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油有什麼作用
一、石油提煉出來的汽油,柴油,煤油和重油應用於機械類工具運轉;提煉出來的煤氣用於家庭和工業燃料;提煉出來的瀝青用於建設公路;提煉出來的化工產品可用於生產塑膠,衣服等;石油可生產出農業肥料。
二、沒有石油的話,正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是無法使用。
這會導致許多問題,換句話說人類發展速度將會減緩。
(1)非洲石油能做什麼擴展閱讀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❷ 拓展非洲石油市場的對策建議
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正在中國的石油企業與蘊藏著豐富石油的非洲之間出現,因此,特別就拓展非洲石油市場提出對策建議。
中國從非洲進口原油2002年是1580×104 t,8年之後的2010年迅速增長到7085×104 t。利比亞戰火不久可能逐步平息,這會成為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新的機會。擴大中非石油合作,中國能源安全和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的需要與非洲各國要求經濟發展的需求不謀而合,將會是一種雙贏的結果,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以新的思路開發非洲的石油資源。
(1) 制定開拓非洲油氣資源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加強參與
在中非石油合作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需要制定非洲油氣資源開發的中長期計劃,明確各個階段的主要任務,用以指導非洲石油市場的開發,並對計劃的實施跟蹤調查,及時反饋,根據實際變化,調整原定計劃,確保其與實際情況相適應;設立開發非洲石油和天然氣的協調機構,增強中國油氣企業的競爭力;非洲油氣風險勘探的保障機制應盡快建立,使企業投資風險減小到最低。
(2) 加強與新興產油國的合作
非洲石油市場的中國份額要想提高,除與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安哥拉這5個產油國繼續合作外,可要在查德、赤道幾內亞等新興產油國進一步投資,由於新興產油國有可能發現一些大的油田,查德、赤道幾內亞有機會擴大油氣的儲量。可以選擇像加彭、尼日等政局穩定的國家投資來降低由於政局不穩造成的投資風險。
(3) 上下游企業一同進入非洲石油市場,中資企業共同競標
有些非洲國家實行的是捆綁式的政策,要求投資石油勘探的外國公司必須進行下游相關項目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中國而言是有利的,中國能夠利用石油產業優勢,將相關的產業鏈一起聯合進入非洲石油市場。中國石油企業在阿爾及利亞和蘇丹的油田開發、煉廠、管道建設的一體化經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國石油企業在開發區域較大的油田時,應該考慮擴大對產油國石油下游產業鏈的投資。
由於民族主義的興起,非洲一些生產石油的國家在石油上游產業鏈招標中,已經提高了本國的股份份額和分成比例,中國的3家石油企業可以合作競標,爭取分到非洲石油市場這塊蛋糕中更大的一塊。中國石油企業通過優勢互補、聯手競標,可以減少政治、資金方面的風險,可以使中國石油公司在國外並購中發揮最大化的力量。
(4) 與非洲的石油公司、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發
紐約和倫敦石油交易所顯示的油價變化的頻率和幅度都比非洲石油市場高,非洲出產的石油作為重要的石油來源,將進一步穩定世界的石油價格。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能夠通過非洲石油公司與國際石油公司間的合作,以及國際石油公司間的合作來進行。有些石油公司為了獲得資金,想讓出部分油氣資源,這是中國石油企業獲取油氣資源的絕佳機會,可以通過參股、並購等方式實現。非洲相當多的國家石油公司剛剛起步,可以結合非洲本土的石油公司開拓非洲石油市場,這些剛起步的石油公司需要技術與管理經驗、中國石油公司已經積累起來了一整套經驗,這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實現雙贏的前景。
由多家石油公司聯合形成財團進行聯合作業管理,各司其職,以更有效地避免因獨家投資過大而帶來的高風險是國際石油合作項目中經常發生的事實。通過這些年的實踐,中國石油企業已經對這種合作方式相當熟悉,並與其他國際上的大型石油公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同時中國石油企業也擁有了良好的市場信譽,這些良好條件為拓展非洲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要與眾多強大對手競爭,要想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及時捕捉市場信息。
(5) 獲取份額油與進口原油並重
在未來的中非石油合作中,中國要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穩定非洲「貿易油」份額,提升「份額油」比重。為穩定獲取「貿易油」,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要不斷加深與非洲的友好往來,繼續加大對非洲醫療衛生、教育、交通和通信等領域的援助,繼續減免非洲債務,積極主動地幫助非洲發展生產、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獲得非洲國家、人民的理解和支持。②加強中國與非洲產油國的良好關系,對非洲產油國的經濟技術援助加大力度,幫助非洲產油國提升技術,提高石油產量,穩定對中國的石油供應。現在中國最大的國外份額油來源地是非洲,為獲取穩定的份額油,積極的石油外交是中國必須要開展的,中國與非洲國家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應繼續鞏固和發展。
中國的石油企業可針對在非洲石油上游並購獲得份額油與通過貿易進口非洲原油成本相當的特點,採取貿易與並購相結合的策略開發非洲石油市場。中方在非洲獲取份額油過程中,有必要形成獲取份額油的成本約束機制,使份額油的成本低於國際油價,爭取將更多的份額油低成本運回國內;可通過使用喀土穆煉油廠提煉提高中方在非洲的份額油,這么做既可增加利潤,又能提高中方在非洲成品油市場所佔的比例。
(6) 以貸款換石油
中國與安哥拉曾簽訂「貸款換石油」協議。「貸款換石油」保證了中國獲取穩定的原油的同時,還降低中國能源政策「走出去」中的政治風險。同時,也有利於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結構,推動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禦金融風險。與此同時,由於「貸款換石油」對產油國發展生產、提高石油產量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易於得到產油國的接受。非洲的產油國由於缺乏資金、技術等生產條件,往往採取「貸款換石油」模式。在未來的中非能源合作中,在雙邊能源合作的前提下,中國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對非洲「貸款換石油」的規模和比重,與更多的非洲產油國簽訂「貸款換石油」協議。
(7) 加大非洲海洋石油開發的力度
中國石油企業在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的同時也在提高自己的深海勘探開發技術,中海油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上工程技術服務在西非產油國有很大需求。中海油自1998年至今十幾年時間中已經自主設計並建造了11艘FPSO (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使中國躋身世界擁有FPSO最多的一線國家,還建造了第六代3000 m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這在世界上也是最先進的設備。中海油的子公司中海油服成功並購了挪威AWO公司,使海上鑽井作業和服務能力有很大提升。中國的3家石油公司聯手在赤道幾內亞和幾內亞灣聯合開發區成功中標,得到了深水勘探區塊作業的機會。由於中國石油企業掌握了深水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可以參與幾內亞灣、埃及蘇伊士灣等其他非洲海洋石油開發項目,海上石油開發前景光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石油企業中,巴西國營石油公司海洋石油勘探技術水平較高,可以考慮中國與巴西的石油企業在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合作開發海洋石油。
❸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3)非洲石油能做什麼擴展閱讀:
在過去數十年中開採石油以及其副作用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導致了巨大的問題。在有些地區土著居民被驅逐,在分配石油帶來的財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區造成巨大的沖突。
外部的干涉和對沖突某一方的支持則導致更多的暴力。比如在阿爾及利亞平均每周就有約500次暴力沖突。
目前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運輸工具使用石油及其衍生品驅動,此外石油還被用來發電,它也是化學工業重要的原材料。諸多國家有戰備儲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