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東營的石油為什麼出名
擴展閱讀
河池至都安高速費用多少 2025-07-14 21:06:02
降魔的tvb資源在哪裡找 2025-07-14 21:05:59
烘培的工具有哪些 2025-07-14 20:46:19

東營的石油為什麼出名

發布時間: 2023-02-24 14:29:36

① 東營最出名的特產是什麼

東營是山東省的地級市,位於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要說東營最有名的特產,當然是石油。東營勝利油田是我國第二大油田。東營人因為石油而富,人均GDP全國第二,問你服不服?

上面寫雖然有說笑的成分,但確是事實。一說起東營,你第一反應是不是「那裡很多石油」?實際上,東營不止有石油,還有很多特產呢。例如樂安葦編、黃河口蝦 皮、黃河口刀魚、龍居紫葚酒、黃河口海參、利津水煎包、黃河口冬棗、三疣梭子蟹、麻灣西瓜、黃河口大閘蟹、黃河口大米、對蝦、文蛤、花官大蒜、史口五香餚雞、油潑扯麵、碼頭葦席、雙王刀具、青州府花邊、中國齊筆……還有很多,簡直說不完呢!

這么多的特產裡面,最能代表東營特色的,我覺得應該是東營的葦編。

東營市位於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有大片天然蘆葦草場,年產優質蘆葦億萬公斤以上。因為蘆葦具有柔輕、韌性、防潮的自然特性,所以聰明的東營人就用蘆葦來編織東西。

東營市的樂安葦編 歷史 悠久,有3000多年的 歷史 ,是山東葦編手工藝品的重要產地 ,它充分展現了黃河三角洲地區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 歷史 。葦編製品多種多樣,有鋪炕的炕席、筐、葦笠、簍、捕魚的筌、籃子等等。葦編製品結實耐用、天然環保、美觀大方,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現代 社會 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用的都是現代化的東西。這些純手工的葦編製品,已少人使用。現在,東營的葦編逐漸轉型為工藝美術創作型的生產,使用傳統工藝創新葦編和葦畫題材,讓人民從中獲得更多美的享受。

年紀大一點的山東人應該對葦編製品很熟悉。鋪坑的席子、遮雨的葦笠等,承載很多人們對鄉土的懷念和記憶。

東營最出名的最賺錢的產量最高的第一是石油兩千多萬噸,第二是海鹽五百多萬噸,第三是車用汽油柴油四百多萬噸,第四是海貨,魚蝦蟹產量一百多萬噸,僅次於舟山漁場。第五是人才輸出,每年凈流出打工求學者三到五萬人。第六是泥沙造地每年幾千畝。第六是黃夕菜,三分之二的荒地在深秋的夕陽里紅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像天上的彩雲掉下來。關鍵是在開水中燙上五分鍾拌上蒜泥香油特好吃,據防疫站食品成份分析,營養成份特全。第七是野兔子肉,真正的天然的野味,餚肉很好吃。實惠。因荒地里下套就能抓到。第八是水煎包,各種口味餡的都有,外焦里柔,噴香。第九是馬場酒,實在,每晚都喝也不煩。第十是槐花蜜,有十萬畝槐花林,槐花蜜做點心,味道好吃超過任何糖類。如果你從外地坐長途車或自駕游往東營走,就像到了大草原,天連地,地連天,一望無際,無遮無攔,心曠神怡,特干凈,整個小城像洗了幾十年的牛仔褲,到處都一塵不染。

迎新春送好禮東營特產多的是,廣饒縣的餚驢肉、華譽集團的肉食雞產品,河口大閘蟹、龍居丸子、利津水煎飽子,東營的帶魚大對蝦等、、、、很多特產

不要拿著 歷史 當新聞,不要再提石油,再提孫武,不要再拿黃河口大閘蟹說事兒。

石油已近枯竭,孫武已被濱州惠民認領,大閘蟹亦是外來物種。

冷靜下來,我大東營最出名的特產當屬廣饒餚驢肉,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當年,「馳中」牌餚驢肉享譽中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當驢肉成為稀缺資源之時,人們終於認可了「馬也中」!

開個玩笑,其實東營最出名的特產就是「石油」。

東營真正意義上的特產應該是馬場酒,濟南軍區軍馬場自釀的糧食酒,有"軍中茅台」之稱。

東營是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家鄉,位於黃河三角洲地帶,這個地方既然和黃河這么近,想必特產也多與黃河有關,我現在為大家介紹幾個特產。

1.黃河口文蛤,這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於著名的黃河三角洲,被稱為「天下第一鮮」。不僅肉質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還是東營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

2.黃河刀魚,因其形似利刃而得名,產於黃河三角洲。真的很好吃,營養價值非常高。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它的特產也是極為豐富,且營養價值高,黃河刀魚對人體有很多好的作用。

3.餚驢肉,它的用料講究,且「餚葯」配料豐富,餚葯是香葯類,餚驢肉肉質鮮嫩,且有提神,強身健體的功效。這都有利於人們的身體 健康 。以上就是我列舉的幾個東營特產。

東營,其實說起來特產很多,不過要是找最知名的特產,我個人覺得只有兩個。一個是機場月餅,一個是馬場酒。

先來說說機場月餅吧,雖然屬於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不過,只要是你吃過,我覺得你一定會喜歡它。

機場月餅它起源於1979年,來自於張店糕點廠,一經推出,就得到了人民大眾的厚愛。風雨四十年,它已經成了東營中秋節必有的一道風景。時代在發展, 社會 在進步,但是機場月餅依然保持它的本色:真材實料,保質保量。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一臨近中秋節,買月餅的人絡繹不絕。排隊,排的很長,因為不僅僅只是東營人買,隔壁縣市也有來買的,如淄博、濱州……等。我想,把它作為東營的特產,理所當然。

再來說說馬場酒。

這個酒,頗有名氣,個人覺得甚至超越了機場月餅。因為月餅只在過節期間火的一塌糊塗,而馬場酒則不同,它是一直火,未停歇。這個釀酒的,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釀酒,當時只是內部供應,不對外銷售。因為它是原濟南軍區軍馬場酒廠。後來,因為釀造工藝精良酒質好,喝過的人口口相傳,再因為為貫徹落實重大決策,軍馬場酒廠於2004年正式轉變為山東欣馬酒業有限公司。這個酒,好喝不上頭,度數高的也不辣喉,所以它很快成為了人們追捧的焦點。到現在,周邊縣市都設有分售點,可見它的火熱程度。

以上兩者,就是我推薦的東營最特產的特產。至於水煎包、黃河口大閘蟹等,我個人覺得不如機場月餅和馬場酒更東營一些。

茅草,蘆葦,還有奇大的蚊子

東營市是依託勝利油田建立的城市,當時是兩個機構一套領導班子。東營市最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現在正在打造航空製造業基地。黃河入海口,海產品養殖業規模比較大,曾經去那裡吃過基圍蝦還有味道鮮美的蝦醬……

② 勝利油田成就東營,還是東營成就了勝利油田

確實是勝利油田成就了東營市!可是就是東營市把勝利油田禍禍成皮包骨頭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可以肯定地說,是勝利油田成就了東營,而絕非東營成就了勝利油田。

東營是一個新興的資源性城市,位於黃河入海口東側的沖積平原,原隸屬於山東省惠民地區。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在渤海沿岸灘塗發現了石油,為保密起見,名為「九二三場」(即鑽探石油的出油日期為九月二十三日)。那時候大多數人還不知道東營在什麼地方,只到一九七三年,勝利油田的所在地還是個不毛之地,距離墾利縣的永安還有二十多公里。此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設立了東營市,原惠民地區分為東營市和濱州市。勝利油田也向東延伸到濰坊的壽光、寒亭和昌邑,向西延伸到德州的臨邑和陵縣等地。

由此可見,是先有了勝利油田,後才有了東營。所以,是勝利油田成就了東營。假如沒有勝利油田,東營很有可能仍然是渤海南岸的鹽鹼不毛之地。

我在黃河入海口當過知青,知青農場的周圍就是勝利油田的採油廠和井下作業隊。勝利油田那時候稱為「九二三廠」,我父親的戰友也有在油田任職的。

在勝利油田開發時,東營只是個小村子。隨著油田的開發,東營成了山東的地級市。誰成就了誰?同樣的問題還有,是大慶油田成就了大慶還是大慶成就了大慶油田?是寶安縣成就了深圳特區還是深圳特區成就了寶安?凡是有腦子的都會有選擇。

自然是油田的開發成就了一個城市。離開資源,這里是黃河淤積的土地,鹽鹼灘塗,莊稼產量低。

這個很簡單的問題,油田是種子,東營是土地,油田是找了一個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

勝利油田先於東營市,正是由於勝利油田的開發,才有後面單獨設立東營市。

1、勝利油田開發始於1963年,東營市設立於1983年,時間上可以看出,誰先誰後;沒有勝利油田開發鋪的經濟和民生的底子,怎麼可能 單獨設立東營市?

2、在東營市成立之前和成立後2010年前,東營的工業經濟大多勝利油田展開,到現在許多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是油田供貨商,圍繞勝利油田伴生的經濟組織占絕大多數,

3、在東營市成立之前,基礎水利象排水乾渠、道路、電力等設施也是油田完成的。

4、在東營市成立之前,許多教育、醫院、供水、供電、運輸等都是油田建立 的;

5、東營市83年建市後沒有幾個企業,沒有退休職工負擔,主要發展也是2000後房地產市場火起來後賣地財政收入厚實起來後。來自油田稅收占財政稅收低於50%應該是中石化上市後許多上市板塊稅收劃出去後。

6、油田的物業、教育、醫院、供水、供電、供暖這才剛交東營市管理,在這之前這些民生事項都由勝利油田負擔。東營市可以說輕裝上陣。

7、東營民營企業化工、冶煉、石油裝備2000年後快速發展,人才技術來自油田居多,勝利油田對當地經濟民展直接間接貢獻功不可莫。

8、這幾年油田經濟發展不好,東營市也不好,因為圍繞油田經濟展開的大大小小企業還相當大,直間接帶動的經濟相相當大。油田經濟不好,油田幾十萬職工收入跟不上,東營的消費內需就成了問題,整體現在油田消費市場相當蕭條。

9、勝利油田是個大的經濟組織,東營市作為政府,各自發展都好,相輔相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油田職工也是東營市的市民,不要有意無意的分割才好。

勝利油田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因為第一口油井是1963年9月23號勘探開發出油的。所以原來的油田叫做923廠。後來更名為勝利油田。東營市成立於1983年底。因此先有勝利油田,後有東營市。是誰成就了誰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雙贏關系。油田發展離不開地方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東營市藉助油田這個龐大市場發展了一些化工等等大中型企業,富裕了老百姓。所以說二者的榮耀是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結果。

還記得前些年遇到一個朋友,當她介紹來自山東東營的時候,我一臉蒙圈,不知道東營在哪裡。但當她說到勝利油田就在東營的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勝利油田所在地啊!

至於到底是勝利油田成就東營?還是東營生成就勝利油田?

東營雖小,GDP卻位居全國前列

作為我國大陸地區的293個地級市之一的東營,在2018年《中國大陸GDP百強城市排行榜中》以GDP重量4507億元,人均GDP約為20.8萬元力壓深圳的GDP重量24221億元,人均GDP18.6萬元名列第一。

當然,東營的人均GDP最高,得益於常駐人口只有217萬,遠遠小於深圳的1302萬常駐人口。

但一個小小的地級市,人均GDP居然超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特大型城市,勝利油田及其相關的配套產業收入,貢獻的力量不可謂不大。

東營的成就,勝利油田功不可沒

但是,如果不是勝利油田,東營又怎能做出如此驚人的成就?

從1961年4月,石油工人在東營打出第一口工業油流井,勝利油田進入規模性開發,到如今成長為僅次於大慶油田的中國第二大油田。到現在勝利油田已經累計生產原油將近12.6億噸,上繳利稅近9000億元。

從2017年開始,勝利油田的年產量基本穩定在2300萬噸左右,勝利油田及其相關配套產業給東營創造了可觀的效益,也為東營人民提供了穩定的,數量巨大的工作崗位。

從1961年4月的山東省惠民地區廣饒縣東營村,到1983年東營成為地級市,車牌號升格為魯E,在山東省的地位逐步上升,重要性逐漸增大。

這都是石油資源給東營帶來的好處,讓東營在短短的20年時間內從一個小農村發展成地級市。

同時,也匯聚了來自全國的各種類型資源。比如中國石油大學在東營建立的分校區。

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才能保證後續發展

勝利油田,帶動了東營的發展。東營也以勝利油田為核心,建立了以石油勘探、開采、煉制加工以及科研等產科研一體的石油工業體系。

如今的東營,石油工業的印記隨處可見。但自然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不及時進行轉型,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城市沒落、人口減少,最終將變成一座空城。

所以近幾年,東營也在嘗試轉型,減少對石油工業的依賴,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城市的支柱產業也從原來單一的石化產業,擴展到了石 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五種支柱型產業 。其中石油裝備製造業占據山東省的80%,全國的30%,主營收入超過200億元。

航空航天產業,在東營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商飛試飛基地就在東營,國產大飛機C919的試飛工作就是在這里完成的,空中客車的中國再交付中心也將落戶東營。

結束語

東營的興起,是由於地下蘊藏的石油資源。

勝利油田的建設,為初期東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凝聚力量,對東營的後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資源總有枯竭的那天,可以為城市帶來的改變是有限的,而人的創造性則是無窮無盡,可以帶來更多的資源與財富。

期待東營有更好的發展,同樣期待全國的其他資源型城市在後資源時代,在資源枯竭之前能夠更好地轉型,取得更好的發展。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勝利油田成就了東營,但也落敗了東營。

③ 東營為什麼被稱為油城

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所在地,盛產石油,年產量在2700W噸左右。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④ 為什麼東營會有石油

准確地說,東營是沉積平原。
在1000萬年以前,東營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洋里生活著大量的生物。那些生物死亡後,它們的遺體就會和泥沙一起沉入海底。由於海洋里鹽分較高,加之海底溫度極低,保證了那些遺體不會馬上被細菌分解,不會馬上腐爛,大量地被保存下來。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得以被保留的生物遺體不斷地沉積,不斷地被泥沙等物質覆蓋。久而久之,那些生物有機體在沉積層內腐爛了。這些地層內的氧氣很少或根本就沒有氧氣,因此殘體被微生物分解為富碳化合物,最終形成有機層。這些有機物質與沉積物混和,形成了細密的頁岩或源岩。隨著新的沉積層不斷沉積,源岩被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和熱量,這些熱量和壓力使得有機物質成為了原油和天然氣。石油從源岩內流出,積聚在厚度更高、孔隙更多的石灰岩或沙岩(稱為貯油岩)中。地殼運動使得石油和天然氣被截留在不滲透岩層或蓋岩(例如花崗石或大理石)之間的貯油岩內。

⑤ 東營是成於油田,敗於油田嗎

簡單地將東營的成功與失敗歸於油田,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問題。

不過,更准確的說法應該是,東營的確是一座因油田而興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漸地沒落,實際上是很多資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東營市還不是東營市。

在當時,東營是山東省惠民地區廣饒縣東營村。

石油會戰之時,華東地區的勘探人員在東營附近發現了油田,由於油田位於勝利村附近,這個由東營村、勝利村以及周邊村鎮組成的油田被命名為勝利油田。

1966年,運輸原油的淄東鐵路修建,東營擁有了第一個火車站。

石油改變了東營的命運。

就好像鐵路改變了河北省石家莊村,河南省鄭縣的命運一樣。

由於石油,東營獲得了國家發展規劃的青睞。

公路、鐵路、火車站、機場,紛紛眷顧了這個渤海灣畔的小村莊。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遷之時,當時的中國石油大學也遷入了這座石油小城,並更名為華東石油學院。

1983年,東營成為地級市。

車牌號為魯E,由此可見,地位並不低。

石油給東營帶來了諸多難以想像的資源,由村發展成地級市,東營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

不過,大量湧入東營的人口,似乎並沒有多少人為這座小城做過長期規劃,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師也好,外地學子也好,東營這座城市構成簡單,石油將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並沒有團結起來。

譬如,中國石油大學的搬遷。

2002年,中國石油大學開始盯住了山東基礎設施與經濟環境更加良好的青島,之後,便沒有留戀地將主要的學院搬遷到了青島。

在山東省內部,2017年,東營的GDP為3801億元,這樣的數字,遠超一些三線城市。

作為一座人口只有213萬人的城市,東營的人均GDP可以說是十分可觀。

但是,東營的危機,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顯。

比如,人口老齡化。

2014年,東營60歲以上人口為35萬人左右,在當年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8%。

坦率地說,東營人口老齡化,已經是難以挽回的事態。

這或許才是東營真正的衰敗。

石油的發現使得大量工人紛紛前來,高校的搬遷帶來了大量的教師與學生,火車站促進了東營與其他地方的商貿交流。

但是,這一切似乎停了下來,石油帶給東營的,只有這么多,剩下的需要東營自身創造的,很顯然,東營創造不出來了。

於是有才能有技術有野心的人選擇用腳投票,離開了這座城市,中國石油大學的搬遷是一個標志,而人口老齡化則說明,東營難以吸取年輕人口。老年人因為年齡大了,難以離開。

東營的興起,是自然蘊藏的石油資源。

但東營的衰敗,應該是,原本眷顧給東營的優質資源與優秀人才,決意離開吧。

如果您到外地,別人問你是哪裡人,說東營的話也許沒有幾個人知道,如果說勝利油田,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由此可見東營市的知名度還是需要油田來打響的。

現在我對悟空的問題提出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東營也算資源城市,依託於勝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設也是讓步於油田,所以在東營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會出現油井,抽油機也許在小區里,也許在路中間。並且,東營市是山東省人均工資最高的城市,這項榮譽得益於油田職工的貢獻,所以毋庸置疑的是東營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麼能不能「敗也油田」,就得看東營的經濟構成,和地方企業的發展方向了。煉油,化工,輪胎,有色金屬是東營經濟的支柱,如果哪天沒有油了,估計煉油廠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業,所以東營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轉型成功,也許還行,反之不容樂觀。

反正我是不看好東營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東營市人員構成復雜,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經濟比例嗎?1:9,確切的說是11%:89%,地方經濟早已經是東營的主體了。其實現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絕大數貢獻給中央了,地方獲得的並不多,油田的貢獻在於東營最初的基礎設施是依託油田建起來的,東營最初的高消費人群也是油田職工,帶動了地方經濟最初的發展,當然還有全省前列的高物價。

現在油田確實已經有些沒落了,而東營還沒有敗!我們現在已經不提油城了,現在東營的目標定位是: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 旅遊 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東營也已經獲批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發展到149家。東營現在的支柱產業是石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五大產業」,現在石化產業很大一部分是用的進口原油,質量比油田的好,價格還低。東營的石油裝備製造國內外聞名,裝備製造業最集中的東營區的石油裝備產業規模佔到全省的80%、全國的30%。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石油裝備企業達7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1.9億元。東營正大力發展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現代高效農業、文化 旅遊 產業「四大潛力產業」。這幾年東營正大力發現這幾大產業,有了一定的基礎,以航空航天為例,建設了中國商飛試飛基地,C919正在這里試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院正在建設,空客中國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戶東營;高效農業去黃河三角洲農高示範區看看就能看到東營農業的未來了……

說東營敗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當然了吧!

東營成於油田但不是敗於油田。敗也是敗於他自己。東營市的許多居民來自全國各地本來應該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強,實際上不是當地人本位主義嚴重吃地皮行為成風。建市多年還油田地方經緯分明油田人一直沒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東營市的居民。更不要說是外地來東營的務工人員。東營不消滅地痞文化是會嚴重影響東營未來的發展。

可能很多人連「東營」這個地名都沒有聽過,不知道它在哪個犄角旮旯,但說到勝利油田,它的名聲卻如雷貫耳,稍微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勝利油田的大本營就位於東營市。

先有勝利油田,後有東營

1955年國家在華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東營村(記住,東營是一個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華8井,首次見到工業油流,日產原油8.1噸,從而發現了勝利油田。1962年,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隨後,大規模的石油會展開始了,大量的石油技術人員、工人及其家屬湧入今天的東營境內。 1950年開始,今天東營境內的廣饒、利津、墾利均隸屬於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0月東營地級市建立。1989年勝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機關主體位於東營市。因此,勝利油田和東營關系是,先有勝利油田,後有東營市。

東營的經濟發展

因為有勝利油田的存在,東營的石油、化工、專用設備等行業規模巨大,極大地帶動及當地的經濟發展。2017年東營市GDP達到3800億元,對於一個人口只有220萬的地市來說,經濟規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國內前茅,人均生產總值177376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26271美元。

2017年,東營2235萬噸,佔全國石油總產量的比重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產量也很高,石油開采和加工業成為了東營的經濟支柱。

非也,非也。東營成也油田,敗就不會說了!東營煉化產能能煉勝利油田三個的年產量,實際煉油田兩個的年產量。假如油田大規模裁員下崗達百分之五十,將對東營經濟近乎毀滅性打擊。油田人消費量的佔比遠大於GDP的佔比。文化建設也領跑東營市,與濟南青島看齊。沒有了油田的東營市,只好和萊蕪並肩了!

就一句話!沒有了石油,東營就是一個村!轉型失敗!看看這幾年東營還有幾台提油機在運轉?!自己開採的石油比進口的還貴!難怪每年兩桶油都說賣的越多,虧損越多!再看看這裡面東營市幾個縣區的發展,別的不很清楚,廣饒哪有發展。簡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請各種城市的榮譽稱號,狂提房價之外,別的還有啥?一個人口五六十萬的小縣城,房價都萬元左右,簡直就是扯蛋。輪胎化工企業接連倒閉,爛尾樓不斷出現。就連惠及民生的中醫院和開發區衛生院的大樓三年還沒有建起來,徘徊在爛尾的邊緣。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

東營確實成於油田,但是沒有敗於油田。因為目前東營市還是在正常發展,生產總值受到油價帶來的油田產值減少的影響,但是沒有敗落,因為還有其他的產業撐起了半邊天。

所以,說東營敗於油田是不對的。其實東營一直在發展油田以外的產業,雖然有些企業和油田的關聯度比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發展。所以勝利油田作為央企,對東營市的影響雖然很大,還沒有達到可以衰敗東營市的地步。

所以我們相信,東營市也會逐步加大其他替代產業發展的,因為有 歷史

教訓的。

以前叫惠民地區,歸濱州管,早一批來的油田人都知道東營這片最擅長的是要飯,餓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後來大量油田人口湧入,當時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資高,直接帶動消費,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東北和南方地區的人湧入經商。東營經濟飛速發展,帶這個時候東營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紀,國家大改企業就是企業,不能有公檢法,學校醫院等等。而且房地產崛起,東營靠賣地皮發家一大批。有了資金從而各類企業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資源型城市,雖說天天喊生態 旅遊 型但是拿出手的沒幾個地方。

說這話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於油田是肯定的!敗於油田是謬論!因為,東營立市是因為油田的發現發展,因為油田的產值,會戰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則,以當地的農業,人口數量絕無可能擠身於地級市的層面!東營市依靠油田的技術,人才,產業優勢,選擇了石油化工和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發展,一方面建設煉化企業,一方面把裝備銷售到油田企業,東營市的發展少了油田成嗎?你們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凈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嗎?還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⑥ 東營為什麼是一桶油

東營是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
中國一共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其中中石化勝利油田駐地就在山東省東營市。東營是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東營市掛牌誕生。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冠名「油城」似乎最適合不過。無論是勝利油田,還是因油而生。東營被稱之為「油城」都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