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為什麼暴力反彈
擴展閱讀
工資如何作為成本票 2025-07-11 18:10:38
水資源辦公室負責什麼 2025-07-11 18:10:26
石油在古代叫什麼名 2025-07-11 18:05:03

石油為什麼暴力反彈

發布時間: 2023-03-06 18:17:30

A. 國際油價沖高反彈,國內油價或結束「五連降」,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國內油價結束5連降,而且還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背後的原因就是中東國家出口的石油資源量變少,這樣也就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從而影響到國內成品油價格。
相信很多車主朋友都比較關心國內成品油價格,畢竟成品油價格上漲會讓車主朋友的汽車使用成本增加,然而早在之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實現了5連降,對於廣大車主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個消息,如今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結束了5連降,並且國內成品油價格還會上漲,這對於廣大車主朋友來說是不好的一個消息,而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是跟國際原油價格息息相關,只要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那麼國內成品油價格就會隨之上漲。

B. 今年油價為什麼漲這么高

年初以來,在奧密克戎毒株影響減弱、全球石油需求好於預期、供應增長乏力、俄烏地緣政治動盪加劇、美國遭遇暴風雪等因素影響下,國際油價呈強勢上漲態勢。1月至今,布倫特原油均價為87.66美元/桶,2月至今為92.04美元/桶。
2月14日,由於市場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擔憂加劇,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推動國際油價上漲超過2%。4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價格收於96.48美元/桶,逼近100美元/桶大關,創2014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3月WTI原油期貨合約價格收於95.46 美元/桶,創2014 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
當前,石油市場呈現高油價、高貼水、高毛利、高需求、低庫存、低供應、強結構的「四高兩低一強」特徵。隨著原油期貨價格持續上漲,現貨價格也水漲船高。
近期支撐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全球原油供應增長緩慢。雖然歐佩克+維持增產計劃,但閑置產能不足日益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歐佩克+剩餘產能僅為400萬桶/日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聯酋等少數產油國,俄羅斯、安哥拉、奈及利亞難以實現增產。1月,歐佩克+原油產量環比增加60萬桶/日,較產量上限低62萬桶/日,是連續第9個月低於協議允許量。此外,美國頁岩油產量增長乏力,當前美國原油產量僅為1160萬桶/日,遠低於疫情前的1300萬桶/日,預計2022年僅增加60萬桶/日。
全球石油需求顯著好於預期。年初以來,由於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病症多為輕症,且全球疫苗接種總數已突破100億劑,歐美多國陸續解除封鎖措施,石油需求呈現報復性反彈。當前,美國石油需求已超過疫情前水平,單周石油需求一度攀升為2200萬桶/日以上,是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歐洲、日本、印度、韓國、新加坡等地石油需求也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後期隨著天氣轉暖,汽油和航煤需求將繼續增加,特別是歐美航煤需求增長強勁。
全球范圍內的地緣政治動盪加劇。2022年,多個產油國將迎來大選年,供應中斷事件頻發。年初,利比亞、奈及利亞、厄瓜多、土耳其等多國相繼出現突發性供應中斷,收緊了市場供應。年初以來,俄烏局勢牽動市場神經,雙方不斷加劇戰爭警告,地緣政治緊張持續給油價帶來風險溢價。雖然俄烏之間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概率偏低,但不排除極端情況下「擦槍走火」或歐美製裁俄羅斯的可能性。
全球煉油毛利恢復正常。隨著石油需求快速增長,全球三大煉油中心的煉油毛利全部恢復正常水平,2021 年初至今美灣地區煉油毛利平均為14.54美元/桶、歐洲地區平均為5.6美元/桶、新加坡地區平均為6.49美元/桶。與此同時,全球中質餾分油表現搶眼,新加坡柴油裂解價差逼近20美元/桶,創201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航煤裂解價差恢復至15美元/桶,創2019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汽油裂解價差超過17美元/桶,遠超疫情前水平。
全球石油庫存持續低位運行。2021年以來,全球石油市場維持去庫存態勢,截至2022年2月10日,全球陸上原油庫存為28.6億桶,同比下降近2.3億桶,較5年均值低3200萬桶;全球主要地區成品油庫存為5.9億桶,較5年均值低6500萬桶,是近年來同期最低水平。當前經合組織(OECD)庫存為26.8億桶,為近7年同期新低,其中,美國石油庫存為11.7億桶,是近6年同期最低水平。據測算,2022年一季度全球石油庫存繼續低位運行,預計去庫存20萬~50萬桶/日。
不過,由於本輪油價上漲已持續一段時間,隨著利多因素出盡,需要警惕高油價下利空因素再現、資金獲利回吐風險。
當前油市的主要抑制因素
伊核談判有望達成短暫協議。伊核談判是當前石油市場最大的「灰犀牛」。隨著美伊雙方就伊核關鍵條款進行談判,近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簽署了幾項與伊朗民用核活動有關的制裁豁免,允許開展國際合作項目。2021年,80萬~100萬桶/日的伊朗原油通過灰色渠道流入市場,較正常水平低120萬桶/日。市場普遍預計,美伊雙方或達成臨時協議,伊朗二季度原油出口量有望增加50萬桶/日。
高油價對消費國影響逐漸顯現。隨著油價高漲,美國汽油價格已漲至3.4美元/加侖,創2014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日本被迫提高了燃油補貼,哈薩克敦促國內生產商盡快增產。同樣,國際油價高於80美元/桶時,我國成品油價格傳導機制發生變化,疊加現貨貼水高企,煉廠加工利潤將出現下降。2~4月,美國有1000多萬桶的戰略原油儲備仍待釋放、我國有望釋放第二批戰略原油儲備,不排除消費國或將再度聯手放儲抑制高油價的可能性。
美聯儲即將啟動加息進程。美聯儲大概率3月開始加息25個基點,不排除今年每次會議都加息的可能。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加息5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加息將收緊市場流動性、推高美元,本質上對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構成壓力。從歷次美聯儲加息前後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加息對美股的抑制更顯著,對油市的影響則相對有限。
基金多頭可能獲利回吐。近期投行和基金頻繁唱高大宗商品,基金多頭持續加倉原油,特別是在基準油前高後低結構拉寬的背景下,原油期貨展期收益大增,指數基金規模迅速膨脹。當前基金持有WTI原油期貨凈多頭寸達到27萬手,較去年12月累計增加5.7萬手;基金持有布倫特原油凈多頭寸達到23萬手,較去年12月大增10萬手。從歷史經驗來看,基金凈頭寸加倉超過10萬手後,出現獲利了結的可能性往往大增,最近一周基金已出現減倉苗頭,要警惕後續更多的獲利回吐。
從後市來看,上半年石油市場「四高兩低一強」的基本面難以發生根本扭轉,疊加地緣政治動盪,國際油價總體維持中高位運行,距離100美元/桶大關愈來愈近。與此同時,要警惕美聯儲加息、伊核談判達成等關鍵節點造成的油價回落風險。

C. 近期原油大漲的原因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受市場供需、地緣政治、通貨膨脹、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的影響。OPEC的政策變化可能是預測原油價格的關鍵因素。通常,油價長時間在一定的區間內波動,但當價格低於該區間的底部區域時,OPEC就會減產。

(3)石油為什麼暴力反彈擴展閱讀:
油價,指國際或國內成品油的價格。2022年1月7日,92、95號汽油預計上調240元/噸 。1月17日,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45元和330元。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每升上調0.27元;95號汽油每升上調0.29元;0號柴油每升上調0.28元。
2月17日,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10元和200元。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95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上漲0.16元、0.17元和 0.17元。
歐佩克成員國對當前形勢和市場走向加以分析預測,明確經濟增長速率和石油供求狀況等多項基本因素,然後據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進行何種調整。
石油價格猛漲應該說只是一種市場恐慌,但是結構性供應危機談不上。雖然利比亞的局勢一直撲朔迷離。但是從世界的整個石油供應結構來說,利比亞占的份額並不大。最主要的問題是石油價格本身就處在一個通脹的軌道中。
國際油價周四大幅反彈,布倫特原油期貨和美國原油期貨雙雙暴漲逾10%,收復本周早些時候全球市場動盪時的大幅失地,得益於市場臆測委內瑞拉呼籲召集OPEC緊急會議、全球股市反彈和供應速度放緩催生空頭回補式反彈行情。
在股市上,股價呈不斷下跌趨勢,終因股價下跌速度過快而反轉回升到某一價位的調整現象稱為反彈。一般來說,股票的反彈幅度要比下跌幅度小,通常是反彈到前一次下跌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時,又恢復原來的下跌趨勢。
反彈行情的不確定因素相對較多,市場行情變化較快,在參與反彈行情時一定要認清反彈性質,確定反彈的種類,測算反彈行情的未來發展趨勢和上升力度,並據此採用適當的投資方式、把握介入尺度。

D. 油價3日或創年內最大漲幅,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來說對油價可能沒有那麼敏感,但是一些私家車主、的哥以及跑貨運的人對於油價變動則會比較關心。據國家發改委信息,2020年12月3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50元和240元,以私家車50L的容量進行測算,相比較於之前的油價,這次調整之後加滿一箱油需要多花10元,這是我國2020年油價的第六次上漲。

油價的上漲實際上是多個方面的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大致可以總結為下面三個原因:

01全球疫情變化

冬季的到來也讓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嚴重起來,因為政府的強力管控和群眾的全力配合,目前我國的疫情反復情況還好,即使有新增的病例出現也能夠最快限度地被控制下來。但是國外的疫情擴大趨勢則十分難以控制,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累計確診人數超過7000萬,並且上漲的趨勢完全沒有得到遏制。

一方面產油國因為疫情日趨惡化,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這些產油國會停工、停產,石油企業也會受到影響導致產油量下降;另一方面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經濟上用油量減少,但是一些保障生活質量以及維持基本的商業活動的對油的需求並沒有減少,石油進口國對未來做長遠的打算也會囤積一些油。供給下降的同時,需求並不會大規模減少的情況下油價的上漲也是必然的。

E. 當前石油價格急劇上漲,主要原因是什麼

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度低於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價格嚴重倒掛,不利於調動煉油企業生產積極性、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和促進石油資源的節約,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鑒於上述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將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00元。應該說,近期世界石油價格平均水平是溫和上漲,並非暴漲。對於國際石油市場,石油價格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種以上的原油品種,由於品質、產地不同等因素,其價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價格暴漲是石油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結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復甦導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輕質油品——石腦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產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增長有限,主要來自高硫重質原油產量的增長。歐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產國近期增產的原油絕大部分是高硫重質原油。我們判斷國際原油未來的趨勢是,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將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質原油的產量將大幅增長。
第三,過去十年,全球煉油工業投資不足導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嚴重不足。這些情況導致煉油廠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對高硫重質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輕質原油和高硫重質原油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導致全球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標桿原油系得克薩斯輕質原油的期貨價格暴漲。由於低硫輕質原油增產潛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難以短期內提高,這種狀況將會持續數年。這種狀況導致世界煉油工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能夠加工高硫重質原油的煉油廠利潤會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煉油廠將會出現嚴重的虧損。這種情況將會促使全球范圍加大在煉油工業上的投資,尤其是在擴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歐佩克寡頭壟斷。歐佩克有11個成員國,其石油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78%,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出口量佔世界總交易量的55%,因此,長期以來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市場一直發揮著巨大影響作用。近幾年來,雖然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長,但這些國家石油出口量相對較小,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組織體系來與歐佩克抗衡。歐佩克在飽嘗1998年國際市場油價暴跌之苦後,面對當前全球石油市場的大好形勢,必然要加強對石油供應的控制權以獲取最大利益。從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歐佩克先後三次宣布減產,以防止石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而這幾次宣布減產都使國際市場油價出現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減產消息更使油價漲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性過大,使石油需求彈性減小。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促進了石油產品市場需要強勁增長,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使經濟增長對石油需求的依賴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費大國美國去年經濟也開始復甦,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並導致其庫存水平不斷下降,一季度其商業原油庫存降到20多年來的新低點,目前美國原油庫存比五年平均數低2000多萬桶,低於美國石油理事會認定的2.7億桶的"最低庫存運作點"。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使需求彈性減弱,因此當油價大幅上漲時,石油需求量並沒有明顯回落。
第六,主要產油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伊拉克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國際石油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伊拉克會迅速恢復生產並增加出口,從而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巨大沖擊。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石油生產與出口設施仍然經常遭到武裝分子的破壞,其石油出口量距戰前的每天200萬桶還有很大差距,而國際市場也沒有出現因伊拉克恢復出口而導致油價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內瑞拉是歐佩克第五大產油國,每天向美國出口170萬桶石油,佔美石油進口總量的15%。由於委內瑞拉政局動盪,委美關系持續惡化,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一再警告美國不要干涉其內政,否則將切斷對美國的石油出口。查韋斯的表態顯然助長了油價的上揚。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軍暗殺亞辛事件使中東局勢更加緊張,為油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世界石油價格水平上升,是石油價值回歸的體現。由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人類對其消費的不斷增長,石油資源的供給趨勢是越來越少。因此,其價值將越來越高。盡管勘探和開采技術進一步提高,將會使我們發現更多的新油源供開采。但是開采難度的增加將會使開采成本增高,進而會促使原油價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區原油的平均開采成本從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歐洲則從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雖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巨大,但新油田的開采成本將會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經濟衰退或革命性地發現新的替代能源,石油價格上升的趨勢很難改變。考慮到輕質原油將持續供不應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將來臨,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將會居高不下,異常的寒冷天氣及煉油廠發生停產事故等因素都可能會刺激其價格沖上60美元/桶。依據有關權威的研究,全球油氣資源可供消費170年,在將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面臨石油供應短缺,但消費者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是難以改變的發展趨勢 。

F. 石油價格為何一漲再漲

石油價格的猛漲,關繫到全球各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軍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問題,而石油價格的漲落牽動著世界的每一根神經,由此也演繹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故事。

石油,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石油已經像血液一樣維系著社會生活的運轉、經濟的發展甚至政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英國石油專家彼得稲·奧得爾曾這樣論斷:無論按什麼標准而言,石油工業都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行業,它可能是惟一牽涉到世界每一個國家的一種國際性行業。面對越來越緊缺的石油,各國都做出的積極的應對。但人們在採取措施的同時,是否真正的明白石油危機背後的真相。

全球頻頻爆發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是由於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機的出現,人類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其成員國阿拉伯在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石油價格由原來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1978年,在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政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的情況下,再一次引發的石油危機。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這造成了油價動盪和供應的緊張。與此同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從每天生產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這次危機成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下跌2%。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並使世界石油價格逐漸穩定下來。

除了這三次大的石油危機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這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沖擊。可見,石油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也正是由於石油在人類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對全球能源資源的爭奪,正在塑造著新的戰略聯盟,而舊有力量也將被重新洗牌。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出,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背後無不存在著深刻的能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由石油引發的沖突已經有無數起,並且大多數還演變為武裝沖突。伴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2004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個百分點。不斷攀升的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使家庭在能源支出方面大大增加,而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受之影響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次爆發石油危機後,民眾第一次意識到石油短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今天的中國同樣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石油危機」。

2004年,高昂的油價問題似乎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石油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威脅絕非危言聳聽。在200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3個月中,中國僅進口石油一項的外匯損失就高達3億美元。甚至有專家預言,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將因能源短缺而被迫中斷。石油儲備將是一個昂貴的過程。為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正在有計劃地建立石油儲備制度,逐步發展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中國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已經開建,分別為浙江鎮海、杭州灣附近、山東黃島、廣東大亞灣。整體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石油儲備基地的硬儲備;另一個是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軟儲備。

美國能源信息部發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報告顯示,預計全球兩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16萬桶/天,在兩年的水平上增加138萬桶/天,增幅為1.6%。此前一月預期為增加146萬桶/天,預期增幅為1.7%。

報告還預計,美國2月原油需求為2100萬桶/天,比以前原油需求高24萬桶/天,增幅為1.2%。預計美國兩年原油需求增幅為0.3%。全球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平均將達到8744萬桶/天,比兩年同期增長2.1%,美國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比一月之前的預期增加3萬桶/天,比去年同期增長1%,達到2099萬桶/天。這些驚人的數字,無不在向人們警告,人類將會面臨能源危機。

人類對能源的爭奪戰,使世界面臨著能源危機。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縱觀全球,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世界能源危機是人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的蘊藏量也並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餘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到一定限度就會失去繼續開採的價值。在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導的條件下,如果能源消費結構不改變,就可能會引發能源危機。

石油價格的上漲,最後都將影響到終端消費品上,通貨膨脹的上升將會抬高中央銀行的利率,從而使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加,加劇經濟蕭條。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場陰謀,從國際方面來看,油荒被人為誇大。隨著美元的持續下跌,世界范圍的貨幣泛濫,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接連跳空上漲。

在人類對石油能源的無休止的掠奪下,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危機的接連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並開始引起國際輿論對世界「能源危機」問題的關注。因此,地球是「不平」的,石油能源危機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甚至預言:世界石油資源將要枯竭,能源危機將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危機,我們人類如果再不做出重大努力去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各種能源資源,那麼人類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面臨能源短缺的嚴重問題。

G. 導致石油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H. 石油價格上漲原因分析

今年以來油氣價格上漲主要原因 原油價格上漲主要因素: 1、上游資本開支減少,傳統油氣田的自然衰減。 2、OPEC+對於油價的控制力度增強,通過產量調節來控制油價。 3、美國頁岩的資本開支克制,利潤好轉,用以降低資產負債率。

歐佩克+持續減產

2020年春季,在油價暴跌的背景下,歐佩克+採取了干預措施,通過削減產量來支撐市場。雖然在當前油價已大幅反彈的背景下,市場人士預期歐佩克將就取消部分減產舉措達成協議。但在2021年3月4日召開的會議上,歐佩克+同意多數成員將減產延長至4月,允許部分成員小幅增產,其中俄羅斯獲准在4月增產13萬桶/日,哈薩克獲准增產2萬桶/日,以滿足它們的國內需求。

歐佩克+將減產協議順延至4月的舉動使商家感到意外,因為此前部分商家預計,歐佩克+可能放鬆減產措施。此外,歐佩克「領頭羊」沙特表示,將延長100萬桶/日的自願額外減產。受此消息影響,國際油價再次大幅上漲,3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2.26美元,至每桶66.09美元,漲幅為3.5%,是2019年4月以來近月合約的最高結算價;倫敦洲際交易所(ICE)5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2.62美元,至每桶69.36美元,漲幅為3.9%,是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投資者退居其次

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到目前為止,支撐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供需關系,而不是投機交易。目前基金經理在WTI原油期貨和期權合約中持有的看漲頭寸和看跌頭寸之比低於2018年油價上漲時的水平。這表明,投資者並沒有主導市場。

但如果基金經理湧入石油市場,押注經濟活動將重啟,這種情況可能改變。

供應缺口大幅增加

受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的減產影響,疫情開始時激增的石油庫存已出現萎縮。由於擔心新一輪封鎖舉措會破壞市場再平衡的努力,沙特2021年1月宣布額外減產。

分析師稱,得克薩斯州2021年2月出現的極寒天氣曾一度使美國失去近一半的原油產量,這也將有助於消耗全球原油供應。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馬基恩·拉茨表示,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超過日產量280萬桶/日。今年一季度石油市場的供應缺口或將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傑弗里·柯里表示,「石油市場正處於供應短缺狀態,這正是庫存大幅下降的原因。同時,由於3月7日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導致國際油價短暫站上70美元/桶,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三季度會達到每桶80美元。

市場搶購現貨原油

對原油產量和需求進行實時衡量很難,但不同日期交付的油價之間的關系表明,買家正在爭搶原油。交易商願意支付較高溢價來持有原油現貨,而不是一年後才獲得原油,這與去年春季時現貨原油價格下挫、與期貨價格相比有大幅折扣的情況截然不同。

石油交易商托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薩阿德·拉希姆表示,「這表明市場極度渴望獲得原油,以至於需要動用原油庫存。雖然原油市場還未完全恢復,但絕對正在復甦」。

需求在恢復

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恢復,美國和歐洲的石油需求也在好轉。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計,2021年1月美國人日均消耗1860萬桶汽油和其他燃料。這與去年4月的消耗水平相比增加了26%,不過與去年1月的消耗水平相比仍低了7%。

預測油價進一步上漲是基於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有序進行和財政刺激措施將使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活動重新活躍起來的假設。拉希姆表示,「復活節之後,人們將開始旅行並恢復出行」。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負責石油市場的副總裁保拉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期則更謹慎。根據公路和航空流量等數據,她預計,原油需求要到2022年底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頁岩油供應出現問題

產油國每日閑置數百萬桶原油產能,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產油國重啟這些產能,油價能否承壓?分析師預計,今年歐佩克+會逐步增加產量。

但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短期內美國石油產量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約1300萬桶/日的水平。在股東和債權人要求優先考慮現金流的壓力下,面對油價上漲,石油公司並未急於增產。在美國頁岩油產業這種「新紀律」的約束下,鑽機數量尚未達到維持每日生產1100萬桶石油所需的水平,更不用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

I. 油價快速反彈,後期還有想像空間嗎

按照目前國際油價的走勢來看,油價在安倍晉三遭遇槍擊之後快速反彈。這也就意味著油價在後期還是有很豐富的想像空間的,畢竟目前大多數群眾對於石油和汽油的需求量並不會急劇衰減。

其實國際石油價格後期還有很大想像空間,盡管也有其他證券機構的分析師覺得國際石油價格未來會走低,但按照目前對石油的需求量來說,未來石油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迎來急劇衰減的局面。按照這種市場走勢來看,再加上短時間之內新能源市場是不可能替代石油市場的,所以石油價格只有可能在生產量衰減以及需求量增多的情況下供不應求,最後價格也只會持續攀升。不管石油價格怎麼變化,目前我國的汽油價格上漲的幅度還是比較大而且快的,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我國的消費者來說影響不大。

J. 「千年不動」的中國石油股價大漲5.7%,預示著什麼

石油和天然氣是現代社會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原料。中國石油的股價幾千年來一直保持不變,但最近卻顯示出一些積極的信號。中石油上漲迅速,午後上漲8.15%。其股價上漲5.7%至5.19元/股,總市值9498.8億元。中石化也有變化,最大漲幅近4%。中石油的鐵樹開花了,近期股價的強勁表現令投資者興奮不已。

中國石油已探明的油氣儲量絕大多數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和西北地區。從松遼盆地東部青神氣田的發現到渤海灣冀東南堡油田的誕生,從鄂爾多斯盆地濟源油田到四川盆地須家河大型地層岩性氣藏,從准噶爾盆地東部到塔里木盆地中部,中國石油取得了重要成就,引起了全球勘探界的關注。石油不僅用於製造化肥和農葯,還用於許多食品的保鮮、染色和調味。沒有石油,我們的生活會很骯臟。我們的許多清潔產品是石油產品,如洗滌劑、洗發水、肥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