石油,最早見之於東漢著名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中載道:「高奴(今延安)有水可燃」。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在任延路經略龕使期間,對陝北延長一帶的石油作了考察和研究,並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個科學命名。20世紀初,清朝政府腐敗貧弱,民族工業得不到發展,又少得可憐,石油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據光緒三十一、三十二兩年(1905年~1906年)的海關貿易資料統計,每年要支付1500萬兩以上的巨額白銀,從歐美各國進口「洋油」,為國家大漏厄。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德國人來延長調查石油,1903年發生德帝國主義企圖開采未遂事件後,延長石油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光緒三十年(1904年)11月,陝西巡撫曹鴻勛秦請試辦延長石油廠,得旨允准,1905年撥地方官款銀八萬一千兩為開辦資本,派候補知縣洪寅為「總辦」,自此,創辦了「延長石油官廠」。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聘請日本技師佐藤彌市郎在延長縣西門處勘定延一並,獲得工業油流,是為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用小銅釜提煉原油,每日可得燈油12.5公斤,中國煉油工業由此萌芽。延長石油官廠的創辦和大陸第一口油井的投產,結束了中 國大陸不產石油的歷史,填補了舊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項空白,在中國石油發展史上起到先驅作用。延安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延長油礦已經成為全國500強企業之一。2000年,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實現年產原油104萬噸,年加工原油349萬噸,年銷售收入76.76億元,年實現稅利16.46億元。石油鑽采與加工已成為延安經濟的龍頭產業。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可謂功蓋華夏,現已成為人們了解中國石油發展史和觀光游覽的好去處。

㈥ 新中國第一口油井是什麼時候打的

1939年,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孫健初,在現在的玉門市南——玉門東鎮一條深溝里,一個叫老君廟的地方,開鑿成中國第一口油井———老君廟一號井。

㈦ 中國第一口油井在哪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在陝西延安。

1907年9月10日,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完鑽,同年10月煉油房建成投產,開始了中國生產石油的歷史。

㈧ 誰開采出我國第一桶石油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位於陝西省延長縣石油希望小學校內。陝西延長石油馳名中外。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國家,而陝西省延長縣又是中國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地方。

我們的祖先在2000多年以前,就發現了石油。早在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里就記載著上郡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秦漢時的高奴,即今延安附近,包括延長、延川在內。洧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說明當時境內河面有漂浮的原油,可以燃燒。其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雲: 「清水又東徑(經)高奴縣合豐林水,地理志謂之洧水也。故雲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水有肥,可接取用之。」說明遠在漢代,我國人民已會燃用石油了。 近代開采延長石油,始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史稿·礦政》說:「石油則陝西延長、甘肅玉門、新疆庫爾喀喇烏蘇」,連同其它礦產,「或官辦、或商辦、或官商合辦」。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鴉片戰以後,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中國,企圖染指陝北石油資源。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有一個叫漢納根的法國人,到陝北作了一番偵察,回到天津,與德國領事及德商世昌洋行密謀掠奪延長石油開采權,並串通大荔縣於顏彪,夥同延長縣紳士劉德馨、鄭明德等人,私簽合同,企圖開采延長油礦。此事激起陝西人民的極大義憤,旋即被地方政府察知,陝西巡撫在全國人民護路保礦愛國聲勢下,將開采權收為國有,抵住了帝國主義掠奪延長石油的陰謀。 延長石油始引起官方重 視。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陝西巡撫曹鴻勛奏准朝廷,撥銀8100兩為資<屯墾經費),開辦延長油廠,並令知縣洪寅為總辦。經武漢化驗油質,成分特佳。並聘日本人前往延長查勘,油苗頗旺。清政府決意興辦。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建延長石油官礦局,並派軍隊分段修築西安至延長道路。經在陝任教習的日本人阿部正野郎的介紹,聘日本佐滕彌市郎任技師,派人赴日本購買鑽井煉油機器,雇日本鑽井技佐6人。陝西省政府並派出由雲飛等4人,赴日學習石油工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開鑽,在延長縣城西門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產量1.5噸。

這是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此井鑽采成功,標志著中國工業開採石油的開始,從此揭開了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油的歷史。1985年,國務委員康世恩為這口井題名:「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此井保存至今,作為歷史的見證。

延長石油所煉制的燈油,「勝於東洋,能敵美產」。這個消息轟動了中國,震動了世界。除日本外,美國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沙俄、德國也對延長石油垂涎三尺,均遭到中國人民的反對。 1935年,延長解放。延長油礦回到人民的懷抱,收歸公有,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延長油礦在邊區政府的支持和關懷下,克服重重困難,恢復擴大了生產。從1936年至1949年的14年問,共打井25口,生產原汕319S噸,平均年產比前26年增長1.24倍,有力地支援了前線,被譽為「功臣油礦」。1944年,毛澤東親筆為延長石油廠廠長、邊區特等勞動模範陳振夏題詞:「埋頭苦幹」。 1978年「延一井」加深至118米,1985年再加深到152米,採油工具也由原來的櫓台機器變為現代抽油機,日產油曾達3000公斤。
編輯本段油井現狀
1985年,國務院原副總理兼石油部部長康世恩為該井題詞「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延一井」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此井停產保護。

㈨ 中國第一口油井在什麼地方打出的

1907年2月,中國第一口油井, 在陝西延長縣西門外勘定井位。

中國自從1903年正式發現有石油礦藏之後,尚未有人進行過現代化的開采。1904年,延長縣撥款創辦延長石油官廠,由候補知縣洪洋任總辦,開始開採石油。

為進行大規模開采,洪洋即高薪聘請日本技師佐藤彌市郎、田中久造等人代購鑽采機器,並擔任勘測井位、安裝鑽機等方面的技術指導。

井位一經勘定,即於4月安裝櫓台機器, 6月5日用標准鑽頭開鑽,至9月6日見油。

中國大陸不產油的歷史從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