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的毒害性通常採用什麼來控制

石油的毒害性通常採用什麼來控制

發布時間: 2023-03-12 02:31:29

A. 石油生產區域對人體有傷害嗎

石油生產區域可能對人體有害,這是由石油所揮發的氣體導致的。

石油及其產品含有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少量的硫化氫以及某些油品中加入的四乙鉛或乙基液等,對人體會有不同程度的毒害。石油的毒害性與其揮發性密切相關。揮發性大,毒害性也大。

碳氫化合物中的甲烷、乙烷等氣體,雖基本無毒,但是,若空氣中此類氣體的含量較大時,就會因缺氧而引起窒息。例如空氣中含有15%的碳氫化合物氣體時,空氣中的氧氣就會從正常含量的21%減少至18%,而人體所需的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最低值為16%。

具體數據參見:http://www.portec.com.cn/ytshcyzs/dhx.htm

硫化氫(H2S)是無色,比空氣重的氣體,有特殊的腐蛋臭味。原油中含有硫化氫時,毒性急劇增大。當達到1000PPM以上是可致死。

具體數據參見:http://www.portec.com.cn/ytshcyzs/dhx.htm

乙基液主要由具有劇毒成份的四乙鉛和其他物質組成,四乙鉛易揮發,比空氣重,不易溶於水,但易溶於有機溶劑和油脂中,且易被多孔物質所吸收,很難把它排出。

具體數據參見:http://www.portec.com.cn/ytshcyzs/dhx.htm

防護方法請參考石油工業標准化信息網:
http://www.petrostd.com/dbview.asp?id=0701

B. 為了減少市海上石油的污染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為了減少海上石油的污染大多數國家採取的措施是:

  1. 試驗新的原油載運方法

  2. 配備除污船,隨時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石油及其煉製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開采、煉制、貯運和使用過程中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是目前一種世界性的嚴重的海洋污染。

對環境的影響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會溶解鹵代烴等污染物中的親油組分,降低其界面間遷移轉化速率。石油污染會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如1983年12月,「東方大使」號油輪在青島膠州灣觸礁擱淺,溢油3000多噸,嚴重地污染了青島海濱及膠州灣。


對生物的危害

油膜減弱了太陽輻射透入海水的能量,會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油膜沾污海獸的皮毛和海鳥羽毛,溶解其中的油脂物質,使它們失去保溫、游泳或飛行的能力。石油污染物會干擾生物的攝食、繁殖、生長、行為和生物的趨化性等能力。受石油嚴重污染的海域還會導致個別生物種豐度和分布的變化,從而改變群落的種類組成。高濃度的石油會降低微型藻類的固氮能力,阻礙其生長,終而導致其死亡。沉降於潮間帶和淺水海底的石油,使一些動物幼蟲、海藻孢子失去適宜的固著基質或使其成體降低固著能力。石油會滲入大米草和紅樹等較高等的植物體內,改變細胞的滲透性等生理機能,嚴重的油污染甚至會導致這些潮間帶和鹽沼植物的死亡。石油對海洋生物的化學毒性,依油的種類和成分而不同。通常,煉制油的毒性要高於原油,低分子烴的毒性要大於高分子烴,在各種烴類中,其毒性一般按芳香烴、烯烴、環烴、鏈烴的順序而依次下降。石油烴對海洋生物的毒害,主要是破壞細胞膜的正常結構和透性,干擾生物體的酶系,進而影響生物體的正常生理、生化過程。如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阻礙細胞的分裂、繁殖,使許多動物的胚胎和幼體發育異常、生長遲緩;油污還能使一些動物致病,如魚鰓壞死、皮膚糜爛、患胃病以至致癌。


對水產業的影響。油污會改變某些經濟魚類的洄遊路線;沾污魚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著了油污的魚、貝等海產食品,難於銷售或不能食用。


防治

制定有關法規,制止海洋活動過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嚴格控制沿岸煉油廠和其他工廠含油污水的排放。監測監視海區石油污染狀況,改進油輪的導航通訊等設備的性能,防止海難事故。發生石油污染後,可應用圍油欄等把浮油阻隔包圍起來,防止其擴散和漂流,並用各種機械設備盡量加以回收,對無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靜止使用所謂低毒性化學消油試劑,採用BDB石油降解菌噴灑,用本地生物的方法修復石油水域污染。

鑒於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術和方法尚待改進,港灣和近海地形復雜,因此,目前尚難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惡劣的氣象條件,石油收回處理方式需要改進。

C. 石油成品油的特性是什麼啊

一、易燃性

石油產品是碳氫化合物,遇火或受熱很容易發生燃燒反應。油品的燃燒危險性大小可以用閃點、燃點和自燃點進行判斷。

閃點: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油品蒸汽與空氣混合物接近火焰閃出火花便立即熄滅的最低溫度。燃點:可燃物開始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一般來說比閃點略高1—5度。

油品的閃點與燃點的產生需要外部火花,如果繼續增加油品的溫度,即使沒有火花,也會發生自燃。油品的閃點越低,油品的著火危險性越大。汽油和柴油均屬於遇到明火就會燃燒的油品。

二、易爆性

當石油蒸汽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混合比范圍時遇火即發生爆炸,混合比范圍稱為爆炸極限。最低混合比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混合比稱為上限。低於下限遇火不會爆炸,也不會燃燒。高於上限遇火燃燒,石油火災中往往爆炸和燃燒交替出現。

三、易蒸發

1Kg汽油大約可蒸發0.4立方米的汽油蒸汽。油蒸汽比重一般在1.59—4之間,常常滯留在空氣不流通的低部位或聚集在低窪處。

四、易產生靜電

石油產品的電阻率一般在107~1013Ω.m之間。加油站經營油品的電阻率都很高,電阻率越高,導電率越小,積累電荷的能力越強。4V以上靜電壓產生的電火花就已達到汽油蒸汽點燃能量。 影響靜電聚集的因素:周圍空氣的濕度、油料流動速度、油料承受壓力、導電率。

五、流動性與膨脹性

油品是流體,具有流動性。同時油品與所有物質一樣,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溫度升高,油品體積膨脹,壓力增高;溫度降低,體積收縮,壓力下降。

(3)石油的毒害性通常採用什麼來控制擴展閱讀

成品油是經過原油的生產加工而成,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6類。 其中,石油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准,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

從2013年2月25日零時起.25元。自2013年3月27日零時起,汽、柴油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3元和0.26元,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2013年以來首次下調。

2013年11月1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均降低0.06元,這一降幅創年內新低,也是十年新低。

D. 石油原油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

烴分類:

烴含有大量的能量。來自原油的許多產品,例如汽油、柴油和石蠟等都是利用了這一能量。烴有多種存在形式。最簡單的烴是甲烷,這是一種比空氣輕的氣體。含有5個及5個以上碳原子的長鏈都是液體。非常長的長鏈則是固體,例如蠟或焦油。

通過對烴鏈進行化學耦合,可以得到各種產品,從合成橡膠到尼龍再到特百惠家用塑料製品(Tupperware)所用的塑料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烴鏈幾乎無所不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油

E. 石油工業有哪些特點

石油工業的五大特性:
(1)易燃性
燃燒的難易和石油產品的閃點,燃點和自燃點三個指標有密切關系。石油閃點是鑒定石油產品餾分組成和發生火災危險程度的重要標准。油品越輕閃點越低,著火危險性越大,但輕質油自燃點比重質油自燃點高,因此輕質油不會自燃。對重油來說閃點雖高,但自燃低,著火危險性同樣也較大,故罐區不應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油品自燃起火。
(2)易爆性
石油產品易揮發產生可燃蒸氣,這些氣體和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一遇明火都有發生著火、爆炸危險。爆炸的危險性取決於物質的爆炸濃度范圍。
(3)易揮發、易擴散、易流淌性。
(4)易產生靜電
石油及產品本身是絕緣體,當它流經管路進入容器或在車輛運油過程中,都有產生靜電的特性,為了防止靜電引起火災,在油品儲運過程中,設備都應裝有導電接地設施;裝車要控制流速並防止油料噴濺、沖擊,盡量減少靜電發生。 (5)易受熱膨脹性
石油產品受熱後,溫度上升,體積迅速膨脹,若遇到容器內油品充裝過滿或管道輸油後內部未排空而又無泄壓設施,很容易體積膨脹使容器或管件爆破損壞,為了防止設備因油品受熱膨脹而受到損壞,裝油容器不準充裝過滿,一般只准充裝全容積的85-95%,輸油管線上均應裝泄壓閥。
石油產品是指石油煉制工業中由原油經過一系列石油煉制過程和石油產品精製而得到的各種產品。
石油產品的分類:
通常按其主要用途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燃料,如液化石油氣、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等;另一類作為原材料,如潤滑油、潤滑脂、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以及石油化工原料等。
精製方法:
1、酸精製
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
2、鹼精製
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 故稱酸鹼精製。
3、脫臭
是針對含硫高的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
4、加氫
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
5、脫蠟
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 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
6、白土精製
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最後,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7、潤滑油
原料主要來自原油的蒸餾,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安定性和潤滑性。生產潤滑油的基本過程實質上是除去原料油中的不理想組分,主要是膠質、瀝青質和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蠟、多環芳香烴,這些組分主要影響粘度、安定性、色澤。方法有溶劑精製、脫蠟和脫瀝青、加氫和白土精製。
8、溶劑精製
是利用溶劑對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達到精製的目的,為絕大多數的潤滑油生產過程所採用。常用溶劑有糠醛和苯酚。生產過程與重整裝置的芳香烴抽提相似。
9、溶劑脫蠟
是除去潤滑油原料中易在低溫下產生結晶的組分,主要指石蠟,脫蠟採用冷結晶法,為克服低溫下粘度過大,石蠟結晶太小不便過濾,常加入對蠟無溶解作用的混合溶劑,如甲苯- 甲基乙基酮,故脫蠟常稱為酮苯脫蠟。

F. 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特點

特點具體表現在:

1.易燃易爆

石油化工生產,從原料到產品,包括工藝過程中的半成品、中間體、溶劑、添加劑、催化劑、試劑等,絕大多數屬於易燃易爆物質,還有爆炸性物質。它們又多以氣體和液體狀態存在,極易泄漏和揮發。

尤其在生產過程中,工藝操作條件苛刻,有高溫、深冷、高壓、真空,許多加熱溫度都達到和超過了物質的自燃點,一旦操作失誤或因設備失修,便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另外,就目前的工藝技術水平看,在許多生產過程中,物料還必須用明火加熱;加之日常的設備檢修又要經常動火。

這樣就構成一個突出的矛盾,即怕火,又要用火,再加之各企業及裝置的易燃易爆物質儲量很大,一旦處理不好,就會發生事故,其後果不堪設想,以往所發生的事故,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毒害性

石油化工生產,有毒物質普遍地大量地存在於生產過程之中,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范圍之廣,超過其它任何行業。其中,有許多原料和產品本身即為毒物,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學性物質也多屬有毒的,在生產過程中因化學反應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質,如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烴類毒物等。這些毒物有的屬一般性毒物,也有許多高毒和劇毒物質。

它們以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狀態存在,並隨生產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原來的狀態。此外,在生產操作環境和施工作業場所,還有一些有害的因素,如工業雜訊、高溫、粉塵、射線等。

對這些有毒有害因素,要有足夠的認識,採取相應措施,否則不但會造成急性中毒事故,還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即便是在低濃度(劑量)條件下,也會因多種有害因素對人體的聯合作用,影響職工的身體健康,導致發生各種職業性疾病。

3.腐蝕性強

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的腐蝕性主要來源於:其一,在生產工藝過程中使用一些強腐蝕性物質,如硫酸、硝酸、鹽酸和燒鹼等,它們不但對人有很強的化學性灼傷作用,而且對金屬設備也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其二,在生產過程中有些原料和產品本身具有較強的腐蝕作用,如原油中含有硫化物,常將設備管道腐蝕壞。

其三,由於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生成許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蝕性的物質,如硫化氫、氮氧化物等。根據腐蝕的作用機理不同,腐蝕分為化學性腐蝕、物理性腐蝕和電腐蝕三種。腐蝕的危害不但大大降低設備使用壽命,縮短開工周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可使設備減薄、變脆,承受不了原設計壓力而發生泄漏或爆炸著火事故。

4.生產的連續性

製取石油化工產品,生產的工序多,過程復雜,隨著社會對產品的品種和數量需求日益增大,迫使石油化工企業向著大型的現代化聯合企業方向發展,以提高加工深度,綜合利用資源,進一步擴大經濟效益。

其生產具有高度的連續性,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長周期的連續倒班作業。在一個聯合企業內部,廠際之間,車間之間,管道互通,原料產品互相利用,是一個組織嚴密,相互依存,高度統一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任何一個廠或一個車間,乃至一道工序發生事故,都會影響到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