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重要
擴展閱讀
沙特為什麼要加石油 2025-07-05 10:56:44
粉絲團的價格怎麼提高 2025-07-05 10:41:21
產品備案號在哪裡查 2025-07-05 09:56:44

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重要

發布時間: 2023-04-06 03:48:33

⑴ 為什麼現今世界如此依賴石油和天然氣

一、世界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在較長時期內仍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能源基礎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總消費量約為134億噸標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等化石能源佔85%,大部分電力也是依賴化石能源生產的,核能、太陽能、水力、風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熱等能源僅佔15%.化石能源價格比較低廉,開發利用的技術也比較成熟,並且已經系統化和標准化.雖然發達國家遭受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打擊後,千方百計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但是今後20多年裡,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將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長;煤仍然是電力生產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可見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們在這個星球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能源基礎.
有統計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費量將是目前的3倍.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世界各國能源消費量與GDP的增長程度有密切的相關性.從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來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間,人均能源消費量增長較快,GDP超過10000美元之後,人均能源消費量放緩.我國正處在人均能源消費量增長較快的起步階段,石油需求增勢強勁,預計今年原油消費量為2.7億噸,2020年將達到4.0-4.5億噸;而我國是一個人均能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人均石油、天然氣、煤炭可采儲量分別佔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對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將超過1/2,供需矛盾相當尖銳.
二、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和能源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困擾人類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特徵,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對環境的污染這兩個老問題,依然困擾人類.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特徵,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離我們越來越近.因為作為能源主體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總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測算世界石油總儲量為1.15萬億桶,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可供生產41年.作為世界石油龍頭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儲量達2500億桶,日產量800多萬桶,分別佔世界石油總儲量和總需求量近1/4和近1/10.這個國家以「我們每天為世界提供石油」作為使命,在過去30多年間確實起到世界石油供應穩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級職員私下表示:「我不知道這種情況能夠持續多久.」因為沙特老油田已經接近產油高峰期,而開采新油田的難度非常大.世界各大產油國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產量僅是其高峰時的1/5,美國石油開采量每年下降3%,傳統的石油出口國印度尼西亞甚至一度需要進口石油應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於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加拿大油砂和幾處深海大陸架.這種狀況加劇了人們對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機感.近年來國際市場油價持續走高,很大程度是這種危機感的直接反應.
目前以煤炭、石油為主的世界能源結構帶來全球性能源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為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氣體排放等.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城市大氣污染已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在歐洲和北美也出現了超越國界的大氣污染,形成了廣泛的環境酸化,上千個湖泊的湖水酸度達到了不能支持魚類生存的程度,酸性氣體所造成的腐蝕損失,每年高達10億美元.我國以煤炭、石油為主的能源結構也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變暖,2003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一年,因此聯合國呼籲各國簽署《京都協議書》,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做出積極響應,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國,出於自身經濟擴張的考慮,拒絕簽署《京都協議書》,使國際社會同溫室效應問題的斗爭舉步維艱.
三、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呈現多元化態勢,世界石油市場結構新一輪大調整拉開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將枯竭和環境污染這兩個老問題受到全人類的特別關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場結構新一輪大調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業歷經近150年的發展,到20世紀末形成了從西北非經中東、裏海、中亞、西伯利亞到遠東的石油儲產區域和以北美、西歐、東亞為主的世界石油消費區域,兩者供需關系嚴重錯位和失衡,導致以最大石油消費國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與以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中東產油國家的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強強抗衡」成為上世紀後30年石油地緣政治的主旋律.以往歷次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都是石油地質大發現帶動的,美國油田、巴庫油田、中東油田、北海和墨西哥灣油田的相繼發現,都使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為之一變,世界石油市場結構隨之做出相應的大調整;然而進入本世紀,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之後,世界石油地緣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並引發世界石油市場結構的大調整.
這次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涉及需求結構調整、供應結構調整、資本結構調整和新石油儲產中心開辟等石油領域的方方面面,其時間持續之長,波及范圍之廣,影響之深遠,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現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雖然發達國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導世界石油需求市場,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石油消費量將追超發達國家.
石油供應多元化.歐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場仍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國際油價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歐佩克產油國發展勢頭強勁,俄羅斯的能源大國地位得以確立,挪威、加拿大等國的傳統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將逐漸突出,石油供應國形成「群雄並立」的格局.
石油資本多元化.世界石油產業被西方幾大石油公司所壟斷的局面將被打破,發展中的地區大國全力支持本國石油公司在全球爭取石油開發、生產和銷售的份額,招商引資將是各產油國迅速提高石油效益的必然選擇,聯合開發將是各石油公司規避海外投資風險的最佳策略,區域合作將是各石油需求國趨利避害的當務之急.
這樣的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需求激增的拉動.人類在過去150年已經消耗了9500億桶石油,佔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總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現代工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消耗的.進入本世紀,隨著工業的新一輪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耗量也出現「加速度」的趨勢,歐佩克預計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將比去年增加200萬桶.可以說需求激增拉動了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
供應風險的激勵.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產能力略有節余的表象下面,孕育著種種危機,包括世界石油產量將越過頂峰而呈下降趨勢;全球石油地質儲量連年增加,但是可開採的商業油源卻呈下降趨勢;新油田的開發需要大投資、長周期和高風險等等,導致世界石油供應不確定的風險凸顯.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緣政治風險,諸如巴以沖突加劇、伊拉克局勢動盪和恐怖襲擊對石油設施的破壞,都促使各國加強石油生產、運輸、貯存的安全措施,爭取多渠道的穩定油源,並且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以確保石油供應.可以說石油供應風險意識激勵了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
美國石油霸權戰略的催化.美國將控制石油資源作為其全球霸權戰略的核心內容,將控制伊拉克作為制服中東產油國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地區大國獲取石油資源.為此,美國採取的石油戰略是:搶佔中東石油地緣戰略支點,控制裏海和中亞石油區,搶灘非洲石油區,削弱歐佩克,插手俄羅斯石油公司,控制國際輸油管線,以確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並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這樣的石油霸權戰略,使各產油國、石油需求國甚至美國的盟國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迫使他們制定並實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戰略,確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場的應有地位.可以說美國石油霸權戰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
各國政府的推動.各國政府為了應對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規避石油地緣政治風險,尤其為了應對美國的石油霸權戰略,都將石油保障納入國家發展安全戰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開辟新油源,新老產油國形成的供應方積極開發新產能,新供需關系和新運輸保障也都應運而生.各國政府支持本國石油公司爭取境外石油資源份額和參與世界石油市場競爭.可以說各國政府推動了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
新技術的保障.新技術使開發深海油田和復雜地質構造的陸地油田成為可能,使液化天然氣便於儲運和利用,使輸油管線成為供需雙方的聯系紐帶.可以說新技術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
世界石油市場結構新一輪大調整為新一輪長期投資浪潮創造了條件.新一輪長期投資浪潮需要大投資、長周期和高風險,在數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贏利,這就是今後相當長時期國際油價將持續走高的深層原因.
四、世界各國紛紛制定能源安全發展戰略
如今,依然困擾人類的以化石能源為主的世界能源結構帶來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環境污染問題以及隨著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態勢和世界石油市場結構大調整的展開,使能源問題已經上升為一個國家能否安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其社會經濟的重大戰略問題,各國都從安全和發展兩個方面制定了國家能源戰略.
首先,各國將石油保障納入國家安全戰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了減輕對歐佩克石油的依賴,轉而開辟西非、中亞和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的新油源;中國、印度、東盟、韓國、巴西等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集團積極尋求多渠道石油來源;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老、新產油國都把石油作為本國經濟騰飛的「金鑰匙」,紛紛制定了「石油興國」、「石油強國」的戰略;世界各國都對石油運輸保障和戰略儲備予以高度重視,例如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日本、美國等國都在建設長距離輸油管線,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聯合維護馬六甲海峽安全,中國和印度籌建石油戰略儲備設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國都制定能源發展戰略,將合理利用和節約常規能源、研發清潔的新能源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基本國策,以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資源有效利用、環境不斷改善的目標,從而形成如下發展趨勢:
高新技術成果在能源工業迅速推廣應用.能源工業正在由低技術向高技術過渡,新技術已迅速地滲透到能源勘探、開發、加工、轉換、輸送、利用的各個環節,例如自動化生產設備使煤礦開采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藝和新技術促進了深海油田的開發.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節能、潔凈環保的方向發展.全球范圍的節能技術革命已經展開,各國都在通過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來降低能源需求量,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機動車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潔能源技術迅速提高,各國紛紛推進清潔煤計劃.
天然氣的開發利用迅速增長並且前景廣闊.天然氣儲量豐富,迄今僅開采了全球總儲量的16%,而且污染較小,可以作為石油的替代品,消費量將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有望超越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載體.天然氣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體天然氣,測算儲量是化石能源儲量的2倍,而且雜質少,無污染,是一種新型的清潔能源.日、美等國已經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的樣品,我國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室,天然氣水合物有望繼石油之後成為人類的又一支柱能源.

⑵ 石油和天燃氣有什麼關系

聯系:都是地底的古生物遺體經過長時間作用形成的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有機能源物質。

區別:石油是液態的,天然氣是氣態的。

1、狀態不一樣

石油:液態黑色物質;

天然氣:普通狀態下為無色無味氣體。

2、價格不一樣

石油:價格高,戰略價值高;

天然氣:價格便宜。

聯系:都可以通過原油進行提煉而成。

天然氣基本特點:

1、天然氣中所含雜質少,分子結構小,燃燒較充分,排放廢氣較干凈,對居室衛生影響最小,是潔凈氣體燃料。

2、天然氣與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等同屬可燃氣體,如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進入爆炸范圍,遇火源則會發生爆炸。

3、天然氣比空氣輕,泄漏後易於擴散、稀釋,密閉空間內應採用上部出風方式通風,危險性較液化石油氣要小。

4、天然氣資源豐富,供應較穩定,價格相對穩定。

5、天然氣能源效率高、用途廣泛,可應用於發電、城市燃氣、工業燃氣、化工原料、汽車燃料(天然氣汽車)等。

⑶ 煤,石油,天然氣的重要性!!急急急令!!

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絕州祥料。並搏煤是工業糧食,石油是工業血液。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能源。隨著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長,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將日趨枯竭。世界各國人民的節能意識也日跡絕趨增強

⑷ 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優點和缺點是哪些

1、石油氣:

優點:動力強勁,燃燒後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及含硫化合物。

缺點:污染嚴重

天然氣:

優點:成本較低,燃燒物主要為水和二氧化碳,環保。

缺點:動力不足。

2、石油也叫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采出來黏稠黑褐色液體燃料。天然氣是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經過億萬年的高溫和高壓等作用而形成的可燃氣體。

3、在化學組成的特徵上,天然氣分子量小(小於20),結構簡單,H/C原子比高(4~5)。石油的分子量大(75~275),結構也較復雜,H/C原子比相對低(1.4~2.2)。

4、在物理性質方面,天然氣基本是只含有極少量液態烴和水的單一氣相;石油則可包容氣、液、固三相而以液相為表徵的混合物。天然氣密度比石油小得多,既易壓縮,又易膨脹。在標准條件下,天然氣粘度僅n×10-2~10-3mPa·s,而石油粘度為n~n×10-3mPa·s,相差幾個數量級。天然氣的擴散能力和在水中的溶解度均大於石油。

5、在生成的條件方面,天然氣比石油寬。天然氣既有有機質形成,也有深成無機形成;沉積環境以湖沼型為主;生氣母質以腐殖型乾酪根(Ⅲ型)為主,生成的溫度區間較寬,在淺部低溫下即開始生成生物氣;在中等深度(溫度多數在65~90℃)范圍內,發生的有機質熱降解作用而大量生成石油的「液態窗」階段,也可伴之生成;在深部高溫條件下有機質裂解則又主要是生成天然氣。

6、天然氣對儲集層的要求也比石油要寬,一般岩石的孔隙度10%~15%,滲透率在1×10-3~5×10-3μm2也可成藏。而由於天然氣的活潑性,則對蓋層的要求比石油嚴格得多。因此,天然氣分布的領域要比石油廣,產出的類型、貯集的形式也比石油多樣,既有與石油聚集形式相似的常規天然氣藏,如構造、地層、岩性氣藏等,又可形成煤層氣、水封氣、氣水化合物以及緻密砂岩、頁岩氣等非常規的天然氣藏。煤層既是生氣源岩又是儲集體的煤層氣藏已成為很現實的類型。

⑸ 為什麼說石油,天然氣,煤是現代化學工業的重要資源

以石油為主的三大能源物質提供全人類大部分能源的同時,還是重要化工原料。滿意請採納。

⑹ 天然氣和石油哪個重要

天然氣和石油都是重要,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它們。

⑺ 煤石油和天然氣是重要的什麼

煤石油和天然氣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經過億萬年形成、短期內無法恢復的能源,稱之為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隨著大規模開采利用,其儲量越來越少,總有枯竭之時。地熱能是非再生能源,但從地球內部巨大的蘊藏量來看,又具有再生性質。

煤石油和天然氣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經過億萬年形成、短期內無法恢復的能源,稱之為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它們隨著大規模地開采利用,其儲量越來越少,總有枯竭之時。地熱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從地球內部巨大的蘊藏量來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質。核能的新發展將使核燃料循環而具有增殖的性辯衡質。核聚變的能比核裂變的能高出5~10倍,核聚喚灶察變最適合的燃料重氫(氘)又大量地和茄存在於海水中,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核能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支柱之一

⑻ 國民經濟與能源系統的重要支柱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之後,立即著手對石油天然氣生產的恢復並展開大規模勘探。經過50餘年幾代石油科技工作者與石油工人的努力,共和國能源史上重要而顯著的變化就是油氣(特別是石油)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比例的變化。以能源消費構成為例,1952年石油佔3.4%,而到了1999年,就已佔到了23.4%;天然氣的比例在1959年僅佔0.1%,到了1997年就上升至2.8%,可以說油氣是常規能源中比例上升最快的部分。
石油和天然氣是國民經濟第二產業中的基礎性行業,它向國民經濟提供動力和原料,並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和大量的就業機會。在包括煤炭、有色金屬等各種礦產和林木的採掘中,石油與天然氣開采約占其總收入的40.40%,占其基本建設投資額的57.38%,居各行業的第一位。在我國國內近百種行業統計中,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在20世紀末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65%,占銷售收入的2.58%,但占利潤總值的9.50%,占稅金總額的5.29%,占增值稅總額的8.21%。在各個行業的效益統計中,其總資產貢獻率為12.46%,低於煙草加工(46.57%),略低於飲料製造(12.49%),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04278元/(人?年),僅次於煙草加工業[303736元(人?年)],居第二位。這些統計數字表明,石油與天然氣工悶碧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而且是貢獻最大的工業部門之一。
一般說來,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煉油、油氣基礎化工和精細化工等行業在產值上的關系是依次增大一個數量級。即如果石油與天然氣開采創造的產值是個位數,則煉油和油氣基礎加工的產值可達十位數,而精細化工與租罩胡利用油氣產品的部門所創造的產值可達到百位數。正是大規模的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才使其下游的許多行業(比如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交通運輸業)得到了活力,能夠有效地高速發展,這些行業所創造的財富、創造的就業機會都是非常可觀的弊攔。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石油與天然氣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它的興衰,對國民經濟會產生重大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都是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其缺點是相當明顯的,它除了對運輸(特別是鐵道)造成巨大的壓力之外,還具有能源效率低、對環境污染嚴重兩大缺陷。統計分析數據表明,中國1997年的能源效率為31%左右,大致落後歐洲國家20年,即僅相當於歐洲20世紀70年代的平均水平。再細分析起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以煤為主體的能源總體上比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體的能源效率差。降低能源消耗中煤的比例,增加油氣的比例成為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條件。可喜的是,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我國鄂爾多斯、塔里木盆地克拉2大氣田、蘇里格等大氣田的發現、開發投產,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逐漸增加,我國的能源效率也將大幅度地提高。

⑼ 石油和天然氣的聯系和區別

1、狀態不一樣

石油:液態黑色物質;

天然氣:普通狀態下為無色無味氣體;

2、價格不一樣

石油:價格高,戰略價值高;

天然氣:價格便宜。

聯系:都可以通過原油進行提煉而成。

(9)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重要擴展閱讀:

天然氣基本特點

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其他燃體而言相對較高。

採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具有單位熱值高、排氣污染小、供應可靠、價格低等優點,已成為世界車用清潔燃料的發展方向,而天然氣汽車則已成為發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

但是,對於溫室效應,天然氣跟煤炭、石油一樣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把天然氣當做新能源。其優點有:

綠色環保

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經濟實惠

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相比,同比熱值價格相當,並且天然氣清潔干凈,能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天然氣是潔凈燃氣,供應穩定,能夠改善空氣質量,因而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繁榮及改善環境。

安全可靠

天然氣無毒、易散發,比重輕於空氣,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

⑽ 石油和天然氣那個更重要

從地下采出,未經冶煉的石油稱做「原油」。
以前的開發觀念比較落後,油田開發中「重油輕氣」,廳沒偏重於原油,天然氣相對處於次要的位置。隨著開發理念的轉變和開發技術的進步,目前已轉變觀念,採取「油氣並重」原則。目前,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猛羨然氣在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我國對天然氣的開扮知納發也更加重視。如「西氣東輸」工程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