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發海洋喜看今朝——我國新崛起的近海石油工業
據歷史記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羅盤針的發明最早見於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從此就開拓了中國古代航海事業,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地,已是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可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羅盤針開發海洋的國家。
到了14世紀的明朝,中國是當時亞洲的一個強大的國家。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間,中國傑出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領船隊7次下西洋,前後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包括今越南南部(占城)、柬埔寨(真臘)、泰國(暹羅),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等)、馬來西亞(滿相加等)、錫蘭(錫蘭山等)、波斯灣(忽魯謨斯)以及非洲的東岸等。
鄭和最後一次出使,已發展成強大的船隊,共有大船63艘,官兵約27000多人。此後,世界上很多國家與我國進行貿易往來。
鄭和本姓馬,是雲南昆陽回族人,歷任永樂、洪熙、宣德三朝的太監,故稱「三保太監」,歷史記載了他的偉大功績。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先輩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開發海洋的寶貴經驗。
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國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約3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陸地面積近三分之一,江澤民主席稱之謂神聖的「藍色國土」。
海洋賦於人類豐富的資源,其中包括油氣資源。新中國成立後,就開始注意近海域的海洋地質調查,並以探尋油氣為先行。
1956年8月,海南島西南鶯歌海的漁民首次在海上發現「冒油氣」。漁船經過此地能聽見「啪啪」響聲並可點燃,民間稱它是「鬼火」。廣東省鶯歌海鹽場籌建處派人對此傳說進行了實地調查,測定了冒油氣的准確位置,並採集了樣品。
1957年5月,石油工業部派馬繼祥等人調查了鶯歌海上的油氣苗,並在海軍的協助下進行潛水取樣,發現36處油氣苗,並對取出的含油砂岩樣品進行了化驗分析,證實油氣苗的存在。
1958年,地質部派張瑞翔等人再次到鶯歌海落實油氣苗,調查結果也肯定了真實情況。
1960年3月,廣東省燃料廳石油處首次在鶯歌海岸邊打了8口鑽孔,最深的為388米,其中鶯沖1井和鶯沖2井獲得原油150公斤和10公斤。還有嶺沖1井和海1井見到油氣顯示,這是我國陸架近海首批油氣發現井。
鶯歌海的油氣苗成為我國近海找油找氣的「羅盤針」。星星之火,燃遍陸架—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東海……。1979年8月,國家地質總局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在珠江口盆地珠7井打出了高產油氣流,實現了海上油氣的重大突破,消息傳開震驚全世界,國務院副總理康世恩專程到廣州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表示祝賀。
天長地久,大海的波濤隨著改革的春風,從南海又推向東海。
1983年4月,東海平湖凹陷施工的「平湖1井」又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特別引起外國石油公司的關注。它和珠江口盆地的珠5井比翼雙飛、喜上加喜,從而奠定了我國海上石油工業的發展基礎。
1996年海上石油年產量已突破千萬噸大關。
我國海上石油從年產10萬噸到1300萬噸,只用了14年,而美國和原蘇聯用了20年到25年,為我國經濟騰飛作出了新貢獻。
早在1962年,國家科委就編制了海洋科學10年長遠規劃,提出將「淺海石油資源的調查研究」列為重點項目。之後,原石油工業部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在鶯歌海進行了海上地震勘探試驗,開創了我國陸架地震勘探的先河。
1968年初,原地質部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對南黃海盆地進行了以勘查石油為主的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調查。1974年5月,我國自行設計改建的第一艘海洋地質雙體鑽探船——「勘探1號」,首航南黃海在其南部坳陷施工黃海1井,從而揭開了海上油氣勘探的序幕。
1970~1979年,原國家地質總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對南海北部陸架開展綜合調查,首次發現具有油氣勘探遠景的珠江口盆地,在此基礎上又繼續查明了北部灣、瓊東南等盆地,總面積達37.82萬平方公里。
1979年8月13日,原國家地質總局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用「勘探2號」在珠江口盆地施工的珠5井,於老第三系試獲日產296立方米高產油流,取得了我國近海油氣勘查的重大突破。
繼南海之後,1983年6月,地礦部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在東海陸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構造上的平湖1井首次試獲工業油氣流,取得了東海油氣勘查的重大突破。平湖油氣田的發現,開創了東海陸架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的新局面。
進入90年代,我國近海石油工業開始騰飛。渤海、東海和南海三大海域油氣勘探與開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99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與美國阿科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在瓊東南盆地發現崖13—1大氣田,面積達53平方公里,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逾1000億立方米,成為我國目前單個氣田儲量最大的氣田。1996年1月,該氣田已正式投入開采,輸氣到香港和海南省三亞市,年供氣34.5億立方米。
1994年,鶯歌海盆地天然氣勘探捷報頻傳,發現了東方大氣田。該氣田是一個埋藏淺、產量高、氣層厚和規模大的氣田,天然氣地質儲量約1000億立方米。它的發現使我國近海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躍上新台階。
1995年6月,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在東海南部春曉構造上的春曉1井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日產天然氣160.13萬立方米,油200.04立方米。該構造位於蘇堤構造帶上,面積約600平方公里,證明東海南部具有探明大中型油氣田的地質條件,將是一個新的含油氣區。在平湖油氣田擴大面積勘探的同時,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又在寶雲亭、孔雀亭構造上發現高產油氣流,構成了油氣田群組。
渤海灣和遼東灣的油氣勘探形勢一片大好。渤海石油公司繼綏中36—1大油田等開發後,1995年在渤海新發現秦皇島32—6油田,探明含油麵積67平方公里,測算石油地質儲量近2億噸,已成為我國第三海上大油田。現已探明孤島、埕島油氣田石油地質儲量2.75億噸,表明渤海具有巨大的油氣潛力。
近年來,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它採用了多項世界最先進的海上石油開發技術和裝置,使我國在海洋石油開發這一國際競爭激烈的高科技領域,躋身世界最前列。該油田開發總面積達317平方公里,控制石油地質儲量2.33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找到的海上最大油田。目前,先開發的油田1區已於1996年3月正式投產,高峰年產量為168萬噸。
最近,東海油氣勘探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喜訊,東海石油公司與英國超准石油公司合作,在32區塊施工的麗水36—1—1井,於井深2250米海相古新統砂岩層試獲日產天然氣28萬立方米,凝析油18.07立方米,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油氣重大突破。
在短短5年內,我國近海石油工業迅速崛起,已進入持續、高速、高效發展階段。我國現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5個,1997年油產量達1629萬噸,天然氣產量40億立方米。
(該文發表於「中國地質礦產報」1997年12月6日第三版)
⑵ 中國海洋石油的子公司有哪些
這個比較多啊。海油分上中下油多個板塊。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轄)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上游業務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銷售分公司
中海油氣開發利用公司
中國化工供銷(集團)總公司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
中海石油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
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
專業技術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近海石油服務(香港)有限公司
金融服務中海石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海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保險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渤海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東海公司
中海實業公司
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中化建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中海油信息技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報社
希望對你有用。你可以網路一下相關的公司,查詢一下相關信息
⑶ 大家覺得中國海油的油品怎麼樣
中國海油的油品挺好的。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自成立以來,中國海油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採的上游公司。
科技創新:
高科技是海洋石油工業的重要特徵,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一直堅持以科技引領未來方向,不斷推進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以為社會提供清潔、可靠、穩定的能源供應。
中國海油將「科技領先」戰略作為公司的核心戰略來推進,結合公司發展戰略,緊密跟蹤石油科技發展趨勢,把握能源科技發展方向,積極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模式與科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