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東南亞的石油儲量到底有多少
東南亞是世界主要產油區之一。現已探明儲量近2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年產量1億噸左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以上。是亞洲太平洋地區重要產油區
二戰前夕,全區曾年產油1000萬噸,為東方首屈一指的石油產地
尤其是印尼,被稱為浮在石油上
B. 地球的石油資源夠人類揮霍多少年啊
不同數據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算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5兆桶(1566億噸),《科學》雜志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
平均每人石油消費量(顏色愈深愈多)
現在雖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同時存在爭議。
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C. 石油的探明儲量和消耗量有什麼關系啊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1.1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1.2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1.3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原油探明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其中,俄羅斯原油探明儲量為82.2億噸,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1.4非洲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1.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巴西東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資源,是巴西原油儲量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1.6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由於每年的開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但由於過去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從未實現,這個數據也被人戲稱為「石油常數」。2003年最大的石油儲藏位於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07億桶)和伊拉克(1150億桶),其後為阿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采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采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采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因此許多國家備有短期的儲藏來防止短期供不應求導致的危機。歐洲聯盟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90天的備用儲藏。
2、世界石油消費
2.1石油進口國家
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2060萬桶每日)、中國(727萬桶每日)、日本(550萬桶每日)和德國(270萬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2007年的統計資料
●消費國(以下均為每日消費量)
· 美國:2068萬桶
· 中國:757萬桶
· 日本:501萬桶
· 俄羅斯:282萬桶
· 印度:280萬桶
· 德國:246萬桶
· 巴西:240萬桶
· 加拿大:237萬桶
· 韓國:221萬桶
· 沙烏地阿拉伯:221萬桶
· 墨西哥:211萬桶
· 法國:195萬桶
· 英國:174萬桶
· 伊朗:171萬桶
· 義大利:170萬桶
工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平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國每年人平均石油消耗量為26桶,德國為11.7桶,中國為1.7桶,印度為0.8桶,孟加拉國只有0.2桶。
2.2世界石油消費現狀
2.2.1世界石油供需基本處於平衡,但區域性供需失衡
2006年世界石油供需基本處於平衡狀態,石油產量85.3百萬桶/日,消費量84.38百萬桶/日,產量略大於消費量,但區域性供需嚴重失衡。世界上52%的石油產量來自中東、獨聯體和非洲地區,但這3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卻只佔世界消費總量的15%。相反,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石油產量只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3%,而消費量卻佔世界消費總量的80%;其中,2006年亞太地區石油需求量24.3萬桶/日,佔世界總需求量的28.8%,而石油產量7.8萬桶/日,佔世界總產量的9.2%,供需嚴重失衡;北美地區2006年石油需求量25.4萬桶/日,佔世界總需求量的31%,而石油產量14.3萬捅/日,佔世界總產量的16.8%,供需失衡也較嚴重。石油產地與消費地的明顯分離,導致世界石油貿易量的不斷增加。
2.2.2世界石油消費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
據IEA的OMR(2007年1月)統計,2006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84.38百萬桶/日,比2005年增長0.95%。石油消費主要集中在北美(佔世界消費總量的30.11%)、亞太(佔28.78%)和歐洲(佔18.31%)地區,這3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佔世界消費總量的近80%。
2006年世界前三大石油消費國為美國(佔世界消費總量的24.1%)、中國(佔9.0%)和日本(佔6.0%)。其中,美國和日本消費量較為穩定,而中國正處於需求上升期。
2.3世界石油供需趨勢
2.3.1世界石油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
據IEA預測,2007-2011年世界石油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2007年將達到約800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約9300萬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長率為1.6%。 2007年OPEC國家石油產量將達到3373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3631萬桶/日,年均增加52萬桶/日(表14)。OPEC國家石油產量增長將主要來自中東地區,中東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將逐年提高,世界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將更大。 2007年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將達到5301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5668萬桶/日,年均增加73萬桶/日。石油產量增長將主要來自獨聯體、中南美和非洲地區。
2.3.2未來石油消費量增速將略快於產量增速,供應將趨緊
據IEA預測,2007-2011年世界石油消費量將保持上升趨勢,2007年將達到862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9380萬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長率為1.8%。
從世界各地區未來石油消費情況來看,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將強勁增長,2007年石油消費量將達到245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890萬桶/日,年均增加700萬桶/日,亞太地區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區;北美地區的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增長,2007年石油消費將達到256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740萬桶/日;歐洲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將略有增加,2007年石油消費將達到200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060萬桶/日。
3、世界石油貿易
據統計,全球原油的日交易量可達4 300萬桶,略多於日產量的一半。石油貿易何以能夠得以實現?由於油輪運送石油的低成本、高效率,特別是其靈活性,國際石油貿易成為可能。全球石油(包括原油與成品油)貿易量的三分之二依賴於油輪在世界各地「流動」著。
石油運送所經由的海路一般都取道於固定的航運航線,由此,油輪航行必然要通過全球數個地理位置上的「咽喉要道」——即連接各個大洋或大水體的通道,如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唯一的水上出口,馬六甲海峽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其它的「咽喉要道」還包括由阿拉伯海至紅海的曼德海峽、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與巴拿馬管線、連接紅海與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與蘇伊士一地中海管線(Sumed)、使地中海與黑海互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這些「咽喉要道」,共同構成了世界石油貿易的「節點」。由於航運石油的貿易量如此巨大,而「咽喉要道」又如此之狹窄,又極易遭受到劫掠者的攻擊以及發生各種航運事故,理論上其在短時期內很有可能被封鎖住,確保這些「咽喉要道」的通暢無阻,是世界石油貿易能夠正常進行的根本保障。
在石油船運貿易中,並不是所有的航線都採用相同規模的油輪,基於航程的長短、港口的規模、油輪所必經地理上「咽喉要道」的各種限制等客觀因素,一般每條航運路線都有其綜合經濟效益最佳的石油運送量。如從中東出口的原油,運送量巨大、航程遙遠,每個航程主要都是通過大型油輪(VLCC)(運量160 000—319 999萬噸)運送200萬桶以上。
石油輸送管線,一般被用以在大陸內部輸送石油。就內陸地區的原油供應而言,當某些敏感性的區域面對供應受阻甚至處於中斷狀況時,與油輪輸送相互補充,輸油管線的作用和意義更是至關重要的。管線輸送石油,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區域性貿易。與鐵路、駁船和公路運送石油相比,管線輸送的成本至少較前者低一個數量級。在諸如美國與加拿大這樣的兩國之間,相互在政治上的沖突對立很小甚至幾乎就不存在,管線輸送更是成為兩國相互間石油供應方式的首選。盡管供應系統以及輸送的距離都相對較小,管線輸送已成為歐洲國家石油供應的重要構成部分。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隨著世界主要地區間石油需求和石油生產缺口的不斷拉大,1997~2020年世界石油貿易量將大幅上升,從2800萬桶/日增加到6000萬桶/日.OECD三個地區和非OECD亞洲國家,無論從進口絕對量還是從進口依賴度上來說都將增大.石油需求的增長,大部分來自運輸部門,而石油需求增長量大都由歐佩克來滿足.與1997年相比,到2020年OECD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將從54.3%上升到70%,中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將從22%上升到76%,俄羅斯的石油凈出口量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後將回落至1997年350萬桶/日的水平,而巴西有可能從石油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
世界各大產油區,由於區內石油工業布局的不平衡,石油出口和進口往往並存,有的是出口大於進口的凈出口區,有的是進口大於出口的凈進口區
從上述概念出發,根據世界石油貿易的進出口的情況,可以看出,世界有四大石油出口區:
中東、前蘇聯、非洲、拉美依次為世界四大石油凈出口區。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01年石油進口量5.64億噸,佔世界貿易總量的26.1%,美國的凈進口量5.24億噸,佔美國石油消費量8.97億噸的58.4%;歐洲5.70億噸,佔26.4%;日本2.57億噸,佔11.9%,中國8830萬噸。
D. 孟加拉國服裝出口遇出口減速陣痛,海外訂單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孟盯睜加拉國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而且他們每年接的一些單子,多數都是一些歐美請國家開出的單子。主要是對外貿易類型。事實上不少西方國家,都已經把這些單子,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像中國、孟加拉國。這種單子受到全球經濟變化的波動比較大。就像現在這種局面,就是過於依賴國外的產能影響。
目前孟加拉國的石油還有柴油庫存,並不算是特別的充裕。本國的外匯儲備也是嚴重不足,在上個月孟加拉國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尋求貸款,所以說現在面臨的狀況也是非常的緊張。
E. 求世界能源擁有量排名前五的國家
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
--------------------------------------------------------------------------------
北京青年報 2005-02-16 11:53:29
我國查明年均可開采地下水資源3527億立方米——
通過最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我國共查明地下水天然資源量多年平均值9235億立方米,其中可開采資源量多年平均值3527億立方米;2000年全國地下水開采總量為1115億立方米,佔全國總用水量的20%。
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責任人指出,這一調查成果不僅查清了21世紀初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大賬,而且查明了近20年來地下水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為國家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編制、水資源宏觀管理、可持續利用與地下水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
水資源緊缺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來自水利部的統計數字,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面臨缺水;與此同時,地下水資源遭到過度開采,全國地下水降落面積已達到15萬平方公里。
F. 2022年印度的石油儲量是多少
604.15(千桶/天)。
經查詢世界石油儲量排榜得知2022年印度的石油氏肆儲量是604.15(千桶/天殲物轎)。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螞搜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G. 孟加拉國的自然資源
孟加拉國有豐富的天然氣、石灰石、硬石、煤、褐煤、硅石、硅土、高嶺土等自然資源,截至2014年,已公布的天然氣儲量為3113.9億立方米,煤儲量7.5億噸。森林面積約2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3.4%。還有大量的石油未被發現。
H. 全球石油儲量是多少
全球石油儲量為17339億桶(2446億噸)。
英國石油公司的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指出,截至2019年年初,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為1.7萬億桶。委內瑞拉石油儲量最大,為3030億桶;其次是沙特的2970億桶。
隨後是加拿大(1670億桶)、伊朗(1550億桶)、伊拉克(1470億桶)和俄羅斯(1060億桶);美國的儲量則少得多,為610億桶。
2018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日產量為9470萬桶,日消費量為9980萬桶。這與歐佩克國家人為限產有關——以此支撐較高價格。
以這些指標計算,石油還夠人類使用50年。但問題在於,探明儲量是沒有保證的,因為開采並不總是劃算。10月初,俄聯邦礦產開發署完成了對本國油田的清查——只有67%的油田是盈利的。也就是說,近1/3的油田收不抵支。
盡管鑽探了更多新鑽井,但今年上半年美國頁岩油開采量僅同比增長1%,而2018年同比增長了7%。這可能說明主要礦床已經接近枯竭。
全球石油成因
它的過程與煤炭的形成有點類似,比如煤炭的形成是從泥炭、褐煤、次煙煤、煙煤、無煙煤,很明顯無煙煤要比褐煤好得多,但需要時間的沉澱。
而石油形成則需要經歷沉積、腐泥化、乾酪根,經過地質化學的催化裂解形成最初的石油,再經過轉移富集形成油田,最後被發現變成人類能利用的石油資源。石油和煤炭都是生物質成因,有朋友誤解為煤炭是植物,石油是動物,但其實是錯的,石油也主要以植物形成。
I. 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有石油嗎
印度孟租段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有石油。根弊叢譽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緬甸礦藏資源豐鄭茄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
J. 中亞五國的能源資源持有量為多少
按目前已探明的數據,中亞及裏海地區的石油儲量估計約為1500億-2000億桶,約佔世界石油儲量18%-25%,探明天然氣儲量達7.9萬億立方米,僅落後於沙特,在世界天然氣儲量排行上能占據第七。不過,由於地形地勢和地質構造特點的原因,中亞的油氣資源主要歸屬於裏海東岸的哈、烏、土三國。 目前,哈薩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100億噸,天然氣儲量約2萬億立方米,土庫曼石油總儲量為121億噸,天然氣儲量約50萬億立方米,三國里相對較「窮」的烏茲別克也有5.84億噸的石油儲量和超過5.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