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我國石油發電用的很少
擴展閱讀
工資如何作為成本票 2025-07-11 18:10:38
水資源辦公室負責什麼 2025-07-11 18:10:26
石油在古代叫什麼名 2025-07-11 18:05:03

為什麼我國石油發電用的很少

發布時間: 2023-03-06 17:42:37

❶ 為什麼火力發電不用石油作為燃料

石油加工成人類的必需品相對方便(天然氣、煤也可以,但困難得多),所以石油的用途可以說是非常的廣,例如日常所見衣物、塑料構件、塑料管道、塑料薄膜、色彩顏料、橡膠、日用品、葯品、瀝青、蠟、汽油柴油煤油燃料……可以說,把石油當燃料直接燒掉真是太可惜了。石油提煉成相對干凈的汽柴油後,用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有投資少、便利、靈活的優勢,但發電成本更高。天然氣本身就比較干凈,直接就可以作為燃料提供給發動機。這些相對「干凈」的燃料,經過發動機燃燒後,仍會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少量的硫化物(畢竟沒法完全處理干凈),對於分散式的排放,根本沒法處理,對環境仍然是巨大的污染源。
未來理想的能源方式應該是電,電的使用沒有分散式排放這個問題(氫氣直接在空氣中燃燒依然會有氮氧化物),至於電能的產生方式可以是五花八門,可以是核能、水電、太陽能、風電等清潔能源,也可以是煤電、天然氣電甚至石油電(如果未來技術可以做到集中處理零排放的話),但石油更大的可能是用來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石油不夠用時煤也會充當這種作用。

❷ 發電方式那麼多,為什麼不用石油來發電

有柴油發電機,為什麼不能大規模使用,主要還是因為性價比。

❸ 我國現1億噸「超級油田」,石油為什麼用不完

石油作為一種戰略性的能源物質,之所以到今天還沒用完,是因為石油資源會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的進行再生,也就是說,可能一些石油從地下抽出來以後,它會慢慢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再產生出石油,這樣就使得對於石油的使用,可以做到源源不斷;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加大了對於石油資源的探測,無論是在大草原上,還是在叢林地里,或者在廣闊無邊的大海上,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座座石油開發設備。通過有效的探測,我們能夠發現更多的石油資源,為我們所用;另外,雖然現在的機器社會里,根本離不開對於石油的使用,但是,人類的節能意識開始增強,人們發明了很多隻需要電力,就能啟動的機器,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石油的大量使用,幫助我們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石油資源。

二、我們現在開發的石油資源並不是特別多

就目前而言,我們利用的石油資源並不是特別多,所以石油資源還有很多。

❹ 如今那麼多清潔能源,為何石油還是無法被替代

在工業革命以後,煤炭和石油成為了黑色的黃金。一個地區如果想要發展工業,就離不開這兩樣重要的能源。但是這兩樣黑色的黃金卻產生了極大的污染,所以隨著工業化的繼續發展,人類的科技文明已經不允許這種大規模污染的產生。所以近年來各個國家都一直在呼籲節能減排同時開發新能源作為石油的替代品。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建造了很多風力發電機,很多水力發電,甚至光伏發電,還有一些利用生物能發電。都沒能阻止,石油依舊是我們生活當中第一大能源。

而石油就不一樣了,在最開始的時候,石油是非常容易被開發的,只需要在地上挖一個洞,就可以獲取源源不斷的石油,然後再把它高價賣出去。而就算是這中間蘊含著豐厚的利潤,也足以被平常人所接受。石油消耗最多的地方估計就是在於勘探方面,因為要尋找下一個石油產地是很困難的事情。

❺ 造成我國資源問題(能源短缺)的原因很多,請你分別從自然因素和認為因素的分析三點

摘 要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問題是一個國家至關重要的問題。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能源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能源短缺的問題隨之產生。結合統計分析的方法,具體分析了造成我國能源短缺問題的原因,並提出相關解決建議。
關鍵詞 國內生產總值 工業生產 進出口額 能源短缺 結構調整就在1998年,中國的廣大地區還在為大量的煤和電賣不出去而發愁,短短的6年後,中國能源供需普遍緊張的時代就到來了,油、電、煤「三荒」同時發生,敲響了中國能源供需的警鍾。1997年,我國的能源消費量達到一個高峰期,此後情勢趨緩。而2001~2003年,我國的能源消費量急速增長,2004年,情況更為嚴重了。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能源作為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稀缺性。由於新能源的開發和生產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較長的周期,其替代品較少,因此能源的供給在一段時間內比較穩定;而能源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人們對其需求有增無減,需求的增加將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造成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根據計算,為了保證GDP年均增長7%以上,我國面臨能源供應保持每年遞增4 %左右的壓力。到2050年,能源年消耗量將達到標煤38億t (相當於2000年的3倍),成為世界第一能耗大國。如果我們不能解決能源發展的問題,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將受到能源短缺帶來的價格波動的影響,這勢必會阻礙我國經濟的增長。
對於能源的短缺問題,有許多人認為是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附屬品」,但實際情況真的那麼簡單嗎?下面我們從三方面進行分析。
1 從需求方面進行分析
1.1 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階段對能源的依賴性
(1)近幾年工業發展情況表明,中國工業進入了工業化中期,即重工業化階段。2002年,景氣指數居前的機械、汽車、鋼鐵等重工業化行業快速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重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明顯高於輕紡工業,這是近年經濟增長對能源需求明顯提高的重要因素。
(2)在未來的一個時期內,農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轉移。城鎮人口平均年消耗能源為農村的3.5倍,如果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 就意味著將增加
1 300萬城市人口,能源供應也需相應增加。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費進入新的結構升級階段,如每千人擁有汽車數量提高、家用電器擁有率提高等,都使人均能耗呈增長趨勢。
(3)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來看,中國正成為世界製造基地之一。由於進出口結構不同,單位進口價值與單位出口價值的能源消耗不同,形成了國際間能源需求的轉移。隨著進出口量的增加,在國際貿易中能源需求向中國轉移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
1.2 落後的經濟增長方式對能源的浪費
回顧20年的發展,我國仍然採取的是高增長、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擴張和外延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2001年,全國能耗費用支出達12 500億元,佔GDP的13.5 %,而同期美國只佔7 %。中國11個高能耗產業的33種產品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6 %左右,這些部門每年多耗能約2.3億t標煤。此外,中國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已經佔到GDP的3%~7%。這樣的發展方式必然造成我國能源需求的不斷上升,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環境污染,從另一個方面減少了我國可利用的資源的數量,造成資源供給的嚴重不足。
1.3 能源的使用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浪費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炭為主的國家,能源的消費遠遠偏離當前世界以油氣燃料為主的基本趨勢。我國一次性能源的消費構成為煤炭佔73.5%,原油佔18.6%,天然氣佔2.2%,水電佔5.7%。煤炭高效、潔凈利用的難度遠比油、氣燃料大得多。而且我國大量的煤炭是直接燃燒使用,用於工業鍋爐、窯爐和採暖的煤炭佔47.3 %,用於發電或熱電聯產的煤炭只有38.1 %,而美國為89.5%。此外,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也不合理,電力占終端能源的比重明顯偏低,國家電氣化程度不高。
2 從供給方面分析
2.1 國際局勢的影響
國際局勢的動盪不安造成能源供給的波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從1993年由一個石油出口國變成一個石油進口國之後,原油緊缺問題就一直存在。目前中國每年要進口7 000萬t石油,已經成為國際石油市場上一個重要買家。隨著中國石油消費量的顯著增長和對國際市場依賴的加深,一旦受到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的沖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就會受到影響,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我國能源供需的不平衡。
2.2 能源工業產業升級受到阻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放鬆市場准入管制,迅速提高了能源產量,緩解了我國能源緊缺的矛盾,但是低水平的規模擴張影響了能源工業的正常發展。小煤窯、小火電過多,導致煤耗高、效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加劇。從表面來看,我國當前能源供應緊張與關閉一些小煤礦、小火電導致煤炭產量和發電量下降有關,實質是從規模上提高了能源生產的准入標准後,我國能源工業不能在較高的技術水平上保證我國能源的供需平衡,即能源工業的產業升級受阻。
3 應當採取的相關措施
由於能源的開發和生產需要高強度投資和較長的周期,而節能和環境效益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因此單獨依靠市場通過價格杠桿來調整供需是不能有效解能源問題的。這就需要國家通過宏觀調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革能源供銷機制,實現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3.1 強化節能
根據研究,如果採取強化節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到2020年能源消費水平可以減少15%~27%,單位GDP能耗將每年下降2.3%~3.7%,這將促進經濟以一個更合理有效的方式發展。
首先是推動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大企業的技術創新,使其主動去尋求更經濟的能源技術。企業從市場出發,自主尋找更節能的生產方式,一方面使經濟增長更趨於合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從根本上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達到節能的目的。
其次,應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加大政府在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根據終端能源需求選擇關鍵技術,動員產學研各方力量組織攻關;通過建立能夠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不斷推動技術創新的有效激勵機制,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3.2 實施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的政策
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已經完成了固體能源向液體能源的轉化,並開始向氣體能源轉化。而我國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仍以煤炭為主。根據研究,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一個百分點,相應的能源需求總量可降低1,000多萬t標准煤。因此,我國應著重進行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充分利用結構優化所產生的節能效果。 從未來走勢看,由於對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消費增加迅速,將出現由需求策動的結構性變動,這就為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供了較好的市場基礎。根據上述原則和中國的資源稟賦條件,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例,加速發展天然氣,依靠國內外資源滿足國內市場對石油的基本需求,積極發展水電、核電和先進可再生能源,逐步形成結構多元的局面,提高優質能源的比例。
為了達到對能源結構的調整,從根本上就要求不同能源工業之間達到協調的發展。近年來,由於缺乏綜合的能源宏觀管理部門,國家能源發展缺乏總體規劃,導致在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不同能源行業對市場做出不同的反應,影響能源行業的協調發展。因此,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要關注不同能源行業的市場結構、產業組織,以及管理體制的協調,使不同能源行業之間協調發展。
3.3 推行全球化能源戰略
能源發展應從依賴國內資源的「自我平衡」轉變到國際化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WTO框架下進一步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調整和選擇我國最優化的能源結構。所有能源來源應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選擇最經濟可靠的供應途徑,以此進行能源的戰略規劃和總體布局。要有正確的能源規劃,實現進口多元化、多樣化與經濟化,建立長期可靠的能源進口基地, 防止由於國際局勢的動盪而引起的供給和價格變化對經濟的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石油問題。對於國家來講,石油是一種戰略物資,在某些用途上具不可替代性,在非正常情況下不能與貨幣等價。把海外石油資源運往國內消費,實質上是保護了國內石油資源,減少我國未來石油短缺的壓力,增強我國未來石油自給的能力和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主動權。隨著我國石油工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我國在海外獲得的石油資源逐年增長。此前,由於沒有明確制定國內外石油資源的利用順序,一些企業在海外開發的石油資源受到進口配額的限制,不能銷往國內,常常就地銷售或外銷。因此,我們應明確石油資源的利用順序,改革石油進出口管理體制,為進口海外石油提供便利條件。通過完善能源市場和價格機制,減少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對我國經濟的震盪。
3.4 推進能源工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我國當前能源需求的增長,使我國能源工業又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我們不能再重蹈低水平規模擴張的舊轍。提高能源企業的進入門檻,加大其中的技術含量,將能源企業的發展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上,在短期內可能會造成能源的供需不平衡,但從長期經濟發展來看,將有助於產業升級,建立適應經濟發展的能源工業結構,這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本所在。由於能源產業改革的艱巨性和關鍵性,就要求政府運用財政、稅收、信貸等手段,促進能源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提高能源生產領域的技術門檻,使能源工業發展建立在較高的技術水平之上。
能源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了人們對全球性資源短缺的擔憂。在我國,能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現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持續的能源緊缺將制約經濟的發展,嚴重時將造成經濟的動盪甚至衰退。因此,應當加快建立起一個更有效、更完善的能源供需體系。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M]. 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5
2 吳德春, 董繼武. 能源經濟學[M]. 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1991
3 邱大雄. 能源規劃概論[M]. 北京:能源出版社,1984

❻ 什麼石油為啥2020年使用量減少

煤炭石油、越開采越少。煤炭石油的使用在減少,節能減排需要,不斷開方,利用可以替代的能源,開發新能源。由於碳排放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增多,為了節能減排,各個國家都在使用替代能源,風力發電,核電站,光伏發電,水利發電,潮汐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煤炭石油是經過上億年地球變遷形成的,越開采越少。截止到2020年煤炭石油的使用量不斷減少。

❼ 用煤炭發電好還是用石油發電好為什麼

技術、環保角度當然用油發電好,熱值高,污染少,方便運輸。石油成本很高,我國又不是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用煤炭發電還是用石油發電主要是根據我國的國情需要而定。

火電廠的燃料構成主要取決於國家資源情況和能源政策。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火電廠的燃料主要是煤。1987年,火電廠發電量的87%是煤電,其餘13%是燒油或其他燃料發出的。

煤炭污染構成煤炭有機質的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碳、氫、氧是煤炭有機質的主體,佔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氫和氧的含量越低。

碳和氫是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熱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燒時,氮不產生熱量,在高溫下轉變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離狀態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為重要。


(7)為什麼我國石油發電用的很少擴展閱讀:

到1973年,最大的火電機組達1300兆瓦。大機組、大電廠使火力發電的熱效率大為提高,每千瓦的建設投資和發電成本也不斷降低。到80年代後期,世界最大火電廠是日本的鹿兒島火電廠,容量為4400兆瓦。但機組過大又帶來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發電單機容量穩定在300~700兆瓦。

其所佔中國總裝機容量約在70%以上。火力發電所使用的煤,占工業用煤的50%以上。目前我國發電供熱用煤佔全國煤炭生產總量的50%左右。大約全國90%的二氧化硫排放由煤電產生,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煤電排放。

❽ 為什麼中國的石油這么緊缺

1.我國本身的可開採石油資源少
2.人口眾多使用量大
3.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石油需量猛增,工業用油需量大,像私家車保有量也快速上升用油需量加大。

❾ 我國石油資源稀缺的原因

我國石油儲量並不少,但地質條件復雜,開采難度大成本高,採收率低,加上國內石油消耗量大,使我國石油資源較為短缺,對外依存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