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與日本戰略石油儲備方法.經驗.政策.基地數量
構想始於二戰 旨在維護經濟安全
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從醞釀到最終建立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艱苦磨練」。這一構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美國當時的內政部長哈諾德·伊克斯提出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構想。1952年,美國國家礦產資源政策委員會也提出了類似建議。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爆發使艾森豪威爾總統認識到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性,再一次提議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由於種種原因,上述建議始終未能在政府和國會間達成一致並付諸實施。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實行全面石油禁運,導致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美國政府遂下決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1975年12月22日,福特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該法授權美國政府建立高達10億桶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美國政府從1977年7月21日正式開始儲備石油,後來最終形成的儲備能力為7億桶。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布希政府認為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因此提出了擴大石油戰略儲備容量的建議。2003年4月,國會正式批准了布希政府的建議,並批准撥款15億美元用於擴建儲油設施,使之達到10億桶容量的要求。
地點選在沿海 方便安全成本低廉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地點幾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主要選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個州的沿海地區,其原因有三:
一是運輸和加工方便。墨西哥灣是美國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加工基地。由於緊靠油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不僅大大提高了戰略石油儲備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還降低了釋放儲備時的運輸成本。
二是安全性較高。美國的戰略石油均儲藏在該地區地下610米至1200多米深的巨型鹽礦洞穴中,這些鹽洞足夠容下原來的紐約世貿雙塔。如此深度幾乎可以防禦任何人為和戰爭的破壞。
三是有利於儲藏,且成本較低。墨西哥灣沿岸有500多個鹽質洞穴,採用簡單的「水溶技術」,即用清水將鹽溶解便可將鹽洞加工成巨型圓柱狀「地下儲油罐」。由於鹽洞很深,地層壓力將封閉任何裂縫。此外,鹽洞的上下幾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溫差,可使原油保持循環流動,有利於保持油品質量。據能源部介紹,採用鹽洞儲油,建造和維護費用很低,平均每桶容積建造成本只有1.5美元,每桶儲備石油每年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為25美分,是採用地上罐儲方式的1/10,是採用岩石礦洞儲存方式的1/20。
政策多次調整 惟有總統有權動用
從1977年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持續增加。此後,柯林頓政府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發生了一些改變,幾次動用這一儲備以調控石油市場油價。到2000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降至5.41億桶,為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布希總統上台以來,特別是「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又明顯調整。2001年11月中旬,布希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戰略石油儲備,目標是2005年增加到7億桶。到2002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升到5.99億桶,2004年3月又增至6.59億桶,創歷史最高水平。
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約相當於美國目前6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如果加上商業石油儲備,可以替代160天的進口量。戰略石油儲備的最大釋放能力為每天430萬桶,可以連續提取155天左右。
當然,要動用這些深藏地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有美國總統一人說了算。一旦總統決定動用,能源部將採取招標方式向市場公布投放數量,通過競標最終決定中標購買石油的公司。從開始決策到投放市場只需13天。
美國國會1990年在重新修訂《能源政策與儲備法》時,放鬆了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條件,理由是「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據新規定,除了「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外,在國內石油產品供應出現中斷或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總統也可決定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此外,在企業因突發事件導致其石油供應中斷的情況下,能源部可有償向這些企業借貸戰略石油,但借貸期不能超過6個月,借貸總量不能超過500萬桶。這樣做既可解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給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帶來一定收益。顯然,布希政府此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並不屬於「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
5月2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簽署了興建中俄原油管道的協議和600萬噸原油的鐵路購銷合同。消息傳出,日本朝野大為震動,雖然俄羅斯已經表示將暫時擱置日本提出的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港的管道建設方案,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仍不放棄努力,利用參加聖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慶典的機會再次向普京游說。日本媒體評價,「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尋求穩定石油供給的心情是多麼急切」。
日本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
記者親身感受到日本社會對石油的重視程度:每天的經濟新聞都會對美國道瓊斯工業品中原油價格的變化進行詳細報道,伊拉克戰爭期間,對世界原油價格的分析更是日本各大經濟類報章的主題。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日本僅在日本海沿岸擁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油田,產量僅佔全國石油供給量的0.2%,日本石油基本上依賴進口。
對於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使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吃了大虧,此後,日本政府便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一方面在中東以外的其他地區尋求穩定的石油供給,另一方面積極加強石油儲備。
20世紀70年代,石油主要消費國對石油重要性的認識明顯提高,為此創建了國際能源機構,各加盟國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90天石油儲備和必要時互通有無的義務。在此框架下,日本全面推進民間石油儲備,1975年制定了《石油儲備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從事石油進口、精煉和銷售業務的公司的責任義務關系。1978年,日本石油公團又開始推進國家儲備,確立了日本現行的國家和民間兩極儲備體制的雛形。1981年,日本民間儲備達到了90天的目標值,1988年,國家儲備數量也達到了50天的使用量。在1994年之後,政府為降低相關石油企業的壓力,將民間儲備的義務額降至70天,同時將國家儲備調高至5000萬KL(千升)。
到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日本的國家儲備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間儲備中原油和成品油各佔一半。根據日本政府最新的統計,今年4月的石油儲備為8899萬KL,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國家儲備4844萬KL,可用92天,民間儲備4055萬KL,可用77天。
儲備庫建在海上地下
國家石油儲備基地要建設在儲備費用低、安全程度高、地質條件適宜、運輸方便的地方。日本是一個平原狹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根據本國的石化工業布局,日本採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海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庫的多樣化儲備方式。
1983年建成的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是日本第一個石油儲備基地,採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儲備。上五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位於九州長崎縣,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上油罐儲蓄基地。在防波堤包圍下並列放置了5條儲藏船。每條儲藏船長390米、寬97米、高27.6米,可以儲藏440萬KL原油。串木野石油儲備基地位於鹿兒島縣,採取地下岩洞油庫方式儲存,基地內現有3個儲油設施,一個寬18米、高22米、長1100米,另兩個寬度高度與上一個相同,但長度為2200米,這三個設施總共儲存著175萬KL石油。地下岩洞油庫儲油的優點是,能夠穩定保持約9攝氏度的溫度,具有較強的抗地震、抗雷擊等防災性能,藉助地下水的壓力可阻止石油外泄的危險。
願意把儲備基地借給中國
在激烈的國際石油市場變化中,日本政府認為本國的石油安全將越來越與亞洲石油供需休戚相關。在不久前的國際能源機構大會上,日本還提出了建立亞洲共同儲備基地和東亞能源安全保障機制的建議。
日本提出,東盟10國除擁有少量民間儲備外均未建立國家儲備;中國雖已著手建立國家儲備,但儲備能力還跟不上進口的增速。東亞這13個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均高達50%以上,中東地區局勢動盪,亞洲各國石油供應都面臨較高風險。而日本的儲油設施尚有一定空閑,為此日本提議,首先將沖繩兩處儲油基地借給離其較近並願意進行合作的東盟各國和中國,隨後在經東盟同意的基礎上,選擇諸如菲律賓和泰國的合適地點,由日本提供技術,合作建設新儲油基地。▲
❷ 石油庫是指儲存儲存原油的庫區嗎
一般概念上是指原油和成品油,不是只有原油
要是按照嚴格術語定義,根據GB 50074《石油庫設計規范》的界定,石油庫是「收發、儲存原油、成品油及其他易燃和可燃液體化學品的獨立設施」
另外根據標准適用范圍,像是煉廠油庫、輸油站、石油天然氣站場等不屬於石油庫的范疇,盡管它們存在儲存油品的能力
❸ 西北內陸石油儲備基地的優勢
西北內陸石油儲備基地的優勢如下。
1、人煙稀少,未被開發的基地,沒有被人類活動破壞。
2、石油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原材料充足。
3、地勢較高,不易被自然災害破壞。
4、屬於可再生土地,石油開采後土地可以被用於種植,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
❹ 大型原油儲備庫的建設,是否有意義
一直以來,美國這個建國才300餘年的國家,甚至會給人一種全世界第一多秘密國家的感覺,神秘的51區、外星人傳說、飛碟,而另有傳言稱美國南海岸的底下,埋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原油庫,這是真的嗎?
答案的確為真,美國也在數次能源危機中承認了這一處「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的存在。最近一次美國高調展示該地下油庫,是在沙特的煉油設施遭到襲擊之後,為了平緩世界油價,美國表示在危機時刻將會動用國家儲備原油,並投入市場降低沙特原油減產一半的影響。
據稱,美國起碼在墨西哥灣沿岸海岸線下,建立了4個原油的安全儲存點,通過挖掘和擴張60個岩鹽洞穴,美國最起碼在地底儲存有7億桶原油,甚至近年來儲量已經超過10億桶。這是什麼概念?按照世界產油大戶沙烏地阿拉伯日產1200萬桶原油來計算,美國的儲油量最起碼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個月產量,是中國的半年產油量。外加美國產油量世界第一(1300萬桶每天),美國的原油絕對能夠多到一個你不可想像的程度。
美國的地下儲油庫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除了美國外,世界各國都有進行石油儲存設施的投資建設,但都沒有美國的規模大。那麼為何美國要將從地底挖出來的石油,重新埋回地下儲藏呢?
日本的主要原油儲藏庫所在位置
有如今的好日子自然就有艱苦的日子,美國也不例外。1973年美國支持以色列發動「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再次大敗,不甘心回家啃羊腿的阿拉伯各主要原油輸出國立刻聯手起來針對美國,切斷了向西方世界的石油出口,即著名的石油危機。當時美國並沒有如今的原油產量,極其依賴從海灣國家進口原油,所以世界油價開始飆升,尤其是美國,即使是富人都對高油價感到肉痛。美國不少地方甚至加油站油庫都已見底,為了保護他們的石油,不少民眾持槍保衛他們的 汽車 ,以防「偷油賊」光顧。
隨著石油危機結束,美國人再次用上了廉價的石油,但是危機意識開始縈繞。數年後美國開始興建地下儲油設備,將洞穴封死、不留縫隙後,美國人將低價購買來的原油倒入,將其填滿。一旦再次發生能源危機,美國就將動用這些儲備原油,通過對沖的方式平抑石油價格。別看僅僅只是價格的小波動,但地下石油儲存庫對於美國而言極其重要,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
事實證明,洞穴藏油效果的確很棒,這些岩鹽結構穩定,原油無法滲透或者發生反應,相當於天然的大油罐。在地面上你看不到任何關於儲油設施的痕跡,僅能看到少許管道和豎井,但這些豎井往往深達數百乃至上千米才能到底。地下洞穴有時候並不會完全穩定,會發生側壁或者頂部坍塌事故,所以為了安全選址和早期建設十分重要,一旦原油放入洞中,工程人員將無法再進入洞穴,只能通過遠程操作的方式進行有限的修補。
美國近10億桶的儲油量雖然不能滿足美國這種「大油耗子」的長期需要,但是加上本國原油產量大的補給,也算是夠用。另外一個幾乎不產油的國家——日本,相較而言地下油庫就大得可怕,僅3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儲有5億多桶原油,日本人的危機意識迫使他們要做好一切有用資源的存儲。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後,部分近海出遊設施一度受到影響,由於擔憂未來這些油庫仍然不夠大、儲油量不夠多,有關人士開始呼籲日本繼續擴建原油儲藏庫的規模至如今的數倍以上。
盡管有如此多的未雨綢繆,但在未來爆發的危機中仍然有可能出現石油儲備無法獲得迅速調撥利用的可能,1973年的能源危機會再次發生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我們每天都在嚴陣以待罷了。
世界博弈背後的根本目的是資源佔用,而原油作為現在和未來一大段可預見的未來主要的能源材料,其對經濟,國防等眾多領域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中國要維持高速發展,能源供應就如同人體血液一樣不可或缺,中國本土的原油供應遠遠滿足不了這些需求,只有不然國家就不需要費大精力和財力開通這么多跨國能源管道線也不需要跟別的資源國家簽長協。另外加上國際局勢的動盪變幻莫測,一旦能源線路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正所謂「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廣積糧,緩稱王」,有沒有意義,可以細細思量。
眾所周知, 石油是一種戰略物資,影響著國家的方方面面,大型原油庫的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儲存更多的原油,是一種戰略儲備,對於石油進口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歷史 上,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通過控制原油的產量,使得當時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上升至11美元,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大。於是 在1974年,經合組織(OECD)的成員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IEA),而且要求所有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進口量的石油, 以應對石油危機,各國開始大力興建大型原油儲備庫。
20世紀80年代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從每桶13美元飆升至43美元,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於是很多國家把石油儲備增加到90天凈進口量以上,以抵消原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各國進一步興建了更多的原油庫。
一直到現在,每當國際原油市場出現供應問題的時候,各個國家都會動用石油儲備。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向市場投放了3300萬桶儲備原油,也曾請求中國釋放原油儲備,平抑國際油價。可見原油的戰略儲備是多麼的重要。
我國的石油現在對外依存度達到60%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而在1993年,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這一年我國正式轉變為原油凈進口國,而當時我國並沒有大型原油儲備庫。直到2002年底,《國家計委關於建立國家石油儲備實施方案的請示》的批准,標志著開始正式啟動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包括大型原油儲備庫以及地下水封岩洞儲油)。
第一期建設選擇在東部沿海地區。經過慎重的研究,最後選擇了第一期4個儲備項目,其中就包括了 舟山嶴山、寧波鎮海、青島黃島及大連4個基地。
這4個地方經濟發達、需求旺盛,最重要的是附近都有大型煉油廠。而且當時也確定了,接下來的第二期、第三期儲備建設項目,可以在西部適宜地區建設布局,更為安全。所以,現在西南、西北多地都非常積極地申請建設儲備基地。二期工程也安排了若干西部石油儲備基地。
而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之間達成了相互妥協協議,內部團結一致, 以後原油的供應又會牢牢地被控制 ,所以,在國際油價低的時候大量儲備,價格高的時候進行使用, 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平穩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應該大力建設大型原油儲備庫。
❺ 西北內陸石油儲備基地的區位優勢是什麼
地理優勢。
蘭州國儲石油基地位於永登縣秦川鎮,位於蘭州市西北部,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和優越。
蘭州國儲石油基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儲公司,為蘭州石化公司正處級二級單位。
❻ 牟定石油戰略儲備庫投資多少
牟定石油戰略儲備庫投資是46億。建60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備庫,戰略石油儲備是在戰爭或自然災難時,以保障國家石油的不間斷供給為目的的石油儲備。其服務於國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斷供給為目的,同時具有平抑國內油價異常波動的功能,是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