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東石油最淺多少米有油
擴展閱讀
石油比總油高怎麼辦 2025-07-15 00:33:48
人力資源具備什麼特性 2025-07-15 00:17:52
用友u8怎麼計提待攤費用 2025-07-14 23:53:54

中東石油最淺多少米有油

發布時間: 2023-02-24 00:51:30

『壹』 在波斯灣中,中東石油的分布特點

波斯灣的石油具有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的特點。

波斯灣地區不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個油田儲量達3.5億噸以上,為超級大油田;並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因此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油田的地下壓力高,油井多為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因此其生產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范圍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里蘊藏著佔世界石油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佔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貳』 現在中國油田從地下要鑽探多少米才能有油

先說下前提:目前國內普遍的是開採的是常規油氣田資源;其它的非常規的如:頁岩油、油砂,稠油,煤層氣,頁岩氣以及可燃冰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一般在同一區塊下同比常規油氣資源埋藏深些。
那麼,針對你問的問題還是以常規油氣來回答吧,這樣更有普遍性。在大慶油田和海洋鑽井區域,大部分埋藏1000-1500m, 特別是我們過東部南部海域埋藏資源豐富,如果超過1500米則屬於深海鑽井了;
東部的江蘇油田。冀東油田,浙江油田以及中部的中原油田,冀東油田,華北的大港油田等多在1200-2000米,少部分地區則稍微出入些;
中西部中延長油田、 西南油田、川慶鑽探工作的大部分地區大多都在1800-3000m,還有西北的吐哈油田,青海油田,大部分的新疆油田工作區等,也有較深的4000米,但很少。
最深的鑽探深度大部分都在新疆,如塔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少部分的新疆油田。特別是前兩者,絕大多數井都在5000m以上,基本上中國的超深井(6800米以上),以及國內陸地鑽探最深的記錄 塔4井(8400m)都在這里,當然,目前陸地產量最高的也是該區塊。

作為一名資深鑽探技術人員,希望鄙人膚淺回答能夠幫助你。

『叄』 石油埋藏深度最大有幾米

最大有幾米???在中國一般淺層油田在1500-2000米,入大慶;在新疆一般在5000-8000米,也有超過一萬米的。世界上最深的油氣井好像是俄羅斯的,>13000米

『肆』 中東地區的石油具有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的特點,其石油集中分布在

答案C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中東地區的相關知識。中東地區的石油具有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的特點,其石油集中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 地區。

『伍』 石油最豐富的國家多深就可以出油

石油在地下沒有固定的深度。有幾百米深的,有幾千米深的,還有溢出地面的。大慶油田一千米左右,外國深一些,松原油田、遼河油田更深一些,新疆油田有八千米深井。油田都是地質年代很久以前,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包含著動植物遺體被埋入地下形成的,埋的有深有淺。

『陸』 中東為什麼有那麼石油

中東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柒』 中東的煉油分布與石油資源的分布一致嗎

中東地區的石油分布及儲量_中東地區經濟發展模式與比較

中東素有「石油海洋」之稱,石油被稱為是安拉賜予穆斯林的禮物,該地又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現已發現的油氣田有500多個,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和路上油田均在中東地區,更有許多世界級超巨型和巨型油田,這些油田在中東油氣儲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比如,位於沙特東部的蓋瓦爾油田,約占該國石油總產能的一半。據200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對世界油氣資源評估的結果,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世界石油最終可采資源量為3567.45×108 t,其中,中東地區為1356.78×108 t,佔世界總資源量的38.0%,全球待發現的石油資源為1280.32×108 t,其中,中東地區為390.72×108 t,佔世界待探明儲量的30.5%。另據美國《Oil&Gas Journal》2005年終號數據,2005年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1770.79×108 t,其中,中東地區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018.47×108 t,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7.5%,居世界首位。[11]

從油氣特點來看,一是中東石油單井產量高、油質好,含油層一般厚度有300~400米,且主要含油層位於石灰岩下,油氣具有良好的流通性。正是由於這樣特殊的條件,使得中東地區的部分國家的油田具有油量大、油層厚、自噴能力強等特點,只要鑽少數油井就可以獲得高產量。二是投資小且開采利潤大。中東油田除了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等少數油田外,絕大多數位於波斯灣沿岸及其淺海,且各產油國又都瀕臨國際水域,再加上波斯灣地區終年晴朗,地面平坦,海域水淺且風暴少見,這就為各國石油的大量外運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條件,降低了生產成本。

中東的石油分布集中,形成兩條著名的石油帶:一條是從伊朗西南部到伊拉克北部油帶,另一條是從伊拉克南部到波斯灣西岸及海底油帶。就整體分布而言,主要集中在北緯24°~38°的波斯灣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地帶上。目前,中東地區除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塞普勒斯沒有探明石油儲量外,擁有石油探明儲量的國家中,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5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合計為974.17×108 t,佔中東總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的95.7%。[12]從國家分布來講,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海灣沿岸的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伊朗等國家。

中東地區從1908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43年的石油開發期間,總採油量為26234.05萬噸,平均年產油量為610萬噸。當時進行商業性石油開採的國家只有伊朗、埃及、巴林和沙特。1938年,中東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6.8億噸,僅佔世界總儲量的15%左右;1945年增至36.9億噸,占該年世界儲量的46.49%;1957年增至229.45億噸,佔世界儲量的74.25%;1978年,中東石油探明儲量為50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9.67%;1981年,中東石油探明儲量為496.5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6%;1985年,據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中東已探明的剩餘石油儲量為550.9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7.44%。到1999年1月1日,中東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約為919億噸,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65%以上,且各石油國家的石油探明剩餘儲量排名依次是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伊朗、阿曼。[13]

2005年中東石油探明儲量比1945年增加了975.04億噸,增長了26倍;2004年中東石油產量相比較1945年增加了115896.02萬噸,增長了42倍。[14]具體情況參見下表。

表1-11945—2005年中東石油儲量及其所佔世界總儲量的比重情況表

續表

(備註:1945—1955年數據資料來源於《國外石油統計——油氣勘探開發手冊》,石油工業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79年9月;1960—1979年數據來源於美國《世界石油》,歷年8月15日。[15])

表1-21945—2004年中東石油產量、輸出量及佔世界產量與輸出量比重表

(備註:1945—1955年數據資料來源於蘇聯《國民經濟年鑒》,1975年版,聯合國《世界能源供應》,1950—1976年,其中,1945年中東石油產量根據1946年中東石油產量為3598.7萬噸,比1945年增長了30.2%計算而得出;1960—1979年數據來源於美國《世界石油》,歷年8月15日[16])

據統計,2002—2005年,中東局部地區石油探明儲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在統計范圍內的9個產油國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聯酋五國石油探明儲量佔中東地區總儲量的60.3%。儲采比幾乎連續都大於100的國家主要有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本國石油探明相對儲量佔中東地區總儲量的比例在降低的國家主要有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特和葉門;上升國家主要有伊朗、敘利亞兩個國家[17]。(www.guayunfan.com)

就中東地區石油產量而言,1998年石油的產量為11.02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1%;2004年中東地區石油產量11.87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0.7%。其中,沙特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佔中東生產總量的43%,伊朗佔20%,阿聯酋佔13%,科威特佔10%,卡達和阿曼各占約4%。

以下是2002—2005年中東地區9個重要的產油國的石油探明儲量、所佔世界探明總儲量的比重,以及各國儲采比的具體情況。

表1-32002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表1-42003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表1-52004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表1-62005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備註:以上表格數據均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中東石油儲量及出口戰略》,http://www.dss. 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74375.)

中東石油探明儲量已由1985年4313億桶[18]、1995年6615億桶增加到2004 年7382億桶。2005年中東地區石油探明儲量達到7427億桶,約佔全球探明儲量的61.9%。[19]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出口量的2/3,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應基地。[20]中東石油不僅儲量大,而且還具有產量高、成本低和運輸方便等特點,客觀上為中東產油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也帶動了本國及周邊地區與石油相關的新興產業的興起,極大地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據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月1日,中東各產油國在地區探明石油儲量中的排名為:沙特以2642億桶探明石油儲量排名第一,伊朗以1362億桶排名第二,伊拉克以1150億桶排名第三,科威特以1015億桶排名第四,阿聯酋以978億桶排名第五,卡達以152億桶排名第六,阿曼以55億桶排名第七,葉門以30億桶排名第八,敘利亞以25億桶排名第九。[21]

盡管隨著科學技術及勘探工具的進步,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方面,人們關於石油剩餘儲量的探明都會越來越精確,石油剩餘探明儲量有時會出現增長現象。如,美國《油氣周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剩餘石油探明儲量為2086.82億噸,比2010年增加82.27億噸,增幅為4.1%。其中,歐佩克(OPEC)剩餘石油探明儲量為1524.60億噸,比2010年增加72.23億噸,增長5.0%。[22]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開採挖掘就意味著剩餘儲量的不斷減少,終有一天會用盡。根據國際能源署(簡稱IEA)的預測,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由2010年的81%下降到2035年的75%,從全球范圍的儲采比看,截至2011年底,石油儲采比為54.2年,天然氣儲采比為63.6年,而煤炭儲采比是111.9年。[23]所以人類若要繼續向前發展,新能源的研發與探索是必然的趨勢。

綜上所述,1900年石油在初級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還不足4%。1967年中東石油消費首次超過了煤等固體燃料(38.6%),在世界能源消費中佔41.5%。1980年石油在國際能源消費結構中上升至48.6%,但是1995年已降至39.7%。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各國新能源的開發和能源結構的調整造成的。另據估計,世界石油的產量將在2011—2025年達到新的高峰。假定儲量(按照1999年1月1日計算)不變,產量(按1997年數字計算)也不變,石油僅能再開采42.6年。[24]因此,從歷史的長河來看,石油時代是相當短暫的。所以人類尋求新的替代能源的道路依然十分艱巨,尤其是中東國家在石油枯竭後的經濟轉型與繼續高速發展,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現實挑戰

『捌』 中東石油特點是埋藏深嗎

中東地區石油具有的特點是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
故選:B.

『玖』 為什麼中東地區石油多

問題一:為什麼石油分布在中東地區最多呢,有什麼原因嗎 你能將波斯灣-兩河平原與恆河平原進行類比,相信你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關於石油形成的一般條件,我就不詳細分析了。 波斯灣-兩河平原與恆河平原,以及伊朗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確是可以類比的,他們都是由來自岡瓦納古陸分裂的板塊,撞上亞歐板塊南沿,形成的山弧-陸溝構造。 不過二者又有一點區別,即他們在大陸板塊碰撞運動中處於不同的階段。 觀察下印度板塊及 *** 板塊向亞洲俯沖背後的推手――大洋中脊就明白了,印度板塊背後時印度洋中脊在推動,而印度洋業已發育成一個壯年期的大洋,這說明印度板塊向亞洲的俯沖,已經由一段時間了,現在的青藏高原與恆河平原的山弧-陸溝構造也處於壯年期,印度板塊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大陸面積已經俯沖到了青藏高原之下,而兩大陸板塊之間的古忒提斯洋海洋板塊,則更早於印度板塊俯沖下去。 這也就是說,恆河平原,是由印度板塊的高原,因俯沖左右下沉而形成的,它的基底本來就是大陸的一部分,而它在沉降過程中,主要接受從青藏高原沖蝕下來的陸相沉積物。 我們知道,雖然陸相沉積也能形成油氣,但畢竟不是主流,所以恆河平原其實是有石油的,但是不太多。 而 *** 板塊呢?我們看看它背後的紅海、亞丁灣,是非常窄的,它們是一個嬰兒期的大樣,也就是說, *** 板塊離開非洲的時間和距離都不太長,其後紅海-亞丁灣的裂開寬度才300公里左右。 這也意味著 *** 板塊撞上亞洲板塊是剛剛才發生的事(按地質年代的標准衡量),在陸地碰撞之前,導致伊朗高原升起的主要動力是 *** 板塊前面的古忒提斯洋的海洋板塊,現在這個陸溝都還沒有完全成為陸地,波斯灣還是一片海域。 到目前為止,兩河流域和波斯灣一帶地質正處於由海相沉積變換為陸相沉積的初期,其地下大量的海相沉積,有利於形成大量石油儲藏。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猜測到,大約幾千萬年前,也許古代的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就象現在的兩河流域-波斯灣一樣,有著巨量的石油,可惜隨著印度板塊的持續向北,這一部分有著石油的地層早已被擠進青藏高原之下,在高溫高壓下分解成別的東西了。

問題二:中東地區為什麼有那麼多石油 中東地區,以盛產石油聞名,產量約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素有「世界油庫」之稱。
大約一億多年前,中東地區有相當多的動植物,這些生物死亡後,便隨著大量的泥沙埋藏於地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埋藏著的生物有機質,在高溫、高壓和細菌的生物化學及物理作用下,形成碳氫化合物。中生代之後,地殼運動使得中東地區形成褶皺與穹窿(四周低垂而中間隆起),油氣在側向壓力的作用下,向穹窿處聚集,於是便形成了今天的大油田。

問題三:中東地區為什麼石油這么多 中東地區是個天然大油庫,2005年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001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7%;石油產量11.3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1%。多少年來,中東以其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促進了人類的繁榮和進步,但也成了無數戰亂的根源。
2002年中東出口石油8.9億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41%,其中向美國出口1.14億噸,向西歐出口1.6億噸,向中國出口3890萬噸,向日本出口1.95億噸,向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出口3.1億噸。由此可見,中東是主要石油消費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
毫無疑問,中東在21世紀仍將是世界石油供應的中流砥柱。由於這一特殊地位,也將成為經濟、政治、軍事激烈爭奪的焦點。戰亂此起彼伏,將使中東人民在享有石油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蒙受油田被破壞的損失,石油產量升降無序,以致人民生命遭受巨大犧牲。
原因:
第一
地形屬於板塊交界處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質運動活躍,
三疊紀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
動物進化較快,種類多
氣候適宜,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植物動物,被掩埋於地下
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第2
中東地區在世界內,地形教其他地區
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
容易石油累計其中
第3
地表覆蓋嚴密,不容易泄露揮發。
可以給個最佳嗎謝謝

問題四:中東為什麼有豐富的石油 按地質專家的分析,在億萬年前,中東地嘩全是蹶子類植物,後因地質變化全部被埋,竟億萬年變化而成的,而且,中東地下的時候儲存空間因為是油海所有有個匯流,所以了,對了,如果是 *** 的保佑的話他只給保來了戰爭

問題五:為什麼中東的石油特別多 只能說那裡被開採的少,我們國家石油資源也很豐富,還有美國也是。中東地區國家發展相對落後只能打石油牌,故而成為了大國的眾矢之的。所以你會覺得中東石油資源特別豐富。其實美國的石油資源一點也不少,只是那是人家的,你一點想法都沒有,因為他們夠強大守得住不會和你合作開採的。只有我們的經濟實力強了才能去美國開辟一定的市場不過這是短期內很難實現的事情。

問題六:為什麼中東石油特別多 中東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
化學
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問題七:中東地區為什麼盛產石油? 中東地區,以盛產石油聞名,產量約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素有「世界油庫」之稱。
大約一億多年前,中東地區有相當多的動植物,這些生物死亡後,便隨著大量的泥沙埋藏於地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埋藏著的生物有機質,在高溫、高壓和細菌的生物化學及物理作用下,形成碳氫化合物。中生代之後,地殼運動使得中東地區形成褶皺與穹窿(四周低垂而中間隆起),油氣在側向壓力的作用下,向穹窿處聚集,於是便形成了今天的大油田。

『拾』 中東石油地下多少米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石油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