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永州市石油油庫儲備怎麼樣了
擴展閱讀
瑤溪是哪個國家的產品 2025-07-15 17:19:31
手機價格是如何變動的 2025-07-15 17:11:39

永州市石油油庫儲備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 2023-02-22 11:25:28

Ⅰ 國家石油儲備中心難進么在裡面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待遇如何裡面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在哪兒

帶國家二字的,競爭會比較大,所以相比地縣的事業編或者公務員,一般來說會更難進一些。當然,通常來說待遇也會比地市的更好一點。
關於公務員與事業編的區別,主要區別在於發起機構、筆試組織實施機構、報名方式、筆試考試科目、人事編制、面試考試組織方式、招考公告發布網站、試題難度、上報職位需求等方面。比如,事業編考試一年來說次數會更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考試較容易(試題簡單不意味著容易考取,因針對具體每次考試的報考人數少,試題簡單即可區分優劣。
編制也是不同的,事業單位考試錄用後是事業單位編制,須參加公務員考試並被錄用後,方可轉為公務員編制。至於待遇問題,也是要結合具體的崗位來看

Ⅱ 石油的儲備是有上限的么,石油枯竭到底是不是謊言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當中,石油儲備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有一些學術作者聲稱,石油資源會在幾十年內被用光,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事實的依據,因為石油主要是由地殼內的碳合成的,只要在地殼內部碳元素依然存在,那麼我們的石油資源就沒有枯竭這種說法。石油的形成有兩種不同方式,第一種是有生物沉積而形成的,第二種則是由石化油形成的,兩種說法都是自己的合理之處。

石油資源面臨枯竭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謠言,因為石油資源可以通過不同渠道進行再生,但是這個過程一般比較的復雜且漫長,需要消耗幾百年的時間,所以最好的保護石油資源的方法,便是不浪費。

Ⅲ 大型原油儲備庫的建設,是否有意義

一直以來,美國這個建國才300餘年的國家,甚至會給人一種全世界第一多秘密國家的感覺,神秘的51區、外星人傳說、飛碟,而另有傳言稱美國南海岸的底下,埋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原油庫,這是真的嗎?

答案的確為真,美國也在數次能源危機中承認了這一處「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的存在。最近一次美國高調展示該地下油庫,是在沙特的煉油設施遭到襲擊之後,為了平緩世界油價,美國表示在危機時刻將會動用國家儲備原油,並投入市場降低沙特原油減產一半的影響。

據稱,美國起碼在墨西哥灣沿岸海岸線下,建立了4個原油的安全儲存點,通過挖掘和擴張60個岩鹽洞穴,美國最起碼在地底儲存有7億桶原油,甚至近年來儲量已經超過10億桶。這是什麼概念?按照世界產油大戶沙烏地阿拉伯日產1200萬桶原油來計算,美國的儲油量最起碼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個月產量,是中國的半年產油量。外加美國產油量世界第一(1300萬桶每天),美國的原油絕對能夠多到一個你不可想像的程度。

美國的地下儲油庫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除了美國外,世界各國都有進行石油儲存設施的投資建設,但都沒有美國的規模大。那麼為何美國要將從地底挖出來的石油,重新埋回地下儲藏呢?

日本的主要原油儲藏庫所在位置

有如今的好日子自然就有艱苦的日子,美國也不例外。1973年美國支持以色列發動「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再次大敗,不甘心回家啃羊腿的阿拉伯各主要原油輸出國立刻聯手起來針對美國,切斷了向西方世界的石油出口,即著名的石油危機。當時美國並沒有如今的原油產量,極其依賴從海灣國家進口原油,所以世界油價開始飆升,尤其是美國,即使是富人都對高油價感到肉痛。美國不少地方甚至加油站油庫都已見底,為了保護他們的石油,不少民眾持槍保衛他們的 汽車 ,以防「偷油賊」光顧。

隨著石油危機結束,美國人再次用上了廉價的石油,但是危機意識開始縈繞。數年後美國開始興建地下儲油設備,將洞穴封死、不留縫隙後,美國人將低價購買來的原油倒入,將其填滿。一旦再次發生能源危機,美國就將動用這些儲備原油,通過對沖的方式平抑石油價格。別看僅僅只是價格的小波動,但地下石油儲存庫對於美國而言極其重要,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

事實證明,洞穴藏油效果的確很棒,這些岩鹽結構穩定,原油無法滲透或者發生反應,相當於天然的大油罐。在地面上你看不到任何關於儲油設施的痕跡,僅能看到少許管道和豎井,但這些豎井往往深達數百乃至上千米才能到底。地下洞穴有時候並不會完全穩定,會發生側壁或者頂部坍塌事故,所以為了安全選址和早期建設十分重要,一旦原油放入洞中,工程人員將無法再進入洞穴,只能通過遠程操作的方式進行有限的修補。

美國近10億桶的儲油量雖然不能滿足美國這種「大油耗子」的長期需要,但是加上本國原油產量大的補給,也算是夠用。另外一個幾乎不產油的國家——日本,相較而言地下油庫就大得可怕,僅3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儲有5億多桶原油,日本人的危機意識迫使他們要做好一切有用資源的存儲。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後,部分近海出遊設施一度受到影響,由於擔憂未來這些油庫仍然不夠大、儲油量不夠多,有關人士開始呼籲日本繼續擴建原油儲藏庫的規模至如今的數倍以上。

盡管有如此多的未雨綢繆,但在未來爆發的危機中仍然有可能出現石油儲備無法獲得迅速調撥利用的可能,1973年的能源危機會再次發生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我們每天都在嚴陣以待罷了。

世界博弈背後的根本目的是資源佔用,而原油作為現在和未來一大段可預見的未來主要的能源材料,其對經濟,國防等眾多領域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中國要維持高速發展,能源供應就如同人體血液一樣不可或缺,中國本土的原油供應遠遠滿足不了這些需求,只有不然國家就不需要費大精力和財力開通這么多跨國能源管道線也不需要跟別的資源國家簽長協。另外加上國際局勢的動盪變幻莫測,一旦能源線路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正所謂「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廣積糧,緩稱王」,有沒有意義,可以細細思量。

眾所周知, 石油是一種戰略物資,影響著國家的方方面面,大型原油庫的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儲存更多的原油,是一種戰略儲備,對於石油進口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歷史 上,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通過控制原油的產量,使得當時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上升至11美元,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大。於是 在1974年,經合組織(OECD)的成員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IEA),而且要求所有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進口量的石油, 以應對石油危機,各國開始大力興建大型原油儲備庫。

20世紀80年代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從每桶13美元飆升至43美元,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於是很多國家把石油儲備增加到90天凈進口量以上,以抵消原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各國進一步興建了更多的原油庫。

一直到現在,每當國際原油市場出現供應問題的時候,各個國家都會動用石油儲備。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向市場投放了3300萬桶儲備原油,也曾請求中國釋放原油儲備,平抑國際油價。可見原油的戰略儲備是多麼的重要。

我國的石油現在對外依存度達到60%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而在1993年,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這一年我國正式轉變為原油凈進口國,而當時我國並沒有大型原油儲備庫。直到2002年底,《國家計委關於建立國家石油儲備實施方案的請示》的批准,標志著開始正式啟動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包括大型原油儲備庫以及地下水封岩洞儲油)。

第一期建設選擇在東部沿海地區。經過慎重的研究,最後選擇了第一期4個儲備項目,其中就包括了 舟山嶴山、寧波鎮海、青島黃島及大連4個基地。

這4個地方經濟發達、需求旺盛,最重要的是附近都有大型煉油廠。而且當時也確定了,接下來的第二期、第三期儲備建設項目,可以在西部適宜地區建設布局,更為安全。所以,現在西南、西北多地都非常積極地申請建設儲備基地。二期工程也安排了若干西部石油儲備基地。

而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之間達成了相互妥協協議,內部團結一致, 以後原油的供應又會牢牢地被控制 ,所以,在國際油價低的時候大量儲備,價格高的時候進行使用, 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平穩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應該大力建設大型原油儲備庫。

Ⅳ 中國石油儲備現狀分析

供小於求,對外依賴嚴重。
根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數據,2009-2018年,中國石油探明儲量不斷增長,但增速自2011年開始明顯下滑,後續多年均保持在低位。
根據自然資源部《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0》,與BP的數據,按一桶石油0.137噸的重量計算,2020年我國石油查明儲量為35.57億噸。
而根據BP發布的《世界能源報告》中的數據,2020年我國的石油儲量已排名全球第八位

Ⅳ 古巴:石油儲備基地大火仍在持續燃燒,事故原因是什麼

初步調查是因為石油儲庫遭到雷擊引起的大火,由於避雷針發生故障未能起到保護效果,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這是官方進行的初步調查結果,具體情況還要等大火撲滅後再進行調查,如今該基地的大火依舊在持續燃燒,對於周邊儲油罐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火災導致周邊另一儲油罐發生4次爆炸,這次爆炸事造成了更多人員傷亡,在當地消防人員的全力控制下還是未能將大火撲滅,如果一旦引爆周邊的儲油罐,其後果將不堪設想,相關專家已經趕往事故現場,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專業救火隊伍和物資設備分別抵達古巴,希望可以盡快撲滅大火,減少損失。

這里本來安裝了避雷針等其他安全設置,但是因為避雷針失效,沒有及時阻止這場悲劇,希望通過此事給他們一次警示,安全防護設備一定要及時修復,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要不然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Ⅵ 怎麼樣油氣儲存與儲備保障

到達目的地的原油總是立即被送往煉油廠進行加工處理。一些發達國家通常會為自己儲備相當於三個月進口量的石油產品(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自1968年以來,這種儲備已成為歐洲共同體的必備。各國所採用的戰略儲備方式不盡相同,既有國家層面的,也有民間組織層面的,也有兩者兼而有之進行儲備的。比如在法國,民間組織的石油儲備責任是確保各地區10天的石油消費量和15天的柴油和民用燃料用量。石油產品儲存在大小不等的罐內,它們大多深埋地下。石油儲備中心的管理者們的主要關注點就是安全和保密。防火自然是首要因素;但是也要嚴防土地和水域石油泄漏的危險,對這些儲存罐應進行有規律的監測並注意防腐。

液化天然氣的儲存與輸送。在過去的40年中,人們已經成功而安全地跨越遼闊的海域輸送了大量液化天然氣,這些雙殼結構的船都是專門為液化天然氣的輸送而設計建造的。在陸地,液化天然氣在特別設計建造的雙層儲存罐內在常壓大氣壓力是地球大氣層內任何一個給定點的壓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氣壓力與測量點之上的空氣重量產生的水靜壓力值非常接近。低壓區域的位置上方壓力低於大氣壓,而高壓區則在其上方出現了高於大氣壓力。同樣,隨著高度增加,上覆的大氣變薄,所以氣壓將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橫剖面上,1平方英寸的空氣柱是從海平面到大氣層頂部測定的,其重量約為14.61磅力。1平方米(11平方英尺)的空氣柱約為110千牛頓(相當於海平面處的10.2噸質量)。條件下儲存,絕大多數儲存罐的混凝土外壁可厚達3英尺,罐內壁是用鎳合金鋼製成,這種特殊設計製造都是為確保液化天然氣的低溫保存。一旦在內壁出現破裂,則內壁與外壁之間的空間都會被液化天然氣充填,人們用精密的監測系統對任何內部裂隙進行不間斷的監測。用泵將液體從儲存罐中抽出,並加熱使其氣化,液化天然氣就可以轉為天然氣,然後,通過天然氣管線把這些氣體輸往民用和商業用戶。但在一些情況下,在技術上難以完成天然氣管線的鋪設,或者投資過於巨大,比如從奈及利亞向歐洲送氣,或從卡達向日本送氣。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人們採用了在海上運輸液化天然氣的方法。天然氣會占據大量空間,在它裝船運輸之前就必須進行濃縮處理。兩個基本的方式為:(1)將天然氣轉變為液態化工產物,如氨水或甲苯,或者復合型液態烴類物質;(2)將其低溫冷卻液化(在-160℃狀態下),並用液化天然氣罐進行運輸。由於已經新建了大量的液化加工廠,所以液化天然氣罐的數量也相應地迅速增加。液化天然氣罐的製造使用了先進技術,但也要極其昂貴的材料(如特種鋼材)來製造,這些材料需要耐極低的溫度,這些罐還需要極佳的保溫性能,這意味著液化天然氣罐的運輸費用是同樣體積石油運輸費用的4~5倍之多。

然而,即使這么高的投資,液化天然氣工業出色的經濟靈活性和地緣政治優點使其在當今世界大獲成功。一個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國家必須修建一些特殊的港口,稱為液化天然氣終端站液化天然氣被用於天然氣的遠程運輸,通常是跨海運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液化天然氣終端是為液化天然氣的進口或出口專門建造的港口。,在那裡從船上卸下液化天然氣罐。這些終端站有三種設備:(1)液化天然氣卸載設備(尤其是液化天然氣罐的噴射加防凍保暖層,可以用泵壓通過管線將液化天然氣從罐內抽提到陸上的裝置);(2)液化天然氣儲存罐;(3)液化天然氣的再氣化裝置,將氣化後的液化天然氣通過管線輸往進口國的天然氣管線配送系統或直接輸往主要的消費處(比如發電廠)。在氣化加工過程中,1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在大氣壓力下可以氣化為600立方米的天然氣。與石油不同,天然氣在常溫常壓下為氣態,這意味著,就相同質量的能量而言,它所佔的體積是石油體積的600倍。所以,毫無疑問,輸送氣態天然氣租用交通工具的費用將是石油的600倍之多。

液化天然氣是怎樣運輸的?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需要大型的、特殊設計的船,這些船是雙殼的,裝載能力為138000立方米或更大。這種船上固定著一套特殊的罐裝儲存系統,可以在裡面以大氣壓和-160℃狀態儲存天然氣。全球目前有130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還有50多艘的購船訂單。

液化天然氣罐的類型。造船者們可以選擇兩種技術方式:具獨立分隔艙的液化天然氣罐,更常見的是球形罐,可以安裝在船殼內。在船殼內的液化天然氣罐具有特殊的內層,它由鎳或特種鋼製成,用特殊鋼材將船艙分隔開來,以保證它們彼此不滲漏,並能耐受-160℃的低溫,確保船殼內部的保溫。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油罐船卡達擁有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船。第一艘Q-Max(266000立方米)的船名為「Mozah」。(135000立方米)的運載能力僅僅是運輸相當能量的油輪體積的一半,但前者的造價卻是後者的3倍之多。在過去的40年中,人們已經跨海6000萬英里安全地輸送大量液化天然氣。這些雙殼船體的罐裝船是為運輸液化天然氣專門設計建造的。在陸地,液化天然氣儲存在大氣壓條件下特殊施工建造的雙層壁的儲存罐內。

絕大多數這種運輸船的外壁厚達3英尺,內壁用鎳合金鋼特殊設計建造,可以保證液化天然氣的低溫狀態。一旦內壁出現裂隙,所有的液化天然氣都會灌入內壁與外壁之間的空間。精確的監測系統可以對內部裂隙實施全天候監控。可以用泵將液化天然氣從儲存罐抽出,然後加熱使液體氣化。這些天然氣就可以通過管線輸往民用與商業用戶。

「實際上,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罐裝船的長度足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裝載能力: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罐裝船裝載量可以超過3300萬加侖液化天然氣,它相當於200億加侖的天然氣。一艘液化天然氣罐裝船釋放出來的天然氣將是1944年把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部港口城市克利夫蘭1平方英裡面積燒成灰燼的燃料量的20倍!

「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罐裝船(12.5萬立方米)所裝載天然氣爆炸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70萬噸TNT當量,或者相當於55顆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爆炸能量。」

Ⅶ 油庫發展現狀2022

油庫是協調原油生產、原油加工、成品油供應及運輸的紐帶,是國家石油儲備和供應的基地,同時也是指用來接收、儲存和發放原油或原油產品的企業和單位,它對於保障國防和促進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業油庫逐漸成為一國能源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一直以來,在成品油油庫市場中占據主導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隨著社會經營單位的成品油庫庫容也在持續增長,社會經營單位油庫規模佔全國的比例基本維持在40%左右水平,在當前成品油資源充裕的情況下,具有較強的市場操控能力。