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唯一用石油來命名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提到新疆,大家首先會想到哪裡?是伊犁?還是天山天池?又或者是烏魯木齊?可能沒有幾個人會想到這個為石油而生的地方,是中國唯一用石油來命名的城市,人均GDP堪比深圳。
旅遊指南
這個景點在8-10月份最適合遊玩,大家需要注意一下開放時間8:00-22:00,所以晚上也大家也可以瀟灑在裡面遊玩,門票價格為42元,來的時候最好帶上太陽鏡,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來到這一城市,涼皮還有清燉羊肉是你不能錯過的美食。這里的涼皮子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口味,完全可以和新疆的石河子涼皮媲美,從遠方遠道而來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有想去這一地方看看的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2. 中石油塔西南開發區是個什麼樣的公司
應該是塔西南勘探開發公司,隸屬於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以前屬於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瑪依),前些年劃歸塔里木油田管理。
塔西南勘探開發公司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早進入塔里木盆地進行石油勘探開發並最早發現油田的一支隊伍。50年代初,我們這支隊伍,在塔里木非常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憑著當時十分落後的勘探設備和交通工具,曾導演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征服「死亡之海」,並九進九出[照片2]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偉大創舉。在此後的數十年裡,我們在塔里木盆地經歷了「五下六上」曲折的艱苦勘探歷程。歷經滄桑,數起數落,轉戰南北,足跡遍及塔里木,先後發現了依奇克里克、柯克亞、巴什托普等油田。
自1977年柯克亞油氣田的發現,我們這支漂泊塔里木沙海數十年的石油大軍才在盆地西南一隅「安家落戶」,開始了塔西南石油工業的創業歷程。
20多年來,立足塔西南,在不毛的戈壁建家立業。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中華兒女從祖國各地來到這里,投身到塔西南石油工業的創業隊伍,新老石油人一起,實踐著「苦了我一個,幸福南疆百萬人」的人生追求,弘揚著「艱苦創業、求實創新、為油拼搏、無私奉獻」塔西南精神。公司由過去單一的油氣勘探,發展成集油氣勘探、油氣田開發、油氣集輸、煉油化工和輔助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石油企業。石油基地由昔日的戈壁荒灘變成今天初具規模的石油新城。
3. 關於克拉瑪依石油發展史
克拉瑪依油田邁向智能化
這是一座為共和國的建設立下過特殊功勛的油田,這是一座開采了半個世紀依然充滿活力的油田,這是一座身處戈壁荒漠卻能自覺以保護環境為己任的油田,這是一座偏處西北卻能把數字化做到全國領先的油田。
她就是過去由新疆石油局開發、現在由新疆油田公司開發的克拉瑪依油田。
功勛油田
共和國石油工業長子建立三大功績
1955年10月29日,在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的黑油山下,克拉瑪依1號井噴出了強勁的油流。從此,新中國的第一個大油田誕生了,西方學者言之鑿鑿的「中國貧油論」破產了。
1913年到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與北洋政府簽訂協議,派地質師克拉普和富勒到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進行石油地質調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發現有開采價值的石油資源。
1914年至1919年,美孚耗資270萬美元,在陝北的不同地質構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獲得工業油氣流。
據此,富勒發表了幾篇論文。他在《中國東北部的含油遠景》一文中寫道:「中國東北部的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認為中國「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石油開發工作……不可能像美國那樣生產出大量石油。」
美國斯坦福大學地質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遠東礦業與工業》一書中說:「中國石油的儲量充其量也不過美國的1%。」
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經理羅傑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國實業發展史》一書中斷言:「中國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脈……都沒有儲存有開采價值石油的可能。」
從此,「中國貧油論」成了一道令人喪氣的魔咒。
因此,克拉瑪依油田的誕生,不僅在現實層面為對石油如飢似渴的新生共和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工業血液,而且在精神層面上打破了「中國貧油論」的迷思,為共和國在更廣闊的領域開發更多更大的油田掃清了觀念障礙。
這是克拉瑪依油田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功績。
初生的克拉瑪依油田自落地之日起就開始奔跑。從發現之日起僅僅4年之後——到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年產原油達到161.6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38.5%,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截至2010年,克拉瑪依油田共生產原油近3億噸、天然氣534億立方米。2010年,克拉瑪依生產原油1089萬噸,生產天然氣38億立方米。
克拉瑪依蘊藏著全國儲量最大的環烷基稠油,生產著全國品質最好的環烷基稠油系列產品。目前,克拉瑪依所生產的原油中,「環烷基稠油」的產量超過了1/3。「環烷基稠油」可以比喻為石油中的稀土。從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到要承受冬夏達70攝氏度以上溫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從遠赴南極的「雪龍號」到超過國際最高標准2倍以上的食品級白油,它都不可或缺。
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的茫茫荒原頑強拼搏,幾十年如一日為祖國奉獻巨量石油、特種石油,這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二大功績。
就在克拉瑪依人快馬加鞭力促增產的1959年,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從僅有的幾萬名石油工作者當中,選派出了包括克拉瑪依油田最高行政領導——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張文彬在內的6000多名骨幹支援大慶會戰並紮根在黑土地上。在此後三四十年間,在江漢、勝利、華北、塔里木等油田的勘探開發過程中,克拉瑪依油田都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了人員、技術和一切需要奉獻的物資。
可以說,中國陸上的大部分油田,都有克拉瑪依油田的血脈傳承。
因此,克拉瑪依油田不僅是共和國石油工業的長子,而且是共和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石油聖地」的譽稱,並非虛至。這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三大功績。
百年油田
專家對克拉瑪依持續繁榮充滿信心
作為新中國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今年已經56歲了。歷數全世界的油田,能在勘探開發50年後仍然保持青春活力的,屈指可數。那麼,克拉瑪依油田是否也垂垂老矣?
從1981年到2010年這29年中,除2009年因國際金融危機降低產量外,克拉瑪依油田的油氣產量一直保持著逐年增長的態勢。2002年,克拉瑪依油田原油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
那麼,這種上升的態勢還能持續嗎?
在技術層面上,油氣產量持續上升的決定性因素是油氣儲量。克拉瑪依油田的主要勘探領域——准噶爾盆地的油氣總資源量為107億噸,其中石油86.8億噸,天然氣2.5萬億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1.19億噸、天然氣儲量2175.8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僅僅分別為24.4%和8.7%。
2005年,中國石油地質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的賈承造說:「全國有很多老油田發展到一定的高點之後,產量都在下降,只有克拉瑪依油田的產量一直穩步上升……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中油集團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領導與專家對克拉瑪依油田率先建成百年繁榮的油田充滿了信心!」
綠色油田
環保優先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綠意蒙蒙
6月25日,新疆測繪局航拍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時發現:除抽油機所佔地基被硬化外,連綿起伏的沙丘基本上被生機勃勃的梭梭、紅柳、綠草所覆蓋。現在,在這片4.88萬平方公里的沙海中,有克拉瑪依所屬的石西、石南、陸梁、莫北、莫索灣等5座油田的數千口油氣井在日夜噴涌。它們年產油氣當量近500萬噸,占克拉瑪依油田總產量的近35%。
截至201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36%,而這個我國第二大沙漠固定沙丘的植被覆蓋率達40%至50%,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蓋率達15%至25%。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能綠意蒙蒙,和克拉瑪依油田從上世紀就開始堅持環保優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挺進沙漠腹地的大規模勘探開發,環境保護被列入了全程監督下的油氣田開發的技術方案中:凡是人為動過的沙丘作業面,施工完畢後,全部進行固沙處理。在陸梁油田的開發中,曾有一家施工企業的職工不按規定線路在沙漠中開車行駛了約500米的路程,被新疆油田公司處以巨額罰款,並被責令恢復地表植被。
沙漠油田開發20年來,新疆油田公司對沙丘作業面做到了100%固沙處理。僅此一項費用,就占油田開發總投資的5%。
從2007年9月開始,新疆油田公司開展了以「油氣田地貌恢復到自然狀態,生態環境得以保持,油氣田設施統一規范,給員工創造一個綠色、舒心的工作環境」為目標的「創建綠色油氣田」活動。目前,這項活動已建立起了長效機制,油田實現了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2007年,地處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獲得了「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榮譽,陸梁油田也已於近日通過了「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評審。
數字油田
在全國乃至世界都處於領先水平
克拉瑪依油田是名副其實的邊陲油田。在一些人心目中,邊遠就意味著落後。事實果真如此嗎?
1993年,當時的克拉瑪依油田決策層決定在油田整體上進行「信息化建設」。在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經過兩年的摸索,1995年,克拉瑪依正式踏上了數字油田的建設征程。
1999年11月,「克拉瑪依數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個版本在北京正式發布。次年5月,這個平台就在中石油集團全國范圍內的其他油田推廣。2008年,這個平台已經不斷完善升級至6.0版。平台上80多套系統一共開發了16000多項功能,並且實現了所有系統的集成。
如今,克拉瑪依人這樣說:克拉瑪依油田有兩個,一個在准噶爾盆地38萬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另一個在虛擬的計算機網路中。也就是說,通過數字化,克拉瑪依油田已經被裝進了計算機里。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油田中都處於領先水平。現在,只要你坐在裝有相關系統的電腦前,輕點滑鼠,全油田的任何一口油井的任何情況,一切均可盡收眼底。
一個最近發生的事實說明了數字油田的力量——
勘探風城油田,用了28年。在前24年的時間里,一直採取的是「分層勘探」模式,也就是科研人員以小組的形式,對這個區域中一個個有希望的「點」進行攻關。依靠這種「螞蟻啃骨頭」的方式,24年間,總共才探明6000多萬噸原油儲量。
這是因為信息化手段的制約,研究處於分立的狀態。
2007年,數字油田基本建成,克拉瑪依的科研人員開始在一個叫做「勘探協同工作環境」的虛擬空間中上班。他們有了對風城油田進行「整體勘探」——將整個區域作為基本單元來進行研究的條件。於是,僅僅4年的時間,一個擁有4.2億噸環烷基稠油資源量的、中國最大的整裝稠油油田全盤托出。
數字油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1月15日,「智能油田」建設開始全面實施。
「智能化油田就是能夠全面感知的油田,能夠自動控制的油田,能夠預測趨勢的油田,能夠優化決策的油田。」克拉瑪依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化油田的定義。根據項目實施方案,5至10年後,初步建成的智能油田可以根據世界石油天然氣市場的情況,自動調整戰略戰術,做出生產決策。克拉瑪依石油人還將可以在網路終端上操控准噶爾盆地的任何一口油井、任何一條管線和任何一個閥門。
代表著現代科技先進水平的「數字油田」已使克拉瑪依油田發生了鳳凰涅槃式的變化,而「數字油田」的升級版「智能油田」的建設,又將使克拉瑪依油田煥發出怎樣的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