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鹽亭發現超大儲量油氣田,此次發現有何價值意義
四川鹽亭發現新的油氣田,這是油氣勘探的一個新突破。新油氣田的儲量很大,這對四川盆地的油氣資源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同時也有利於增強我國的能源保障。此外,新油氣田可以創造極高的經濟價值,增加就業崗位,拉動經濟發展。
石油、天然氣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也很清楚它們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這些資源能保障我們的基本工業發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新發現的油氣田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此前中石油已經在四川盆地展開油氣勘探項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次新油氣田的發現也表明了他們前期的付出是值得的,為勘探人員帶來信心,希望他們能有更多的發現和收獲。
㈡ 油氣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資源探明程度還較低,特別是普光、廣安、新場、合川等大型氣田及龍崗、元壩等大型含氣圈閉的發現,更揭示了四川盆地巨大的勘探潛力。
7.2.1 加強4個古隆起及周圍地區的勘探
油氣從脫離烴源岩開始,逐步進行運移,壓力差和古圈閉是油氣運移的主要條件。在四川盆地不同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了不同規模及不同控氣作用的古隆起,先後在加里東期的川中古隆起、印支期的開江古隆起和瀘州古隆起、燕山期的江油-綿竹古隆起和大興古隆起等。這些古隆起不僅影響和控制了儲集層性能,而且為油氣早期運聚提供了場所,如川中樂山-龍女寺加里東古隆起為威遠氣田的運移、聚集創造了條件;印支期開江古隆起是川東天然氣聚集的關鍵。
從演化序列上看,四川盆地這些古隆起在空間分布上,具有繼承性,更多地表現為獨立性,反映了盆地性質、構造變形方式的差異(圖7.1)。
7.2.1.1 加里東期樂山-龍女寺隆起
加里東期原特提斯洋和華南洋與揚子陸塊俯沖,在克拉通周邊發育4個大型古隆起,即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龍門山古隆起、漢中-大巴山古隆起以及黔中古隆起,這些古隆起具有繼承性發育的特點,面積大。其中樂山-龍女寺古隆起以奧陶系頂面計算,面積為5.5×104km2。
勘探實踐表明,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氣勘探有利領域,以威遠震旦系氣田為主,古隆起的發育及演化有以下幾點。
1)加里東運動古隆起的軸部,即樂山-龍女寺構造上大面積由寒武系地層覆蓋,並有剝蝕,古隆起的隆升作用可能始於中晚奧陶世,晚奧陶世後隆起范圍擴大,只有早志留世為收縮式的沉積,其上被下二疊統超覆。威遠氣田為上震旦統燈影組頂部溶蝕白雲岩,因此加里東構造運動在上揚子地區的響應較早,燈影組在全揚子區沉積域都發育古暴露,為天然氣提供了有效的儲集空間。
圖7.1 四川盆地古隆起分布圖(據李曉青等,2001)
2)長期繼承性發育,形成規模巨大的古圈閉,古隆起軸部繼承性發育,延緩了下古生界(特別是寒武系)烴源岩的生烴時間。對下古生界不同構造位置鑽井的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古隆起軸部(如高科1井)寒武系烴源岩主生油期為中侏羅世,主生氣期在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而川東南坳陷寒武系烴源岩主生油期為二疊紀-早三疊世,主生氣期在中三疊世-早侏羅世。
3)古圈閉形成時間和油氣大量生成時間相匹配,形成了印支期、燕山期古油氣藏。
4)喜馬拉雅期的構造對油氣聚集有著雙重作用,一方面由於古圈閉的演變,使得古油氣藏大量散失,如資陽古油氣藏,另一方面又形成新的油氣藏,如威遠氣藏。
5)油氣勘探的有利領域應具備兩個條件:繼承性發育的圈閉、良好的儲集層。高石梯-磨溪龍女寺構造帶具備上述兩個條件,因而是天然氣勘探的有利領域。
7.2.1.2 海西期-印支期開江古隆起
石炭紀末雲南運動,在華夏構造體系控制下,川東地區中部的開江-梁平一帶發育NE向延伸的隆起帶,石炭系沉積不全,頂部有剝蝕和岩溶。
開江古隆起的演化與中二疊世末的東吳運動,在開江-梁平地區形成EW向的隆起,隆起核部已剝蝕至中二疊統棲霞組下段。中三疊世末的印支運動早幕,使開江古隆起改變為NNE向,北與大巴山古隆起、南與瀘州古隆起以鞍部相接。開江古隆起海西期形成,印支期繼承性發育。
開江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對石炭系油氣聚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已發現的石炭系15個氣田中有11個分布在與古隆起有關的古氣藏范圍內。其中6個大中型氣田有5個在古氣藏范圍內。該古隆起對油氣成藏聚集的有利條件表現如下。
1)海西期-印支期埋藏溶蝕作用將早期形成的次生孔隙溶擴溝通,使得石炭系儲集層得到明顯改善。開江古隆起的埋藏溶蝕作用最為發育,是儲層最有利地帶。
2)古隆起的存在,為石炭繫上傾邊界形成大型地層——古構造復合型圈閉提供了構造條件。與烴源岩成烴期相伴,印支期-燕山早期,在川東石炭系分布范圍由石炭繫上傾邊界分別同繼承型發展的開江古隆起、瀘州古隆起、石柱古隆起構成的4個大型地層——古構造復合型圈閉已經形成。其中,開江古隆起的幅度達800~1400m,東、西兩側古圈閉面積分別為1790km2和2180km2。瀘州古隆起北緣圈閉和石柱隆起圈閉面積分別2200km2和2530km2(陳盛吉等,1998),它們控制了川東石炭系儲層中油氣的二次運移和早期聚集。
3)古圈閉和油氣田有著良好的配置關系,形成了環繞古隆起分布的大型古油氣藏。這些古油氣藏被喜馬拉雅期構造運動和構造變形所改造,油氣發生重新分配。因此,前人在研究石炭系成藏時總結出3種模式,即早期(印支期—燕山期)聚集成藏模式、早期聚集晚期(喜馬拉雅期)成藏模式以及晚期聚集成藏模式。這3種成藏模式以早期聚集成藏為最好,如五百梯氣藏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早期聚集晚期成藏的勘探效果也較好,發現了大中型氣田,如大池乾井氣藏。晚期聚集成藏勘探效果較差,勘探風險也較大。
7.2.1.3 印支期瀘州古隆起
印支期NE向延伸的華鎣山構造帶,南、北兩端存在兩個古隆起,北端即為前述的開江古隆起,南端為瀘州古隆起。
瀘州古隆起頂部在瀘州一帶,地層剝蝕到下三疊統嘉陵江組的嘉三段,向外依次為嘉四段、嘉五段和中三疊統雷口坡組。最大剝蝕厚度可達千米以上,在近2.2×104km2范圍內雷口坡組全部缺失。
瀘州古隆起對油氣聚集成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地層大量剝蝕導致古隆起頂部缺少一套以中三疊統雷口坡組為主的含油氣地層,而且破壞了縱向上良好的儲蓋組合條件,在古隆起核部除最下部的嘉一段氣藏和嘉二段氣藏得以保存下來外,其餘氣藏皆散失。也正因地層逐層被剝蝕,使得嘉陵江組氣層的保存條件向古隆起核部變差,氣藏由核部向翼部逐漸增多。如近鄰古隆起核部內側發現嘉三段氣藏,外側發現嘉五段氣藏。
上述事實表明,受古隆起後期剝蝕影響,被保留地層的多寡對氣藏的儲蓋條件和地層的縱向分布有明顯的控製作用,被剝蝕掉的地層越多,保留下來的層就越少。反之,則可以在縱向上形成多層儲集。
2)古隆起繼承性的演化有利於早期油氣聚集,中三疊世末印支運動形成的瀘州古隆起在晚三疊世-侏羅紀持續隆升。盡管燕山運動使得川南隆起的最高部位向西偏移到自貢一帶,但瀘州古隆起仍處於區域隆起的高部位,有利於油氣的早期聚集。目前已發現的嘉陵江組油氣層,均在隆起邊緣就是最好的例證。
7.2.1.4 燕山期古隆起
在新華夏構造體系控制下在龍門山前緣發育兩個燕山期古隆起,即江油-綿竹古隆起和大興古隆起。
古隆起的形成始於早侏羅世,導致下侏羅統明顯缺失。到侏羅紀末,上述兩個古隆起明顯向坳陷擴大,特別是南部大興古隆起已擴大到峨眉-熊坡-雅安一帶,面積可達6000km2。該古隆起位於上三疊統生烴中心,隆起形成時間早於油氣大量生成、運移時間,是油氣有利聚集帶。目前,在這兩個古隆起已發現一批中小型氣田,如中壩氣田、平落壩氣田、白馬廟氣田等。
截至目前,上述兩個古隆起勘探程度較低,是今後值得重視的有利領域。
7.2.2 山前帶勘探領域
山前帶是四川盆地勘探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獲得大發現的重點地區,目前,四川盆地龍門山山前帶、米蒼山-大巴山山前帶受制於地震資料品質,除發現中壩氣田和大邑-鴨子河、九龍山、南江金溪等含氣構造外,還沒有大發現。龍門山山前一帶、米蒼山-大巴山山前帶成藏條件優越,具有印支期前被動大陸邊緣盆地廣泛分布的烴源岩及陸相前陸盆地巨厚碎屑岩沉積,氣源充足,儲層類型多,構造圈閉發育,是四川盆地下一步大發現的重點領域之一。解決山前帶地震成像、構造模式和圈閉落實問題是該領域勘探獲得成功的關鍵。特別是川西前陸盆地前景更樂觀。
7.2.2.1 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天然氣勘探前景良好的地區
盆地西部晚三疊世沖斷前陸盆地的東斜坡帶,該區臨近生氣中心,具有很大的生氣強度(100×108m3/km2)。斜坡帶保持至今,是天然氣長期運移的指向帶。現已探明八角場氣田,儲量為590×108m3。另有合興場、豐谷氣田和一批含氣構造,是目前勘探的重點地區。隨著勘探程度的增高,預計可找到天然氣儲量1000×108m3。
前陸盆地中燕山晚期NEE向或EW向隆起帶或構造帶。在綿竹-鹽亭隆起帶上的新場-孝泉氣田,氣源正是來自下伏上三疊統須家河組。有理由推測深部有須家河組氣藏存在,這樣綿竹-鹽亭隆起帶上的天然氣儲量將超過500×108m3。邛崍-新津隆起帶上已在上三疊統發現了平落壩氣田、大興西氣田和三和場、觀音場等含氣構造,已成為重要的天然氣勘探開發區。
前陸盆地西側的龍門山沖斷帶前緣。該前緣是印支期-燕山期自北而南發展,經喜馬拉雅期強烈沖斷迭加復合而定型的。該區因隆起早,上三疊統烴源岩有機質成熟度較低,Ro值往往小於1%,至今仍在液態窗之內。南段高家場背斜上已獲一口工業油氣井,但該區構造復雜、斷裂發育,勘探程度低、難度大。
7.2.2.2 四川盆地上三疊統須家河各段均發現天然氣
以前不少人認為須家河組只是須二段、須四段、須六段儲氣,而須三段和須五段為生氣層段。經近年油氣勘探,不但須二段、須四段、須六段又發現數個油氣田,而且須三段和須五段也發現氣田(圖7.2)。
圖7.2 須家河組NW向近源成藏示意圖
7.2.3 川中、川東中淺層勘探領域
近10年來,四川盆地勘探在向深層、超深層方向快速發展的同時,中淺層也不斷有新的發現。以須家河組大面積分布的岩性圈閉為重點勘探對象,預計下一步能形成較大儲量規模的中淺層目標區。
7.2.3.1 川東北地區陸相須家河組
川東北須家河組在區域構造、沉積上與川西坳陷須家河組有相似性。但由於川東北地區構造改造程度較川西坳陷強,因此,除了須家河組一段、三段具有生烴潛力外,二疊系龍潭組甚至志留系烴源岩對陸相中淺層也有貢獻。目前,在九龍山構造、通南巴、元壩、龍崗地區須家河組的鑽探均獲得了高產天然氣流。同時,部分井還在侏羅系獲得工業性天然氣流和工業性油流。川東北須家河組埋藏明顯較川西坳陷淺,沉積相帶與構造裂縫雙重因素使其儲層物性好於川西坳陷須家河組。研究成果揭示,川東北中淺層應該具有(5000~10000)×108m3的資源前景。
7.2.3.2 川中地區須家河組
川中地區須家河組烴源岩厚度大,分布廣,生氣強度大於5×108m3/km2。發育有大套河流-三角洲體系的塊狀砂岩,受多物源體系的充足供給影響,砂岩相互疊置、大面積連片分布,具備形成大中型氣田的物質基礎。合川-安岳地區、廣安地區近期已探明了超千億方的地質儲量,證實了川中地區具有大面積多層系含氣特徵,勘探潛力大。
7.2.4 下組合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下組合(Z—S)發育有4套烴源岩,即上震旦統、下寒武統、上奧陶統及下志留統,厚度大,分布廣泛,油氣資源潛力大,並發育4套儲蓋組合。
2013年,在高石1井震旦系、寒武系白雲岩中打出高產天然氣流,探明4400×108m3的特大氣田,進一步證明下組合前景良好。其主要勘探方向:①樂山-龍女寺及瀘州古隆起及其周圍;②川東北古隆起及其周圍;③志留系沉積相控制下的湘鄂西及渝東地區等;④震旦系台緣高能白雲岩帶勘探領域緊鄰寒武系生烴中心,而且在盆地東部的陡山坨組烴源岩也較發育,氣源供給充足,更為重要的是喜馬拉雅期前屬於印支期開江-華鎣山古隆起范圍,震旦系頂面構造圖上顯示為古隆起高點,是油氣有利的運移指向區。
7.2.5 加快泥頁岩氣和緻密氣的勘探
四川盆地非常規泥頁岩氣及緻密岩氣資源十分豐富,勘探潛力大,具多時代、多層段發育特徵,如上震旦統、下寒武統、上奧陶統、下志留統、二疊系及侏羅系等,分布廣、厚度大。初步研究泥頁岩氣主要指標較好,並且已在川東彭頁1井,建頁HF-1井、溶頁1井、元壩侏羅系泥頁岩中打出天然氣流。尤其在涪陵地區中國石化部署了20多口探井,其中有16口井在下志留統龍馬溪組泥頁岩層系內打出高產氣流,一般日產氣(20~30)×104m3,有個別井高達上百萬方,有的井兩年多穩產6×104m3以上。這個區塊已成為中國石化泥頁岩氣第一個工業性開發實驗區,亦是中國首個泥頁岩氣工業開發實驗區。因此,四川非常規天然氣勘探是今後的重要領域之一。
㈢ 四川鹽亭發現超大儲量油氣田
是的,據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公眾號「西油記」發布消息稱,10月16日,位於綿陽市鹽亭縣八角鎮的角探1井,在滄浪鋪組測試獲得日產天然氣51.62萬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氣流,標志著四川盆地滄浪鋪組油氣勘探首次戰略突破。
角探1井是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緩構造區龍女寺構造北斜坡八角場構造的一口風險探井,鑽探的目的是為探索大古隆起北斜坡八角場地區滄浪鋪組、茅口組儲層含油氣性,拓展勘探領域。
鹽亭縣的八角鎮,在幾十年前是油氣勘探開發的主戰場之一。但如今鹽亭縣境內有一些老油氣井在生產,都是處於生產後期,產量很低。現在角探1井的出現,無疑是給了鹽亭人民希望。
(3)四川鹽亭石油勘探的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油氣更具「底氣」:
自然資源部7月29日發布的《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查開采通報(2019年度)》顯示,我國油氣勘查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岩氣田。同時,油氣勘查開采投資大幅增長,勘查投資達到歷史最高。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1.24億噸,同比增長17.2%。其中,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億噸的盆地有3個,分別是鄂爾多斯盆地、准噶爾盆地和渤海灣盆地(含海域);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億噸的油田有2個,為鄂爾多斯盆地的慶城油田和准噶爾盆地的瑪湖油田。
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8090.9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2.7%。其中,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000億立方米的盆地有2個,分別為鄂爾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000億立方米的氣田有3個,為鄂爾多斯盆地的靖邊氣田和蘇里格氣田,以及四川盆地的安岳氣田。
頁岩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7644.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13.1%,新增儲量來自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的長寧頁岩氣田、威遠頁岩氣田、太陽頁岩氣田和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的永川頁岩氣田,其中中國石油的3個頁岩氣田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均超過千億立方米。
㈣ 四川鹽亭縣發現超大儲量油氣田,這意味著什麼呢
隨著當代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的需要,豐富的油氣資源支撐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這次超大儲量油氣田的發現,證明了這里的巨大勘探開發潛力。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開辟了新的規模資源接替領域。當然了,我們在技術發達、各方面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也要沿襲老一輩氣田人精神,在清潔油品行動中取得勝利,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㈤ 四川鹽亭發現超大儲量油氣田,這會給帶給我國哪些好處
油田發現的經過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八角鎮的角探井,在滄浪鋪組測試獲得日產天然氣51.62萬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氣流,標志著四川盆地滄浪鋪組油氣勘探首次戰略突破,開辟了規模,增儲新陣地。此探井是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緩構造區龍女寺構造北斜坡八角場構造的一口風險探井,鑽探的目的是為探索大古隆起北斜坡八角場地區滄浪鋪組、茅口組儲層含油氣性,拓展勘探領域。
因此,石油常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機器的「糧食」。石油和天然氣也是優質的有機化工原料。所生產的化工產品,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工業、日常生活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石油和天然氣還是主要的戰略物資,對鞏固國防具有重要的意義。總之,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和產世,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實現[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盡管21世紀石油和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有所降低,但因其用途廣泛,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