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1)油氣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
國際上通常用「資源量」、「儲量」、「可采儲量」和「剩餘探明儲量」等概念來描述和界定油氣資源的多少。油氣資源量是指聚集在地下岩層中的油氣總量,它會因發現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儲量是指經過勘探證實了的並在現有條件下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可采儲量則是指在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從地下儲層中開采出來的儲量。剩餘探明儲量是總儲量減去已開采出石油後的剩餘量,通常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潛力。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億~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列世界第六位、亞洲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萬億~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2020—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
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已經勘探證明可採的儲量占總儲量的比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我國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累計采出產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6~1/5;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萬~1.7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7~1/5,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
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油氣工業的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2)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
全國含油氣區主要分布情況是:東部,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中部,主要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和四川地區;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肅西部地區;西藏區,包括昆侖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的地區;海上含油氣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架及南海海域。
根據目前油氣資源探明程度,從東西方向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西部和中部,從南北方向上看絕大部分油氣資源在北方,這種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油氣供求關系的協調帶來重大影響。從松遼到江漢和蘇北等盆地的東部老油區占石油儲量的74%,以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為主體的中部區佔5.77%,西北區佔13.3%,南方區佔0.09%,海域佔6.63%。而海域中渤海佔全國儲量的4%,2000年隨著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現出石油儲量北部多於南部的特點。
目前,我國陸上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陸上資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氣探明儲量集中在10個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准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爾多斯。資源量大於1萬億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珠江口、東海、渤海灣、鶯歌海、瓊東南、准噶爾9個盆地,共擁有資源量30.7萬億立方米。
近海天然氣總資源量為8.1萬億立方米,海上天然氣儲量為4211億立方米,占近海天然氣資源量的9%。10個海上盆地大多集中在南海和東海,占總量的21.4%。
(3)石油生產處於穩定增長階段,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
新中國成立之初,石油工業十分落後,石油年產量僅12萬噸,主要靠進口「洋油」維持國民經濟發展。1959年發現大慶油田後,從根本上改變了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1965年實現石油自給。20世紀60—70年代,又相繼發現勝利、大港、遼河、華北和長慶等油田,石油產量迅速增長。2005年,我國石油產量 1.81億噸,天然氣產量500億立方米,分別列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二位。
經過50多年的勘探,一些整體性較好、易發現的大型和特大型油氣田多數已經被找到,今後勘探發現新油田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但從我國油氣資源賦存的地質特點和剩餘油氣資源潛力來看,2020年以前,我國石油探明儲量可以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大體每年增加地質儲量8億~10億噸,相當於增加可采儲量1.6億~2.0億噸左右。天然氣年增探明可采儲量的規模大體在1800億~2500億立方米。
我國以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為代表的老油田,總體上已進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雙高」階段,產量遞減在所難免。我國老油田現階段石油產量的綜合遞減率大體為5%。如果沒有新儲量投入生產的話,我國每年都將會有一個近千萬噸規模的大油田消失。要保持我國石油產量穩定增長,每年發現的新儲量首先要彌補老油田的產量遞減之後,石油產量才能「爬坡」。實現這一目標是可能的,但並不容易。
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今後15年內,我國石油產量可以實現穩中有升。如果石油產量大體以每年250萬噸左右規模增長,到2020年,我國石油產量可保持在2.0億噸以上。我國天然氣工業是新興產業,發展比石油約晚30年。21世紀前30年是我國天然氣工業大發展時期,儲量和產量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全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市場完善和拓展,天然氣產量也將快速增長。預計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在1000億立方米左右,2020年產量達到1200億立方米以上。屆時,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①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沒有經過加工轉換的各種能量和資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太陽能、水力、風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熱、生物質能和海洋溫差能等等。一次能源可以進一步分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兩大類。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風力、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它們在自然界可以循環再生。而非可再生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等,它們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點,便少一點。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由目前的3%增至8%~10%。
(4)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供需差額逐漸加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石油需求迅速走過了由平緩增長到快速增長的過程。200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達到2.24億噸,比改革開放前大體增長了一倍,平均增長速度為4%左右,以石油消費增長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
最近五年,石油消費明顯加快。2005年全國石油消費量達到3.2億噸,比2000年凈增0.94億噸,年均增長1880萬噸,平均增長速度達7.3%。
從現在到2020年還有14年時間。這期間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交通運輸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業的發展將明顯加快。此外,城鎮人口將大幅上升,農村用油的比重也將增加。多種因素將使我國石油需求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在全社會大力節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體增加1000萬噸的規模估計,到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量仍將接近5億噸,進口量3.0億噸左右,對外依存度(進口量占總消費量的比率)約60%,超過國際上公認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線。我國石油安全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年份產量(萬噸)13830.615004.416100.016000.016300.016395.916700.016960.0117587.3進口量(萬噸)292.31709.02732.03661.47026.56026.06940.69102.012272.0對外依存度(%)2.110.2214.518.6230.1226.8729.3534.9241.09
近年來我國原油產量、進口量及對外依存度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5》,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司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6月。
(5)石油利用效率總體不高,節約潛力很大。
我國既是一個石油生產大國又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一個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國家。以2004年為例,我國GDP總量為1.9萬億美元,萬美元GDP消耗石油1.6噸。這個數字是當年美國萬美元石油消費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國的4倍。目前,國內生產的汽車發動機,百千米油耗設計值比發達國家同類車要高10%~15%。我國現階段單車平均年耗油量為2.28噸,比美國高21%,比德國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國2020年的石油總消費量控制在5.0億噸以內,就要求在過去15年石油消費的平均增長水平上,每年降低 25%以上。
上述狀況,一方面說明我國節約用油的潛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節約、控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的難度相當大。
⑵ 油價持續上漲,對哪些行業的沖擊最大
原油價格上漲對於上游開採行業的影響存在兩條路徑,一是直接受益於產品價格的上漲,開采業務的毛利率得到提升;二是受益於存貨價值的升值,有豐富石油儲備的企業受益更為顯著。從申萬石油開采板塊企業的ROE來看,其與原油價格呈現明顯的同步關系,當原油價格上漲時,企業ROE抬升明顯,反之,當原油價格下降時,企業ROE往往也跟隨下跌。
油價上漲對於油氣服務和設備行業的影響相對間接,其傳導路徑是,油價上漲石油生產企業盈利改善帶動開采、勘探等資本開支的增加提升油服和設備的需求進而使得油氣服務企業盈利改善。從申萬油氣設備板塊以及油服工程板塊企業ROE來看,其變動與原油價格方向一致,但滯後於油價三個季度左右,例如2016年3月布倫特原油價格降至底部35.21美元/桶,此時油氣設備企業ROE仍在加速下行,到了2016年12月份才正式確認底部,油服工程板塊ROE也有類似特徵。
⑶ 中原油田的企業現狀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以下簡稱中原油田)是集石油工程、社會化服務於一體的國有特大型企業,總部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石油工程在油田內部主要服務於東濮凹陷、普光氣田和內蒙古探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在國內主要服務於中石化、中石油西北、華北、東北、西南等主要戰場;在國際市場主要分布於非洲、南美、中東、中亞、東南亞等重點區域市場,是阿美、哈里巴頓等國際石油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連續11年入選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50強,連續5年進入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 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裝備實力雄厚,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石油工程品牌。現有專業化施工隊伍548支,各類裝備6695台(套。經過多年的攻關和創新,逐步形成了深井水平井鑽井、高酸氣田氣體鑽井和酸壓射孔投產、沙漠及沼澤物探、復雜裂縫性儲層測井、非常規油氣藏多段壓裂等系列配套技術,具備復雜地形地面工程建設、大型氣體處理和煉化裝置等設計施工能力。先後承鑽陸上「1」字型大小重點井300多口,創國家高指標和新紀錄20項,獲國家級榮譽稱號11個;創集團公司高指標和新紀錄66項,獲省部級榮譽稱號21個。
中原油田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國內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為中國石化西部勘探開發重大部署和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國內市場,目前有268支隊伍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從事工程技術服務,形成了西北、華北、東北、西南四個區域市場。國外市場,牢固樹立「規范管理、互利雙贏、紮根海外、長期發展」的理念,有124支隊伍分布在15個國家作業,具備石油工程總承包和地面工程EPC總承包能力,形成了非洲、南美、中東、中亞、東南亞五大區域市場,是阿美公司陸上鑽井第二大戰略夥伴、道達爾全球主要鑽井承包商、哈里巴頓中東首選合作夥伴。近年來,中東市場快速擴大,非洲市場穩定發展,中亞市場連片發展,地面工程EPC運作能力不斷提升,市場結構進一步向高端高效市場優化,項目結構向技術配套方向優化。
中原油田不斷提高社會化服務與管理水平,初步打造了保障生產、服務生活、維護穩定的平台和基地。構建服務標准、價格費用、成本核算、考核評價「四個體系」,探索專業化管理、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路子,努力建設保障服務型、清潔綠色型、祥和平安型、特色文化型、宜居和諧型的「五型」社區。建成國家級優秀(示範)小區11個、中國石化文明和諧示範小區9個,獲省部級文明小區、綠色小區等稱號39個。
中原油田始終把完善運行機制、深化精細管理作為永恆追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堅持國內國外、技術服務、區域管理「三個一體化」,整合人才、技術、裝備等資源,強化水平井、鑽井液、欠平衡與氣體鑽井技術力量,大力推進非常規技術攻關,培育石油工程差異化技術競爭優勢。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做精做優」的運作機制。逐步深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長效機制、投資成本預算長效控制機制,扎實開展全員績效考核、改善經營管理建議等工作,著力完善內控、審計、監察、稽核、法律「五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生產經營運行效率和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中原油田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比學趕幫超」、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等活動,切實打造高度負責任、高度受尊敬企業,探索建立「雙建」工程管理體系,大力實施素質、環境、平安、繁榮、陽光、溫暖六大工程,保持了生產穩定、隊伍穩定和社會穩定。油田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目前,中原油田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油田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戰略部署,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的要求,深入實施市場開拓、科技興業、綠色低碳、人才強企、國際化經營等戰略,統籌把握精細管理與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的有序運作,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共同進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經濟效益與職工利益的同步提升,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效率效益,推動石油工程提速提效、社會化服務做精做優,全面增強油田的持續發展能力。到「十二五」末,爭取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石油工程總承包商和地面工程EPC承包商,其中海外市場實現100台鑽機;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和諧穩定的新型社區;構建科學規范、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監督到位的運營機制。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原油田),主要從事勘探開發、油氣化工、油氣銷售等業務,公司本部位於河南省濮陽市。主要勘探開發區域包括東濮凹陷、普光氣田和內蒙古探區。近年來,油田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東濮老區效益開發、普光氣田增產增效、內蒙古探區增儲上產,形成了三個油氣生產基地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累計生產原油1.31億噸、天然氣472億立方米。2011年探明油氣地質儲量1257萬噸,生產油氣當量1112萬噸,躋身千萬噸級油氣田行列,分公司實現收入269.45億元。
東濮凹陷橫跨豫魯兩省,面積5300平方千米,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93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365.02億立方米。近年來,油田堅持以油藏經營管理為主線,深化復雜斷塊群和構造岩性油氣藏精細勘探,持續開展以井組為中心的精細注采調整,年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1000萬噸以上,自然遞減得到有效控制,開發狀況持續改善,「十二五」期間具有保持年產300萬噸油氣當量的能力。2011年,積極推進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開發,緻密砂岩油氣藏評價開發取得進展,展示了拓展勘探開發領域的良好前景。
普光氣田位於川東北,面積1116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122億立方米,是國內迄今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海相碳酸鹽岩高含H2S、CO2大氣田。氣田2010年6月全面投產,共建成39口開發井、16座集氣站、6套凈化聯合裝置和硫磺外輸鐵路專用線,形成年100億立方米生產能力、120億立方米凈化能力和240萬噸硫磺生產能力。2011年生產天然氣80.49億立方米、硫磺16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
內蒙古探區共有探礦權區塊21個,面積3.56萬平方千米。近年來,大打內蒙探區勘探進攻戰,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白音查乾和查干凹陷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19.69萬噸,低溫超稠油熱采試驗取得突破,二連中康合作區塊進展良好。探區已建成11萬噸原油年生產能力,成為油田重要的油氣資源接替戰場。
煉油板塊年加工能力120萬噸,主要產品有四大類21種產品。2010年以來,建成投產25萬噸/年催化汽油加氫、12萬噸/年液化氣後處理裝置。現有常壓蒸餾、催化裂化、特種油、輕烴處理、液態CO2等10餘套裝置,以及鐵路專用線、成品油庫等配套設施,實現了國內首家對催化煙氣中CO2回收再處理,並應用於油田提高採收率試驗。
中原油田所管理的東濮復雜斷塊油氣田和川東北普光高酸性氣田,許多勘探開發難題屬於世界級課題。油田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推廣應用、戰略儲備入手,強化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3項精細勘探技術系列、14項老油田精細開發關鍵技術系列。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高含硫氣藏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四川盆地普光大型高含硫氣田開發示範工程》,以及《東濮凹陷油氣富集規律與增儲領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以長井段水平井鑽完井、多段壓裂為重點的非常規油氣開發工程技術初步形成;提高採收率先導試驗見到明顯成效,耐溫抗鹽表面活性劑驅油先導試驗進展順利,氣驅提高採收率技術逐步完善。
中原油田始終把完善運行機制、深化精細管理作為永恆追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油藏經營管理五項運營機制、普光「油公司」管理模式,逐步深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長效機制、投資成本預算長效控制機制,扎實開展全員績效考核、改善經營管理建議等工作,著力完善內控、審計、監察、稽核、法律「五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生產經營運行效率和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中原油田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比學趕幫超」、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等活動,切實打造高度負責任、高度受尊敬企業,探索建立「雙建」工程管理體系,大力實施素質、環境、平安、繁榮、陽光、溫暖六大工程,保持了生產穩定、隊伍穩定和社會穩定。油田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目前,中原油田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油田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石化戰略部署,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的要求,深入實施資源接替、科技興業、綠色低碳、人才強企戰略,統籌把握東濮老區與普光新區、內蒙探區的聯動發展,精細管理與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的有序運作,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共同進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經濟效益與職工利益的同步提升,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效率效益,推動東濮效益開發、普光增產增效、內蒙古增儲上產、非常規形成規模,全面增強油田的持續發展能力。到「十二五」末,爭取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000萬噸、天然氣地質儲量400億立方米,年產油氣當量1300萬噸,建成東濮、普光、內蒙古三個油氣生產基地;實施煉油升級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和諧穩定的新型社區;構建科學規范、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監督到位的運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