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伊拉克戰敗後為什麼美國沒有石油
擴展閱讀
如何確定收回成本 2025-07-13 08:08:22
成都物品空運費用是多少 2025-07-13 08:08:14
監控屬於公司什麼費用 2025-07-13 08:07:40

伊拉克戰敗後為什麼美國沒有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2-28 16:32:23

㈠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後不把伊拉克石油占為己有

假的!現在所有伊拉克開採的石油收入美國都有10%的銷售純紅利,這遠比開采伊拉克石油賺得多。所以,不是美國不佔有伊拉克石油,而是美國以另外一種方式掩蓋自己的強盜行為。

由於當地的反美情緒很嚴重,美國很難去直接開采伊拉克的石油,而且還因為美國本身就是石油儲量大國,這使得美國開采伊拉克石油沒有用,他同樣得倒手第三方才能兌換成美元。所以,當時的美國就推出了一種策略,那就是合作分成股。在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的油井大部分是法國跟東亞某國的。美國將這些油井歸還給這兩國,但是條件就是美國抽10%銷售純紅利。兩國答應了,兩國每年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總價值1200億美元左右,美國可以分成120億美元左右。伊拉克戰爭至今已經過去16年了,直接轉化成美國紅利是1800億美元左右。

除了這些有主(中法)油井外,伊拉克的石油開發權也在美國手裡,美國把這些開發權以公開招標的方式賣掉,大約賣了1500億美元左右,而且賣掉的時候又簽訂一個霸王條款,必須從美國采購石油開采設備石油,為此美國又賣出了大約500億美元的採油設備。

打伊拉克確實花了不少錢,美國看起來虧慘了,但美國人還是賺大發了。

當然了,美國人民是掙不到這錢的,而是美國政府背後的金主們、利益集團掙了去。

各大軍工企業、安保公司、甚至建築商等等,一大票的公司從美國政府那裡拿到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錢是花出去了,可最後大都流進了利益集團的腰包。

伊拉克的石油,確實很多,但美國人看不上。

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去控制一個國家,遠比實控它的土地、資源有效的多,也實惠的多。

如果美國真要控制伊拉克的油田,就伊拉克那混亂的治安,恐怕美國人挖出來的油還不夠安保人員的開支。

就像你在一個沙漠里開採金礦,周圍是無窮無盡的虎視眈眈的充滿敵意的人群,你能順利地挖出多少石油?還要順利地運出去?幾十美元一桶的油價!

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美國人會幹麼?

石油是很寶貴,但美國本身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石油出口大國。

歸根基地,美國人打伊拉克,最核心的是打一場「石油美元」的保衛戰。

薩達姆一直對美國強烈不滿,正好歐元橫空出世,老薩尋思著用歐元。

伊拉克畢竟也是石油生產大國,萬一真被老薩搗鼓出什麼東西來,對石油美元總是個威脅。

石油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只有全世界都在用美元,美國人才能肆無忌憚的在全世界薅羊毛。

所以得把老薩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不能讓老薩對其他土豪產生不好的影響。

老薩真的也滿牛的的!一身硬骨頭,到死也不認慫!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並建立了親美傀儡政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是其目的之一。考慮到伊拉克民眾的反美情緒,美國沒有直接插手伊拉克的石油開采,而是通過美國企業、戰前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有交易的外國石油開采公司,合作開采伊拉克石油並對外銷售,美國則通過利益集團收取10%的石油銷售利潤。

表面上看,美國沒有將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不是為了石油打擊伊拉克的。但是,美國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控制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攝取了石油銷售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很簡單。

第一、美國稱霸世界有三大武器。一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不僅擁有強大的海陸空軍,還在全世界各個重要戰略位置擁有軍事基地。只要需要,他們能快速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發起軍事行動。二是經濟上各個領域擁有定價權。比如全世界經濟都要看美聯儲是否加息。美聯儲是否加息成了金融從業者平時最關注的問題。三是美國的強大繁榮加上其所標榜的價值觀在全世界都催生出美粉。而親美的美粉基本都成了歐美外交和政治上重點利用的群體。輿論上保持美國的光輝形象需要美粉吹捧、粉飾,形成對他國的內政壓力促使他國按美國指揮棒辦事也需要美粉里應外合。從二戰後美國在各國搞的政變、培植反政府勢力、發動反政府行動看,這些美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總體上保持美國形象的體面是很重要的。

第二、美國打伊拉克原因也很簡單,美國要控制中東就必須有能按照美國指揮棒轉的代理人,薩達姆不聽美國指揮也就罷了,伊拉克與伊朗交戰符合美國利益,但伊拉克軍事壯大威脅阿拉伯其他成員國就觸動了美國這個保護國的權威。入侵科威特則擊破了美國的底線。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保護國的權威,摧毀不聽話的薩達姆政權。什麼獨裁、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只是一個借口,都只是為了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正當性。而阿拉伯國家幾乎都獨裁。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霸佔伊拉克石油,那不是讓全世界都留下口實,它怎麼可能這么做?

第三、美國控制中東有兩大目的,一是控制這個連接歐亞非重要的戰略地,控制蘇伊士運河。二是控制石油出產地,一方面可以在爆發戰爭時第一時間切斷敵方的石油供應,另一個方面則是獲得石油定價權。石油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的,比如最近搋撲總統就要求沙特採取措施降低石油價格,而之前石油價格大跌,雖然石油重要出口國的俄國、伊朗沒有倒下,委內瑞拉倒下了。但也給俄國、伊朗能源經濟以重創。就是說石油價格還是一種攻擊制裁他國的武器。而美國吸金能力最大的方面並不是商品出口,而是金融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重要物資上擁有定價權,就可以根據美國經濟利益需要、政治需要隨機調整價格,以達到對美國最有利的目的。

第四、伊拉克那點石油在整個石油產地里所佔份額微乎其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想去搶奪科威特更豐富的石油。比起石油定價權,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算什麼?比起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體面又算什麼?就是說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很小很小,如果美國霸佔伊拉克石油,那它在全世界將失去不計其數的美粉,因為太赤裸裸了。尤其中東的反美呼聲會更加高漲。沒有親美勢力,或者親美勢力變成完全邪惡的代名詞,美國又如何培植代理人、如何控制包括中東在內的各個角落。難道要全方位採用武力控制嗎?如果失去中東的控制權,那等於失去了石油定價權,失去了石油在戰爭中的戰略地控制權。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德法為何會收留那麼所謂敘利亞難民,很大程度就是為了維持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形象。藉此掩蓋敘利亞戰爭的不正當性。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伊拉克石油那麼芝麻點利益去霸佔。

美國當初顛覆伊拉克政權,絞死薩達姆的目的並非是為霸佔伊拉克的石油。其初衷是堅挺美元,是為石油美元在世界上建立霸權!

美元是世界硬通貨,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軍力。美元最早是與黃金掛鉤的,哲學上有「金銀天生就是貨幣,貨幣天生並非金銀」的說法。黃金因為其價值高,體積小,方便攜帶的特點,也非常適合與美元掛鉤。這個時候,美元沒有疲軟,很「硬朗」,也非常講信譽,全世界也樂意使用這種貨幣。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支撐戰爭開銷,就大量印刷美元。使得美元縮水嚴重, 無法支撐35美元兌1盎司黃金的價格 。美國總統尼克松總統於1971年當即立斷,放棄了此前的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承諾,這樣,美元與黃金就人為地脫鉤了。

這以後的10年,黃金從35美元1 盎司 漲到850美元1 盎司 。為了美國,尼克松的做法是對的!他如果不進行美元與黃金的脫鉤,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有可能被各國政府兌換一空。如此一來,美國會失去巨額財富。

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信譽度下跌,美元本身遭受重創。為了美元恢復信譽,重新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凌地位。美國選擇石油與美元掛鉤。這是因為,石油是戰略資源,現實生活中,誰也離不開石油——尤其在西方表現得更為明顯。

但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卻不信任美元,他想以歐元做為自己國家石油貿易的貨幣。在軟硬兼施下,薩達姆始終不為美國所動。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也徹底惹怒了小布希。須知,薩達姆 的做法無異於砸了美國的金庫啊。如果不滅薩達姆,就會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會使美國失去世界的統治地位。

於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一食管「洗衣粉」(普京戲評)到聯合國安理會,他一臉嚴肅,振振有詞地聲稱伊拉克有 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以此為借口,美國糾集了歐洲一幫小弟國家,悍然對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略戰爭,在絞死了薩達姆,扶植了親美傀儡上台,伊拉克民眾死亡的超過了一百萬後,在活著的伊拉克人民過著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凄慘生活時,石油美元霸權終於站穩了腳跟。

不過,現在伊拉克出口的石油收入,美國也有10%的純紅利。也就是說,美國在石油美元霸權建立後,又終於以另一種方式,佔有了伊拉克石油。

只能說你被美國欺騙了,最簡單明了的例證,伊拉克想趕走美國卻趕不走,可想而知,引狼入室的後果很嚴重。

而美國狼是要吃肉的,伊拉克的石油被美國全部吞並了。

說伊拉克好的都是賣國賊,賣主求榮之輩,而普通老百姓實在太可憐了!至今很多老百姓無家可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具體詳細解釋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有解釋,請移步查看。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置伊拉克普通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很多人背井離鄉,逃亡周邊國家。

美國是世界動亂之源,我們對此必須清醒深刻認識,時刻准備著保家為國。警惕美國利用賣國賊搞亂中國,從而再次攫取我們的財富,美國最擅長無中生有,豪取強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1世紀初,美國兩次攻打伊拉克,至今在伊仍有駐軍。至於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兩次都有明確理由:第一次是因為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安理會授權美英等國去「解放」科威特;後一次美國私自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幫助恐怖分子。

當然,透過表面的現象,美國攻打伊拉克肯定還有不可示人的目的,很多人說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但後來美國似乎並沒有把伊油田據為己有。那麼美國到底為什麼攻打伊拉克呢?

第一,為了掌控中東局勢。中東因其能源及地緣優勢一直是美國關注的地區,美國一般是通過代理國或勢力來控制中東,決不允許這一地區出現一個反美的強國。而當時的伊拉克正是這樣一個「出頭鳥」。

第二,為了伊拉克石油。美國雖然沒有佔有伊油田,但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視伊拉克石油。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石油的開采基本都控制在美英石油公司手中(後來控股權有變化)。美國之所以沒有把大批石油運回美國,是因為美國已成為油氣出口國。當然,美國打伊拉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石油美元,這是美國收割羊毛的工具,而伊拉克擬接受其他貨幣,這是美國不能忍受的。

第三,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在於改造伊拉克。一方面,美國企圖打下伊拉克之後按照自已的意願和模式把其打造成一個「模版」,以此來規范其他中東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在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過程中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美國軍工企業對戰爭的推動作用,對它們來說可謂是「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並未進行國家佔領,而是通過資本控制,更多是基於成本的考慮。

我們發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主要強國的版圖格局基本上沒有變化。是強國不再擴張了么?還是什麼原因?


控制方式的轉變,從土地控制向資本控制的轉變。

人類 社會 ,從奴隸制產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征服與被征服。即使現代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歐洲,羅馬帝國、普魯士王朝、奧斯曼帝國,一直到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等,都是通過佔領更多地盤,攫取更多的生產資料,成就霸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得以修 養生 息,但是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世界發展紅利、攫取其他國家資本的行為不會停止,只是方式不再是採取佔領的方式,而是更多運用資本的力量進行控制,如果有反抗那麼就用軍隊進行鎮壓。


控製成本的轉變,從殖民控制向金融控制的轉變。

接上文,如果通過佔領並進行殖民控制,往往成本非常高昂。但是通過在當地進行投資,把當地資本產出的大量盈餘變成收益。這樣可以避免高昂的管理成本、避免高昂的人力資源成本,而且由於股本控制,其控制力更強,控制效果更好。

同時,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裡面,資本對於政治有天然的吸引力,資本可以很輕松實現對於政治的影響。


控制層級的轉變,從殖民者向代理人的轉變。

接上文,想要把資本對於政治的影響力變換為控制力,一個非常容易的辦法就是扶植代理人。曾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大量的財閥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代理人,而且在俄羅斯政府高官裡面絕大多數已經被美國資本所控制,如果不是沒有美國資本背景的普京以鐵腕手段迅速消滅了7大財閥,那麼俄羅斯依然是牢牢控制在美國資本之下的小弟。


同時,運用殖民手段進行控制除了成本高昂之外,還存在一個巨大隱患,就是革命。美國曾經是英國、法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從初期作為宗主國控制殖民地的工具,到後來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話語權,最後成為反抗宗主國的先鋒。例如,現在的美國早已脫離英聯邦,成為世界霸主。

但是,運用代理人來控制,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代理人更容易屈從,運用本土的代理人進行本土化的控制更加容易,況且代理人出現問題可以隨時更換。

因此,美國現在不會通過佔領的方式佔領伊拉克油田,但是會通過資本滲透的方式控制伊拉克的資源。

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佔有石油,而是為了石油美元體系。各個國家發展經濟、發動戰爭都需要石油,想要石油必須拿美元交換,持有美元就必須為美元的濫發買單。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出現財政赤字,為了彌補財政赤字就濫發美元,讓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和個人為戰爭買單。伊拉克的薩達姆宣布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讓美元和伊拉克的石油貿易脫鉤,而且要實現石油產業國有化,所以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結束後,臨時政府就宣布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

㈡ 美國控制伊拉克後,為何不把伊拉克石油全都占為己有

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這種兩難處境,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
及時是一個強盜也應該有一點人性,不可能把伊拉克徹底佔有。這樣的話國際也不會同意,也會影響世界的經濟發展。美國是一個能看得見長遠的國家,不會貿然辦事的,所以不會把伊拉克的石油全部占為己有。

㈢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呢

伊拉克戰爭美國花費超過10000億美元,人員傷亡數十萬,如果不從伊拉克得到一些什麼,美國會不惜代價發動這場戰爭嘛?說為了伊拉克人民的幸福那都是借口,美國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伊拉克戰爭,雖然美國沒有實際的從伊拉克掠奪金錢和石油,但是等效獲得的東西,是金錢和石油無法比擬的!

美國對於波斯灣地區石油控制慾望,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目前的矛頭已經對准了波斯灣地區另一個石油大國伊朗,或許美國還會通過一場伊朗戰爭來控制整個波斯灣地區。那個時候,美國或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㈣ 美國打完伊拉克後,為何不開採石油

因為石油經濟,美國的石油很多,但大多是作為戰略儲備不開采或少量開采,間接控制影響石油產地,鞏固自己的美元世界結算貨幣地位,中國從中東拿石油就受到種種鉗制,不得不大量進口俄國石油。



為了讓這個印鈔票的游戲玩得更長久,美元幣值開始周期性波動,它掛鉤計價的對象就是已經成為世界工業血液的石油。

所以不只是美元利用石油維護其霸權,而是通過調控石油價格(其實也就是相對於美元的關系)來調控美元幣值,進而發揮其全球金融指揮棒的威力。



㈤ 當時美國攻打伊拉克後,為什麼一滴石油都沒拿走

美國攻打伊拉克有許多原因。很多人以為美國是為了他的石油,但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最並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利用石油賺取更多的美元。

所以其實美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利用石油穩固美元在世界經濟上的地位,從而利用這一點來控制世界經濟,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侵入伊拉克組織多部隊出兵,最後美國政府利用戰爭之後石油的價格上漲賺取了差額,美國許多石油資本家也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㈥ 美國人打敗薩達姆,為何卻不敢把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

眾所周知,自二戰後,美國發動的戰爭就一場接著一場,但是戰爭的殘酷也遠非一般人能夠承受,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雖然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但是仍然對參戰士兵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根據統計,68萬參加海灣戰爭的美國士兵中大概有15萬人都換上一種怪病,而截止到目前,已經有9000多人因此喪命,還有數十萬人每天要忍受病痛帶來的折磨。

這種怪病被稱為「海灣戰爭綜合症」,主要表現為失眠、失憶、情緒失控以及某些功能減退導致相關系統失調等等,出現這種症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殘酷的戰場環境會刺激士兵的心理,如果背負的壓力過大,就會導致生理系統的崩潰。另一方面,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大約使用了300噸的貧鈾彈,無論是接觸到貧鈾彈的士兵還是因為在戰場中吸入了鈾顆粒物的士兵都會受到輻射,進而引發相關病症。

然而美軍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2001年,阿富汗反恐戰爭爆發,緊接著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這兩場戰爭分別持續了13年和9年,由於美軍採取了「更加公平」的士兵們輪番上戰場的做法,所以一共有230萬美軍曾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服役,而「海灣戰爭綜合症」也再一次出現在他們身上,根據不完全統計,這230萬美軍當中至少有兩成也就是46萬美軍患上了怪病,絕大多數都具備「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

但是,仔細回想一下,當初伊拉克可是有100萬的軍隊,但是卻在美軍的手下堅持了4個月就被全線擊潰,這是為什麼呢?在當時,伊拉克綜合國力排名前三,在武器方面,伊拉克從歐洲和俄羅斯購買了大量的新型戰斗機,從裝備上來看,並不會顯得特別遜色,但是那個戰爭過後,這些武器裝備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美國3萬人幹掉了伊拉克100萬的軍隊,這在當時看來是很不能夠讓人接收的,畢竟人數太過懸殊了。後來,根據美軍方面的透露,伊拉克之中出現了內奸,關於伊拉克內部的一些情況,美國早就了如指掌,並且事先就做好了相應的規劃。

從這里可以發現,美國的情報工作一直都是很厲害的,特別是現如今的情報局,在美國的軍事行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03年的一天,美軍俘虜薩達姆。我記得當時我正在看電視,突然說大新聞出來了,薩達姆在一個地洞里被抓住了,薩達姆出來的時候鬍子拉碴、蓬頭垢面??當時我還在想薩達姆這種人怎麼能被人活捉呢?正常情況下是寧死也不能叫人活捉,被活捉有什麼好處,難道經過美軍審判能活下來嗎?這個獨裁者薩達姆最後居然是被俘的,還有利比亞的獨裁者卡扎菲最後也是被俘後跪地求饒,這些都令人大跌眼鏡,因為這些人看起來都是最不像會被俘或求饒的人。尤其是卡扎菲,他在求饒完以後還受辱,受辱之後就被亂拳打死,這實在是讓我難以理解。

當時美國打伊拉克的理由是懷疑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最後並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去打伊拉克,實際上在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時候,美國人民是非常反對的,美國人民為了伊拉克戰爭也付出了很多。伊拉克戰爭最終花了美國納稅人七千多億美元,犧牲了四千多名美國軍人的生命,這場戰爭到底有什麼意義?全體美國人民非常憤怒:「這伊拉克戰爭不就是我們全體美國人民在給猶太人埋單嗎?」大家知道美國有六百萬猶太人,美國人民認為是這些猶太人得罪了穆斯林,是這些猶太人得罪了拉登,是這些猶太人得罪了所有阿拉伯國家的人民,而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支持猶太人。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猶太人有錢,猶太人把持著美國的媒體、把持著美國的大銀行??但是最終花的這七千多億美元還是全體美國納稅人的錢。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

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盡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持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敏,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

事實上說出來的原因都不是真實原因,反恐或者發展生化武器都不是根本原因。美國耗費7000多億美元歷時7年傷亡幾千人最後悻悻的撤走,最終達到了什麼目的?單純的推翻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或者單純的為了尋找薩達姆支持恐怖主義的證據?或者為了尋找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的所謂生化武器嗎?以美國發達的情報網、以美國的精明,為了搜集薩達姆支持恐怖主義或者有生化武器的證據需要耗資7000億並且製造一場戰爭來達到目的嗎?應該不需要,這些證據完全有其他辦法來搜集。

戰爭是經濟的延伸,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原因必然是因為經濟原因。1972年,蘇聯與伊拉克簽訂「友好合作條約」,1973年,薩達姆力主收回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股份,美國石油公司損失最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經過42天最終取得海灣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經過此次戰爭美國加強了在中東地區的的軍事存在。蘇聯解體之後,世上已經再無國家可以直接與美國抗衡,美國為了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而且為了獲得國際石油定價權,要打擊和分化歐佩克內部各個國家,所以選擇拿處處與自己對著乾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開刀。對美國而言獲取石油定價權比佔有伊拉克油田更值得做,獲得石油定價權比佔有油田的利益更大。

美軍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伊拉克戰爭,如今已經持續14年之久,可是整個局勢仍然處於半失控狀態。美國並沒有給伊拉克人民帶去其承諾的自由,和平幸福而是恐怖不斷,經濟凋敝。

14年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投入軍費超7000億美元,並且付出了大幾千美軍士兵傷亡的沉重代價。美軍計劃的扶持親美政權,並盡快脫身,但是伊拉克的復雜局勢並沒有給予美軍脫身的機會。

如今美軍又想撤軍,又想留下顏面,避免伊拉克局勢失控,所以在撤軍問題上也是左右為難。如今美軍宣布阿富汗增加軍隊,就是美軍撤軍失敗的寫照。

有人問美軍為啥不把伊拉克的石油據為己有,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美軍是以反恐名義進入伊拉克,並不是對伊拉克的完全佔領。美軍沒有理由直接佔有伊拉克油田,只能通過間接控制的方式達成對伊拉克油田侵佔。

另外伊拉克油田的開發維護成本比較高,美國也沒有直接佔領具有己有必要條件。美國直接把伊拉克油田占為己有也要履行相關程序,畢竟伊拉克是主權國家。美國不可能冒世界指責的風險直接佔領。

事實上,美軍軍事佔領伊拉克主要是為了在伊拉克打造一個中東民主樣板,為推行美國意識形態,推行美國價值觀作鋪墊。美軍希望聽過對伊拉克的直接控制,達到控制中東的目標,石油並不是其最主要的目標。雖然外界都把獲取石油當作美軍主要目標,實際上美軍更為關注的是其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意義。

㈦ 伊拉克戰爭後, 美國怎麼樣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

由於美國小布希入侵伊拉克沒有什麼像樣的理由,傳說中的大殺傷武器也沒有找到,因此,出兵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為了減少這種尷尬局面,美國干預伊拉克石油產業盡量採用比較隱蔽的方式。

目前美國國務院有一個伊拉克工作組,下面領導了一個顧問團,派出大量顧問,進駐了伊拉克石油部、能源部以及立法、司法、執法各部門,以圖從政策和法規上制定對美國及西方列強有利的辦法。

目前主要的干預是限制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凡是出口到西方列強的,都批准,而出口到西方列強以外國家,比如中國,都加以種種限制。

聯合國有個針對伊拉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這個也由美英兩國來具體執行,執行過程中也是專門挑對美國有利的執行,對美國沒有什麼好處的,就限制執行。

㈧ 伊拉克油氣豐富,為何美國攻打伊拉克卻沒有拿走一滴石油

伊拉克是主權獨立國家,在二戰後,新的國際政治秩序是不允許殖民掠奪的。而美國是這個新秩序的倡導者與獲利者,它不可能直接去佔有中東國家的石油資源。然而事實上,打不打伊拉克,美國都未增加或減少對全世界的石油秩序的基本控制。

眾所周知,中東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之間,戰略地位重要,歷來是大國必爭之地。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在中東地區具有超強影響力,以色列、以沙特為首的海合會以及埃及都是美國的盟友。伊朗是美國的敵人,兩伊戰爭爆發後,美國支持伊拉克薩達姆攻打伊朗,八年的戰爭以兩敗俱傷收場。

在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又發動了侵略科威特的戰爭並且在很短時間內佔領了科威特,這就直接挑戰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科威特作為沙特領導的海合會成員,也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出手教訓薩達姆,一是要告訴薩達姆,不要試圖當中東地區霸主,挑戰美國地位;二是要告訴沙特等盟國,美國在關鍵時刻是靠的住的;三是要維護國際政治秩序,即一國不能通過戰爭來吞並另一個國家。海灣戰爭後,美國布希政府下台,美國當時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留了薩達姆一條生路。

海灣戰爭後,伊拉克國內什葉派和庫爾德人舉行反薩達姆起義,遭到薩達姆鎮壓,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薩達姆在鎮壓國內起義期間使用了化學武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聯合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制裁。

所以,為了搞清楚當初美國打伊拉克的原因,我們得從911事件回顧起。911事件可以說徹底改變了當時蒸蒸日上的美國的繼續向上的軌跡。阿富汗戰爭是基本的回應,並且得到了全世界在道義上的支持。但要在阿富汗的山洞裡抓住本拉登顯然需要足夠巨大的耐心。而當時的美國政府顯然在911事件的打擊下,集體走向了狂躁,連冷靜的國務卿鮑威爾也攔不住。

客觀上,美國社會從上到下,在當時是需要宣洩口的,當時的美國政府也確實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整個美國乃至全球的注意力都久久不能從911事件中擺脫出來。再加上美國人懷疑薩達姆與基地組織有牽連,於是轉移國內與全球注意力的需要與自身心態的狂躁,導致了小布希政府為打伊拉克戰爭就人為製造出了借口。

小布希政府當時的團隊都沒有意識到戰爭一旦開打,其善後的軍事支出將會驚天直竄,甚至會給美國的後續發展帶來巨大的困局。

如今美國的國債已經超20萬億美元,這其中的大部分其實都跟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有關。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的良性財政狀況與負債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美國人的經濟安全感直線下降,並且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捉襟見肘,得想方設法去籌措。

美國本身是個不缺油的國家,美國擁有當今世界儲量最大的未開採石油,而且美國的石油純度很高,開采就能用,在上個世紀,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直到為了保護戰略性資源為目的的禁止開採石油政策出台。

由於當年全世界的經濟還沒有一體化進程出現,各個國家都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同時,當時的美國在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方面大放異彩,長期的貿易順差讓美國政府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如此多的外匯儲備需要能夠增值,最好方法就是投資石油,而當時外匯由於波動性強,同時當時世界並沒有統一的貨幣結算計價標准,所以大量外匯自然是投資國外的石油項目會更保值,所以美國與中東國家,如沙特,迪拜,科威特等國簽訂了長期供油協議,由於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所以石油交易開始以美元計價,同時,協議規定這些國家拿到美元後需要投資美國,這就構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需求石油的國家會處於長期貿易逆差狀態,而輸出石油的國家會處於長期貿易順差狀態,這樣一國財富會不斷減少,一國財富會不斷增加,平衡國家收支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協議讓貨幣重新迴流,這就是美元與石油構成牢固關系的最重要前提。

當時很多國家都沒有意識到美國做法的重要性,直到上世紀70年代的中東戰爭,使得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很多發達國家出現了巨大的貿易逆差,財富外流,而美國由於美元與石油的迴流關系,經濟上反而更好了,因為沙特是最大的產油國,各個國家都需要石油,而沙特根據協議需要用美元投資美國,所以世界各國與沙特結算石油就需要用美元,美元成為了世界各國的需求性貨幣,世界各國都與美國開始進行貿易,美元成為外匯計價標准,而無論石油價格是多少,最終沙特都會把美元用來投資美國,所以美國經濟不會受到本質影響。

知道了這個原理,一些國家就希望自己使用的貨幣能成為國際原油結算貨幣,一些國家找到了當時的伊拉克,當時伊拉克雖然石油儲量多,但由於國家原油消費大頭是美國,而美國又只從協議國買油,所以雖然伊拉克原油儲量多,但賣不出去多少,於是伊拉克就打起了打科威特的主意,科威特與沙特接壤,最終伊拉克的目的是打沙特,讓石油與美元的關系終結,用歐元取而代之,所以在法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下,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並大規模使用毒氣彈,科威特在數周之內淪陷,沙特安全受到威脅。這時,為保證美國自身原油生命供給,美國正式出兵進攻伊拉克,在美國強大火力下,伊拉克迅速敗退,這就是第一次美伊戰爭。

美國打伊拉克至今一共花費了大約1萬億美元。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已經探明,但尚未開採的1000多億桶石油,毫無疑問,這些石油必須以美元結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美國為了自保,不得已採取了量化寬松政策,大規模超發貨幣,但美國本土並沒有受到任何通貨膨脹的影響,原因就在於石油等剛需產品必須使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內有再大的危機,只要他想用石油只要銀行不斷的印出新鈔票就可以了,美元確實超發了,但是並沒有存在美國本土,而是都流到了境外。美國對中東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控制中東的石油。無論美國打伊拉克和利比亞,都有好多噴子歌頌美國,說美國解救了那兩個國家的人民,結果極端組織多年在這兩個國家,燒殺搶掠。美國卻無動於衷,原因很簡單,石油已經被控制了。那裡的人民的死活,與美國無關。

㈨ 伊拉克油氣豐富,為何美國攻打伊拉克卻沒有拿走一滴石油

要知道,打石油也是因為經濟,能把石油完完全全的換成錢出去了,那就沒有帶走油的必要了,所以說美國沒有那麼傻。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但是對他們打完之後沒搬石油不理解,但是伊拉克戰爭之後,它們本國內的一些經濟已經洗牌,掌握油田的大享或多或少有了美國的影子,所以說它們之間其實是有交易的。

伊拉克是戰敗國,他們現在的民眾還大體上算穩定,對資源上來說其實他們現在沒有資格說什麼,因為他們現在還不夠強大,就算百年前的中國一樣,中國的古董、字畫、黃金、白銀,都在那個時候流失出去了,只是那時候貨幣還沒有通用,所以多半是掠奪了實物出去。

而現在國際上已經有著通用的貨幣了,各大銀行也有相關的匯率,所以說其實現在要帶走一些資源,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運來運去,而是把到了口袋的錢拿到手就行了,這樣還遠沒有那麼麻煩。

㈩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

很多人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從伊拉克搶奪石油資源,然而在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美國並沒有將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占為己有。由此可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搶石油,而是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薩達姆想要用歐元取代美元結算石油,薩達姆用歐元結算石油,對於美元的霸權地位造成了極大地影響。

發動伊拉克戰爭對美國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除了數千名士兵的陣亡。數千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外,美國陷入中東的戰局,還導致了美國的軍費開支增大,加大了美國的經濟負擔。同時美國打垮伊拉克之後,伊朗在中東地區開始崛起,美國已經陷入了伊拉克戰爭的泥潭,還要再去面臨伊朗的壓力。因此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實際上也把美國拖進了戰爭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