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進口被限制怎麼辦
擴展閱讀
如何提升客戶成交價格 2025-07-11 12:26:21
霍夫曼工具怎麼樣 2025-07-11 12:26:20
鑽石不足怎麼做任務 2025-07-11 12:21:55

石油進口被限制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5-07-11 09:14:30

⑴ 一文說清石油進口配額(原油、成品油)

一、我國石油進出口管理體制和配額政策

1、我國石油進出口管理體制歷史沿革

我國石油進出口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並逐步深化,從過去的獨家專營,逐步發展到由幾家國營貿易企業和數百家非國營貿易企業共同參與的格局。我國原油進口貿易分為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兩種形式,國營貿易進口實行進口自動許可管理,沒有數量限制,占我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0%;非國營貿易進口由商務部實行配額管理。

我國成品油出口存在來料加工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三種形式。2017年起,一般貿易出口配額及出口量超過加工貿易成為成品油出口貿易的主要形式。成品油出口貿易主體仍以國營為主。我國對成品油進口國營貿易取消配額,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在非國營貿易成品油進口方面仍然實行配額管理制度,品種僅限於燃料油。

2、加入WTO以來我國石油進出口配額政策的變化

原油進口關稅從16元/噸降為0元/噸,成品油中汽煤柴進口關稅均有不同程度下調;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主體和進口量均顯著增加,具備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的企業由加入WTO之初的9家增加至60家,2019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20200萬噸,是2001年允許量的約28倍;成品油進口專營局面被打破,具備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的企業從加入WTO之初的7家發展至現在的300多家;原油、成品油市場逐步開放。

二、我國石油進出口配額分配及使用情況

1、我國原油進出口配額分配及使用情況

原油進口逐漸開放,原油非國營進口貿易進一步增長。2019年,共有54家非國營企業獲得原油進口配額,配額合計18351萬噸,是2016年的2倍多;60家非國營企業獲得原油進口允許量,合計16599萬噸,同比增加8.6%。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使用情況態勢良好,成為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的重要助力。

2020年,沙特和俄羅斯之間掀起價格戰,全球疫情蔓延,原油需求情況每況愈下,油價跌勢不停,4月21日正處WTI合約換月日,原油市場更是上演了跌破全球眼鏡的負值行情。低油價的機遇下商務部提前釋放進口允許量,使得進口企業得以靈活的購進低價原油,為後期的生產做足充足的准備。第一、二批非國營原油貿易進口允許量總計為15691萬噸。從各企業的進口情況來看,目前超半數企業已完成全部進口任務。

2、我國成品油出口配額分配及使用情況

成品油出口一般貿易所獲配額不斷增長,成品油(汽煤柴)出口量不斷上升。2019年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下發4814.4萬噸,同比上漲19%;2019年成品油出口配額累計下發5600萬噸。

2020年第一、二批成品油出口一般貿易配額共發放4916萬噸,第一、二批成品油加工貿易出口配額共發放684萬噸。一季度我國成品油出口量約為1526萬噸,同比上漲9.05%,較2020年第一批出口配額總量剩餘1274萬噸(包含加工貿易),完成率約為54%。受全球疫情擴散影響,海外成品油需求量大幅下跌,且海外成品油現貨價格較低,出口利潤呈現虧損,二季度成品油出口量下跌成大概率事件。

三、我國石油進出口配額使用存在的問題

1、我國成品油出口配額不足且有欠公平

2016年共有12家獨立煉廠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84.5萬噸,僅占成品油出口配額總量的1.8%。2017年至今僅向獨立煉廠開放1年的成品油出口已暫停。我國目前每年下發的成品油出口配額數量無法滿足出口需求,獨立煉廠仍然面臨出口政策天花板,導致煉油行業出現產品結構性過剩矛盾。

2、我國成品油出口配額發放機制不夠靈活

目前,我國相關主管部門每年分批次下發當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額,由於審批流程較長,下發配額難以根據市場變化快速調整。另外,將一段時期的出口配額按品種細化到每個煉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品油出口的靈活性。

3、海關對進出口環節的監管手續繁瑣

受制於現有監管方式,企業需維持較高的原油庫存,財務成本大幅提升;現有的監管要求將會影響很多煉油企業的出口業務。

4、進出口企業信用監管體系有待完善,通關效率不高

企業基礎信息及數據整合程度不高;企業應享受的便捷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實;海關、商檢、邊防、港務等各通關環節跨部門協調難度較大,影響企業的通關效率。

四、我國石油進出口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1、實行「原油廣進口與成品油寬出口」戰略

力爭對全球石油市場形成進口與出口的利益捆綁。可以考慮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成品油的機會,力爭構建成品油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油品人民幣」體系。

2、建立統一的石油進出口貿易商資質條件

逐步打破石油進出口國營貿易與非國營貿易的政策界限,適時放開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出口的品種限制,嚴格進出口貿易資質管理,實施統一的准入標准。

3、放寬成品油出口配額管理

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額數量,維持煉油企業較為經濟的加工負荷;恢復符合資質條件的獨立煉廠成品油出口配額,甚至同時賦予其成品油出口資質;放寬對成品油出口品種的限制。

4、深化成品油出口稅制和價格機制改革

科學推進消費稅等稅收改革,減輕企業稅負。逐步取消一般貿易出口環節所徵收的消費稅等其他稅費,實現成品油免稅自由出口。成品油定價應進一步減少行政干預,縮短成品油調價周期,最終實現國內與國際油品價格完全接軌。

5、改進原油、成品油進出口監管模式

對原油進口環節中各煉油企業實施區別化監管,將成品油出口環節中企業的自有儲罐納入監管區域,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海關、出口碼頭數據共享,海關可以對出口企業成品油儲罐信息進行實時監控。

6、改進並完善海關對企業的監管

一是繼續加強企業信用監督;二是加強海關與企業的溝通交流,主動探尋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三是轉變地方口岸管理部門的職能,更多地將優化通關環境、促進貿易便利等納入口岸管理部門現行監管考核機制。

7、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及石油期貨市場建設,建立市場應急預警機制建設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運輸網,提升物流效率;繼續推進石油期貨市場建設,為形成開放的石油市場體系創造良好條件;形成由企業、政府共同參與的協調機制,健全市場供求失衡時的快速反應預案和措施。

⑵ 辦理進口石油需要哪些手續

需通過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中化集團、珠海振戎等五家企業代理進口。其他企業不能辦理進口手續。

發改委公布文件所放開的是原油進口使用權,並非原油進口權,所以地方煉廠在進口環節,仍需通過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中化集團、珠海振戎等五家企業代理進口。

2015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

目前國內原油進口分為國營和非國營貿易,國營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大型企業控制;取得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資質的企業已有20餘家,但進口原油只能進入按規定程序批准建設的煉廠加工。

放開民營企業進口原油使用權,新增用油企業用油數量依據淘汰自有或兼並重組的落後裝置能力、建設儲氣設施規模的一定比例確定,但上限不超過本企業符合條件的常減壓裝置設計加工能力總和,並規定了可追溯、可檢查的落後產能淘汰確認程序。

(2)石油進口被限制怎麼辦擴展閱讀:

一些市場人士並不看好未來地煉進口原油的積極性。一方面,自2013年中化工獲得1000萬噸進口配額後,地煉原料市場出現骨牌效應,大量性價比較高的內貿原油資源流入地煉手中,如果把進口原油高昂的運輸成本考慮在內,進口原油的煉油效益不如內貿原油。

另一方面,地煉與主營煉廠不同,其計劃性較弱、趨利性較強,而進口原油從采購到加工的周期較長,一旦原油起伏劇烈,煉廠可能面臨長時間的巨額虧損,這是地煉難以承受的,所以地煉可能很難像中字頭企業那樣成規模並且持續地采購進口原油。

⑶ 如果在特殊時期,中國石油進口渠道被切斷,該怎麼辦

因為國內承平太久,幾乎沒人記得全面戰爭是什麼樣子。等到戰爭開打的時候,就不是平時的狀態了,進入戰時狀態、國家動員後,一切為軍隊服務:民用車輛對不起就別開了——民用燒油的車不知道會不會臨時都改成燒氣;限水限電限食物,除了空氣不限其他的都要限制了,生活物資改用配給制;能徵用的一切物資都給徵用走;以前的化工業生產日用消費品的,能停掉的全停掉,一方面生產軍用物資,一方面節省化石燃料,。國內石油產量還是不少的,當然維持大規模常規戰爭可能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但能切斷中國全部能源進口的戰爭,那規模肯定是核戰爭級別了,估計打不了多久……

⑷ 德國稱年底禁俄羅斯石油,禁止進口石油都會帶來哪些影響

德國禁止石油進口之後將會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製造行業的發展速度將會減緩、以更高的成本購買石油以及俄羅斯的失業問題會更嚴重。

當今時代,每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都是非常密切的德國,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不僅僅會影響到國內的製造業的發展,而且也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的就業問題。

製造業的發展將會面臨著挑戰。

對德國的製造業的發展將會造成非常大的打擊,因為德國的製造業的發展必須要依靠石油的,而德國的很多行業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在停止進口石油之後,製造業的成本將會增加,從而會讓德國的製造業的產品在國際上缺少競爭力。

世界經濟的格局是非常容易被改變的,德國所做出來的決策並不利於其他國家,而且德國也不可能完全的擺脫俄羅斯的石油能源供給的。

⑸ 沙特油田被襲,伊朗石油又被禁運,作為第一大進口國的中國該如何面對

應對方法有三種,首先是加大在其他石油出口國的進口比例;其次是從自身做起,調整使用燃料的結構,增大天然氣和其他燃料的使用量;最後就是加速科研創新進程,盡早生產出石油的替代品。


最後,從長遠來看,中國應把目標放在創新上,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其實在這些年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如西部地區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三峽地區的水力發電等等這些年國家對風能、潮汐能、太陽能、水能的開發和應用逐漸增加,也生產出了各式各樣的新能源產品,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燈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這不僅能彌補我們資源短缺的劣勢,更能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