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石油為何時不時短缺
1、需求大於供給
2、中國石油對進口依賴很大,是純進口國
Ⅱ 中國原油自給率為什麼那麼低
中國的原油資源很稀缺。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的能源消費仍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在目前的石油進口中,中東地區的佔比已經下降到34.9%,俄羅斯、中南美洲、西非、北非都已經成為主要的進口來源。但是,除了從俄羅斯等少數陸上接壤的國家外,大部分的石油進口都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超過70%以上的石油進口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石油運輸環節的安全風險很大。
綜合來看,中國能源安全的焦點還是石油安全問題。
Ⅲ 為什麼現在中國這么缺石油
現在全球石油儲量在不斷減少 需求在不斷增大 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 所以油價在不斷上漲 就近期而言 由於投機商的投機活動 幾個產油地石油生產受到不同原因的影響 導致油價上漲 中國石油產量也不小 但需求更大 目前我國40%以上的石油需要進口
Ⅳ 為什麼中國的石油少
按美國地質調查所的測算,世界已發現油田的儲量增長可達998億噸,佔全部資源量的21.8%,為剩餘可采儲量的76%。中國的勘探程度中等,大致按以上比例,在2025~2030年間已發現並投入開發的油田約新增可采儲量17.8億噸,平均每年約增0.6~0.7億噸。此期間,西北、海域以及作為戰略後備區的西藏高原都可望發現新的油田,期望它們每年增加可采儲量0.7~0.8億噸。以上的儲量增加可使剩餘可采儲量大致下降,或僅有小幅度降低。因而中國的石油產量可望到2015年左右達到峰值的1.8億噸。此後產量低速下降,直到2030年,中國仍然可能是年產石油超過億噸的石油大國,可見,中國石油有巨大的潛力。
但按國土和人均值計,中國石油相對貧乏,人均剩餘可采儲量僅為世界人均值的8.1%。顯然,中國近十餘年來石油產量上升的速度太慢並不完全是人為的因素,它更主要的受我國石油相對貧乏、增儲上產難度大這一客觀因素的影響。
也就是說 我們的石油總量還是可以的,但人均持有量就少點,所以我們的石油少咯。所以我們要多坐公車,少坐私家車。
Ⅳ 中國石油短缺的經濟學解析
在本書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指出:1993年是我國石油進出口出現轉折的關鍵點。1993年之前我國還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石油供給大於需求,每年向日本和朝鮮等國出口大量的石油,1993年石油需求開始超過供給,我國變成了石油的凈進口國,石油凈進口量逐年大幅飆升,供需缺口日益擴大,並且呈現出石油進口「價升量增、價跌量減」的特點。其中「價升量增」現象在近些年體現的尤為突出,這與我們經濟學的一般常識似乎不相吻合,那麼是否存在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下面我們將通過構建一個簡化的石油供需模型來解析這種現象背後的經濟學機理,證明該現象並不是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而是供求定理在現實世界的一種具體表現———需求的增長超過供給的增長,進而推動價格的上漲,呈現出量價齊升的現象。
一、石油供需模型
假設1:中國國內石油消費者的偏好滿足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即具有完全性(com-plete)、自反性(reflexive)、傳遞性(transitive)、連續性(continuity)、局部非饜足性(lo-calnonsatiation)、單調性(mononity)和凸性(convexity)。由於石油是一種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據上述偏好的假定,由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水平加總得到的石油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具有負斜率的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10-1和圖10-2中的D1、D2、D3、D4、Dw1和Dw2。
假設2:半封閉條件下,中國的石油供給受制於資源枯竭和勘探開采技術的雙重約束,存在供給剛性。中國國內現已探明的石油資源,經過了50年的飽和開采後,大部分油田的油氣資源已漸進枯竭,步入開採的中後期階段,勘探開採的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之中國目前的石油開采技術尚不發達,即便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石油供給仍只能維持現有水平,石油供給缺乏彈性,不能隨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而增加,體現為一條垂直於橫軸(產量)的直線,如圖10-1中的Sf。
假設3:開放條件下,中國面臨的石油供給曲線為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如圖10-2中Sw所示。現已探明的國際石油資源至少可以滿足世界各國50年的需求,因而,國際石油供給尚不存在資源枯竭的硬性約束,石油產量可隨著石油價格的上升而上升。
假設4:在半封閉條件下,石油的價格是外生的,由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價格決定。
在上述4個假定的約束下,我們分別構建了半封閉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模型(圖10-1)和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模型(圖10-2)。半封閉條件下,石油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由外生的價格、供給曲線以及需求曲線共同決定。開放條件下,石油價格是內生變數,價格、需求量及進出口量均由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共同決定。
圖10-1 半封閉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
圖10-2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
二、中國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擴大的經濟學解釋
改革開放後到1992年,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體制枷鎖逐漸被解除,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是此時國內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道路仍有爭論,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仍較低,資本嚴重短缺,尚未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國內的石油需求小於供給。為了贏得國家經濟發展急需的資本,中國每年都向日本等國出口大量石油來換取外匯,是典型的石油凈出口國。如圖10-1所示,在封閉條件下,國家制定石油的指令性價格P3,當國內的石油總需求曲線為D1時,國內的石油需求量是q1,石油的供給量是q3,國內的石油供應量在滿足自身需求後,尚有富裕,可供出口換匯,此時的出口量為q3-q1。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表現為石油需求曲線不斷向右移動,從D1漸次移動到D2和D3,相應的石油需求量從q1增加到q2和q3。當國內需求曲線移動到D3時,供給與需求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價格水平恰好是政府制定的價格水平P3,此時,國內石油供需達到平衡,可供出口的石油量為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平息了國內關於經濟發展思路的爭論,國民經濟開始了新一輪高速增長,工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的石油需求曲線進一步右移至D4,在P3的價格水平下,此時的需求量應該是q4,但是受制於石油供給剛性,國內的石油供應量僅僅是q3,出現供給小於需求的情況。石油供應的緊張一方面將推動價格突破政府限價的束縛上升至P4,進而提高產品成本,誘發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將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國必須進口石油,從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變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步入了工業化進程,成為世界工廠,對石油的需求增速進一步加快,而國內石油供給呈現剛性,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擴大,所以新增需求只能通過從國際市場進口來滿足。
三、中國石油進口的「價升量增悖論」
中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致對石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受制於國內石油供給剛性,中國被迫轉向國際市場進口石油。此時,繼續用半封閉條件下的石油供需模型(圖10-1)分析中國石油的進口已經不合適了,我們需轉向開放條件下的石油供給模型(圖10-2)。
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業對石油的依賴性,使得石油的生產有別於普通商品。石油的供給方實際上是壟斷賣方,為了盡可能地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他們通過壟斷聯盟組織「歐佩克」來限制產量。也就是說在開放條件下,國際石油的供給價格彈性小於需求,體現在圖10-2中,就是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w向右上方傾斜,斜率大於國際石油需求曲線Dw1和Dw2的斜率的絕對值。
由圖10-2我們可以看出,當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曲線為D1時,相應的國際石油需求曲線為Dw1,國際石油供給曲線是Sw,二者的交點X1決定國際石油均衡價格為P1。在P1的價格水平上,由價格線P1和需求曲線D1的交點X3決定的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量為q2,而國內僅僅可以供給q1,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q2-q1的石油。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致對石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國內石油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至D2,在國際石油價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量為價格線P1和需求曲線D2的交點X4所對應的q5,但是由於中國國內石油需求曲線的右移推動國際石油需求曲線相應地由Dw1右移至Dw2,而國際石油供給曲線並未相應地向右移動,國際石油市場的均衡價格將從P1上升至P2,中國實際的石油需求量也從q5縮減至q4,相應的石油進口量也從q5-q1減少至q4-q1,但是與需求曲線為D1的石油進口量q2-q1相比,進口量仍然增加了q4-q2,這就出現了部分新聞媒體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然而,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這只是非經濟學者對中國石油進口所體現出來的一種表象的不準確的描述,隱藏在這個表象背後的實質是:需求的增長超過供給的增長,進而推動價格的上漲。
進一步,造成世界石油供給增長落後於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國際石油的供給存在壟斷合謀———石油輸出國組織通過合謀限製成員國產能的擴大,以維持高價。倘若國際石油供給不存在壟斷聯盟,在石油需求強勁增長的情況下,石油的供給方也將大幅提高產能,推動世界石油供給曲線由Sw右移至Sw1,則國際石油價格的上升的幅度將很小,甚至會出現價格不變的情況,只要國際石油供給曲線右移的幅度足夠大。但是由於存在壟斷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石油產量,於是在國際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時,國際石油供給量並不增加或增加較小,這就出現了擴大的需求追逐不變或少量增加的供給,推動石油價格的大幅上升,致使中國石油進口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
Ⅵ 中國石油十分緊缺,那麼出口的石油是哪裡來的
我國之所以在石油如此緊缺的情況下出口石油,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為了維持跟國外的正常貿易關系,二是為了換取更多的利潤。雖然我國的石油十分緊缺,但是我國的石油資源卻非常多,很多石油資源處於未被開採的狀況。
總結:雖然我國在石油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出口石油,但是我們出口的石油不一定都是提煉好的成品油,有很多都是未經提煉的原油。這些原油出口到國外以後還需要經過國外加工廠的提煉和提純才能使用。這些出口的石油是從我國的油田裡面開采出來的。
Ⅶ 中國為什麼不盛產石油和天然氣
我們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世界上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
之所以沒有大范圍的開采是因為
目前為止開彩的價格遠遠高於從國外購買的價格,
同時,那這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一種戰略物資的儲備,
所以說我們先用別人的,
後續再,開采,我們自己的,
這也是對國家安全的一個保護。
Ⅷ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為什麼老是油源緊缺
本來中國的儲備油量就不充足
在加上現在災區用油量大
所以目前柴油好多加油站都是限量加
Ⅸ 中國石油為什麼不多
1)中國石油並不少.目前世界石油儲量前10個國家的最新排名,分別是:沙特362億噸、加拿大184億噸、伊朗181億噸、伊拉克157億噸、科威特138億噸、阿聯酋126億噸、委內瑞拉109億噸、俄羅斯82億噸、中國60億噸、利比亞54億噸。
2)中國石油消耗量大.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13日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12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抑制能源消費,到2030年,中國約75%的石油要靠進口。屆時,中國每年將消耗約8億噸石油。這比中國2013年消耗的石油總量高出約60%。美國能源信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將於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且目前中國消耗的石油一半以上要靠進口。
3)所以中國的石油不是不多,而是消耗量太大,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
Ⅹ 中國石油為何那麼少
我國石油儲量並不少,儲量和產量都排在世界前幾名,其中產量佔世界第四位。不過中國是個大國,經濟發展快,石油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