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石油煤層氣勘探開發實踐及發展戰略
費安琦 雷懷玉 李景明 趙培華 李延祥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6)
作者簡介:費安琦,男,1946年生,滿族,1965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及煤層氣勘探開發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摘要 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煤層氣十年勘探經驗,系統總結了中國石油在煤層氣勘探領域的新認識和新技術,利用這些認識和技術取得了重要勘探成果,發現了三個氣田,儲備了一大批有利目標區。中國石油在「十一五」期間將加大煤層氣的投入,以早日促進煤層氣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 煤層氣 地質理論 新發現 新領域
Practice and Strategy of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troChina
Fei Anqi,Lei Huaiyu,Li Jingming,Zhao Peihua,Li Yanxiang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0086)
Abstract:Based on the CBM exploration experience of PetroChina for ten years,some new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es for CBM exploration from PetroChina were systemical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PetroChina achieved important CBM exploration results in the light of thes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es and discovered three CBM fields and reserved lots of favorable CBM perspective areas.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PetroChina will double the investment of CBM to early realize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hina's CBM instry.
Key words:CBM;geology theory;new discovery;new field
前言
煤層氣主要以甲烷為主,是潔凈的天然氣資源。煤層氣是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於煤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勘探可以減少採煤的災害,減緩對大氣的污染,更重要的是煤層氣是天然氣的一個後備資源。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於1994年在原新區勘探事業部成立了煤層氣勘探項目經理部,專門立項進行煤層氣勘探。十餘年以來,先後組織了「九五」總公司煤層氣科技攻關和大量煤層氣勘探生產項目,參加本項目科技攻關入數達250餘人,著眼全國開展了大區評價研究,投資4.5億元,共鑽井80口,開辟了河北大城、山西晉城、大寧三個試驗區。獲得了一大批煤層氣的有利區塊,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技術成果。「十一五」期間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投入,促進煤層氣早日產業化,實現股份公司能源的多元化戰略。
1 中國煤層氣地質理論有突破性認識
結合中國煤層氣地質特點,將煤層氣氣藏類型劃分為承壓水封堵、壓力封閉、頂板水網路狀微滲濾、構造封閉四大類,並指出承壓水封堵氣藏保存條件好,有利於排水降壓,煤層氣最富集,是主要勘探目標。
在煤熱演化生烴機理上劃分為區域岩漿熱變質、局部熱動力變質、深層水交替熱變質、區域壓實變質、構造應力變質五種類型,並指出區域岩漿熱變質類型的煤層割理發育,物性好,高產條件最優越,是勘探重點。
在煤層氣成因類型上由盆地邊緣到腹部劃分為甲烷風化帶、生物降解帶、飽和吸附帶、低解吸帶四種類型,並指出生物降解帶埋藏淺、開采中水大氣小,甲烷風化帶含甲烷氣特低,低解吸帶煤層埋藏深、物性差、含氣飽和度低、可解吸率低,而飽和吸附帶是高產富集有利部位。
在煤層氣成藏後改造作用中存在水動力洗刷、煤層礦化、構造粉煤、成岩壓實、構造變形差異聚集五種主要作用類型,往往構造變形差異聚集作用類型的上傾承壓水封閉條件好,下傾部位有充足氣源補給,高產富集條件優越,為勘探重點。
2 形成了煤層氣勘探配套工藝技術
先後組織了22項煤層氣專用勘探技術攻關,以下6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1 煤層繩索式全封閉快速取心技術
為准確求取煤層含氣量和提高煤層取心收獲率,研製出繩索式取心工具(大通徑)及配套設備,包括取心鑽頭、外管、內管總成、半合式岩心管、懸掛機構、彈卡定位機構、割卡心機構、單動機構、報警裝置、差動機構、內外管扶正器、打撈器、繩索提升系統,及通徑大於101mm的專用鑽具。現場對30口井取心,平均收獲率98%以上,煤心保持原始結構,並且出心速度快,由井底割心到地面裝罐,700m 井深僅用8~10min,實測含氣量可靠。比常規取心速度快20倍,此項技術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2.2 注入/壓降試井技術
針對煤層松軟、低壓、低滲且含有氣體和水的特點,引進國外先進的高壓低排量(最高注入壓力41MPa,最低注入排量2m3/h)注入泵,並配備了先進、可靠的地面泵注系統。建立了適用於不同試驗區的測試工藝技術,研製出專用解釋系統軟體。經現場50多層測試對比,煤層滲透率等參數解釋准確性較高。
2.3 大地電位法煤層壓裂裂縫監測技術
根據煤層近於非彈性體的特點,建立了室內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試驗,研製出大地電位法煤層壓裂裂縫監測設備和解釋軟體,可對煤層壓裂裂縫延伸方位和長度進行現場直接動態監測和定量解釋。經現場60多層測試對比,壓裂裂縫監測結果准確性較高,解決了以往煤層壓裂水平裂縫無法直觀定量評價的難題。該項技術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2.4 井間地震聲波層析成像(CT)技術
根據煤層中的縱波速度較低、壓裂後其縱波速度進一步降低的特點,採用井間地震聲波層析成像技術,描述聲波穿過剖面內煤層物性的變化特點,以評價壓裂後井間連通狀況。經現場測試對比,井間測試結果清晰可靠,解決了以往煤層裂縫不能直觀定量評價的難題。
2.5 煤層氣測井評價技術
結合試驗區煤層氣地質特點,研製開發出煤層氣測井系列和評價軟體,可對含氣量、封蓋層、工業分析、岩石力學等參數進行定量解釋。經28口井200餘塊樣品實驗室測試結果對比,含氣量誤差不超過6%,利用該技術每口井可節約費用20萬元。
2.6 煤層氣儲層模擬技術
引進國外先進的COALGAS、COMET煤層氣儲層數值模擬軟體,針對中國煤層氣特點開發應用,可對各種完井方法和開采方式用三維兩相的煤儲層進行生產擬合和儲層參數敏感性分析,能預測開采20年內采氣速度、單井和井組產能、合理井距、布井幾何形狀及井網優化等多項開采指標,評價氣藏開發水平和試驗區開采效果。並在沁水盆地晉城地區、鄂爾多斯盆地大寧-吉縣地區得到充分應用。
3 利用地質理論和勘探工藝技術,勘探效益顯著
3.1 堅持4個層次評價研究取得明顯效果
大區評價:評價全國39個含煤盆地68個聚煤單元的煤層氣遠景資源量,在埋深300~1500m為27.3×1012m3(美國目前18個盆地煤層氣遠景資源量僅為11×1012m3)。其中4大盆地有利勘探面積7.6×104km2,煤層氣遠景資源量19×1012m3。
區帶評價:優選出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及東部、沁水、冀中—冀東、魯西—濮陽、豫西、淮南—淮北、六盤水八大有利選區,勘探面積4×104km2,煤層氣遠景資源量7.1×1012m3。
目標評價:評選出沁水盆地晉城、鄂爾多斯盆地大寧-吉縣、韓城、烏審旗六盤水地區格目底及西北等一批有利勘探目標,勘探面積2×104km2,煤層氣遠景資源量4.4×1012m3。
區塊評價:拿下晉城目標樊庄和鄭庄區塊探明、控制儲量及大寧-吉縣目標午城區塊控制儲量。
3.2 發現我國第一個大型煤層氣田——沁水氣田
1997年10月晉試1井完鑽,完鑽井深705m,在主要目的層二疊系山西組和石炭系太原組共鑽遇煤層6層12m,鑽井中煤層氣顯示良好。1998年2月開始對本井3#煤試氣,日產氣穩定在2700m3以上,最高日產氣為4050m3,在本區首次獲得了穩定的煤層氣工業氣流。
1998年4~8月通過區塊評價研究,在晉試1 井附近鑽探了晉1-1、1-2、1-3、1-4、1-5井,與晉試1井共同組成了一個梅花形井組。該井組於1999年4~12月進行了面積法排水降壓采氣,4口井日產氣量穩定在2400~3500m3。
在晉試1井組試氣的同時,分別在樊庄和鄭庄區塊完鑽了晉試2、3、4、5、6井,經試氣單井單層日產氣穩定產量2700~4400m3,最高9780m3。採用COALGAS儲層模擬軟體預測3#煤與15#分壓合排單井平均日產氣3700~4000m3。
2001年已向國家上交樊庄區塊探明含氣面積182.22km2,煤層氣地質儲量352.26×108m3;鄭庄區塊控制含氣面積447.1km2,煤層氣地質儲量911.2×108m3;該登記區含潛在資源量的總含氣面積1090km2,總資源量2656×108m3。
不管是採用常規鑽井還是羽狀水平井鑽井技術,該區煤層氣開發都有好的經濟效益。陝京和西氣東輸管線靠近該區,將為改變北京及東部沿海地區大城市環境,帶來難以估量的巨大的效益。
3.3 首次在鄂爾多斯東緣發現大型的煤層氣田
鄂爾多斯盆地大寧-吉縣地區吉試1井於山西組和太原組共鑽遇煤層6層累計厚度為17.4m,其中主力煤層厚度5#煤5.4m,8#煤8.8m,煤層壓力系數1.1~1.2,煤層滲透率10×10-3μm2,5#煤平均含氣量20.7m3/t,含氣飽和度91%,8#煤平均含氣量13.8m3/t,含氣飽和度77%,5#煤鑽井中自溢水10m3/d,主要地質參數與美國黑勇士盆地高產富集區接近,為我國首次在鄂爾多斯東緣發現的大型中煤階煤層氣田。其中吉試4井煤層總厚7層22.8m,煤層滲透率高達 82×10-3μm2。吉試 5 井 5#煤厚 6.8m,含氣量高達23.2m3/t,含氣飽和度 95%,日產氣 6629m3。目前初步控制該區在煤層埋深 500~1200m,煤層氣含氣面積885km2,控制儲量800×108m3。
4 中國煤層氣開發利用前景展望
21世紀是天然氣的世紀,在我國未來幾十年內天然氣開發將獲得飛速的發展。西氣東輸是煤層氣產業發展的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西氣東輸」工程將穿越我國眾多的油氣盆地和含煤盆地。根據「西氣東輸」工程的供氣能力和設計年限估算,需要1×1012m3的天然氣地質儲量作保證,但目前常規天然氣地質探明儲量僅7000×108m3左右,急需補充氣源,煤層氣作為非常規天然氣,其成分95%以上是甲烷,完全可以與天然氣混輸、混用。同時「西氣東輸」管線經過的地區也是煤層氣資源富集的地區,塔北、鄂爾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太行山東、豫西、徐淮和淮南等煤層氣富集帶,總資源量近14×1012m3,而且管線經過的沁水大型煤層氣田,已經獲得煤層氣探明儲量,在短期內優先開發這些地區的煤層氣資源最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我國的煤層氣工業和其他國家一樣,將採用井下抽放和地面排采並行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在井下抽放上繼續改進技術,提高抽放效率;另一方面大力開展地面排采試驗。我國煤層氣井下抽放已有50多年的歷史,抽放技術成熟,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更多煤層氣利用設施的建成投產,以及國家和企業更加註重安全生產,預計未來10年煤礦井下煤層氣抽放將會有較大的發展,到2005年井下煤層氣抽放量將達到10億m3,2010年達到14億m3[2]。
我國煤層氣地面開發試驗已從單井試驗向井組試驗過渡,一些煤層氣開發項目已顯示出商業化開發前景。我國煤層氣開發應採取新區與老區相結合、重點突破的原則。首先在資源條件好、勘探程度較高的鄂爾多斯和沁水盆地,進行補充勘探,集中力量開發,使煤層氣生產能力在近期內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並在開發利用方面形成突破。
根據目前我國煤層氣發展速度及政策導向等預測,我國煤層氣產量將經過緩慢、快速和穩定三個階段的增長,預計到2010年我國可探明(1000~2000)×108m3的可利用煤層氣儲量,建成3~5個煤層氣開發示範基地,力爭使煤層氣產量達(20~30)×108m3,煤層氣產業初具規模。預測2000~2010年將是我國煤層氣大發展階段,相當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因煤層氣井產量低,壽命長,必須要有優惠政策來鼓勵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才能使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在此階段取得長足進展。我國華北地區可供勘探的煤層氣資源量與美國的聖胡安和黑勇士盆地之和相當,但其地質情況較復雜,勘探難度大,預計到2010年全國煤層氣產量將達到20×108m3,控制儲量為1500×108m3。預測2010~2020年,隨著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技術日趨成熟,勘探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到華南、東北區及西北地區,預計2020年煤層氣產量將達到150×108m3。到2025年,建成5~6個煤層氣生產基地,煤層氣產量達200×108m3,形成完善的煤層氣產業體系。
5 中國石油煤層氣發展戰略
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將立足中東部含煤盆地,用五年的時間形成30×108m3的煤層氣產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5.1 加大對煤層氣的科技投入
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潔凈氣體能源供需缺口大,開發利用煤層氣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我國煤層氣儲層與美國相比,大多具有低滲透、低飽和和低儲層壓力的「三低」特點,煤層氣地質條件復雜,開采難度大。中國石油將進一步加大對煤層氣的科技投入,一方面加強煤層氣成藏理論、經濟評價等基礎理論研究,注意煤層氣科學的系統性;另一方面加大煤層氣攻關和示範項目的投入力度,為煤層氣開發的突破創造科技支撐。
5.2 根據我國煤層氣資源特點與分布,選擇有利開發區塊
我國煤層氣資源特點突出表現為量大面廣,具有顯著的地區富集性和時域富集性。通過對全國煤層氣資源的綜合評價,以含氣帶為單位,對其開發前景進行分類評價,確定包括十大煤層氣有利目標區作為煤層氣開發的優選區塊,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淮地區、西部低階煤地區的煤層氣開發有利區塊,可作為近期勘探開發的重點工作區。
5.3 制定完整、科學的煤層氣開發規劃
堅持煤層氣上、下游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評價與勘探相結合、重點突破與規模開發相結合,由淺至深、由易到難、滾動發展;堅持地面規模開發為主、帶動煤礦井下抽放,地面開發與井下抽放並舉,建立「先採氣後採煤」的礦產資源綜合開發模式。
5.4 中國石油將把煤層氣開發利用納入公司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重視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煤層氣基礎設施弱,特別是沒有煤層氣長輸管網,中國石油將把管線建設納入公司發展基礎建設規劃,有計劃地投入適度的基建資金,分期實施,以加速我國煤層氣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林等.2001.中國煤層氣資源及其勘探開發潛力.《石油勘探與開發》,Vol.28,No.1,p9~11
[2]王紅岩,劉洪林等.2005.煤層氣富集成藏規律.北京:石油工業出版杜
[3]張建博,王紅岩等.1999.山西沁水盆地有利區預測[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杜
[4]黃盛初等.1998.我國煤層氣利用技術現狀及前景.《中國煤炭》,No.5,p25~28
[5]趙文智等.2001.中國陸上剩餘油氣資源潛力及其分布和勘探對策.《石油勘探與開發》,Vol.28,No.1,p1~5
『貳』 走向國際的中國三大石油公司
我國的石油工業運營主體主要是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為主的三大國家石油公司為支撐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石油工業運行模式。
(1)三大石油公司的歷史由來及其發展演變過程。
1950年4月,國務院設立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管理新中國的石油生產開發工作。當時我國石油工業水平極為落後,原油年產量僅為12萬噸,煉油17萬噸。為迅速改變新中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能源保證,1955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石油工業部,全面負責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工作。隨後的若干年中,石油工業部先後改組為燃料化學工業部、石油化學工業部,然後又回到石油工業部。
1982年1月30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決定成立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中國對外合作海區內進行石油勘探、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專營權,全面負責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業務。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國家石油公司,擔負起對外合作和發展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重任。
2001—2005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總資產狀況
如今,中國石油集團和中國石化集團已經進入世界500強行列,中國海油也正向世界500強進軍。三大企業呈現出勃勃生機。中國石油在財富500強中的排名已由2001年度的第83位,上升至2006年度的第39位;中國石化從2001年度的第86位躍居到2006年度的第23位,取得中國公司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最好名次。
上述事實均表明,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海油三家國家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球大公司陣營和世界石油工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礎。
『叄』 中國石油的歷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蒴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光輝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歷程,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我們分五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肆』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集團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倡導、積累,經過篩選提煉成的,是企業的靈魂和潛在的生產力,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重組改制以來,集團公司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努力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2001年,中國石油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十五」期間的十大工程之一,2003年制定頒發了《企業文化建設綱要》,成立了企業文化部,努力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石油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中國石油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企業集團的重要措施,「文化強企」已經成為中國石油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全體員工的共識。 標識
標識圖樣為紅黃兩色構成的十等分花圖形。
標識色澤為紅色和黃色,取中國國旗基本色並體現石油和天然氣的行業特點。標識整體呈圓形,寓意中國石油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十等分的花瓣圖形,象徵中國石油多項主營業務的集合。紅色基底凸顯方形一角,不僅體現中國石油的基礎深厚,而且還寓意中國石油無限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外觀呈花朵狀,體現了中石油保護環境,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社會責任。
司旗
司旗是企業形象傳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司旗進行良好的視覺形象規
范,有利於中國石油集團形象的傳播。標准組合的尺寸與比例,在實際製作中應嚴格遵守。
司旗的具體尺寸根據旗桿的高度選擇旗號,國旗必須放在中間,司旗放兩邊。 愛國:愛崗敬業,產業報國,持續發展,為增強綜合國力作貢獻。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積極承擔作為特大型國有企業的歷史使命,努力發展壯大公司實力,致力於產業報國。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為目標,加快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盡快完成由國內石油公司向跨國石油公司的轉變,由單純的「油氣生產商」向具有復合功能的「油氣供應商」的轉變。
創業: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創業永恆,始終不渝地追求一流。
艱苦創業是中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在入世後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復雜激烈的形勢下,更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知難而進,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力求避免決策失誤。
求實:講求科學,實事求是,「三老四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尊重科學,勇於實踐,開拓創新,這是集團公司致勝的法寶。其關鍵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
奉獻:職工奉獻企業,企業回報社會、回報客戶、回報職工、回報投資者。
積極引導廣大職工以王進喜、王啟民、秦文貴等先進模範為榜樣,竭誠奉獻企業。牢固樹立人才興企的觀念,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集團公司發展的事業上來,為職工施展才幹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集中體現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決策和行為的價值取向,是有機的統一整體。其中誠信是基石,創新是動力,業績是目標,和諧是保障。
誠信:立誠守信,言真行實。
誠信是市場經濟對企業的基本要求,集團公司視誠信為立身之本、發展之基、信譽之源。
創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集團公司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的根本要求是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團公司全方位的創新能力。
業績:業績至上,創造卓越。
業績是企業一切生產經營結果的最終體現,是評價企業發展最關鍵的指標,是衡量單位和職工貢獻的重要尺度。每個職工的業績是構成公司業績的基礎,集團公司把業績作為體現社會價值、提升企業價值和實現職工個人價值的結合點。
和諧:團結協作,營造和諧。
和諧是集團公司正常運營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內部和諧創造發展的動力,外部和諧提供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
安全: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安全理念是既符合當前實際,又代表長遠方向的文化理念。安全是集團公司創造優良業績,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伍』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7月12日,中國石化總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84年1月19日,國家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建設7個大型項目,即大慶、揚子、齊魯39萬噸/年乙烯,鎮海、寧夏、烏魯木齊30噸/年合成氦及52萬噸/年尿素和上海石化總廠二期工程。
1986年5月14日,中央組織部通知,中央決定石化總公司不再設立董事會,實行經理負責制。
1988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研究確定石化總公司暫仍歸國務院直屬。
1990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台年產25萬噸乙烯新型裂解爐(北方爐)通過國家級鑒定驗收。
1991年9月11日,石化總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在京舉行91國際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學術會議暨展覽會。
1992年1月1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
1993年2月18日,石化總公司與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合資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開業。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9月2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和製造的首套80萬噸/年加氫裝置在鎮海石化總廠建成。11月8日,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1994年1月7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以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為依託,建設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1月9日,揚子石化公司於德國巴斯夫公司合資成立揚子巴斯夫乙烯系列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2萬噸/年苯乙烯、10萬噸/年聚苯乙烯等工程。
1995年11月28日,「中國石化」注冊商標(中英文+朝陽圖案)、」火炬「服務商標(中國石化)。
1996年7月10日,我國首套年產萬噸溶聚丁苯橡膠裝置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投產成功,產品物理機械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1997年10月13日,福建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協議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8年5月2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劃轉企業交接協議簽字儀式在京舉行。勝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漢江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蘇石油勘探局、華東輸油管理局等12個油田和輸油企業劃入石化總公司,大慶石化總廠、撫順石化公司、錦州石化公司、大連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等14家煉化企業劃入石油天然氣總公司。6月13日—9月29日,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等18個省(區、市)及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4個計劃單列市石油公司先後劃入石化總公司。7月27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00年2月28日,石化集團公司獨家發起設立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掛牌成立。3月30日,根據國務院規定,中國新星石油有限公司整體並入石化集團公司。10月9日—12日,中國石化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167.8億股H股,募集資金34.6億美元。同月18日、19日,中國石化H股分別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上市。
2001年1月22日,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成立。7月16日—19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在境內公開發行28億股A股,募集資金108億元。8月8日,中國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2002年2月28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與電訊盈科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簽字儀式在京舉行。4月11日,中國石化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成立。5月29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潤滑油分公司重組成立。
2004年8月26日,中國石化、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及福建煉化在總部簽署了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擴初設計協議。福建成品油營銷合資公司聯合上報科研協議及石油產品銷售協議。9月22日,中國石化上海瀝青銷售分公司成立揭牌儀式在上海興國賓館舉行。
2005年6月22日,青島大煉油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青島舉行。6月29日,上海賽科90萬噸/年乙烯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儀式在上海舉行。
2006年9月20日,鎮海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全部建成投用。10月10日,實施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10月11日,對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以注資方式增加其注冊資本。增資完成後,持有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17%股份權益。11月6日,中國石化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鎮海煉化舉行。11月18日,中國石化茂名100萬噸/年乙烯擴建工程投產。
2007年4月9日,國務院正式核准「川氣東送」工程,並列入國家「十一五」重大工程。12月31日,收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鎮江東興等五家煉油企業。
2008年2月20日,中國石化在境內發行300億分離交易可轉債。
2009年8月18日,中國石化成功收購總部位於瑞士的一家獨立石油公司—Addax公司。11月11日,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11月23日,中國石化正式頒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綱要》。12月28日,中國石化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奠基儀式在北京昌平區沙河衛星城舉行。
2010年3月23日,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石化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首個戰略合作夥伴。3月29日,中國石化宣布:國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氣東送工程建成投產。川氣東送工程干線管道全長1700多千米,設計能力年輸凈化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總投資626.76億元。4月20日,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龍頭裝置——乙烯裂解裝置產出合格乙烯,實現一次開車成功。5月11日,天津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行。6月5日上午,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成立揭牌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2月8日,中國石化出資700萬美元支持北京市成功獲得2015年世錦賽舉辦權,成為國際田聯官方合作夥伴。
2011年2月2日,中國石化收購OXY阿根廷資產成功交割。4月23日,中國石化首口頁岩油水平井——泌頁HF-1井正式開鑽。5月7日,國內第一口高含硫裸眼水平井——毛壩503-2H井開始放噴作業。12毫米氣嘴分離器求產,日產天然氣69.2萬立方米,無阻流量日產天然氣627.7萬立方米。5月13日,中國石化與荷蘭帝斯曼集團合資建設的10萬噸/年不飽和樹脂工廠在南京化學工北園區正式奠基開建。7月13日,中國石化四川維尼綸廠在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生產領域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生產商。7月15日,中國石化第一口頁岩氣水平井——建頁HF-1井順利完鑽,轉入完井作業階段。7月28日,中國石化新加坡潤滑油脂項目奠基儀式在新加坡舉行。7月28日,美國哈特能源第24屆大獎揭曉,中國石化獲國際煉油公司卓越獎。8月3日,中國石化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目標。8月9日,中國石化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公司)就AOLNG15%股份認購項目完成交割。
2012年1月3日,中國石化與美國Devon能源公司簽署協議,收購該公司在美國5個頁岩油氣資產三分之一權益。1月15日,中國石化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基礎公司在利雅得署延布煉油廠合資協議和天津聚碳酸酯項目合資協議。3月28日,中國石化收購Galp巴西資產30%權益項目在巴西和荷蘭兩地同時完成交割。4月3日,普光氣田大灣區塊3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項目成功投產,成為川氣東送工程重要的資源接替陣地。4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國石化總部召開集團公司建設規范董事會工作會議,宣布成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會。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外董事5名,職工董事1名。5月10日,中國石化成功發行30億美元國際債券,這是集團公司首次進入國際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6月28日,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在滬成立。7月12日,中國石化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就增持APLNG 公司 10% 股份項目完成交割。7月26日,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新疆路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9月3日,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中國石化總部舉行。9月28日,中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標志著中國石化煤化工業務進入快速推進、專業化發展的新階段。11月19日,中國石化與法國道達爾公司達成協議,收購該公司所佔 OML138 區塊全部 20% 的權益。11月30日,第14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石化共獲5個大獎,其中「苯和乙烯制乙苯的烷基化方法」和「一種己內醯胺加氫精製方法」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2月18日,中國石化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 49% 股份項目正式交割。12月27日,鎮海煉化 100 萬噸 / 年乙烯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實現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史上國優金獎「零」的突破。12月27日,國內首套甲苯甲醇甲基化工業裝置在揚子石化成功完成工業運行試驗,標志著中國石化成為全球首家擁有甲苯甲醇甲基化專有技術的公司。12月28日,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京揭牌成立。
2014年1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就2013年11月22日發生在中國青島的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原因及處罰賠償等作出說明。公告指出,此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172億元(人民幣,下同),中石化將承擔其相應賠償責任。據了解,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中石化已將每年11月22日作為中國石化安全生產警示日,以告慰逝者,警示後人。
2014年2月19日,中國石化董事會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業經營的議案》,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
2014年8月26日,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騰訊簽訂了業務框架合作協議。
2015年2月6日,中央第六巡視組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反饋專項巡視情況。巡視組指出,中石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同層級、不同板塊經營管理人員利用掌握的資源和平台,在工程建設、物資供應、油品銷售、合資合作、海外經營中搞利益輸送和交換;有的領導人員親屬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通過承攬中石化業務、進行關聯交易謀利。
2015年9月18日,簽署《責任關懷全球憲章》,就加強化學品管理體系,保護人與自然環境,敦促各方為達成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等做出鄭重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